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助力统编教材的教与学,服务广大统编教材的使用者。欢迎分享本文,统编教材普及和推广任重道远。但,有您!
义务教育语文一年级教材介绍
熊宁宁
尊敬的各位老师,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今天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聚焦一年级教材。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今年需要使用的这个一年级教材修订思路是什么?有哪些主要变化。那么今天的交流我打算分成两部分来进行。第一部分就讲一讲一年级教材它的体例和主要内容。第二部分是一年级教材的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当然我们是以第二部分为主。 首先我们看一看一年级教材它的体例和主要内容。一年级上册它的内容类型我们看是比较丰富的,包括入学教育、识字单元、汉语拼音和阅读单元。从这些课型上来看,和现行教材是一致的。所不同的就是每个板块它的容量,我们可以看到它是有变化的。 入学教育从原来的三课增加到四课,识字单元还是两个单元,但是每一个单元是减少了一课。原来10课现在只有8课汉语拼音部分,原来两个单元现在增加到3个单元,原来的13课现在增加到14课。那么阅读单元,原来是有四个单元,现在减少了一个单元,并且篇目也从14课减少到10课,容量看起来是减少了的。一年级下册有两种类型的单元,一种就是识字,一种是阅读,总体的篇目数量没有有变化。那么识字仍然是两个单元八课,阅读是六个单元20课。 我们再来看一看这个教材的目录,因为目录它是一望而知的是有变化的。除了内容,我们看主要是单元标识发生了变化。第一是我们加上了单元序号,第一单元第二单元加上单元序号,这个是为了便于教学时候的称说变教利学。教师教起来是更加方便的。学生呢也从一入学就对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有所了解,他就知道我学这册教材一共有多少个单元,我现在已经学到了第几单元。 第二是修改了单元名称,像汉语拼音和识字是有改的。以前是课文单元,现在变成了阅读单元。这样可以增强我们的课程意识,明晰不同单元的文本定位,并且能够和第二学段和第三学段相互衔接。同时这样的一个改变也凸显了一年级以识字写字、学词学句为重点。因为23学段它就没有识字单元这个板块了,以此来贯穿整个一年级的教学过程。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单元的内部结构。每个单元都包括两个必须的板块,就是课文和语文园地,这是两个规定动作,每个单元都有,那每一册还有一个单元,我们安排了快乐读书,这也是和现行教材一致的。一年级上册和一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内容没有变化。以上还是读书真快乐。那么以下是读读童谣和儿歌。 重点我们来看一看语文园地,语文园地里面栏目的变化,语文园地核心的栏目和内容没有变,我标红的这四个板块,这四个栏目是每个语文园地所共有的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和大人一起读,它是标配。识字加油站,在现行教材里面并不是每个单元都有。一年级上册有两个单元没有识字加油站,一年级下册,在查字典那个单元是没有安排识字加油站的。但是现在我们把每个单元一年级的每个单元都配齐了,而且我们可以看一个识字加要站。他现在是不仅安排了识字,还安排了少量的写字。这样做就是为了分解课文教学的容量和难度。 老师们可能也会注意到,我们有两个栏目,语文园地里有两个栏目好像是消失了,一个是我的发现,一个是展示台。但实际上我们看他们是变换了形式,变成了题目的形式,纳入到字词句运用这个栏目里了。我们看一下左下角这个是原来的我的发现,变成了一道题。那么中间这个部分原来是展示台,它也变成了一个题目,其他的栏目我们仍然保持原貌。 另外一年级有三个拼音单元,这三个拼音单元在语文园地里面有专门的用拼音这个栏目。这三个单元有用拼音,所以同时它不会有口语交际,这两个栏目是不会同时出现的,这样做也是为了避免单元容量过大,学习内容太多。简单的介绍了一下教材的体例和主要内容。下面就是我们今天重点要讲的一年级教材的修订思路和主要变化。这两天各位编委老师已经对整套教材的这个思路的总体思路和修订要点做了详细的介绍。一年级教材当然也遵循了整套的修订理念,但是基于起始年级的年级特点,还有一些独特的变化。那么我打算从这四个方面来分析修订的思路和主要的变化。 第一个方面就是加强主题教育,弘扬时代精神。理念方面我们就不做过多的解读了,各位大咖已经阐述的非常详细了。但是有一点要特别说明的就是课标里面他提出了对教材编写的建议。他说教材选文要体现正确的政治导向和价值取向。那么在这样的理念下,一年级教材也呈现出了相应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是加强国家认同教育。加强国家认同教育,我们来看看教材是怎样体现这方面的变化的。首先在入学教育板块,一年级上册在入学教育板块新增加了《我爱我们的祖国》这样一课。《我爱我们的祖国》入学教育板块就一共有四课,我们看到这四课,他就完成了国家认同,我是中国人,我爱我们的祖国,这是国家认同。身份认同,我是小学生,完成了身份认同。接下来学科认同我爱学语文,这次课就完成了这样的一个链条。这样的安排其实也暗含了语文课程的目标,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 那么语文课程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什么呢?