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重点马院博士生在北核《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发文: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涵、理论特质和价值意蕴

学术   2024-09-01 21:01   江苏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涵、理论特质和价值意蕴


侯茂林

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遵循。从内涵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包含战略地位论、总体布局论、基本遵循论等多重论域,科学回答了文化建设“为何做”“做什么”“怎么做”的根本问题。从特质看,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创新品格、深厚的人民情怀、宽广的开放视野和深邃的战略思维,不仅体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本质,也充分展现其理论形象。从价值看,习近平文化思想蕴含着对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不断开辟着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新境界,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发展的科学行动指南。

关键词: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放性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正式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习近平文化思想内容丰富、意蕴深远,深刻阐述了一系列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不断深化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文化建设的科学指南。因此,系统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精神要义和内在逻辑,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核心内涵


1.为何做:文化发展战略地位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贯通历史与现实,联系国内与国际,始终将文化建设视为关系伟大复兴实现、国家安全维护、综合国力提升的重大问题,深刻阐明了文化建设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中的战略地位,为新形势下为何推动文化建设这一核心问题作了全面解答。


(1)文化建设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


纵观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华民族历经磨难却屹立不倒,在于创造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铸就了独具特色的中华文明,“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1]。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的决定性作用,指出:“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2]“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3]新时代新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临着新挑战新形势,更需要借助文化的力量,提振向前发展的信心和士气,不断开创人心归聚、共圆复兴的良好局面;更需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强化文化自觉自信,促进精神文化的自主建构,呈现以社会主义文化欣欣向荣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的美好图景;更需要开展文明对话,讲好中国故事,不断提升中华文明的影响力和吸引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2)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前国家安全已经由传统安全领域蔓延至非传统安全领域,文化安全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还催生了数字文化安全等新的文化安全形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警示我们,思想舆论阵地一旦被突破,其他防线就很难守得住”[4]“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5]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将文化安全问题、意识形态问题上升至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战略高度,充分彰显了文化安全的重要性。在一系列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还创造性地提出了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的命题,强调要“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6]这阐明了文化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体现了没有意识形态安全,没有文化安全,就无法确保国家安全的深刻真理。


(3)文化软实力对综合国力具有重要意义


新民主主义时期,毛泽东指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7],明确了文化从属于政治和经济的定位。改革开放时期,邓小平提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发展方针,文化获得与经济平等对待、并行发展的机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文化的重要性得到重申,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协同一体、并驾齐驱,共同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继承中国共产党人文化观的基础上将文化提升至关系综合国力竞争的战略高度,充分强调文化的战略作用,指出文化是“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实力最核心的、最高层的”[8]存在,关系着“‘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9],要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不断提升中华文明影响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作用。


综上而言,习近平总书记在总结历史经验、立足世情国情、顺应时代发展的基础上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对民族复兴、国家安全、综合国力的根本意义,形成了富有解释力和穿透力的文化战略地位论,充分彰显了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清晰的文化认知,既是对新征途变幻形势的科学研判,也是对自身文化使命的自觉承担。


2.做什么:文化工作总体布局论


习近平总书记统揽文化发展全局,在一系列重要场合创造性提出“九个坚持”“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等新论断新战略,内容涵盖哲学社会科学、思想政治教育、文艺创新创造等领域,旨在总体布局新时代文化建设工作,深刻回答了文化建设“做什么”的根本问题。


(1)不断开创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总体部署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巩固”的根本要求,明确“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10]的根本方向,从而不断“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11]。在新闻宣传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党管媒体”[12]的根本原则,坚持“正面宣传为主”[13]的重要方针,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14]。在网络宣传和管理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网络文明建设,规范网络空间治理,为人们“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15]。在对外宣传工作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审时度势,指出要以“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16]为重要抓手,以“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7]为根本遵循,不断增强中华文明影响力、吸引力。


(2)不断打开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新思路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18]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保护工作,并在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中以全新的视野拓展了对文化传承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地位和高度,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坚定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神支撑,树立了科学的传统文化价值观。另一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方针和“两个结合”的根本要求,深化了对传统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不仅在宏观上指明文化传承保护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了积极保护革命历史文化遗迹、不断提升文物保护水平、充分挖掘地方文化资源等具体思路,为推动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延续提供了实践路径。


(3)不断指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方向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增强文化认同、维护文化安全的重要途径。习近平总书记密切关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势变化,不断指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前发展。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培根铸魂、凝聚共识。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凝聚功能面临挑战,需要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凝心聚力,需要不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史宣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来增强思想主动。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形式、增强认同。面对新形势新环境,要“不断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和形式”[19],不断“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20],以思想认识的新飞跃打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局面。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服务人民、团结人民。“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21]要遵循教书育人、学生成长规律,“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动工作”[22],助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促使人们政治素养、思想站位得到提升,不断形成“把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凝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之下”[23]的良好局面。


