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金名将,一跪千年

财富   2024-12-29 11:31   江苏  

⬆️点我 ⬆️















01


宋建炎四年(1129年)秋,金军南下,几乎没遇到像样的抵抗。

金太宗完颜晟指名点姓要“搜山检海擒赵构”。

赵构从扬州跑到建康,又出海溜达一圈,从越州(今浙江绍兴)上岸,还是怕,再辗转去了明州(今浙江宁波)

为啥?因为离海近,便于跑路。

果然,年底,临安被金人攻破,赵构跳上海船,准备逃命舟山。

临行前,他叮嘱浙东制置使扈从张俊:

“如果打退了金人,就封你为王!”


“朕非卿,则倡义谁先;卿舍朕,则前功俱废。宜戮力共扞敌兵,一战成功,当封王爵。”

第二天(建炎四年正月初一),金军借着海港刮起的西风,对明州发起第二轮攻势。

44岁的张俊,出身自北宋末年最能打的“西军”(种家军),经历过靖康之乱的惨烈变局,从奋发孤勇的热血青年走入持重谨慎的老成中年,是标准的“兵油子”。

张俊手下又有一帮敢拼命的“小弟”:杨沂中、田师中、刘宝、赵密都。

再加上明州守将刘洪道,大家抱成团,倚着明州城血战一昼夜,杀敌数千。

张俊学诸葛亮端坐城楼,谈笑自若,麾下见状如同注入一针强心剂,奋力搏杀...

金人讨不到便宜,连夜撤出明州。



02


就规模而言,明州之战是不入流的。

因为保住了皇帝,替大宋江山延续了火种。

张俊也因此成为赵构的“左右手”。

若干年后,张俊的明州之战被官方审定为“中兴十三处战功”之首。



03


绍兴十一年(1141年)春,南宋最有战斗力的岳家军,正拟收复开封,不料圣旨下令其班师。

完颜宗弼借着两国筹谋和议的机会,从江淮区域侵入,一举夺下庐州(今安徽合肥),抵达和州(今安徽和县)境内。

长江天堑又一次直面敞开。

这样的局面显然是赵构没有估算到的,匆忙间,令张俊、刘錡、杨沂中三路人马驰援。

在和州完成试探性交手后,金军退至柘皋(今安徽巢湖西北),企图借突如其来的暴雨阻挡宋军。

刘锜、杨沂中先后杀到,与金人相持不下,一度落了下风。

紧要关头,张俊手下王德率精锐赶到,奋力打击金军强悍的右翼,一箭射杀金军骑兵指挥官。

战局从而逆转,不久宋军收复庐州。

“柘皋之战”规模不大,却掐准了时间节点,灭了金人“趁火打劫”的野心,价值不可谓不高。

“中兴十三处战功”也将之收录在案。

张俊再一次“躺赢”。



04


官方记史,往往会故意隐瞒一些真相,用以强调政治导向。

“柘皋之战”就是一例。

事实上,张俊出现了严重的错判。

就在收复庐州后数日,他收到岳飞即将由黄州东进驰援的消息,忙给岳飞写信劝退,声称“军粮不足,不可行师”。

这显然是扯淡,张俊已经打好了算盘,想独吞战功。

非但如此,还同时让刘锜撤兵,他要亲自断后接受民众的欢呼。

正在张俊亮开队伍准备大搞阅兵之际,并未伤筋动骨的金军卷土重来,直逼濠州(今安徽凤阳)

张俊厚起脸皮追回刘锜的部队,又拉上早已放假的杨沂中部,打算先救濠州。

好运气不会再二再三,金人的“口袋”正等着呢...

宋军连吃败仗...

杨沂中、王德差点被擒,只身逃回。

庆幸的是,金军的反扑也用尽了自身战力,双方到最后都无心恋战,各回各家。

画虎不成反类犬,张俊心里不痛快,回朝后参了一本,弹劾刘锜作战不尽心,指责岳飞保存实力不肯进兵。

全力为自己开脱。


中兴四将图 岳飞



05


要说张俊与岳飞的关系,早年也是很和睦的。

明州之战前,岳飞已归属到张俊麾下。

张大帅原先瞧不上这个年轻人,漫不经心地让他写份工作总结。

报告呈上来的时候,张俊震住了:“守江必守淮”。

当时朝廷行在位于建康,之所以轻易丢失,就在于宋军缺乏战略规划,轻易放弃淮河地区。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张俊惊叹不已。

后来,岳飞单独面觐赵构,再度阐述“守江必守淮”的战略,得到赵构认可,遂成为南宋初年的国防政策之一。

张俊就不乐意了。

岳飞太能打了,且鲜有败绩,加上皇帝的信任,张俊愈发不满,开始针对岳飞、嫉妒岳飞,先是背地吐槽,而后上升到公开层面。

岳飞并非我们想象的那样情商不高,他觉察了张俊对自己态度的转变,一再致函强调自己并无炫耀之意。

不久,岳飞独立平定洞庭湖杨幺之乱,获得战利品无数。

其中有一批体积庞大的“车船”,他特意选出两艘保存最完整的,连同“使用说明书”,分赠韩世忠与张俊。

韩世忠与岳飞并无芥蒂,收货此宝,十分惊喜,致谢连连。

张俊就不一样了:“怎么着?故意显摆?你能搞到好货,我不能呗?”



