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3篇原创文章或视频。思想性和时事性相结合,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这个女子叫沙白(可能来自于英文名叫伊丽莎白:Elizabeth)因为20年前开始患红斑狼疮,病情恶化后肾衰竭到每周两次做血液透析非常痛苦,最后选择了这样的方式告别。
北京时间10月24日下午,沙白在78岁的老父亲陪伴下离开了这个世界。
最开始的时候网友们对沙白的行为表示了同情和祝福,希望她能够坚强;有人表示理解,20年的病痛折磨会让人崩溃。
随着更多关于这个女子的情况被曝光,网友的评论出现不同声音,舆论风向也开始转变,沙白行为如果作为一个正面的典型去推广,都是极为不妥,不管是从法律角度,还是从道德方面。好在到昨天为止,沙白的视频号已经被封,事件的热度也开始减弱。
1.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
无独有偶,我的一个老同事是沙白非常密切的合伙人,看到朋友圈老同事的悼念消息,让人感慨!
从20岁的豆蔻年华开始20多年的病痛折磨,换位思考一下,我们如果处在沙白的位置,我们可能也无法承受这样的痛苦。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为了个人生活的尊严和对年迈父母的体谅,在合理合法的前提下,沙白的选择是个人自由。但是如果把这个事件作为一个社会舆论去宣传就极为不妥了。
我们说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我们每个人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挑战和不顺利,挫折常伴左右,都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要多少次失败才能迎来成功呢?
2 自由主义还是精致利己?
3. 公序良俗是一个社会的基础
即使是在瑞士,所谓的“安乐死”是经过严格甚至苛刻的流程,不管是严苛的流程、严格的要求和高昂的成本,面向的是绝症患者,给予人最后的尊严和人文的关怀。
早前,瑞士科学家研发出了一款被命名为“自杀胶囊”的装置,人躺在这个胶囊舱中,只要按下按钮,就能在几分钟内死去。但据媒体报道,这个“自杀胶囊”被瑞士警方认定不合法,数人被以“诱导、协助和教唆自杀”的罪名逮捕并提起刑事诉讼。
已故的建国总理李光耀,也曾经考虑过安乐死的计划。在《李光耀观天下》一书中,他这么说:“生比死好。但所有人终究都得面对死亡。这是许多壮年的人宁愿不去想的课题。但我都89岁了,没必要回避这个问题。我关注的是,我会怎么离世?会不会是冠状动脉中风,迅速地离开人世?还是脑部中风,陷入半昏迷状态,卧病在床几个月?这两种方式当中,我选择迅速的那种方式。我较早前做了预先医疗指示,表示如果我必须通过吸管进食,并且没有复原或恢复行动能力的可能性,那医生就应该替我去除吸管,让我能迅速地辞世。”但即使李光耀是新加坡的国父,新加坡政府也并从没有考虑立法开放安乐死。
让白发人送黑发人,不管是在西方还是我们东方社会,都是让人无法接受的人间悲剧,求生欲、尊老爱幼这些都是社会的公序良俗,也是人类繁衍发展的基础。
4. 认清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孩子看到沙白的视频,我们该如何去跟他们解释和传达这种行为背后的意义?
佛用“盲龟穿木”的故事说人身难得,生而为人,死亡不可避免,而难的从来就是如何活着。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的: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而这或许才是人生的意义所在!
欢迎大家提问、留言、评论、转发!
往 期 推 荐
欢迎投稿!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关于投稿:“思想者札记”文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