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是怎么说“狠话”的?贼寇切记:听不懂人话的后果很严重

文摘   2025-01-10 21:00   福建  

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仁、义、理、智、信”,“温、良、恭、俭、让”,这十个‬字‬是中国人为人处世的道德规范。

但是,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一旦说到下面两句话,那就是中国最后的“狠话”了。这两句话就是:

勿谓言之不预!是可忍,孰不可忍!

老照片 对越自卫反击战一

首先,让我用“大白话”来解释一下这两句话的含义。

“勿谓言之不预”-这句话的意思是:别怪我把丑话说在前头,我事先可是警告过你的喔;

“是可忍,孰不可忍”-这句话是意思是:你已经‬无赖、可恶到不可容忍的程度了,如果这都可以忍耐,世界上就没有什么不可容忍的事情了。

朋友们都知道,自从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的边境一直没有太平过,几十‬年以来‬,总有那么几个“恶邻”在我们‬的家门‬口‬动手动脚、没事找事。

在中国的汉文化中,这类不仁不义、无事生非的侵略者被贬称为“寇”。

“寇”者,盗匪、侵略者也,如果再在“寇”字前面加上一个字,就有了“盗寇、“贼寇”等含义更具体、表意更精准的词汇。

日本人侵略中国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骂他们为“日寇”,“白眼狼”骚扰我们的时候,中国的老百姓骂他们为“越寇”。

总之,不管是“盗寇”、“贼寇”,抑或是““日寇”、“越寇”,他们要么是骚扰百姓的盗贼,要么就是打上门来的流氓国家。

“不到最后的关头,决不轻言战斗,忍无可忍的时候,我会挺身而出!”

放眼世界,中国不能算是一个好战的国度,但是,儒家思想固然仁义、宽厚,却在无形中束缚了中国人的手脚。

久而久之,中国人就给人一种“人畜无害”的感觉,一些人(尤其是我们的“恶邻”)把中国人的“平和、隐忍”视为软弱和怯懦。

于是,一个个“贼寇”舞枪弄棒、张牙舞爪打上门来,他们骚扰我边境,枪杀我边民,气焰嚣张至极,手段残暴之至。

上世纪八十年代,台湾作曲家刘家昌创作了一首名为《我是中国人》的爱国歌曲,歌曲由台湾歌手凤飞飞首唱。

1984年,香港歌手张明敏在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上演唱了这首歌曲,《我是中国人》这首歌曲迅即风靡两岸三地。

1984中秋晚会 《我是中国人》

《我是中国人》中有这样几句‬歌词:

沉默不是懦弱,忍耐不是麻木,儒家的传统思想带领我们的脚步。

不到最后的关头决不轻言战斗,忍无可忍的时候,我会挺身而出!

这段歌词道出了许多中国人的心声,那就是:“中国人热爱和平,愿意与世界各国友好相处”;

“中国人从不轻言战斗,但是,这不代表中国人惧怕战争!”

面对无赖“恶邻”无节制的袭扰,在“忍无可忍的时候”,中国人民不得不挺身赴战!

对“贼寇”来说,这两句话是中国最后的警告;对全国军民来说,这两句话是一种别样的战斗号令!

不知道朋友们有没有注意到,但凡国家有重大决定,或者“国有大事”,我们都能从国家主流媒体发表的社论、述评上看出点端倪。

有经历的朋友会知道,打响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己反击战和对越自卫反击战之前,《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官方媒体都发表了相关的重磅文章。

这些文章都使用了“勿谓言之不预”或者“是可忍,孰不可忍”这样的字句。

据我所知,“勿谓言之不预也”一语较早的出处可追溯到康熙年间,但是,是乾隆皇帝首先把这句话用到了外交场合。

乾隆年间,仰仗着“船坚炮利”,英国人强行要求清廷开放港口、自由贸易,并给予其免税待遇。

当时,乾隆皇帝龙颜大怒,在驳回英国人蛮横要求的信函中,乾隆皇帝引用了“勿谓言之不预”这句话以示警告。

乾隆皇帝之所以如此强硬,一是愤怒,英国人猖狂至极,傲娇的乾隆皇帝能不愤怒?

