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征文|何幸有路——读《论语》有感

文化   2024-10-30 17:05   北京  


第十一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征文获奖作品展播|第117期


— 卷 首 语 —

  点亮读书灯,铺就书香路。以“阅读新时代·铸就新辉煌”为主题的第十一届“书香三八”读书活动圆满结束。本届活动,全国有2万多家单位、1000多万女性参加,组委会收到征文作品5万多篇、家书作品3万多篇。经初评、复评、终评,1240篇征文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30篇、二等奖80篇、三等奖180篇、优秀奖950篇;770篇家书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20篇、二等奖50篇、三等奖100篇、优秀奖600篇。

  一篇篇美文,犹如春日下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一封封家书,犹如冬日里的暖阳,播撒着温馨的柔光。

  赏美文之秀,感家书之暖。让我们静下心来,品读这篇篇佳作,聆听作者的心声,感受作者的深情……
何幸有路——读《论语》有感

奖项:三等

作者:郑淑斐
单位:华能桐乡燃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在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中,我不由被一位不是最出色但却最特别的老小孩儿所吸引。他没有颜回的兢兢业业,也没有子贡的巧言善辩,更没有伯牛的端正有礼。他“性鄙,好勇力,志伉直”,却深受孔子偏袒。他是子路,孔子身边最特别的弟子。

似是从师徒二人相识便已注定——其一挥舞长剑,欲陵暴孔子;另一个设礼,稍诱子路。子路虽好武,然而总被文绉绉的孔子吃得死死的。喜欢子路在孔子“天厌之,天厌之”的信誓中,对孔子直言不讳;欣赏他“有是哉,子之迂也”的正面嘲讽。即使已共事二十余年,他俩在“名不正则言不顺”的讨论中,总带着双方孩子气的斗嘴。或许,这也是孔子一生中为数不多的放纵之一。

亦师亦友,两人铁打的关系在三千弟子中毫无疑问是任何人也无法比拟的。子路的陪伴,使孔子不被人欺辱,不被人谩骂;孔子的教诲,令子路“敬受教”。没人能想象孔子周游列国的14载春秋是如何度过的,唯一能猜测的是子路这一路相伴,或许是令孔子坚持、坚持再坚持的强大动力。

“由愿得白羽若月,赤羽若日,钟鼓之音,上震于天,旌旗缤纷,下蟠于地。”宁愿让子路先放下心中壮丽的磅礴之志,甘之如饴地做一位小小赶车夫,师徒的情谊可见一斑。连孔子也承认:“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即使身着粗布短衣,吃着残羹剩饭,心中也满是情谊,对彼此的信任与依赖,是这一路最好的精神食粮。

子路的伉直和性鄙,直令孔子又爱又恨。孔子曾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也与”,也痛责他“好勇过我,无所取材”“不得其死”。只言片语中虽带暗讽,然而饱藏着孔子对子路的怒其不争,流露着期待、惋惜之情。子路“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矣”的重情重义,真的就如孔子所说的那般“不堪”吗?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子路的人性上的一大闪光点。他直率豁达的个性,让他的忠心不二直白地袒露在我们眼前,显得那样真切,那样可贵。两人性格皆“闻过则喜”,周遭人不可能像对方那样直言不讳、无所顾忌,这样的良师诤友岂能擦身而过?这不正是孔子喜爱子路的一个重要原因吗?也许很多时候孔子都在暗暗庆幸有那么一个朋友。

子路之死出乎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令人掩卷三思。当蒯聩命石乞击落子路缨冠之时,心中便有一怔。他发出“君子死,而冠不免”的言辞后,从容不迫地整理缨冠的模样已深深植入我的脑海。这个勇猛刚强的人以这样执拗的方式,践行了他和孔子终其一生所追求的东西——礼,并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我却不知为何,万分沉重中有着那么一丝欣慰……


点击小程序,参与活动


作者:郑淑斐
编辑:赵志军
审核:刘德荣
发布:“书香三八” 读书活动组委会


↓点击阅读原文,关注书香坊服务平台

书香三八
倡导全国女性阅读文化推广、互动平台,旨在激发女性多读书、读好书,增长知识,陶冶情操,丰富业余文化生活,做一名快乐、健康、幸福的智慧女性!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