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我再玩10分钟,不然不写作业!”“妈妈,我把数学作业写完,就让我看20分钟手机”……家长群里,妈妈们无奈地交流着: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更爱谈条件了。当孩子开始谈条件,家长应该怎么做?事实上,孩子的未来就藏在家长的态度和回答里。关于爱与规则,让我们听听资深老师的建议。
专家建议
家长做好榜样 莫以“条件”做筹码
邢艳(北京市海淀区七一小学):生活中,孩子们做事情跟家长讲条件挺常见的,家长应该如何处理呢?我们常说家长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家长对孩子的行为方式在孩子身上是一种反射。与孩子的长期陪伴中,家长是否也经常对孩子讲条件?
“妈妈,我要玩玩具”“要先把饭吃完,才可以去玩”,“我想吃巧克力”“那你把这个蔬菜吃了,才能吃巧克力”……幼儿时期,对孩子来说,吃饭和玩玩具完全是两回事。但家长经常把这两件不相关的事作为条件放在一起。孩子最初的懵懂社交行为,其实就是对成人的一种模仿。你想让她做家务,她也会提要求:“我要买芭比娃娃”“让我多看几集动画片”……
仔细想想,成人在与孩子日常相处中,往往在表扬和批评之间最大的附加值就是“讲条件”。家长无形中和孩子讲了条件后,最直接的感触就是表扬更进一步上升到了物质刺激,批评更进一步是惩罚。
如何让孩子不讲条件?
首先,父母要尽量避免同孩子谈条件。只要是孩子合理的需求,我们又有能力满足,就要满足孩子正常需求。资源掌握在我们手里,不要让孩子感觉,自己像个叫花子一样讨要东西。久而久之,孩子会不信任家长,因为长期的尝试,他们会认为只有靠虚与委蛇,才能从家长这里得到自己的所需。尤其是孩子会花钱后,拥有一定量的零花钱,这是正常的需求,不要因为他乱花就取消他的零花钱。教育无处不在,可以在给他零钱时,委婉而合理地指导孩子如何“理财”。
同时,在家长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和孩子谈条件。孩子与家长谈谈条件,你来我往中也可以增加点亲子间的乐趣。例如:陪孩子一起阅读、做游戏、逛逛书市,腾出一天陪孩子出游……这样的条件会增进亲子关系,最容易让孩子忘记条件本身,享受其中。而良好的亲子关系又是最好的教育基础。
但任何事情都没有绝对,在孩子成长中我们所遇到的事情不要都当成洪水猛兽,从我们自身出发,反思我们的行为,以榜样的力量成就孩子的未来。
要有爱心和耐心 也要有原则和底线
方玲(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小学): 不知何时起,孩子们越来越擅长与父母“谈条件”,而家长们则在这场“心理博弈”中感到左右为难。
从外在环境来看,请家长们思考“孩子娱乐的时间是不是被压缩了”?当孩子们的基本娱乐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时,他们可能会采取一些策略来与家长“谈判”,以获得更多玩的时间。这种现象不仅反映了孩子们对娱乐的渴望,也暴露出他们在时间管理上的困惑。家长应当与孩子共同规划时间,制定清晰合理的规则,确保学习与娱乐之间的平衡。在制定计划时,家长需充分考虑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合理安排他们玩耍的时间和内容。
从家长的角度来看,请家长们思考“孩子的学习态度如何”?有些家长为了暂时安抚孩子,可能轻易地就答应了他们的条件,但这种妥协往往会让孩子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长期下来,孩子可能会倾向于按照自己的主观意愿行事。家长首先要耐心倾听孩子的想法和需求,理解他们为什么想要这样做,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找到更合适的应对策略。其次,家长要引导孩子了解到学习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是为了提升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当家长看到孩子的点滴进步也要及时鼓励和肯定,这样不仅会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还能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请家长们思考“孩子是否从学习中找到了足够的快乐和成就感”?如果孩子的内动力不足及责任感不强,会直接影响他们做事的效果。家长要帮助孩子寻找和发现学习中的乐趣并享受学习的过程,使孩子能更加主动地投入学习。同时,还要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帮助孩子制定清晰的目标和计划,指导孩子的学习方法,注意反思和总结,寻找榜样与支持,逐步建立起对学习的责任感。
家长在面对孩子的条件时,既要保持足够的爱心和耐心,也要坚持必要的原则和底线。
在爱与规则中找到平衡点
路建超(北京市房山区良乡第四小学):孩子爱谈条件,往往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可能是模仿成人行为。在生活中,孩子看到家长或其他人通过谈判达成目的,便学会了这种方式。其次,缺乏明确的规则意识。如果家庭中规则不清晰或执行不严格,孩子就会试图通过谈条件来争取自己想要的。最后,可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孩子有自己的欲望和兴趣,当他们觉得通过正常途径无法得到满足时,就会选择谈条件。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
建立明确的规则。家长应该在家庭中建立明确的规则,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规则要简单明了,易于理解,并且要严格执行。例如,可以规定孩子每天只能看一定时间的电视或玩手机,完成作业后才能进行娱乐活动等。
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当孩子谈条件时,家长要坚持原则,不轻易妥协。如果家长每次都在孩子的条件下让步,孩子就会认为只要自己坚持,就能达到目的。这样会让孩子变得越来越任性,难以管理。
给予适当的奖励和惩罚。对于孩子的良好行为,家长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如表扬、小礼物等。对于不良行为,要给予适当的惩罚,如减少娱乐时间、做家务等。奖励和惩罚要适度,不能过于严厉或宽松。
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家长可以通过让孩子承担一些家务或任务,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对家庭和他人产生影响,从而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与孩子沟通,了解需求。家长要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想法:如果孩子的需求是合理的,可以适当满足他们;如果需求不合理,可以通过沟通让孩子明白为什么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无论何种策略,我们家长应该把握好爱与规则的平衡。爱是孩子成长的动力,规则是孩子成长的保障。家长不能因为爱孩子而无原则地满足他们的一切要求,也不能因为规则而忽视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要在爱与规则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让孩子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策划:娄雪
编辑:姜思瑶
编审:张秋颖
终审:冉阳 李继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