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I卷卷兔
大家好,我是莎莫,谷雨星球的创始人。
就在刚刚,特朗普拿下关键的宾州!
据福克斯预测,其已经获得了当选总统的270张选举人的票,身上背负着多起指控的他,78岁的他将再次入主白宫,成为美国的第47届总统!
有人笑称,这一战对于特朗普来说,要不进白宫,要不进局子。
特朗普上台,也预示着美国社会一次更深层的分裂。
而回顾了👉🏻特朗普重申第一个任期内的政策不难发现,其对华的态度强硬,上个月,9月众议院还通过一项法案,旨在恢复臭名昭著的「中国行动计划」,以及6月份禁止外国人从事AI工作的一纸禁令。
又迎来变局时分,到底未来的留学之路要如何走呢?
关于这个问题,没有谁比万晓峰博士更适合回答了——
他在波士顿学院完成硕士和博士学位,研究领域就是国际学生的流动性,曾多次深度调研国际化学校,有着一手数据和宏观洞察; 在过去的11年,他在阿默斯特担任招办副主任和国际招办主任,身为全美国最顶级的几所大学中唯一的一名中国籍招生主任,也是阿默斯特学院两百多年历史上的第一位中国籍招生主任,深感责任之重。 他翻译出版的《升学之道:美国大学申请全解析》畅销多年,让无数中国家庭第一次系统认识了美本留学,也成为了准留学生们人手一本的工具书。
在这世界局势发生剧变的时刻,他根据这些年的观察,给出了一个格外引人深思的判断:
注明:本文根据万晓峰老师多次在海外撰写的文章和访谈整理而成。
2011年是中国学生赴美留学史上关键的一年——标志着中产花重金送孩子留学的热潮开启,本科生的规模首次赶超研究生。
直到2021年,研究生的人数在十年里首次赶超本科生,这股热潮首次出现微妙的降温。
这一年中国本科生的入学率下降了 15%,而研究生的入学率则增长了4%。
背后的原因,很多人都猜测是因为疫情,然而当人们饱含希望地以为疫情结束后本科留学生就会再度回归时,令所有人意外的趋势又出现了——
2022-2023学年,来自200多个国家的105万名国际学生在美国大学求学的数据的确增加了,同比增长11.5%。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赴美留学人数却迎来了下跌。自2021年首次跌破30万后,本科生连续第二年下跌,降幅8.4%,堪堪10万人。
想象中的美本热潮,没有回归。最新签证数据显示,
中国赴美留学生6年暴跌12万,21世纪以来第一次不再是美国的第一大留学生源国,被印度赶超10万人。
对此万晓峰博士的判断是:「虽然总体趋势表明,美国院校将在未来看到中国学生的反弹,但期望很快或永远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可能并不明智」。
为什么中国学生没有选择回到美国?
这也正好是他一直在研究的课题:「美国大学是否会在未来几年看到中国学生的大幅反弹,将密切取决于中国高中生如何看待美国作为学习目的地」。
作为留学本科生的主要组成群体,国际课程高中生的入学趋势最能说明问题。
万晓峰的博士论文就是对103所提供国际课程的高中展开研究,他选取了跨越13个省份、34个城市的国际高中,其中北京上海最多,还有山东、江西等省份的城市,大约65%是私立民办学校,35%为公办。
研究过程中,他还和136名学校的升学指导一起探讨了影响高中生赴美学习的关键因素。
他询问了升学指导:「学生的留学首选目的地是哪里?」。67%升学指导给的答案是「美国」,其次是英国,占29%。
■阿姆赫斯特学院,全美排名TOP2,位于波士顿周边。
但现实并不像数据所暗示的那么简单。
超过60%的升学指导表示,在这些首选美国为留学目的地的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选择了其他国家和地区作为备选项,按优先级顺序排列包括英国、加拿大、中国香港和澳大利亚。
而在疫情之前,只有 10%-20%中国学生会考虑申请多个国家的大学,但现在大约70%-80% 会考虑,美国不再是中国家庭送孩子的唯一目的地。
背后最重要的原因显而易见:安全考虑。
自从特朗普上一次担任总统以来,对中国学生的政治敌意、针对亚裔的种族歧视、动荡的政治关系,以及涉及中国留学生的枪支暴力等问题,时刻刺痛着中国家庭原本紧绷的神经。
在万晓峰博士访谈的136名升学指导中,100%的人将「安全」(包括枪支暴力和反亚裔种族主义)列为学生在考虑在美国学习时,最担心的关键因素之一。
■今年无论谁上台,当下中美关系恐怕都不可能再步入蜜月期
紧随其后的是「中美关系的不可预测的前景」。
「中国家庭真的很担心把所有的鸡蛋都扔进一个篮子里,那就是美国。一切都在向他们发出信号,事情可能会迅速变化,对中国学生来说,情况会朝着非常不利的方向发展」。
与此同时,求学美国一年花费直奔十万美元,更是让留学性价比越来越低,申请回报率最高的理工科专业越发艰难,毕业难留下等,也是现实性的因素。
与此同时,这几年两国之间发生的种种,使得我们对美国也普遍持负面看法,也是一个影响因素。
在最近发表在《时事杂志》上的一项关于中国公众对欧洲和美国态度的研究中,75% 的中国受访者对美国持负面看法,是大多数欧洲国家的两倍。相比于60后,90后对美国保持好感的可能性要低11%。
「中国年轻人不再仰望西方。」
■受访中国民众对西方国家的看法,美国最负面,英国紧随其后,近 50% 的受访者表示有负面情绪,德国是最受青睐的国家。
■万老师宣讲阿姆赫斯特学院。
「在疫情爆发前的高峰期,我们一学年就接待了170多所大学的来访,其中80%-90%来自美国;但在2023至2024学年,我们一共只接待了60多所大学,而且来自非美国地区的院校越来越多。」
原因可能有很多,航班没有恢复,对双边关系的担忧,与中国家庭的隔阂等等。如中国家长与美国大学的文化之间仍存在巨大的鸿沟。
万晓峰博士认为,最大的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家庭过于依赖大学排名而导致了「错配」。这与美国大学真实情况千差万别,彼此之间仍难以理解。
■曾有学生投稿刚刚US.News大学排名母校暴跌40名,我看不开了,我们发起了一个投票,要不要为了排名转学?
社会的大熔炉性质和学生群体的多样性; 丰富的学术和研究资源; 选择和转换专业的灵活性; 博雅教育; 学术自由; 拥有最顶级一流教授的高质量教育; 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和强大的交流机会。
本文授权转载自“谷雨星球”
邀你一起做内卷下的教育长期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