课表里面说核心素养是学生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这里面有三个关键词,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他是课程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我们看我是中国人,我爱我们的祖国,他就对应了核心价值观最重要的一点,爱国这个价值观,这里面是正确价值观。然后我是小学生,他让学生有了身份转变的意识,这里面安排了一首上学歌。这个上学歌蕴含着勤奋好学、热爱劳动等等基本品质,它对应的又是必备品格。 我爱学语文告诉了学生语文学科所要培养的关键能力是什么。听说读写是以三幅小图的形式呈现的。所以我们看一个小小的入学教育,其实它所包含的东西非常多,他在一定程度上阐释了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内涵。这样的一个安排对后续的学习有着导引和指示的这种方向性的作用。 这里面还有一些具体的变化。我们看第一课《我是中国人》,在现行教材《我是中国人》的基础上又加了两行文字,我们都是中国人,中华民族是一家。他就告诉小学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通过这个图文的相互配合,告诉学生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这一命运共同体,那么教学的时候,我们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画面,然后听读这些短小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作为中国人中华民族大家庭一员的自豪,来激发他们的爱国之情。这样的一个入学教育,也是对刚入学的小学生的一个人生洗礼。 这是入学教育第一课,《我是中国人》。接下来就是《我爱我们的祖国》。这里就把上一课《我是中国人》里的“中国”这个概念加以具象的呈现。我们看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天安门是首都北京作为政治中心的代表性建筑,那么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这就让学生真切地触摸到国家的一些代表性的元素,建立起认知和情感关联。 再来看一年级下册,一年级下册的第二单元,它的主题是美好愿望。这个单元我们也进行了调整,新增加了一篇课文,而且是放在第一篇,是定调的热爱中国共产党。那么这个单元的三篇课文就是《热爱中国共产党》《吃水不忘挖井人》《我都想去看看》。我们看这个单元,它的语文园地里的和大人一起读,也从原来的《阳光》调整成《快乐的节日》。这样综合起来看,我们就看到这个单元的课文也好,和大人一起读的阅读材料也好,他们多数都是以儿童视角或者讲故事的口吻来呈现的。《热爱中国共产党》和《我多想去看看》,还有《快乐的节日》都是第一人称的儿童视角。这样的一个呈现方式,就使得爱党爱国教育更加易于被儿童接受。 那么一上和一下的安排,这个爱国系列的安排也是有梯度的。内容上我们刚才看到了是从爱国到爱党,形式上考虑孩子们的接受程度。一年级上册我们倒回去看看,它是利用醒目的图片展示给学生,他先给学生一个视觉上的强刺激,然后带来情感上的关联。下面还辅以词语和简单的句式,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和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情。一年级下册他就有诗歌,有散文,可以说已经有一些有一点文学化的意味了。我们以《热爱中国共产党》为例,前面就先说花儿怎么样,鸟儿怎么样。花儿喜欢太阳,花儿在阳光下开放,鸟儿喜欢蓝天,鸟儿在蓝天空中飞翔。有一点起兴的意思,再打比方这样的话,他这篇文章的最后一句就是我们在党的怀抱里幸福成长,他才有了归宿和落脚点,也更容易被学生所理解。 那么除了课文有这样的安排,包括拼音部分学习的练习设计也有所调整。我们看一上的一个语文园地里的看图来练习拼读音节的题目。这里的插图由原来的世界地图,我们就改成了中国地图。我们看这幅小图,它除了帮助学生复习拼音,还可以让他们了解我们中华人民共和国它的形状是什么样的,像一个大公鸡。还可以看出由东向西它有一个地势的变化,而且还包含了国土范围。如果放大了仔细看,我们会发现像台湾岛、南海诸岛、钓鱼岛,还有赤尾屿,这些全都在这个图画里面,也蕴含了我国地域广大国土神圣不可侵犯的这样一个意味。这一部分讲的是国家认同教育。 第二,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我就都以例子来说话了,像一年级上册的拼音部分新增加了儿歌《哪座房子最漂亮》和两只羊,大家都不陌生,但是在现行的教材里没有,这里面就体现了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和友善的价值观。另外上午陈老师也讲到像哪座房子最漂亮这首小儿歌,它还契合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农村建设的这样一种时代要求。又比如一年级下册新新增加的课文《浪花》,浪花就表现了一家人在海滩其乐融融的快乐玩耍的情景。还有第四单元新增加了一个日积月累。这个日积月累是一组表现亲情、家风、家庭和睦的成语,它就表现了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这样的价值观。 第三就是凸显时代精神,我们这一页所呈现的内容,都是关于劳动教育的一些内容。一年级上册两件宝,这是陶行知的一首小儿歌,他用非常浅显的语言展示了学习劳动创造的重要性。除了课文,我们我们看那个拼音部分的音节词语,在音节词语中也出现了相关劳动的相关内容。比如说扫地、擦桌子。