由上所述,习近平文化思想把握大势、破立并举,科学部署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文化传承保护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成了覆盖面广、凝聚力强的文化总体布局论,构成了文化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3.怎么做:文化建设基本遵循论


新时代新征程,以什么样的立场和原则对待文化,用什么样的思路和举措发展文化、朝什么样的目标和方向推进文化,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关注的重点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一系列新观点新战略,既回答了文化建设“怎么做”的根本问题,又明确了文化建设的实践逻辑。


(1)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至关重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被实践证明的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必须不断推进和完善。然而,在日益严峻的形势面前,对正确道路的坚持和探索,是一个艰巨复杂的任务,需要久久为功、步步为营。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文化领导权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多次强调要加强党对各项文化工作的领导,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24],为坚定我国文化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根本保证,确保我国文化建设走的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道路。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25],并强调“兴文化,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26]。这抓住了我国文化发展道路的“中国特色”,确保我国文化建设走的是中国自己的而不是其他什么国家的道路。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指明了根本方向,只有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指引下,才能确保我国文化建设不会丢掉旗帜、偏离航向。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关键抓手和根本举措。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文化建设中的关键作用,提出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27],标志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文化建设的本质在于价值观建设。[28]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蕴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凝结着共同的价值追求,是先进的思想观念和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新时代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方向,将进一步优化文化环境,夯实思想根基,实现培根铸魂,促进思想统一。在新征程上,要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不断拓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凝共识、铸灵魂。


(3)坚持“两个结合”推动文化传承创新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结合”的重要命题,不仅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创新发展,也为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历经五千年岁月沉淀的思想精华,是中华文明不断延续、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中国共产党人从未停止对传统文化的研究和探索。“两个结合”的提出,一方面,突出强调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源泉,前所未有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置于更宏阔的发展空间中,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另一方面,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结合中,充分迸发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创造力,不断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无疑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建设领域的一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方法路径。


(4)坚持中华文化立场和人民至上的导向


坚守中华文化的民族立场,秉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是新时代文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和方向。“中华文化立场”“人民至上”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庞大体系的关键词,文艺工作者要创造出体现中华文化立场、满足人民文化需求的时代力作;宣传文化领域要坚持“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29]和“以人民为中心”[30]的工作重心;新闻舆论工作要把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31]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32]的发展航向。这一高度的价值自觉和思想自觉,是回应现实难题、抵御内外风险的必然选择,是对民族主体性和文化立足点问题的全面解决,将充分激发文化创造创新活力,进一步夯实文化发展根基,推动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


总体而言,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遵循“两个结合”的重要方法和坚持中华文化与人民至上的根本立场,科学回答了文化建设的道路、抓手、原则、方法和立场等基本问题,形成了高屋建瓴、逻辑严密的文化基本遵循论,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思想指导。



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特质


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于我国文化建设的历史实际和发展趋势,将新时代文化建设推向新的历史高度,彰显了鲜明的创新品格、深厚的人民情怀、宽广的开放视野和深邃的战略思维等方面的理论特质。


1.鲜明的创新品格


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理论性拓展,又有原创性贡献,既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也深化了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思想,具有鲜明的创新品格。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大理论创新在于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意义,准确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践中的精神伟力;还在于依据变化了的新形势,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谋篇布局,提出了“九个坚持”“两个结合”“十四个强调”“七个着力”等新思想新战略,与时俱进地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明确了新使命,提供了新方法,注入了新活力,形成了协调联动、科学合理的文化发展新格局。


具体而言,一是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新的文化使命。在一系列重要场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33],阐明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和新期待。二是提出了“两个结合”新的文化创新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同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具有高度契合性”[34],进一步提出“两个结合”的重大创新命题,不仅准确把握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也为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提供了现实路径。三是提出了“文化自信”重大创新理论。多元信息浪潮冲击着我国文化认同,产生了一定的文化危机。在这一关键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首创了“文化自信”理论,强调历久弥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自信的深厚底气,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文化自信的不竭源泉,坚强挺起了中华民族的精神脊梁,为伟大复兴汇聚磅礴力量。除此之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有着众多原创性贡献,比如首次提出了“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35]的新思路,首次提出了“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36]的新要求,在党内政治文化、网络文化发展、乡风文明建设等方面也有着独到见解。总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战略部署上的突破,又有思想观点上的创新,对新时代的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原创性贡献。


2.深厚的人民情怀


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强调人民主体地位,贯彻人民至上理念,彰显着深厚的人民情怀。


