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40亿“外币债”是福是祸,亦或是“计”?

文摘   2024-12-02 19:59   北京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3原创文章或视频。思想性和时事性相结合,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最近,网上有国内不少专家学者都在热议中国发行美元债的事,各种观点可以归结为三类,一是去美元化,二是降低中国外汇库存,三是加快人民币贬值。本人觉得这些观点都有失偏颇,下面,根据媒体报道情况,谈一下个人观点。


报道说,2024年9月23日中国在法国巴黎发行了欧元主权债券,规模不超过20亿欧元。还报道说,中国财政部11月11日,又在沙特利雅发行了20亿美元主权债券。两种外币债总共才20亿,按说数量并不大,也不会造成太大影响。之前,中国也发行过外币债,而且,中国也不是第一个发行外币债的国家。因为根据规定,任何主权信用国家都有发行外币债的权力。但为何中国这一次发行外币主权债,引起巨大关注呢?这要从贸易战和金融战说起。


有人说,贸易战是特朗普第一任总统被发起的,这有点冤枉了他。贸易战古来就有,比如大清时中国对英国商品增加关税,英国为了解决贸易逆差,也向中国出口鸦片。什么是贸易战呢?它是通过调整关税和汇率,来保护本国商品的出口权,同时,限制对外国商品的进口,从而解决国际贸易差。很显然,国际贸易中顺差的国家,意味着他们赚取了别的国家的钱。说实话,改革开放这些年,特别是加入WTO后,我国发展这么快,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我国一直保持着贸易顺差。这其中,对发达国家的出口又占了我国外贸的很大份额。2016年,特朗普上台后,贸易战更加明朗化。随后,欧盟也开始跟风,他们纷纷对中国商品发起价格调查,还提升关税。除了这些手段,贸易战还通过降低汇率、本币贬值,扩大本国商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这又涉及到了金融战。


虽然中国国际贸易总量巨大,但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支付中所占有的份额远远低于美元和欧元。有一组来自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的数据说,2023年11月,人民币在全球支付中的份额为4.6%,不要说与美元和欧元占比相比,比占比7.31%的英镑也低不少,经常与日元和加元在国际结算中争夺第四大货币地位。这与我国GDP世界老二的地位极不相称。


就像打仗,虽然你的军事实力强大,可地盘小,抢占地盘就会引发金融战。其实,中国的金融战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就开始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波,就是一次金融战。在这之前,香港还没回归,但已经与英国谈判好了回归日期,我国就已经开始发行外币主权债。因为那个时候,我国改革开放后不久,需要大批外汇引进国外的技术和设备,于是,借助香港亚洲金融中心的地位,发行了“外币债”。到现在为止,我国先后发行过美元、日元、欧元和德国马克等多种外币债。算上这一次,已经发行了四次。只不过这一次是在国外发行,选择的发行地也耐人寻味,一个是欧盟大国法国,另一个是中东大国沙特。


为什么发外币债呢?一个主权国家为了获取外币,在境外或者国外发行另一个主权国家的债务,抵押物是发行国的主权信用。发行的外币债利率一般会高于外币债本国利率,要不然没有人购买。发行哪个国家的货币债,别的国家或者机构、个人购买时,必须使用哪个国家的货币。猛一听,似乎对外币主权国非常有利,的确是这样。几个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日本、英国和欧盟的德国、法国,他们的货币在世界占比大,其中也与被不少国家都发行他们的货币债有关。因为他们国家的技术和设备先进,一般都处在产业链的高端,进口它们的商品,它们会要求使用自己本币结算。


既然发行别国的货币债是解决外汇不足,我们这么多年的改革开放,积累了那么多的外汇,钱多的已经花不完,甚至还购买了大量的美债、欧债等,还需要再发行外币债,获取多余的外汇吗?而且,这样做不更增加了这些国家货币的国际支付中占比吗,如果你这样认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就是中国《三十六计》中说的欲擒故纵之计。


当前,美国为主的西方国家刚刚完成一轮加息之后,现在是降息周期。选择这个时候发行欧元和美元债,主要是中国做了两个考量。这就是欲擒故纵计中的第一步“纵”,《孙子兵法》中说的“将欲取之,必先予之”。用我的主权抵押,发行你的货币债,你不用担心还不上,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是有目共睹的。发谁那个国家的货币债,还将扩大该国货币在国际贸易支付中占比份额,这么好的事,有些国家想让中国发行它们的货币债,我们还不愿意呢。

 

重点在欲擒故纵的第二步“擒”,比如,在沙特发行美元债。都知道沙特是世界第一产油大国,既然选择在这里发行美元债,所得的美元会全部取之于斯用之于斯,对发行地有很大好处,相当于别人花钱为自己办事,关键在于办什么事。我们知道,中东物质丰富,石油特别多,美元是世界美元,因为和沙特等国签订了石油贸易绑定协议,又称“石油美元”。但中东这些国家人太懒惰,他们不思发展,钱都用来消费了,虽说中东国家都很富裕,其实,这里的基础设施水平并不高,而且产业链也很单一。


中国用这些钱来干什么呢?一是要建设基础设施,二是建设制造中心。这是要为未来的贸易战和人民币国际化打基础。试想一下,中东到处都是中国建的高铁,到处都是中国工厂,用的都是中国支付系统,人民币还用发愁国际化吗?中东国家都用人民币结算了,石油美元还有什么优势呢?


再说了,美元降息后必然外流,中国选择此时发行美元债,主要是吸引外流的美元,阻止美国制造业回流。有人会说,20亿规模太小了,不足以成大事。其实,20亿只是一个由头,要想在中东搞建设光,这些钱显然不够,它只是撬动资金。先用这些钱建立发展的资金池,让中东国家,甚至世界其它国家参与,这样就会有大批美元向这里聚集。既避免了美元回到美国,让美国的制造业回归计划破产,又以共同发展为名,主导中东建设。我们发行欧元债,也是这么个理。把工厂都见到你的腹地了,再也不用担心什么贸易制裁和贸易战了。同时,人民币还会加速在这些地区和国家的流通。


当然了,选择这些国家发行外币债,还有一个原因,试探这些国家的反应,看看人民币主权信用的影响力,毕竟人家用美元购买你的债,最后你可能要用人民币偿还。事实证明,颇受欢迎!这里有另一组数据,本次发行在低利差情况下,20亿美元债的总认购金额达到397.3亿美元,是发行金额的19.9倍,充分反映了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主权信用的信心。


但发行外币债,也有一个坏处,短期会加速人民币贬值。因为,随着大批资金用于这些地区发展,市场上担心美元、欧元流通减少,肯定会引起人民币对于这些货币汇率波动,但这只是暂时现象,一旦见到投资回报,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必然加快,也会进入增值期。


特朗普上任后的第一件事肯定会再次发起贸易战,对中国出口的商品增加关税,此时人民币贬值,对中国来说并没有坏处,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消关税带来的冲击。不过,如果中国的制造业已经进入了欧盟、中东,那里到处是“中国制造”,美国的贸易战还怎么能赢呢?



欢迎大家提问、留言、评论、转发!

央视董倩访谈翟海潮(下集)
央视董倩访谈翟海潮 (上集)
看一个从零到一打造品牌的成功故事


欢迎投稿!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关于投稿:“思想者札记”文稿要求



思想者札记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每周一、四 晚上20点发布2篇原创文章,思想性和热点性相结合,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号主翟海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