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大调第三交响曲》

文摘   2024-07-31 22:53   意大利  
交响乐是音乐中的音乐,是音乐中最神圣的殿堂,具有博大、高远、深厚的精神境界。贝多芬《英雄》,原为拿破仑而写,但拿破仑称帝激怒了贝多芬,于是改了名。英雄交响乐第二乐章为《葬礼进行曲》,纪念革命战争中牺牲的战士。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以色列运动员被恐怖分子杀害,奥运会现场播放此曲,全场痛哭!
降E大调第三交响乐 作品第55号“英雄”第一乐章:朝气蓬勃的快板 第二乐章:葬礼进行曲、极快板 第三乐章:谐谑曲、活泼的快板 第四乐章:终曲、极快板
     
     
     
     
这首交响曲从内容到形式都富于革新精神,感情奔放,篇幅巨大,和声与节奏新颖自由。贝多芬在曲式结构上作了革新,如用一首庄严的葬礼进行曲作为第二乐章,用一首谐谑曲作为第三乐章,都是前所未有的。全曲宏伟壮阔。
交响曲第一乐章描绘了英雄在战斗中成长;第二乐章是葬礼进行曲,亦是贝多芬独创;第三乐章是谐谑曲;第四乐章是凯旋进行曲式的终曲。
关于这首交响曲创作的动机和由来,众说纷纭。流传甚广,但又不足全信的传闻是:贝多芬在创作此曲时,是以拿破仑为对象而创作的,因此他在总谱扉页上写有“题献给波拿巴”的字样。当他听说拿破仑称帝时,大怒而叫道:这个人也不过是个凡夫俗子罢了,为了满足自己的野心,大肆蹂躏全人类的权利,把自己置于万人之上,成为了一个独裁者。然后,愤而扯破总谱的封面,以致扉页都被擦破。1804年10月此曲出版讨,改名为“为纪念一个伟大的人物而写的交响曲”。
实际上,无论此曲有多少的外在动机,其内在冲动完全来自作曲家正在受伤又渴望新生的灵魂,来自作曲家对战胜命运的英雄——新的自我的企盼。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听觉出现了问题,1798年至1799年病症明显加重。到1801年,病症愈发严重起来,从而使贝多芬内心出现危机。1802年贝多芬在海利根施塔特写的遗书就是一个明证。但是他无休止的作曲欲望把他从自杀的欲望中拯救出来。“是艺术,是她留住了我。我认为,在我没有完成交给我的全部使命以前,就离开这个世界,这简直是不可能的。”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决不允许它毁灭我。”就在他精神最忧郁的时候,他却写出了充满欢乐情绪的《D大调第二交响曲》,这一交响曲第一乐章出现的英雄主题兆示着歌唱战胜命运的英雄、赞美战胜自我的英雄的交响曲的出现。


贝多芬第三交响曲“英雄”第二乐章,又称为“葬礼进行曲”,庄严,肃穆,悲伤的弦乐弥漫;中间双簧管奏出明朗的旋律,和厚重的弦乐、威武的铜管合奏一起缅怀英雄的丰功伟绩;结尾回归沉痛。这个乐章鲜明的主题以及管弦乐绚丽厚重的音响令人赞叹。宏大,深邃。巴伦博伊姆说:“葬礼进行曲不是英雄交响曲的最后一个乐章而是第二乐章,这绝非偶然,这样苦难就不会有最后的发言权,我们或许可以这样理解beethoven大部分作品,苦难是不可避免的,但与困难抗争的勇气使生活值得继续。”

黎明前的夜色更浓,身处更浓的黑暗之中,但仍胸怀即将破晓迎来光明的积极信念。

贝多芬的英雄第三乐章不像其他交响曲的第三章运用小步舞曲,而是采用谐谑曲。而谐谑曲就是普通民众的舞曲,象征着革命需要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而第三章的谐谑曲就展示出群众们拥护着英雄在一块儿快乐舞蹈时的情景。

贝多芬-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第四乐章:奏鸣曲式、回旋曲、变奏曲式的结合体,飞驰而来的旋律骤然变得平和,音色多变,柔美平静的乐段和壮丽的高潮对比,我好像在坐过山车,一直随着各种小急板,,感受着最强的冲击力,直到心跳加速的结束,意犹未尽!

大衛•弗里德里希《霧海中的漫遊者》1818
《霧海中的漫遊者》是弗里德里希最引人入勝的畫作,描繪了的自然風景中的崇高力量。畫面中,驚悚狂暴的大海正衝擊著背對塵世,卓然超群的男子,自然風景的壯美和恐懼形成陰鬱的張力,畫作中的神秘之美和蓬勃激情流傳至今,給予後世無盡的想象。正如畫家所言:「應該畫心中所見,而非眼中所見之物。」


音畫馨韻
闲看花开静待花落 心如止水方有所悟。在繁忙都市生活中,听一曲音乐,赏一幅美画,吟一首诗词,为美好的生活增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