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为辅导员创建集专业性、思想性、研究性于一体的工作交流平台,深入探讨高校党团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江南大学举办第十九届辅导员论坛党团建设专题分论坛。团中央青年讲师团成员、无锡市团校讲师严杰,校生物工程学院党委副书记林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郑丹丹,外国语学院党委副书记季王飞及各学院24名辅导员参加。
强化顶层设计,明确任务分工
12月11日分论坛召开筹备会,深入探讨党团建设分论坛的主题与形式,精心规划活动细节,明确全体人员分工。大家围绕目前我校党团建设取得的成效以及不足展开探讨,提出了多个具有前瞻性和吸引力的主题建议,最终将分论坛的主题确定为“高校党团建设的外延与助力”,为分论坛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开展破冰团辅,点燃讨论热情
12月19日,分论坛在破冰团辅中拉开序幕。辅导员们在“从不认识到认识”“马兰花开”“加减乘除算目标数字”等团辅游戏中加深认识、拉近距离。在“辅导员的价值”圆桌讨论环节,辅导员们围坐一堂,分享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难忘瞬间和深刻感悟,抒发对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点燃了参与讨论的热情。
发挥地域力量,擘画共建蓝图
严杰以《“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背景下高校团学工作的实践思考》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带领大家回顾了党领导下青年运动中的高校团学工作历史,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在共建高校“大思政”体系、拓展学子服务平台、架设城市融入载体、建优青年研究智库四大维度,提出校地协同赋能高校党团建设的新思考、新路径,为本次交流研讨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和思考。
深入交流研讨,共谋党团建设新篇章
12月19日,分论坛第一次研讨会由商学院分团委书记王璁主持。与会人员分别从政府部门、专业教师、企业家、“五老”力量等细分方向展开初步讨论。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分团委书记王园园、理学院分团委书记许金红、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辅导员张世祺、设计学院辅导员张凌雁分别代表四个小组进行汇报。
王园园围绕“名城名校、彼此赋能”的理念,从支部共建、人才共育、资源共享、服务共促等维度探讨校地党团共建的新范式。许金红提出要聚焦三全育人,着力构建一体化育人体系,形成育人主体之间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党员建设为载体的资源共享,能量积蓄的有效互动,从而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张世祺聚焦企业家群体,围绕理论学习、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党建共建形式进行了分享,希望可以通过校企党组织结对共建,不断推动党建、业务“双融双促”。张凌雁以“发挥‘五老’优势,共育时代新人”为主题,深刻剖析如何凝聚“银发”力量赋能高校党团建设。
郑丹丹对辅导员交流平台的构想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提出要善于挖掘、用好各类育人资源,融汇贯穿打造工作品牌,推动学生工作高质量发展。季王飞指出辅导员工作中要树立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2月26日,第二场研讨活动由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分团委书王园园主持。各小组在上一次研讨的基础上,继续围绕高校党团建设的多元协同发展之路,分别从校地合作、教师赋能、企业协同、“五老”共育等维度展开热烈讨论,总结提出党团建设的创新性理论和做法。理学院辅导员李丹、人工智能与计算机学院辅导员戴士焱、设计学院辅导员张凌雁、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辅导员张世祺分别代表四个小组进行汇报。
李丹聚焦专任教师如何依托党团支部开展活动并发挥育人成效,提出专业教师同向发力、同心履责的“全员育人”长效机制。戴士焱围绕学校以及各学院在校地合作赋能党团建设的经验做法、典型案例、实际成效进行分享,希望持续优化以“党建链串联教育链、延伸创新链、赋能人才链”的校地联动育人模式,进一步推动双向赋能的协同发展。张凌雁从如何拓宽渠道,如何有效弥合代际差异,如何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活动3个层面,以不同学院的工作模式为例,从聚合力,融渠道,建品牌三个维度探索“发挥‘五老’优势,凝聚银发力量”的“五融五力”工作体系。张世祺总结了目前学校以及各学院校企党建结对共建的案例和取得的成效,建议从共建支部、共享成果、共赢发展三个着力点出发,加快推进校企协同育人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林丹做总结点评。她对不同学院辅导员通过思维碰撞所提出的党团建设的新思路、新举措表示充分肯定,对此次党团建设分论坛取得的实际成效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对后期党团建设工作提出了三点希望。一是做好党团建设关键在于用好、用巧、用活 “借力”二字,聚合力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二是要善于整合育人力量和资源,打造党团建设共同体新范式;三是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形成“协同-贯通-融合”新格局,以“红色引擎”驱动“一融双高”。
此次党团建设分论坛以“破冰团辅+理论学习+2次研讨”的方式积极探索我校党团建设的有效路径,为辅导员队伍建设赋予新的灵感、智慧和动能。未来,将持续强化党团建设在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核心引领作用,以高水平党团建设全面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回答好“教育强国,党团建设何为”的时代之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