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之前在公号推送过《古龙的朋友圈,比小说都好看》一文,有朋友提出为何不将之充实为一本书,想想也是,便开始行动。其实我不太能理解那些一年写七八本书的人,尤其是在当下这种限制多到数不清的出版环境中,我对自己有要求,质量上的、情怀上的,还有良心上的。为古龙写一本书,曾经是我年少时的梦想,将这个梦想付之行动,是一件挺热血的事情,我很喜欢。
温瑞安▲
年轻时的温瑞安才气过人,俨然是武侠世界里最好的接班人,后来却多少有些走火入魔。古龙与温瑞安结识较晚,但在未曾谋面时,已经“发朋友圈”对其表示激赏。1976年,古龙在读过温瑞安的《追杀》和黄鹰的《十三杀手》后表示:“我看了很佩服,也很高兴。我相信他们都是年轻人。我喜欢年轻人。他们的成就,一定比我高,高三万六千零八十五倍。”
温瑞安曾回忆,自己念初中时便迷上古龙,古龙是他的武侠小说启蒙老师。在他的早期小说中,甚至常常可以见到古龙笔下江湖。神州奇侠系列就曾提到《白玉老虎》里的唐玉和大风堂,《说英雄谁是英雄》系列里提到《流星·蝴蝶·剑》里的孙玉伯和律香川。1977年,他第一次与古龙会面。古龙还曾说“温瑞安只要对武侠小说写得再集中一些,运气也再好上一些,那武侠小说以后就看他的了”。
我一直很欣赏温瑞安,尤其是《逆水寒》与《刀丛里的诗》这两部书,其中的不平之气久久萦绕,那种让人压抑到无法言说的痛感,是文学作品中极少能见到的。早年的《神州奇侠》固然青涩且落入俗套,但萧秋水的成长、“神州结义”的壮怀激烈,真是太契合年少情怀,即使再多毛病,也是我心中的白月光。可是,如果古龙见到如今的温瑞安,会不会感慨所托非人?
1954年出生于马来西亚的温瑞安,早年肄业于台湾大学。他8岁开始发表诗作,9岁创立文学社团,13岁开始主编刊物,16岁便写出“四大名捕”系列,大学时期在台湾地区创办诗社、文社和杂志社。
温瑞安早慧,文字天赋极高,而且笔头很快,出版作品近千部,是中文世界里出版字数最多的作家之一。
不过相比文字天赋,更让我喜欢的是温瑞安书中的年少意气。年少时,温瑞安曾在马来西亚经历过对华人的歧视和钳制。当时马来西亚课堂禁止教授华文,有些地方甚至规定学生一旦在课堂上说中文就要罚款。在家中阅读了大量中文线装书的温瑞安对此愤愤不平,也将这不平投射于作品中。中学时代,他已经是星马各种文学刊物和报纸的常客,发表大量纯文学作品。
温瑞安在台湾读书时创办神州出版社,出版《神州文集》和《青年中国》杂志,已经能够约到徐复观、牟宗三、钱穆、余光中等文化名人的稿子。为了养活社团和杂志,他只能靠自己卖文的收入往里填。也正是办刊和写作忙不过来,他干脆休学。但因为诗社人员众多,针砭时弊,加上阅读当时在台湾仍然被禁的金庸等人作品,结果被当局盯上,1980年,他与红颜知己方娥真被台湾当局逮捕,入狱拘留三个月后,被迫离开台湾,此后在星马和香港等地颠沛流离。他的武侠小说中总有各种背叛和冤狱,正是与这段经历有关。1981年,温瑞安定居香港,开始在《明报》连载武侠小说,也是第三位在《明报》写武侠连载的作者——前两位是金庸和古龙。
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温瑞安创作的高峰期,甚至一度同时开十八个专栏和连载,文风也更为独特。上世纪90年代初,温瑞安作品在大陆地区走红,本人也定居大陆。他的许多作品被改编为影视剧,“四大名捕”的版本尤多。
不过后来的温瑞安,忙于生意,一个个作品系列都渐无下文,成了“挖坑不填”的“坑王”。他的后期作品也渐渐魔怔,为了逞险逞奇,过分追求文字技巧和诡异情节。他的江湖体系极度宏大,但枝蔓太多,难免留下太多“未完”线索。如今的温瑞安已经是七旬老人,他挖的那些坑,或许会是许多读者一生的遗憾。
