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谋论和虚假理中客大行其道时,正常人不应一再退让

财富   2024-09-29 11:31   江苏  

当下这个时代,无论在网络上还是现实中,面对大多数人,有两个看起来很好的词都是不要相信的,一个是沟通,一个是理性客观。原因很简单,假沟通和假理性客观实在太多了。

说起沟通,就不要以为是“你表达你的看法,我表达我的意见”,这种正常沟通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存在的,相反,无论是中国家庭、社会还是网上,长辈、领导和庸众对沟通的理解往往是“我说什么你听着就行了,不要去反驳,要学着接受别人意见。就算我说错了,你也不要反驳,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就行了。”不要嘲笑这样的横蛮,因为它是常态。

说起“理性客观”,更不要以为是真的,你会发现张嘴就是最极端的“凡事”。类似“凡事有好有不好”的说法实则最为极端,因为它完全抹杀了事物之间的差异。比如说喝水当然有不好,因为有可能会呛死,但正常喝水和为了怕呛死而不喝水,你觉得一样吗?厕所都有臭味,但有干净的也有很脏的,你觉得一样吗?

许多人就是这样习惯用最极端最不理性的思维去思考问题,比如所有坏事都是别国干的,这种典型极端和非理性思维,可以被毫无顾忌地灌输给孩子。有些人天天在网上批评日本动漫、美国电影毒害孩子,却对那些错漏百出、假到没法看、连总局都看不下去只能下架的抗日神剧选择“包容”。

在蛮荒社会,理性匮乏是很自然的事情,而在始终强调理性这一宝贵品质的文明社会,非理性仍是相当普遍的存在。而且,这种实际上的非理性往往打着理性旗号,甚至在很多时候,它们最初是以理性为出发点的,最终却成了理性的暗面。

人类一直渴望理性,希望一切非理性的东西服从于自己的驾驭。经济学中更有著名的理性人假设,但经济学界也成为,完全理性只存在于理想中,个体行为总是受到各种干扰,无法做到真正理性。

有人曾写道:

“每一个认真想要用理性构建社会的企图,或早或晚,好像是由于某种自然法则,结果都会转变成非理性暴力的爆发。看起来,我们越要为理智奋斗,就越会陷入非理智。强行推行理性,让人类或社会更加理性。这类愿望通常会突变成非理性的大爆发。它要么激发出浪漫的非理性主义作为其反应,要么在理性最狂热的倡导者中引发出自相矛盾的想法,他们认为理性就是那种应该由少数已经获得了启蒙的人强行或依法迫使愚昧大众接受的事物。”

即使是“启蒙运动”这样的理性时代,也存在“支撑理性的努力招致了它的反面”这一问题。而且,在人的日常行为中,情绪和感情会有很明显的指导作用,如果一个人将理性作为唯一权威,一味服从,反而是极其危险的事,这一点是连启蒙思想家也反复强调的。

在人类历史上,各种理性运动都存在着不理性的一面,甚至会被非理性所颠覆。种种循环,都是人类的宿命,但这并不妨碍人们渴望构建一个理性社会。

瑞典作家克里斯特·斯图马克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在信息技术行业摸爬滚打,是欧洲最大互联网咨询公司之一的创始人。他的《点燃理性的火焰》一书由美国学者侯世达翻译成英文版,这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学者,他所著的《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通过对哥德尔的数理逻辑、艾舍尔的版画和巴赫的音乐进行综合阐述,探讨了人类思维的层次、规律与应用。

侯世达在书中写道:“克里斯特这本书的气息深刻呼应了我一生对理想主义的感知和对科学的信念。”但他并没有照搬这本书,而是在翻译的过程中进行增减,加入自己的想法。在他看来:

“理性引导道德进步的力量,就如同它引导生活中的物质进步和明智选择的力量一样。我们能否从无情的世界获得更多福祉,能否在明知人性有弱点的情况下善待他人,取决于我们能否掌握好公正原则、不被局限性的经验所束缚。”

