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3篇原创文章或视频。思想性和时事性相结合,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比亚迪又上热搜了!上次是比亚迪要求供应商的降价10%的通知,遭到愤怒供应商的爆料,引发社会热议。而这次比亚迪巴西工厂事件更甚。当地时间12月23日,巴西劳动与就业部(MPT,Ministério Público do Trabalho)公告称,由六个政府机构组成的工作组调查发现,比亚迪( 01211.HK )位于巴伊亚州(Bahia)卡马萨里市(Camaçari)工厂里的163名工人生活在条件艰苦的环境中,部分工人于当日转移至酒店。官方称,工地宿舍和部分建筑工地已经被封锁,处于停工状态,直至有关部门完成全面整改,工地才能解封。这次事件迅速在社交媒体传播,而让人无语的地方是出面的巴西劳工部(也就是巴西政府)帮助在巴西的中国工人发声音,并强行停止比亚迪巴西工厂的施工,要求施工方进行整改。比亚迪施工合作方的反应不可谓不快:数十个处于弱势群体的当事人出来自证没有受到所谓的不公正待遇,并签字画押给比亚迪站台。![]()
![]()
从逻辑出发,这相当于“被打的人”出来证明自己没有被打,还批评帮助自己的一方,这让事件本身带有了一丝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
而比亚迪公关部人员发布中文微博谴责巴西政府破坏中巴友谊,本身就更不合情也不合理,一个中国的民企,不积极从出示证据自证清白,而是发一个中文博客,直接“绑架”中国政府,让人怀疑这个中国头部新能源车企的公共部人员的专业性,或者动机和操守。而看各个相关网络报道下面的网友高赞评论,基本是一面倒的是支持巴西政府。
![]()
对于比亚迪公司,巴西事件无疑是一个重大危机,关系到比亚迪海外的口碑和未来发展,如果处理不当,可能比亚迪只能退出巴西这个南美最大的市场,而同时更是中国企业出海的一道考验,关系到海外从官方到民间对于中国制造、乃至中国的观感和口碑,外交无小事。而从事件在国内的引爆和目前的发酵来看,也挑动着国内大众对于中国企业乃至中国劳动保护政策现状的敏感神经。
·巴西政府帮中国工人“讨公道”
巴西劳工部叫停比亚迪巴西工厂的施工理由非常充分,比亚迪巴西工厂建设方的恶劣生活条件,巴西政府要求比亚迪将员工安置在酒店之后,又暂停了向比亚迪发放临时工作签证。据当地新闻报道,比亚迪巴西事件不是最近刚刚爆出的,几个月前中国工人的两期工伤事件引起巴西当地劳动部门的关注和重视,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取证,巴西劳工部直到最近才发出要求比亚迪巴西工厂整改的通知,巴西方面的证据还是比较完整的,有中国工人的食宿条件的照片。比亚迪的反应诡异之处有两个,一个是比亚迪工厂施工方(据公开消息也是比亚迪的参股公司)的公开回应,一个是比亚迪公关部人员的微博回应。作为一家中国头部的新能源车企的公关人员,应该积极沟通并准备证据来证明自己反驳不当待遇,而不是一上来扣一顶民族国家的大帽子煽动民族情绪,请问对你比亚迪未来巴西的业务和市场有什么好处?还是“此地无银三百两”,根本无法反驳巴西劳工部的指控?希望比亚迪能够站出来,澄清事实证明自己,一个企业事件不要上升到民族和政府的层面,搞“情感绑架”,至少不是这样现在这样一个“草台班子”的业余水准。·中国制造走出去的困局
随着中国企业从十年前的试着走出去,到如今的不得不走出去,出海变成了一道必选题,而数以万计的中国企业,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到海外,有机会更有挑战,简单看有两方面的问题,一个是本地化的问题,引用一句新加坡南洋理工经管学院院长的原话:“东盟欢迎中国的资本和技术,不欢迎中国的企业管理方式”,背后是对于中国所谓的“996是福报”,靠延长劳动时间等有悖企业用人准则的的反感、抵制甚至警惕。不得不说,在中国很多企业,“996”,甚至“007”都成为一种现实:明明知道不合理,但是有没有办法改变,监管部门不作为。![]()
