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阴第一大河——东汶河
东汶河俗称“汶河”,因与西边泰安境内的汶河重名,故被称为“东汶河”。它是蒙阴县最大河流,横贯县境南部,蜿蜒曲折,流经常路、联城、蒙阴镇三乡镇,由公家城子村入岸堤水库,又从该水库溢洪闸流入沂南县境,在本县全长56公里。
《辞海》2,063页汶水条注:“据《水经注》记载,桑泉水上源之一㟬崮水,俗名汶水,宋元以来,遂通称桑泉水全流为汶水,今名东汶河,源出山东蒙阴县西,东南流经县南,至沂水县入沂河。”《沂州府志》载:“东汶河,本桑泉水,自蒙阴西南五女山发源……,东经重山庄与梓河会,入沂水。”清康熙二十四年版《蒙阴县志》云:“汶河发源于城西北四十里复安社巨围山下,即《水经注》所谓巨围水者是也……。”
东汶河的发源地,据以上古书记载,可能由于地名的变迁,情况多与现在不符。今人勘查,东汶河有南北两个源头:北源头发源于常路北部与新泰县交界处的聚粮山东麓,向南流,经常路的蒋家坪、西高都、常路、西北楼到龙冈埠村(这一段河即堂阜水)与南源头汇合;南源头发源于联城西南的青山(与平邑县交界山),向东流,经联城的蒲河村,转向北流,入新泰境,又从常路公社于洼村入蒙阴县,到龙冈埠村附近与北源头水汇合(这一段河,即狭义的桑泉水),后奔向东南。
东汶河支流很多。常路河(堂阜水)、青山河(桑泉水)两源头汇合后东流,至台庄(田庄),高都河流入;至西儒来村附近,住佛河流入;至东儒来村,城子河流入;至南竺院村,大庄河(今称银麦河,古称㟬崮水)流入,继而东关河流入;再东流至南保德村,保德河流入。因东汶河支流多,流域面积达442平方公里,所以汛期常有洪峰出现(最大流量为3,010秒立方米)。河床宽窄不一,平均100—300米;结冰期为12月至次年2月,历时两个半月左右。
东汶河流域,尤其干流两岸,系冲积小平原,地面开闼,土质肥沃,适宜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盛产小麦、玉米、地瓜、花生等。
东汶河流域发现了龙山文化类型遗址和文物,这就说明,早在四千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就有古人在这里生息,并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
东汶河由于水流湍急,时有山洪暴发,水土流失严重,常给人民带来灾难。解放后,政府对东汶河进行了综合治理。在河两岸植树造林;在河的上游修建水库和塘坝,计有中型水库两座(黄土山、张家庄水库),小(一)型水库15座,小(二)型水库29座,塘坝228座,总库容7,199.5万方,灌溉面积12.36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