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究“秋冬进补”,“立冬”过后,天寒地冻,万物封藏,此时节是人体进补的绝佳时机,适当进补使精气储存于体内,人体到了来年春天就不容易得病。坊间向来流传“一勺膏滋十碗药”的说法,膏方神奇功效可见一斑,也说明膏方在历史的长河中发挥着防病治病的重要作用。
1.剂型特殊:中医药的传统剂型有丸、散、膏、丹、酒、露、汤、锭八种。其中的膏剂又称膏方,是中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配伍药材,将药材煎煮后取其药汁,加入胶类药物、糖类等辅料制成的半固体剂型,可养生防病、滋补调养。
2.制作流程复杂:与中药汤剂和颗粒剂不同,膏方是一种将中药材浸泡、煎煮、浓缩、收膏、冷藏成型而成的药剂,制作流程繁琐而复杂,唯有秉承匠心才能制作出优质膏方。
药效持久:膏方中的有效成分能够缓慢释放,药效持久,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和调理。
口感良好:膏方的口感通常较为甜润,易于接受。
针对性强:膏方可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症,进行针对性的配方,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慢性疾病往往需要“慢药”调理,药效不宜过于峻猛,而膏方药效持久且药性和缓,恰适用于此类疾病调理,包括:
1.慢性心脑血管病患者:如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脑供血不足等患者,都可以通过对疾病的辩证论治制定出适合患者的康复膏方。
2.小儿患者:小儿体质为“稚阴稚阳”之体,脏腑娇嫩,易受外邪侵袭。膏方可以根据小儿的生理特点进行个体化治疗,起到增强免疫力、促进生长发育的作用。
3.产妇、术后患者:对于产后及术后人群,身体往往较为虚弱,需要精心调养。膏方能快速补充元气、调理脏腑、促进身体机能恢复,帮助患者康复并回归正常生活。
4.亚健康人群:如失眠、多梦、容易疲倦、抵抗力差、神经紧张等,膏方可有效调理五脏六腑、补充脏腑气血,让患者摆脱亚健康,找回活力状态。
膏方可以单独服用起到良好的补虚效果,对于“久病不瘥,正气已虚”的患者则可以联合中医传统的外治法如:“针刺”、“艾灸”、“敷贴”等疗法,以起到内外合治,病起沉疴之效。
针刺联合膏方:“穴位是人体的天然宝库”,通过针刺特定穴位,可扶正祛邪、疏通经络、调和阴阳,再配合膏方可补虚健脾,提高机体的运化吸收功能,防止机体虚不受补。
隔物灸联合膏方:古人将神阙穴称为“先天之本源,生命之根蒂,元神之阙庭,后天之气舍”,腹部隔姜灸可以温中健脾、散寒驱邪,腹部隔盐灸可以回阳救逆、固脱补肾,配合中药膏方治疗在纠正机体功能异常的同时,又不会干扰身体正常机能的运行,从而提高膏方的滋补作用。
穴位贴敷联合膏方:穴位贴敷以中医经络理论和整体观为理论依据,它通过刺激人体皮部,激发经络的功能,纠正人体偏颇的磁场,达到调和气血,提高人体免疫机能,恢复人体的动态平衡。再配合膏方的滋补作用,可以达到整体治疗,慢病缓图之效。
1.在服用膏方之前最好先服用2周左右的“开路方”。所谓“开路方”是为膏方先行开路扫清障碍的处方,即针对患者体质偏颇先行调理,如:防止对于脾胃虚弱者“虚不受补”的情况发生。
2.滋补类膏方一般以冬至日起45天左右,即头九到五九为服用的最佳时节。如果一冬服2料膏滋药,则可以提前至立冬,服至次年的立春前结束。
3.因膏方以补益为主,应尽量选择在早上空腹服用,以促进药效吸收。
4.服膏方时不宜饮浓茶,忌食萝卜。
5.膏方不宜与牛奶同服,因牛奶中富含的钙、磷、铁元素易与膏方成分发生化学反应,生成难溶物质影响膏方吸收,甚至产生过敏反应。
6.服膏方期间应忌食油腻、生冷、辛辣等难消化及刺激性食物。
7.服膏方后若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不适应暂停服用。
中医科膏方门诊
地点:国医馆一楼
时间:每周一、周三
胡启龙
副主任医师
擅长:诊治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脾胃失调,颈肩腰腿痛,失眠,中风及中风后遗症,脊髓损伤等疾病的中医传统康复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
中医科特需门诊:每周四上午
中医科:每周三下午
邵启蕙
主任医师
擅长:慢性咳嗽、哮证和喘证;“中风”等血管性疾病;不孕不育;消渴;胃肠道疾病的治疗。
专家门诊时间:
中医内科:每周一下午
袁力
副主任医师
师承于“岱下名医”吕学泰老前辈
擅长:心脑血管病、糖尿病、支气管炎、慢阻肺、胃脘痛、泄泻、结石、泌尿系感染、耳鸣、多汗症、不寐、眩晕、感冒、亚健康、皮肤病等疾病的辨证施治。
专家门诊时间:
中医内科:每周一上午、每周三上午
地点:
上海市松江区光星路2209号
国医馆楼(7号楼)
参考文献
[1]张瑞娟.秋冬进补识膏方[J].食品与健康,2024,36(10):58-59.
