习惯性的动作,每到节气,如果是在周末,总要去滴水岩转一下。因为构树的叶子还没有落,我总想着要回到原点,我才能够停止这一年来对构树的观察,但是事实证明,去年的冬至和今年的冬至是不一样的,去年冬至的时候,这一株构树的叶子已经落光了,包括它身边的几株构树,叶子也都落光了,但是今年看这个样子,不仅仅是到冬至叶子不会落光,看上去还能够支撑很久。
本来到了这个时候,叶子落光了,树就进入休养生息阶段了,和我们人一样,也需要劳逸结合,如果一昧地工作,就会发生过劳死。树在应该休息的时候,叶子还没有落完,而且这些叶子好多还是绿色的,说明它还会进行光合作用,就好比是人,在需要休息的时候,还没有休息,肯定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影响,不知道对树会造成什么样的影响,但这种情况,肯定在短期内是感受不到的,如果连续发生几年,就可能会有后果出来。
但是这一次来看树的叶子,也是不正常的,感觉这些叶子象是经受了早上的霜冻,被狠狠冻了一下,叶子还没有变色,就全部打蔫了,皱巴巴的一团蜷缩在树上,但是并没有掉下来,我摸了一下,还是有一点牢度的,不是一下子能够扯下来的那一种,但是这些叶子为什么会这样,它们还会不会还原成平的样子。夏天的时候,天气实在太热了,被太阳晒得心焦,叶子也会有这样的打蔫的情况,等到了晚上,气温降低,有水气给到叶子,叶子就又会精神起来,但是这种受冻以后的改变,我觉得回不到以前了。
但是这些没有变黄就被冻伤的叶子,它们还会不会掉下来?什么时候掉下来?这又成了一个我需要等待的问题。我一定要等,等到它们的叶子全部落完,回到起初的样子。
一年的观察构树之旅似乎是要结束了,但似乎又还有很多未解之迷。构树并不是什么特别珍贵的树种,它被人嫌弃,受人唾弃,人们砍它,讨厌它,但是它反而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把自己长成了无处不在的样子,这一年我在云南寻找到了构树,在福建寻找到了它们,在山东寻找到了它们,再看看我们观树群里,北京也有、江苏也有,构树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不挑剔,不被人们的评价左右,按着自己的目标生长,让我也有了更加明确的自我评价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