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系列
SINCE 1998
廿六春秋,薪火相传
桃李芬芳、芝兰满庭
在协和教科这片热土上,目光所及皆是知识的滋养,耳畔回荡尽是智慧的启迪。
作为协和教育开办最早的校区,协和教科砥砺前行的二十余载,正是无私奉献、耐心付出的家长们携手共创的璀璨时光。卓越的教学模式与优异的升学成绩背后,“融合中西 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早已深深根植于协和教科人心中。
今日对话
家长:崔女士 BC在校生家长
对话人:魔都择校观
协和妈妈为何坚定选择协和?
BC国际课程缘何吸引我们的家长?
智慧妈妈又是如何和孩子一起渡过青春期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
Olivia妈妈您好,听说您的孩子是一个从幼儿园开始的“协和娃”,可否分享一下您为何如此坚定地选择协和作为孩子的学校呢?
我曾经是协和的一名教职员工,在教学一线工作,接触很多家长和学生, 对协和的了解相对比较直观和全面,对协和的文化也比较认同。比如她的“融合中西,和谐发展”的核心价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协和的孩子享受着世界各地好的教育资源,还有丰富的课内外教学活动,真正做到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孩子们有很多可以尽情发挥个性、施展才华的空间。在协和,每一个孩子都能被看到,老师们非常善于发现和鼓励孩子的长处。Olivia 很喜欢和我们分享在学校的事情,时常能听她非常兴奋的说又受到了表扬,有时仅仅是因为一点点不起眼的事情或很小的进步。老师的一句鼓励,对于孩子的小心灵,是很有份量的。
老师和家长们都有一样的感受,从协和校园走出和走进的孩子,都是阳光开朗、积极自信的,都是呈现他自己年龄段该有的状态。是一个身心健康的,辨识度高的独立个体,这应该是每一个家长都希望拥有并为之骄傲的孩子。所以,在Olivia到了入学年龄,我们就做好了一直在协和读下去的打算。
据我所知,协和在上海中小学有8-9所,其中高中有IB,ALEVEL,AP,BC四种课程,您为什么选择了协和教科BC课程呢?
第一方面:
我们在帮Olivia选择合适的国际课程时,主要是以她的个性特点和需求为首要考虑因素。顺其自然,尊重她自己的学习和成长节奏。
第二方面:
教科BC曾被加拿大教育督导评价为“最像本土加拿大学校的海外学校”。
第三方面:
1)特色鲜明且优势突出的选课制度和课表
2)考查方式灵活,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划水。
第四方面:
丰富的校内校外活动,各种锻炼和展示自己的平台
我看您今天选择了“与孩子同行,强内核稳情绪”这样一个主题,我们有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初高中阶段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不愿意学习,比如比较叛逆,而我们之前和您了解到您的孩子整体比较平和过渡了青春期,这个需要家长持续对孩子的关注和密切沟通,您可以分享一下在孩子的培养过程中,您是如何做到止步于萌芽状态,帮助孩子一起渡过的呢,可以分享一个小案例吗?
Olivia经常会说“妈妈你比我自己都更了解我。” 孩子需要我们平等的走进她的内心,而不是总以一个大人的视角和态度,去评价她,指挥她。我认为孩子叛逆的源头是:不被理解,不被看到,不被重视。所以干脆只管去做,拒绝沟通。
初中时,Olivia的数学学习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她很努力,我们也花了不少时间给她辅导,但是成绩提升依旧很慢。我们慢慢发现她的一些小小变化,比如做作业开始拖拉懈怠,不只是数学,也包括其他科目的作业。有一点小叛逆的苗头。虽然没有明显的和数学有关,但是我感觉根源在数学。于是开始了一场谈话。最终了解到,她是因为数学学习屡屡受挫,而对自己产生了否定和怀疑,这种负面情绪也辐射到了其他学科的学习。
开导的过程中,先肯定她的优点: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你已经表现出了很多优秀的地方,比如积极思考,刻苦练习,有吃苦精神,坚持不懈,心态积极,迎难而上等等。其次,安抚她的自我否定:只要付出足够的心血,收获一定会来到。只是这个过程的长短,顺利还是艰辛的程度,每个人都不一样。在收获到来之前,不要轻易否认自己,一定要充满自信,用十足的底气,去尊重、接纳并勇敢挑战自己的弱项,为自己的每一点进步喝彩,享受自己在一点点变得更加完美的过程。
高中BC课程的数学课,Olivia总体学的还算轻松,也会遇到困难,但她始终保持着快乐积极乐观,给自己正向的情绪价值,以积极的思维去寻找解决方法。现在和她聊起来,她说都已经快忘了还曾经数学学习那么困难过。
我们很多就读国际高中的家长,都会面临选择课程甚至专业、大学的难题,您可以分享一下您和孩子是如何选择课程,未来对大学又有怎样的规划呢?