其一,在文化建设各领域各环节,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在宣传思想工作上,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37],牢固树立人民群众是宣传工作服务对象的理念,借助主流媒体牢牢占据服务人民的传播制高点,开展人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思想工作。在文艺创作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38],时刻遵循“人民需要文艺、文艺需要人民、文艺要热爱人民”[39]的具体要求,致力于创作出反映人民心声、增强人民力量的优秀作品。在思想政治工作上,要贯彻落实为人民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贴近群众、亲近群众、武装群众,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其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人民性还在于科学回答了文化建设“依靠谁、为了谁、由谁共享”的根本问题。一是文化要依靠人民,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人民是文化建设的“剧中人”,也是“剧作者”。要坚持“从群众中来”的思想原则,不断从人民群众的鲜活实践中吸取营养,让一切社会主义文化由人民书写创造。二是文化为了人民,切实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升文化产品的高质量供给,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优质的精神食粮。三是文化要惠及人民,增强文化发展成果的人民共享性。要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水平,将社会效益置于优先位置,充分保障人民的基本公共文化权益,确保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将人民置于文化建设的中心位置,具有真挚深厚的人民性。


3.宽广的开放视野


习近平文化思想以一种动态的、开放的、辩证的眼光来看待文化的发展,具有现实与历史相关照、国内与国际相贯通的开放视野。


习近平文化思想探索出一条扎根传统、立足当代、面向未来的文化发展道路,有着纵观古今的高阔眼界。其一,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视中华文化的历史延续,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并提出“两个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等重要思路,不断赓续历史文化命脉,促进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其二,习近平文化思想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反复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挺直民族发展的精神脊梁,并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强调文化与数字经济的有机结合,不断推进“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40]。其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着眼未来文化建设,不仅强调要创造面向未来的中华文化,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文化使命,还论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引领人类文明发展的未来走向。


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将文化发展置于东西方的框架之中,有着环顾世界的开放视野。一方面,要实现传播中华文化和借鉴世界文明的齐头并进。习近平总书记准确把握文化发展的国际形势,强调文化建设要走向世界舞台,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文化“走出去”的同时也要实现与“引进来”的良性互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明没有高下、优劣之分,只有特色、地域之别”[41]。只有怀揣着开放的态度和包容的胸怀,充分吸收借鉴外来优秀文化,才能不断更新思想、补齐营养,不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另一方面,要实现推动中华文化发展和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的有机统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着眼于中国自身文化繁荣,也密切关注世界文明发展。在“文明冲突论”“文明优越论”泛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文化交流互鉴,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携手解决人类共有难题、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站位、文化视野、文化旨向等维度具有鲜明的开放性,将不断拓展我国文化发展格局,促进世界文化繁荣。


4.深邃的战略思维


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战略问题,习近平文化思想也处处体现着战略思维的运用。正是这一理论特质,造就了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性,使其不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科学指引。


其一,始终将文化发展视为一种长远战略,高度重视文化在党和国家发展全局中的战略作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文化是重要内容;推动高质量发展,文化是重要支点;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文化是重要因素;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42]这一论述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发展上的战略性逻辑。一方面,文化资源是战略资源。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强调要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盘活各地红色文化资源,传承保护民族文化资源,将我国的文化优势转化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优势。另一方面,文化自信是战略定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4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定文化自信,挺直精神脊梁,凝聚民族精神,体现了以文化自信保持战略定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其二,始终以战略思维来布局文化发展,准确把握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根本性、全局性方向。在战略方向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结合”“九个坚持”“七个着力”等重要战略思想,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方向指引。在战略原则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分析文化建设各方面的矛盾关系,强调要坚持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统一、意识形态工作一元指导与多元发展相统一、文化创新创造不忘本来与吸收外来相统一、文化事业和产业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等根本原则,为文化建设长期发展保驾护航。在战略重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抓住文化建设的主要矛盾和薄弱环节,提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强化意识形态安全,不断推动我国文化建设迈向新台阶。由此可见,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在战略层面思考问题,在谋划全局中推进工作,具有深邃的战略思维。



三、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价值意蕴


习近平文化思想站位崇高、意旨深远,不仅深刻总结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境界,还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指南,为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


1.开辟了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一个根本原因在于其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造性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习近平文化思想广泛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精髓,并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鲜活实践有所突破、有所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将文化上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文化建设在伟大复兴中的重要作用、文化自信在国家社会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是对马克思主义将文化视为对经济基础起能动作用的上层建筑原理的继承和运用,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创新发展。习近平文化思想饱含深厚的人民情怀,不断巩固人民的文化主体地位,致力于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这与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人民旨归高度一致,是马克思主义人民立场在文化场域的彰显。习近平文化思想高度重视对中华文脉的传承和发展,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仅有利于增强文化自信、夯实文化软实力,也继承和运用了马克思主义文化传承理念,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传承观新境界。习近平文化思想倡导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不断丰富世界文明百花园,继承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促进世界文明繁荣进步的重要观点,是马克思主义世界文明观的当代呈现。习近平文化思想提出“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重要论断,不仅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提供了方法指导,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各国具体文化实际相结合的民族化道路,无疑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又一次深化和创新……思想无边界,创新无止境,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开放的、发展的,将在立足实践变化、结合世情国情中继续推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创新发展,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新境界。