[2]中医膏方临床应用与制备工艺规范[J/OL].江苏中医药,1-7[2024-11-07].
作者丨邱凤喜
供稿丨中医科
编辑丨宣传文明办
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即上海市养志康复医院(上海市阳光康复中心),2007年由时任上海市委书记习近平、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揭牌落成。医院隶属于上海市残疾人联合会,是上海首家公立康复医院、首家纳入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市级医院管理平台的康复医院和首家大学附属康复医院。医院获得首批GCP国家医疗器械临床试验机构备案,入选上海市首批工伤康复定点机构,是上海市康复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科普示范基地。目前,医院已成为国家省(市)级三级残疾人康复中心、全国区域性工伤康复示范机构、全国脊髓损伤者“希望之家”资源中心,被授予“全国残疾人之家”“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连续五届被评为上海市文明单位,荣获“市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
医院占地面积396亩,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目前核定床位1000张。医院现有职工近1000名,其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员工近340名。医院拥有由中国工程院戴尅戎院士、顾玉东院士和美国医学科学院励建安院士领衔组成的专家顾问团以及教育部“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青”、“优青”,中组部国家海外高层次青年人才等高水平人才。医院建立了以康复医学科为主体,由内、外、妇、儿等共同支撑的康复服务和临床保障体系;秉承现代康复与传统康复相结合的全面康复理念,形成了以“神经康复、骨与关节康复、心肺与重症康复、儿童康复、肿瘤康复、妇女健康康复、视听觉康复”为重点的“七大康复中心”学科建设规划;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医院采用联合学科团队服务模式,开展了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工程等完善的康复治疗项目,在康复早期介入、改善身心功能障碍、重建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领域具有雄厚实力。
医院承担建设国家康复医学临床重点专科和上海市市级医院康复医学科专科联盟建设,获批上海市卫健委重中之重研究中心、上海市市级医院示范性研究型病房,建设上海市残联智能康复辅助器具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建有基础研究中心、临床研究中心、转化研究中心等多个科研平台。配有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定系统、三维运动捕捉系统、近红外脑功能仪等国际先进临床研究设备,拥有一流的生物信息学研究平台以及先进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平台,配备有完善的SPF级动物实验中心,重点开展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神经调控与脑功能康复、生物力学与康复工程相关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发表多篇高水平论文,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中国康复医学会科学技术奖等多项科技奖项。
作为大学附属医院,医院致力于培养卓越康复人才,与同济大学共同建设康复医学院,创建“2+2”(大学2年、医院2年)培养模式,实行小班化精品教学。2019年,医院牵头建设的康复物理治疗专业通过了世界物理治疗联盟(WP)教育机构最高等级(五年)的认证;2022年,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2022-2024年连续三年在“软科中国大学专业排名”中蝉联第一,等级为A+。专业每年招收本科生30余名,本科期间学生境外交流及访学率91%;目前已毕业7届186名毕业生,就业升学率100%,其中升学率66.7%,攻读博士学位10%。医院具有康复医学和理疗学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具有同济大学研究生导师资格的专家32名,其中博导23名,每年招收研究生30余名,截至2023年共培养研究生110余名,其中全日制研究生80余名,目前共招收有18名博士后。同时,医院与30余所境内外高校建立了教学合作关系,每年承担400余名境内外高校实习生的临床教学任务。医院特别重视毕业后教育和继续教育,已经获批成为上海市康复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学基地,获批了国内外3个权威学术组织的7个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包括国际帕金森及运动障碍病学会MDS亚太区专科培训基地;中华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分会作业治疗康复技术、语言康复技术规范培训基地;中国康复医学会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帕金森与运动障碍病康复培训基地、疼痛康复专科培训基地、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康复培训基地,每年接收100余名国内外进修生和规培生。
医院以建设残疾人健康管理中心为抓手,构筑残疾人健康生活第一道防线。积极承担本市残疾人康复服务工作,开展各类残疾人康复训练,为全市残疾人提供辅具适配及使用指导,并形成标准向全国推广。
未来,医院将继续着眼于康复事业发展大局,注重体现龙头引领与示范辐射效应,建成全国领先、国际有影响力的集康复医疗、康复教育、康复科学研究和康复医学工程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康复专科医院;建成整合预防、治疗、康复技术,提供全周期医疗服务的残疾人健康管理中心;建成培养卓越康复人才、研发关键康复技术的研究型大学附属康复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