我们在给Olivia选择专业的时候,开过几次家庭会议。她从小没有表现出对某领域特别的兴趣,因此需要列出来很多专业,讨论一番。先排除掉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觉得自己的能力读不下来的;其次是结合未来的职业方向,不愿意去从事的专业领域。排除掉这些之后,再结合她的个人兴趣、性格分析、未来就业等等,基本确定了教育方向。但实际上,Olivia真正的理解这个领域,以及表现出了些许想深入探索的兴趣,还是在她11年级参加研究型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在牛津大学教授的课上,拓宽了自己对全球教育领域方面的视野;在导师的指导下完成两个项目研究课题,并产出两篇高质量论文。在此过程中,进行了世界教育领域的大量文献阅读和辩证思考。
在确定好专业方向后,11和12年级的选课,就围绕着专业要求。比如11年级生物,12年级心理,比较文化,哲学等课程,都和教育文化社会以及教育心理学专业相关。
我们会遇到有的家长很迷惑,认真学习就没有时间参加活动,参加活动又影响了学习,而我们可以看到,您的孩子不仅学业成绩突出,而且还参与了很多校内外的活动,那么您是如何帮助孩子选择这些活动,都参与了哪些活动,是否真的会影响孩子学习呢?
学校校内活动挺多的,大部分是和学科结合起来的,是和课程相辅相成的,比如科学展,传统文化节日活动等,所以不需要花非常多的课外时间去准备。校内活动的选择还有一个要考虑的方面,毕业要求需要有30小时的志愿者时间,有些活动是可以拿到志愿者时间的,要适当参加,比如Olivia参加的在戏剧社团做后台人员,担任peer tutor(为同年级或低年级同学辅导学科学习)等。
校外活动,学校老师提供很多平台,孩子们可以报名,或者老师推荐。因为时间和精力有限,所以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有特长的,以及能够提升能力的。比如Olivia参加的虎妈牛娃举办的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奥文化交流音乐会等。对于活动和课业学习的分配,孩子们有不少作业是给几天或者一周以上的完成时间,因此是有空间可以提前规划好,尽量合理安排的。
其次,要考虑对于申请需要的背景提升。可以在升学指导那边获得活动资源。比如研究型项目学习等等。这个确实是比较花时间的,暑假还好,如果在上学阶段,和学校课业学习凑在一起,就非常考验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以及抗挫抗压能力。比如上学期的期中考试周,Olivia除了复习备考,还要完成EPQ论文终稿以及准备答辩,几件大事凑在同一时间段。Olivia说这反而激发了她的潜能,时间规划更加细致精准,做事效率更高,比如平常要花三个小时做的作业,只用一个小时就做完了,并且还拿了高分。EPQ也获得了喜人的成绩。“忙碌之中得到的成就感远远大于疲惫感。”
我们经常有一句话说:老师可以教育好很多孩子,但是很难养好自己的孩子,您怎么看待这句话,并如何让您的孩子成为一个同龄人的榜样的呢?
也不能说老师就很难教好自己的孩子,至少我周围的老师朋友的孩子,优秀的很多。老师这个职业确实比较特殊,接触的诸多学生当中一定有比较优秀的。但实际上这个孩子的优秀,不止是老师教出来的,是跟他的家庭教育,还有天赋等等综合在一起的。老师可能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孩子和班级里优秀完美的孩子进行对比。这个时候其实就是需要调整心态了。每个孩子都是一件独特的作品,散发着不一样的光芒,他们需要我们家长去尊重去珍视他们的感受和需要,不但欣赏他们的优点,更要包容和尊重他们的缺点,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变得更好。
老师这个职业是蛮辛苦的。面对家里的一些事情,确实有时候会缺乏耐心,缺乏情绪稳定,负面情绪会波及到孩子。不只是老师,很多职场妈妈也都会有这样的同感,遇到一样的困境。所以这个时候,是需要家人的理解的。家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人的情绪问题都不只是他自己的问题,互相理解、互相包容,可以化解困境。我们多和孩子敞开心扉,沟通彼此内心里的感受和想法,也包括分享情绪。孩子的共情意识,对旁人对家庭的责任心;对待事情的冷静理智客观分析的能力;安全感十足的强大内心,稳定的情绪,也是在这样一点一滴当中培养起来的。
SUIS JIAOKE
开放活动预约请添加上方老师微信咨询了解
Welcome
学校公众号
请扫码关注
视频号
请扫码关注
抖音号
请扫码关注
小红书号
请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