我们看到这次巴西劳工部出示的比亚迪巴西工厂的工人待遇,几十人住大通铺,甚至床垫都没有,护照被上缴,工人甚至无法提出反对,因为不做还要倒贴钱,看新闻评论网友的反映:这在中国国内很多地方都是常态。但是在国外当地政府不惯着你,巴西劳工部处罚比亚迪依据的是国际劳工组织(International Labour Organization,简称ILO)的《强制或强迫劳动公约》公约内容,ILO其是联合国系统下的一个专门机构,成立于1919年,旨在促进全球劳工和工作环境的改善,推动社会公平、劳工权益、工作条件改善等。中国自1919年国际劳工组织成立以来,一直是ILO的成员之一。
![]()
还有一个是国际化的问题:我们经常讲中国特色,但是你要出去,必须遵守国际准则,比如市场规则,比如用人制度,比如绿色环保,比如对于人的尊重和保护,该交的学费一分不能少。这件事情今天发生在巴西,明天可能发生在非洲,对于员工的尊重和保护是普世价值,不能动辄挑动民族对立来解决,除非比亚迪甘愿砸了自己的公司招牌,拒绝出海和国际化。
·行业领导者的社会责任
一个行业领导者,比如汽车的大众、丰田、特斯拉,除了引领了行业的技术、标准和未来发展趋势,同样重要的是这个企业所倡导的的积极的企业文化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一个行业领导者要基业长青,不可能靠技术抄袭、靠无限压榨上游供应商的价格和成本,靠纯粹的降低用工成本提高利润来保持领先。这可能短期内取得增长,但是很难做到可持续的长期成功,在商业成功的同时,行业领导者更需要承担行业责任和社会责任。![]()
随着中国经济体量的增加,中国企业参与国际化的深入,像海信、海尔、比亚迪、华为、小米这样的国内行业头部企业,未来出海背后不仅仅代表企业自身,更是中国制造的代表,也代表了中国整个国家的形象,当地政府和民众在接触这些企业,使用企业产品的同时,也会直观的感知到中国,企业的背后直接代表了中国的形象。比亚迪巴西工厂这件事对我们国内企业的国际化是一个警钟,这会让全世界认为中国品牌的竞争力不是靠科技和管理进步取得的,而是靠这种无原则的降成本,看看欧盟对中国电动车的调查和关税政策,看看美国特朗普政府对于中国电动车的全面封杀就知道,这些正在发生。而把国内的压榨,内卷,降价搬到国外工厂,只会引起当地官方到民间的极大反感,加大对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政府的偏见,给中国的全球化必将带来沉重打击,自断全球出海路。有时候错了就是错了,希望比亚迪能够引以为戒,正视、重视这个危机事件,变坏事为好事,改正用工制度出现的问题,切实改善用工条件,这些我们的这些中国同胞跨越千山和万水去巴西,辛辛苦苦谋求的不过是一日三餐和不算丰裕的工资,照顾好这些兄弟,给他们合理的待遇和薪酬,是比亚迪应该尽到的责任和义务!![]()
但是看着巴西方面调查出示的中国工人的生活条件,让人五味杂陈。毕竟,什么是好什么是坏,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比亚迪回应“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抹黑中国品牌,抹黑中国”。作为出海企业的代表,动不动就把中国挂嘴边会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民族自豪感也并不是这么用的。只有尊重劳动者,尊重当地法律规定,不断提升自己的核心力和品牌价值,才能得到国内国外相应的尊重。
欢迎大家提问、留言、评论、转发!
![]()
往 期 推 荐
![]()
欢迎投稿!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关于投稿:“思想者札记”文稿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