二是自信,话说到这个份上,乾隆皇帝信心满满,已经做好了与英国“硬碰硬”干一架的心理准备。

乾隆皇帝的言外之意是:话说尽,礼尽到,你倘若不仁,就别怪我不义,如果你执迷不悟、一意孤行,那就战场上见!

可想而知,如果不到忍无可忍的时候,乾隆皇帝这个“谦谦君子”是不可能说这样的“狠话”的。

老照片 对越自卫反击战二

100多年之后,这样的“狠话”又出现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官方媒体上,我国想要表达什么,外国人或许懵懵懂懂,中国人应该心知肚明。

全国人民都知道,这句话是中国对“贼寇”最后的警告。

其潜台词是:大胆“贼寇”!你太过分了,我已经忍无可忍。最后一次警告你,你现在知趣识相、改邪归正还来得及,不然的话,休怪我不客气!”

对全国军民来说,这句话无疑是一个别样的战斗号令!

此言一出,某种程度上等同于“战争动员令”,对印自卫反击战、对越自卫反击战、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战役打响之前,我国都向“贼寇”发出过这样的警告。

遗憾的是,中华文化实在博大精深,中国人遣文造句过于含蓄、深奥,而“贼寇”们混沌未开、太过愚钝,因此,“贼寇”们根本没听懂人话,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分量。

还有一种可能,“贼寇”们过于狂妄自大了,他们装聋作哑,对中国的警告置若罔闻。

“贼寇”们一意孤行,最终‬都‬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三场边境自卫反击战,中国人民解放军狠狠教训了三个“恶邻”。

对印自卫反击战

1947年,印度摆脱英国获得独立,此后,印度屡屡侵占我国领土,并要求中国承认英属印度当局非法、无效划分的边界线。

其无理要求遭到中国的拒绝之后,印度方面继续推行所谓的“前进政策”,试图‬用武力改变现状,制造了不少次流血事件。

从1961年到1962年9月,印军悍然越过国界,先后在西段边境的中国领土上建立了43个据点,侵占中国领土多达4000平方公里。

令人发指的是,印度人非法建立的据点贴近我军哨所,有的仅有几米距离,印度人的甚至把据点建在我军哨所的后侧,封死了我军哨所的后路。

就这样,印军据点与解放军边防哨所犬牙交错,近距离对峙。

他们以各种借口挑衅、找茬,以武力逼迫我执勤战士撤离哨所,最后,印军首先向我边防战士开枪射击,打死、打伤多名我军指战员。

印度方面得寸进尺、无休止的挑衅最终升级为一场‬战争,1962年9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题为《是可忍,孰不可忍》社论。

这篇社论的结尾处有一段铿锵有力的字句:

“局势是险恶的,后果是严重的,我们要正告印度当局,勿谓言之不预也!”

老照片 对印自卫反击战

印度人有没有听懂这句话?

有人说他们没有听懂,或者没有掂量到这句话的分量。

事实上,印度一向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他们对自己的国力有“迷之自信”,对“胡子兵”的战斗力估计过高,根本没有把中国的“娃娃兵”放在眼里。

于是,印度人非但没有把中国的警告当回事,反而越发猖狂,更加嚣张。

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我军将士愤而出击,打响了对印自卫反击战。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一仗下来,这个虚胖的“世界第三军事强国”被挤干了水分,一场印度蓄意挑起的侵略战争,最终活生生打成了“新德里首都保卫战”。

在这次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攻势淋漓,势如破竹,一举歼灭印军3个旅,另歼灭印军第5旅、第67旅、第114旅、第129旅各一部,击毙击伤印军4885人,俘虏印军3968人。

