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札记——关于自然、社会、人生问题的思考,每周一、三、五 晚上20点发布3篇原创文章或视频。思想性和时事性相结合,期望为读者提供一个精神家园,大家思想碰撞、心灵互动。欢迎投稿,敬请关注、阅读、分享、评论!
除了我们熟知的谷歌CEO和微软的CEO之外,还有摩托罗拉、百事可乐、诺基亚、软银、联合利华、万事达卡、标准普尔等国际巨头的CEO级别也被印度人拿下。而除了中国自己的500强企业之外,全球顶尖公司鲜有华人CEO,这个现象背后并不简单。
·印度人走向全球的独特优势
而印度曾经是英国海外殖民地达两百年之久,印度人的英语普遍非常好,听说读写都达到了很高的普及,尤其是听和说,虽然说可能有很重的语音,但是在欧美西方社会基本都能非常流畅的沟通和交流,相比而言我们中国人的英语就逊色很多,而欧美社会华人社区Chinatown甚至完全还是粤语和普通话的天下,有到美国几十年的老华侨还不会英语。印度人的语言能力是印度人能够纵横西方的基本条件。
语言之外是印度大量的海外移民,印度全国人口今年超过14亿,超过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同样的,印度海外人口也高达数千万,遍布全球210个国家地区,分布极广。
不管是美国、加拿大、英国、欧洲各个大陆国家,还是南美国家,都可以看到大量的印度移民,我们看到印度裔已经成为英国的首相,今年和特朗普竞选美国总统的哈里斯也是印度裔,可以说印度移民已经成为欧美社会不可忽视的一个少数族裔。
同样由于英国多年的殖民统治,印度教育源自西方英国的教育体系,从学科设置到教学内容都非常相似,这也让印度留学生成为欧美高等教育非常欢迎的生源,教育无缝衔接再加上大量的人口优势,优秀的印度留学生在欧美名牌高校非常普遍,当然我们中国留学生的优秀也是有目共睹。
·印度模式的借鉴意义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改革开放给日本的经济转型和海外投资贡献了最大的红利,即使日本国内经济低迷。可以说日本吃到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市场红利。
先说日本,如何找到一个当年对于日本来说巨大增长机遇的中国市场,是摆在现在中国面前的一个问题,比如东盟、比如非洲,而最大的单一增长市场无疑是印度,从人口到市场,跟当年改革开放的中国非常像,当年的日本抓住了机遇,一个有资本和技术,一个有人口和市场,中日强强联合,实现共赢。
而如今的中国有技术也有资本,印度有人口和市场,未来如果像当年的日本一样抓住印度市场的巨大增长机遇,对于中国来说非常关键,也考验中国智慧。
再说印度,印度正在鼓励更多的留学生和企业主走出去,2023年去美国的印度留学生人数已经超过中国留学生成为第一,同时印度政府也在实行优惠政策吸引全球资本去印度投资,背后是印度庞大的人口和市场吸引力,这和中国在改革开放初期非常相似。
同时,印度穆迪政府坚持不结盟政策,在各个经济体之间辗转腾挪,跟主要的经济体保持友好合作关系,专心发展经济,不断调整经济政策支持民族经济发展,说他是骑墙派不为过。
当然印度也有很多让人诟病的地方,比如落后的基础建设、根深蒂固的种姓制度,以及对于外资企业尤其是中资企业的抵制和敌视等。
· 最后
全球五百强公司的30%是印度CEO只是表象,背后是印度日益增长的国家实力和竞争力,不管是人才、人口、市场、增长潜力,印度都让人不能小觑。
不久的将来,印度可能会超过日本和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和中国的全球第三大经济体,知己知彼,印度可能不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的“阿三”,而是未来一个强劲的竞争对手。
欢迎大家提问、留言、评论、转发!
往 期 推 荐
欢迎投稿!请点击链接查看详情。关于投稿:“思想者札记”文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