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县的“鄪”——沂蒙地名文化0042

文摘   2024-12-16 00:00   山东  
◎蒙懵懂 挖掘整理

沂蒙的地名文化

费县——沂蒙地名文化0042

费县在蒙山之阳,祊河上游。费县历史文化悠久,人文底蕴深厚。春秋时称鄪邑,战国时称鄪国,西汉初年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素有“圣人化行之邦、贤人钟毓之地”之称,是唐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颜真卿的故里。

费县名字源于这里古称“鄪”,不管是鄪邑,还是费国、费城,都始终保留着费的名称。鄪读作bì,有学者认为此起源于东夷族的图腾崇拜,与蛇有关。“鄪”字逐渐演化为“费”字,故后世以费代替了鄪。

春秋时,境域为鲁季氏邑,称鄪邑。

战国时称鄪国。

西汉置费县,属东海郡。

东汉时,华县并入费县属兖州泰山郡。

魏、晋、南北朝时,均属徐州琅琊郡。

隋开皇年间废郡,费县属沂州;大业年间改州为郡,费县属琅琊郡;隋末,费县因动乱废。

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费县,属河南道沂州(琅琊郡);贞观年间,废颛臾县入费县,属沂州。

宋时,属京东东路沂州(琅琊郡)。

金时,属山东东路沂州。

元时,地方设行中书省,境域属腹里山东益都路沂州。

明时,改行中书省为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仍称行省),费县先后属山东承宣布政使司的青州府和兖州府沂州。

清雍正二年(1724年),沂州由散州改为直隶州,清雍正十二年,即1734年,升为府,费县属山东省沂州府。

1914年,属济宁道。

1925年,改属琅琊。

1928年废道,直属山东省。

1936年,属山东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1940年,抗日民主政权以滋阳~临沂公路为界析置费南、费北2县,费南属鲁南行政区、费北属鲁中行政区。

1944年4月,原费县分属费北、费东、费南、温和4县。

1945年,合费南县全部及费北县一部分,置平邑县。

1946年4月,温河县改为费县,隶属鲁南行政区第一专区,费北、费东2县合并置蒙山县。

1948年1月,费县属鲁南行政区第三专区。

1948年7月,费县隶属鲁中南行政区第五专区。

1949年7月,属台枣专区。

1950年5月,划属临沂专区。

1952年3月,撤销蒙山县;上冶、白埠、薛庄、诸满、汪沟5区划归费县。

1956年春,朱田区由平邑县划入费县。

1967年,属临沂地区。

2003年5月,汪沟镇石家庄、东石沟、西石沟、后社、三胜庄、永太庄、任家庄7村民委员会划入兰山区半程镇。

2011年1月,汪沟镇、方城镇、新桥镇划归兰山区管辖,境域始成现状。

费县北部为蒙山山地,海拔一般为500——700米。蒙山主峰之一的挂心崛子在其与蒙阴交界处,海拔1026米。中南部为海拔100~500米的低山丘陵地。东部为祊河谷地和平原,地面高程为75~80米。古迹有西西蒋龙山文化,崮子商代文化遗址,苑上汉墓群和费县故城遗址等。

地名不仅仅是地理实体的简单标识,它们承载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和历史记忆。每一个地名都是一段故事的缩影,反映了特定地区的自然景观、历史变迁、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等。

地名可能是历史文化的见证者,如开封古称启封,源自郑庄公之“启拓封疆”之意,后因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改为开封,这一变化体现了封建社会的避讳文化。

地名可能是宗教文化的映射,如河南的白马寺镇因白马寺得名。地名还可能是社会文化的反映,如西安表达了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来源于多种情况。

特别声明一点,客观上很多地名的来历已经无法准确获知,我自己家所在的村名来历也说不清楚了,所以在整理资料时采用了一种大家都觉得陌生的说法,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这已经算是有说法了,有胜过无吧!
地名的来历往往有不同说法,我搜集的说法未必是对的,但一定是从具备一定权威的资料上获得的;还有一些因收集时间不对,区划等变动了的情况,请网友文明交流,留言提醒。




蒙山古国
说历史·探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