2.对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


纵观百年党史,党领导文化建设历经了“文化救国”“文化立国”“文化兴国”“文化强国”的历史演进,文化地位和作用实现了从“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44]到文化独立出来与经济并驾齐驱再到文化与经济、政治、社会、生态形成“五位一体”发展布局的飞跃,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赓续党的文化发展使命,继承党长期坚持的文化建设方针,坚持党一贯秉持的文化立场和人民情怀,始终将文化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网络内容建设工作、文化传承发展工作、思想政治工作谋篇布局、举旗定向,概括提出了党对宣传思想工作经验性总结的“九个坚持”,阐明了文化建设规律性认识的“十四个强调”,论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目标要求的“七个着力”,提出了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两个结合”的创新观点,提出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使命,成功将党领导人民进行文化建设的丰富实践上升为具有指导性的理论成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思路清则方向明,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文化自信自觉的中国声音响彻云霄,中华文化守正创新成效显著,精神文明建设呈现全新面貌,文化交流互鉴持续发力,中国话语、中国形象得以有效塑造……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并将随着实践的深入而日益丰富,持续为新时代文化建设注入生机与活力。


3.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不仅提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文化使命,也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其一,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赓续发展中华文明提供了思想指引。赓续中华文明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思考中华文明的永续发展,概括提出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科学社会主义一系列价值主张的同一性,彰显了中华文明的丰厚底蕴和现代价值,是赓续发展中华文明的重要思想支撑。其二,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根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进程中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的时代号召,一方面要传承中华文明的创新进取精神,将中华文明的优质基因融入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活实践中,不断推动中华文明的创新发展;另一方面要充分借鉴世界文明优秀成果,实现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的有效对接,有力推动中华文明的现代重塑。其三,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凝心聚力。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有宏观层面的战略部署,也有微观层面的实践举措,擘画了中华文明发展的宏伟蓝图,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文化思想体系和时代文明航标,树立起中华民族高度的文化自信,提振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精气神,将汇聚起团结一心、共筑未来的磅礴力量,不断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向前发展。


4.为人类文明繁荣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文化思想具有“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博大情怀,不断向世界传递中国理念、中国方案,为书写人类文明新篇章提供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其一,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为求解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困境提供中国智慧。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为世界各国发展带来机遇和红利的同时,也伴随着“四大赤字”、物欲膨胀、文化侵略、生态破坏等世界难题。这不能依靠单一的文化予以解决,单一文化只能给人类提供一种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是一种文化危机。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不同文明中寻求智慧、汲取营养,为人们提供精神支撑和心灵慰藉,携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各种挑战”[45]。其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为繁荣世界文明百花园贡献中国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文明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源泉”[46]“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47],深化了对世界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不仅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还将这一思想贯彻落实在“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强调要充分尊重他国文化多样性,积极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为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贡献中国力量。其三,提出全球文明倡议,为人类文明发展贡献中国方案。继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上首次提出了全球文明倡议。这是中国为国际社会提供的又一重要公共产品,深刻表达了“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48]的中国态度,为人类社会何去何从提供了重要思想启迪。



参考文献


  • [1][6][9][16][17][23][32][45]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201,160,162,162,154,154,262.
  • [2][3][30][38][39] 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5,5,13,13,14-18.
  • [4][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37,172.
  • [5][10][11][12][13][14][31][42][43]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2:85,10,85,7,83,82,129,30,24.
  • [7][44] 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4,694.
  • [8] 钱文忠.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精气神[N].人民日报,2014-03-17(22).
  • [15][19][20][22][25][2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311,220,330,312,32,312.
  • [21][37][41][46][47]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77,332,544,543,544.
  • [24][27][35]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9-11-01(1).
  • [28] 袁贵仁.关于价值与文化问题[J].河北学刊,2005(1):8.
  • [29][34][36][40][48]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46,18,45,45,63.
  • [33] 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0.

作者简介:侯茂林(1997—),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研究”(22JJD710018) ; 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巩固文化主体性的时代内涵、重大意义和实践路径研究”(KYCXA2402)


文章来源: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2024 ,40 (03) 


特别说明:本次发文系接受投稿或公益采编,仅作资讯学习交流、促进成果宣介之用,版权归原单位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撤

终审:“中社学人”责编曹野

中社学人
• 全国性马列政治哲学、党的创新理论大众化的政产学研用综合服务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