古龙对温瑞安的影响显而易见,他在文字上始终没有摆脱古龙的痕迹。他曾写过一篇《顿失所寄——致古龙》,相当感人。
温瑞安写道:
一九八五年,古龙逝世的那个深夜里,记者问我的感觉,我说:“顿失所寄。”
也许是我语意含糊,或许编采人员认为此句无关宏旨,所以,在次日香港《明报》世界新闻头版刊出金庸、倪匡和我对古龙猝然去世的看法时,访谈内容完整无缺,但并没有记录这一句话。
但这是实话。
由衷的话。
我认为这世上没有人比我对古龙“爱”得更深。我在念初中二的时候,在马来西亚,霹雳州的一个小山城:美罗阜,有幸且偶然在那小阜里唯一一家“半正规”的“联友”书局里,买到一册一个骑着白马走过一片绿柳红袍侠客为封面的:《多情剑客无情剑》之下半册。从此,我就迷上了古龙。不错,当时现代文学予我极大的吸引力,但不似古龙作品来得更致命。现代文学那种自怜、自负、自卑、自大而有自命不凡、自掘疮疤、自以为是、自寻烦恼的特色。但,古龙作品里都有,但却写得平易近人,深入人心,而且更没有故弄玄虚、固步自封。在这之前,在这之后,我读过无数、无算的武侠小说,但能使我不致呆在纯文学里执迷不悟、饮鸠自尽,而又保持以文学的精粹跟广大读者群众同心相契的本色,古龙对我,确有育功。
我十六岁时在香港发表第一篇武侠小说:《追杀》,笔意格局,完全是因袭古龙的。我可以说自己十分钟情于金庸的小说,但古龙绝对才是我武侠小说创作的“启蒙老师”——当然他从来没在实际上传授我什么,但在他的小说里,有的是发掘不完的宝藏。
温瑞安曾怀念自己与古龙的初见。1977年,台北《联合报》的痖弦致电温瑞安,邀请他与古龙一起出席一个武侠小说座谈会。当时温瑞安才23岁,一见古龙便上前说“你的小说写得惊才羡艳,是我在武侠小说里最喜欢的。”古龙淡淡回了一句:“你太客气了,太客气就是一种虚伪。”温瑞安连忙说:“我不对你表达我的敬意,才是一种虚伪。”古龙则回了句“我知道你,你写得很好,很多人跟我说过。”
温瑞安还回忆,自己在台北遭冤狱后,还听万盛出版社负责人说,古龙在此事后特别向其要了全套温瑞安作品,而且还悉数看完。1987年,温瑞安回到台湾,此时古龙已经离世。一众古龙好友告诉温瑞安,古龙在生时曾说:“温瑞安只要对武侠小说写得再集中一些,运气也再好上一些,那武侠小说以后就看他的了。”
在性情上,温瑞安显然与古龙更为相投。他认为,古龙“爱朋友,常召朋友来喝酒尽欢,朋友醉倒在他家里,正好可以使他免去筵散的凄凉。他怕寂寞,他重感情。常对着一栋空白的墙说话。这些都跟我性情一样。”“古龙是浪子,浪子比较自由浪漫,也比较易受人误解和鄙夷。他不像金庸。金庸是人称‘大侠’,而且也是巩固的屹立于现实人间的‘大豪’,举足轻重。坦白说,在个性上,我甚爱古龙,因为他甚可爱。”
温瑞安还认为,“古龙的可爱和可恨,乃因他就是性情中人,就连他的故事和文学,也一样大情大性,一点也不虚伪。爱他是因为他能超越别人,恨他是因为他难以超越,而他自己也一样超越不过他自己所建立出来的规范,这点对真正懂得欣赏和发掘古龙的长处和缺点的我而言,无疑也是可恨的。”
温瑞安曾自称“古龙精神的接班人”,这多少令人有些唏嘘。年轻时的他确实惊才绝艳,写出武侠世界里最苍凉与丑恶的一面,曾经的年少意气和壮怀激烈,契合了无数人的青春。但在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最终变成他们曾经最讨厌的人。
图源 |网络
作者| 叶克飞
编辑|二蛋
欢迎分享,转载、合作请私信联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