06


“柘皋之战”后不久,宋廷为了排除合议的障碍,展开了一场兵权罢免行动。

深谙用人之道的赵构和秦桧采用分化瓦解之术,派遣刚升任枢密使的张俊与副枢密使岳飞一道前往检阅同为枢密使的韩世忠所部。

(赵构要收兵权,张俊和岳飞都是自己人,但韩世忠还不是。)

检阅的目的,名义上是督促战备,实则是要裁军。

耿直的岳飞觉察出这一阴谋,暗中送信给韩世忠,让他早作准备。

韩为求活命,连夜入宫面君,一把鼻涕一把泪,说得赵构心软,放了他一马。

张俊在秦桧的授意下,拉上岳飞,继续“阅兵行动”。

理由:韩世忠虽已服软,但手下还有不少精锐,必须彻底打散。

岳飞认为:这是人家好不容易带出来的部队,以后收复中原还用得上......

张俊气极,抵达韩世忠驻扎的楚州(今江苏淮安)后,指着几处破败的城墙:“老韩治军不行呀,连小小的城墙都不能维护,谈何抵抗金贼?建议严打!”

岳飞义正辞严反驳:“当兵的应该以恢复中原为己任,而非一味思考筑城防守......”

至此,二人已势如水火。



07


一个月后,秦桧指使党羽万俟卨、罗汝楫等弹劾岳飞。

不久,张俊又设局,威逼利诱岳飞麾下都统制王贵、副统制王俊诬告岳飞另一得力部将张宪,企图牵连岳飞。

张俊深知若按流程审理,只会白费功夫,便私设公堂,严刑逼供。

张宪是条硬汉,咬紧牙关不松口,张俊便捏造口供称:“(张宪)收到岳飞之子岳云书信,谎称金军犯境,以助岳飞夺回兵权,实则图谋不轨”。

言下之意,就是谋反。

“谋反”二字的分量,可想而知。

最终,这成为扳倒岳飞的关键一环。

数月后,岳飞、岳云、张宪遇害,《绍兴和议》成。

张俊,首功之臣。



中兴四将图 张俊


08


岳飞死了,韩世忠赋闲,张俊一人主持枢密使工作,等同于最高统帅了。

赵构就不能不对此有所怀疑的——固然在岳飞这件事上,张俊是参与者,但此一时彼一时也,安知张大帅变心了没?

秦桧自然看穿主子的心,让御史直接“放大招”弹劾。

有宋一代,这是杀人不见血的阴招。

皇帝为营造一个“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氛围,允许甚至鼓励各种实名举报,就算诬告也不加以重罪。

张俊被弹劾的罪名是:


“据清河坊以应谶兆,占承天寺以为宅基…”


明眼人都知道这就是恶意诬陷——

大宋皇帝巴不得一介武夫每天莺歌燕舞、醉生梦死,做一个温柔乡里的庸人。只要你不再握有兵权,就是送你一座金山也是可以的。

赵构看了奏章,未置可否,再往后看:


“…大男杨存中(沂中)握兵于行在,小男田师中拥兵于上流。他日变生,祸不可测。”


这就让赵构犯了嘀咕,杨存中现任殿前都指挥使,田师中驻扎在长江中游的鄂州,他们手握重兵,又都是张俊旧部,居然私下可以“父子”相称!

我的天呐!赵构摸了摸扑通跳的小心脏。

张俊修炼到这份儿上,自然耳聪目明,不等皇帝下旨,自己先上一道辞呈:“要求去掉枢密使的实衔,讨一个虚衔,安度余生。”

赵构顺水推舟:你不是家住清河坊吗?就封一个清河郡王吧,外加“奉朝请”(朝会列席参与的资格,实际不用每天打卡,等于政务顾问)的待遇,养老金管够!



09


1142年(绍兴十二年),张俊正式退休后,用了差不多十年时间,通过疯狂兼并土地,让自己不动产总量提高到一百多万亩!

再加上张家每年都会把其中的田地部分承租给佃户,收益在八十万石米左右。

这差不多是当时南宋最富庶的绍兴府的两年的收入。

这还不算张家在外面放的外债,租赁费用。

说张俊“富可敌国”,毫不为过。

比官家还有钱的局面,就不好了,所以张俊很知趣地打算“吐”一点儿。

张俊提前小半年就在筹划,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冬,应张俊之请,宋高宗赵构莅临清河郡王府。

于是便有这场史上最豪奢的饭局饭局。

出席合计281人,不包括那些没有品级的侍从、军士。

整个饭局吃下来,196道菜。

酒足饭饱,赵构一高兴,封张俊为太师,亲族子弟都有封赏。



10


“清河坊夜宴”后三年,张俊去世,年69岁。

赵构废朝三日,亲临府上祭奠,追封为循王,后谥号“忠烈”。


历史一再提醒:

不能同流合污的人,不是自己人。

能同流合污的人,才是自己人。

所以张俊也跪在了那儿。



本文部分资料取自:《宋史》 (元/脱脱、阿鲁图等编撰)、《武林旧事》(南宋/周密 著)、《鄂国金佗粹编》(南宋/岳珂 编)、《夷坚志》(南宋/洪迈 著)

蔚选择
人生,无畏选择;人生,蔚聊选择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