中印边境自卫反击战是一场规模、时间都很有限的边界作战,此战的目的就是教训一下“不知天高地厚”的印度人。

这场战争后来被毛主席称为“军事政治仗,或叫政治军事仗”,中国在大获全胜之后主动撤军,表明了中国“以和平谈判解决边界问题,反对以武力改变边界现状”的一贯立场。

经此一战,我们这个“邻居”被彻底打趴了,除了军事上的惨重损失之外,印度好不容易树立起来的国家威望顷刻间荡然无存,尼赫鲁在国内的地位和支持率也急转直下。

在国内、国际多重打击之下,尼赫鲁郁郁寡欢、心力交瘁,两年之后便一命呜呼。

遗憾的是,尼赫鲁至死也没有想明白自己因何而败。

对印自卫反击战为我国西南地区争取到了至少30年宝贵的和平发展时间,同时,印度人不自量力、自取其辱的做法成为了全世界的笑柄。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自上世纪60年代起,中、苏两国关系急剧恶化,1967年1月至1969年2月,苏联边防军先后16次侵入我国珍宝岛。

他们不断袭扰我国边民,干扰我国边民的正常通行和生产活动,阻扰我边防部队正常的巡逻勤务,多次打死、打伤中国边民和边防战士。

我国政府曾经多次要求苏联方面停止武装入侵活动,苏联却置若罔闻。

1967年7月3日,新华社受命对苏联发出了严正警告,并在警告书的最后使用了“勿谓言之不预也”这句话。

然而,仰仗其先进的武器装备和核武器,苏联方面无视我国的警告,他们我行我素,丝毫没有收敛的迹象。

1969年3月2日,70多个苏联边防军士兵突然侵入珍宝岛,他们分乘4辆军车,在中国的领土上横冲直撞,疯狂袭击我国边防部队巡逻人员,打死打伤6人。

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自卫反击,一场武器、兵力严重不对等的战斗之后,入侵珍宝岛的苏军被解放军逐出了珍宝岛。

老照片 解放军战士巡逻在神圣领土上

当月15日,苏联边防军接连三次侵入珍宝岛,在直升机和炮火支援下,苏军累计出动100个步兵和50余辆坦克、装甲车,向守卫珍宝岛的中国边防分队发起猛烈攻击。

经过9个小时的激战之后,我边防部队官兵再次‬挫败苏军的攻势,将他们逐出了珍宝岛。

两天之后,70多个苏联边防军士兵又一次‬来袭,这一次,中国边防部队换了个打法,用猛烈的炮火将他们赶出了珍宝岛。

在珍宝岛自卫反击作战中,我边防部队官兵誓死保卫了国家的领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尊严。

据战后统计,中国边防军累计击毙、击伤230多个苏军官兵,击毁、击伤苏军19辆坦克(装甲车)。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的规模不大,战争烈度却不低,战斗结束之后,苏联对中国的军事实力有了新的认识‬,这在一定程度上遏止了苏联进一步的战争企图。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也对中苏关系产生了诸多积极的影响。

此战之后,中俄两国的态度都发生了微妙的转变,后来,随着冷战结束和苏联解体,中俄双方不断加深了解、加强联系,逐步发展为‬如今的“战略伙伴关系”。

老照片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对于世界格局而言,“珍宝岛事件”成为了‬中美关系转变的拐点,间接促进了中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一个中、美、苏“三足鼎立”的国际局面由此逐渐形成,世界从此进入了一个相对稳定、相对和平的新阶段。

对越自卫反击战

上世纪70年代中叶,在中国无私的、不遗余力的支持下,越南赶走了美国侵略者,实现了‬国家统一。

却不料,中国刚刚帮他们赶走了美国佬,我们的这个邻居却翻了脸,他们‬把中国视为“头号敌人”,中越关系因此急剧恶化,中国边疆的和平、安定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严重威胁。

曾几何时,我们‬是他们感恩戴德的“同志加兄弟”,如今,他们不知感恩、“过河拆桥”、全无道义,中国老百姓因此称他们为“白眼狼”。

1978年12月25日,《人民日报》受权发表社论-《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我们要严正警告越南当局,如果你们仗恃有苏联的支持,得寸进尺,继续恣意妄为,必将受到应得的惩罚”。

“我们把话说在前面,勿谓言之不预”!