克里斯特·斯图马克之所以写作此书,是因为他见到了世界的纷乱。他在序言中写道:

“有时,在我人生的至暗时刻,我担心我的同胞们正逐渐缓慢但肯定地失去进行清晰和独立思考的理性能力。随柏林墙倒塌和冷战结束而兴起的充满自由观念和价值的全球化时代似乎悲哀地终结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发生了诸多变化,这让我感到更加焦虑。”

各种各样的阴谋论在全世界铺天盖地,克里斯特提到,有些人认为有个“新世界秩序”的组织,由精英(反犹主义者认为通常是犹太人)控制,其目标是建立一个世界政府,通过芯片和疫苗对全人类进行精神控制,并把世界人口减少到目前的十分之一。当然,这个组织并不真实存在。

阴谋论只是问题的一小部分。克里斯特还提到:“在全世界,这样一些观念正在传播:应该禁止某些嘲笑各种信仰体系的文字或图片,对违反这些原则的人处以死刑。”

比如当年的伊朗统治者阿亚图拉·霍梅尼对萨尔曼·拉什迪发布的教令,他在教令中命令全世界的穆斯林杀死拉什迪。这样的观念正在传播,言论自由在全世界正在遭受威胁。比如2020年10月16日,法国中学教师萨米埃尔·帕蒂被一名年轻的穆斯林斩首。因为在一次关于言论自由这个启蒙思想的讨论中,帕蒂在课堂上展示了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的漫画。

克里斯特认为,世界最需要复兴的是“启蒙价值观”,需要复兴清晰思考的艺术,并且复兴世俗伦理。他写道:

“我也期望这样的观念可以成为世界各地学校系统所接纳的观念。如今,许多学校可谓处于危机之中。这并非学科教育和言行举止的问题,而是丧失了对知识和理解的本质的思考。世界各地的学生急需更多的哲学思考来帮助他们反省自己;他们需要更多细致、清晰的思考训练;他们需要更多对生命复杂性的觉察以及对人类存在本质的探究。只有我们真正认识到自己是具有反思和意识的人,我们才能全面践行和改进我们的生活,这既是为已也是为人。”

教育显然是关键,书中写道:

“儿童是脆弱的。他们既没有智识工具,也没有情感工具,因此无法弄清自己在成人世界的混乱声音中所处的位置。因此,至关重要的是,教室应该是一个中立的空间,在该空间中应使用中立、客观的方法来探索和分析现实。学校还应该提供一种潜在的价值体系,例如瑞典会议投票通过的法律。这意味着学校应该传达一种基本的民主观点,强调所有人的平等权利,而不论肤色、性别、性取向、生活哲学或种族。任何关于道德或伦理的宗教观点都不应被特殊对待。”

人们对待现实的态度也很重要,正如书中所言:

“一种不正常的行为对我们自己或他人有害,我们就应该明确地质疑它。但这对正常的行为同样适用。 遗憾的是,我们大多数人对身边常见的行为并不像对打破规范的行为那样关注。后者往往让我们反感,而前者一般只会得到默许。但是,对一个人的行为,重要的不是它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重要的是它是否有助于健康和幸福。总而言之,社会认为的‘正常’只是一个统计学分布,而不应与价值判断相混淆。”

克里斯特的愿望当然是美好的,但世界的越变越坏似乎无可避免。二战后文明世界极力维护的多元化,柏林墙倒塌后的全球化进程,都成为某些人的眼中钉。但最大的问题从来都不是邪恶的力量,而是正常人的一再退让。




图源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星标公众号 ☝️戳这里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RECOMMEND

推荐阅读

珍惜那些“负能量”的人,他们比“岁月静好派”强多了


离开标准答案就活不下去的人,不配有更好的人生


我有许多正常逻辑无法理解的疑问,你们能回答我吗?


警惕那些对社会很“包容”的人,他们多半很自私


动不动就劝别人“不要太偏激”的人,往往与世界背道而驰

蔚选择
人生,无畏选择;人生,蔚聊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