对越自卫反击战前夕的《人民日报》

这是我国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向他们发出的警告,这是‬因为,我们这个“邻居”恩将仇报,而且,他们在反华的道路上走得太远了。

1979年2月17日,遵照中央军委命令,中国边防部队对侵犯中国领土(且不思悔改)的越南军队发起了自卫还击作战。

有意思的是,与盲目自大的印度一样,我们这个“邻居”也自称“世界第三军事强国”,我们这两个“邻居”一样嚣张,一样不自量力。

那么,越南这个“世界第三军事强国”到底强不强?

闲话少说,单说一个事实,越南军队“强不强”的问题就有答案了:

在28天之内,我军将士就攻到了‬越南首都河内城外。若不是奉命撤兵,我军将士完全有实力拿下河内城。

倘若那样的话,这个“世界第三强国”将和另外一个“世界第三军事强国”一样,手忙脚乱‬地打一场丢人现眼的“首都保卫战”。

1979年3月16日,中国达到了预期的作战目的,参战部队全部撤回国内。

“白眼狼”寻衅滋事的后果怎么样?

一场激烈的战斗,越南的战略部署被彻底打乱,战争造成了严重的“后遗症”,直至今日,这个国家的“元气”仍然没有能够完全恢复。

对越自卫反击战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我军仅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战线推进到了河内附近。

第二阶段,越南没有吸取惨痛的教训,又对我国边境地区展开骚扰,这就有了我们熟悉的“两山轮战”。

那么,“两山轮战”只是为了继续教训“白眼狼”吗?

实际上,“两山轮战”的意义和收获远远大于一般人的想象。

在第一阶段失败之后,越南人不思悔改,他们赌上了几乎全部的家底,硬是要与中国人民解放军一决高下。

结果是,不知不觉之间,一大批“悲催”的越南军人成为了解放军将士的“陪练”。

在“两山”这个现成的“练兵场”,中国人民解放军10个集团军轮番上场,在真实的战争环境中,解放军将士把战场当“课堂”,把敌人当“陪练”,一边作战,一边训练,战场练兵的成效远远好于平时的练兵场。

毫不夸张地说,“两山轮战”是一块“磨刀石”,在“蓝军”(越军)的“默契配合”下,我军的战刀更加坚韧锋利,我军将士获取了宝贵的实战经验,一大批年轻军官在实战中成长起来,成熟起来。

若干年之后,这些有实战经历、经过‬战火‬洗礼‬的军人脱颖而出,不少人成为我军中高级军事将领。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似乎应该对我们的“陪练们”说一声“谢谢”。

老照片 对越自卫反击战三

结语

历史反复证明一个事实,同失心疯的“贼寇”打交道,“委屈”不可能“求全”,“忍耐”有可能被当作“懦弱”,一味的劝诫、警告大概率会变成“无用功”。

“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思前想后,毛主席这句话仍然是对付“贼寇”的不二之选。

几十年以来,人民军队已经从单一兵种发展成由陆、海、空三军和导弹部队组成的诸军、兵种合成的军队。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作为世界上兵力最庞大、综合军力不亚于任何国家的一支军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信心、有实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

最后奉劝一切头脑发热的“贼寇”们,切勿有冒犯中国的狼子野心和鲁莽举动。

如果不知好歹、听不懂人话,后果将会很严重!

老祖宗
好家庭,敬祖承德;好家风,润泽后世。 家风,不仅关系到子女的成长,也关系到家族的兴衰。 家风好,万事如意,人丁兴旺;家风差,子孙不肖,危害无穷。 老祖宗留下的这些家风,虽然至今已过千年,但如今依旧适用,家中长辈必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