我们知道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四最”: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那么教材也用这样的变化,给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供了有力的内容支撑。另外还有像《快乐的节日》,还有像刚才我们举到的例子浪花都表现了当代少年儿童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还有他们温馨快乐的童年生活,这些都是凸显时代精神,加强教材时代性的特色的这么一个体现。 这是第一部分第一个修订要点。第二个修订要点就是降低教材难度,做好幼小衔接。降低教材难度,做好幼小衔接。 对于一年级的教材修改,我们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就是要处理好稳与进的关系,各位专家都提到了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昨天立军老师也讲了,稳是基础,进是目标。同时我们充分的用好现行教材的内容。现行教材有很多内容,它是非常具有学习价值的。我们修改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推倒重来,而是要使教材更好用、更实用。所以这次修订是在现行教材的基础上来调整内容设计,着力降低一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难度,以实现合理衔接、平稳过渡 那么修订中教材难度的调整是涉及到各个板块的。比如说拼音学习难度的降低,时间的延长,比如说课文数量的调整,比如说识字数量的减少,还有知识的复现频率的增加,这些都可以帮助学生顺利的完成幼小衔接。那么关于教材难度的降低,我打算从三方面进行说明。第一是精简容量降低难度。精简容量降低难度,这个大家都通过这两天的看教材应该都已经很熟悉了。像一年级上册减少了两课识字,四篇课文。大家关心的识字量,一年级上册由之前的300个降低到280个。 第二是降低课文难度。降低课文难度,一部分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的课文,我们做了删除或者调整的处理。比如说删去了一年级上册的课文项链,把一年级下册的《》彩虹调整到二年级上册去学习。那么删去的课文,还包括作者存在争议的,或者是读者有比较多的质疑的课文,像《大还是小》《小蜗牛《,还有《四个太阳》,这些我们在目录里已经都看不到了。这是第一个方面,精简容量,降低难度。第二方面就是调整拼音单元的设置,延长拼音的学习时间。这里又包括五个方面的小调整,五个方面的小调整,第一就是内容设置方面的调整,拼音部分调整成14课。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现行教材和修订后的教材。修订后的教材分成三个单元,这三个单元容量是比较均衡的,分别是四课、五克、五克。第一个单元是学习六个单韵母和八个最简单的声母,之后我们增加了一个以学拼音,用拼音为主的语文园地。第二单元学习其他的声母和隔音字母Y和W。我们看这里面最主要的一个变化就是把义乌单独作为一课编排在支持师这个后面。第三个单元就是学习所有的复韵母。经过这样的调整之后,整体拼音教学的时间会延会延长1到2周。这是内容设置方面的调整。 第二重点说一下yw作为隔音字母单边一刻,yw作为隔音字母是单篇一课。这样调整我们主要是考虑到以下几点。第一点就是明确yw的定位,让它回归隔音字母的属性,明确yw的定位,回归隔音字母的属性。 我们知道汉语有两种隔音方式,一种是隔音符号,一种是隔音字母,它们的作用都是对不易切分的音节进行分隔。那么什么时候使用隔音符号呢?什么时候使用隔音符号呢?是在AOE开头的音节,它跟在其他音节的后面。这时候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就要在R前面加一个小撇作为隔音字母开音。比如说我们经常举的一个例子,就是西安那个安字,就是以a开头的音节。如果我们不加隔音符号,是不是就很容易读成仙?这是隔音符号。 那么什么时候用隔音字母呢?什么时候用隔音字母?是在iuu开头的音节,当他跟在其他音节后面的时候,我们这时候要用隔音字母。 如果不用隔音字母,也会容易发生发生那种音节粘着的情况。比如说像阿姨这两个音节,如果不要那个隔音字母的话,是不是很容易读成爱,对吧?又比如说像主义,我们不加隔音字母就很容易读成追。所以我们看虽然这个Y和W它在音节中占据的是声母的位置,但实际上它们的本质是起到隔音作用的隔音字母。那么一和U具体的使用规则就是在一和一前面加一,在屋前面加U。这么一看,我们是不是可以看到Y和W它单边一刻是更加科学合理的。 单边的第二个好处就是可以出现更多的两拼音节。这个时候学生已经学习完了两拼法,所以在这一课里面除了整体认读音节之外,还可以学习像wa、ya这样的两拼音节。第三个好处是降低了拼音学习的难度,把Yw单篇一课学习的线索显然是更加清晰了。对一年级刚刚学习拼音的孩子来说,这样的编排方式显然是更加友好的。 第三个小的调整就是利用本课所学的拼音组成音节,从中识字学词巩固拼音。这种编排方式在现行的教材中也有使用效果非常好。那么在修订当中,我们做的工作是又适当的增加了字和词语的学习数量。这样做也是为了减少随文识字的压力,让更多的常用字在这个部分去出现。这种编排能够充分的发挥拼音帮助识字,然后识字又反过来帮助读准拼音的作用,让学生充分体会到拼音学习的价值,感受学以致用的乐趣。他学了拼音之后,他发现马上就能用本科学的拼音去识字,对他来说也是一种成就感。这个部分所选的词语,我们看不仅是贴近学生生活,而且是与所学的拼音密切相关的。能够有效的帮助学生巩固音节的拼读,并且在词语当中识字。 第四个小的调整就是拼音书写位置的变化拼音书写位置的变化。现行教材拼音的书写是在全课之后,修订以后,我们调整了拼音我和音节的书写位置。可以看到现在是学完字母和音节以后立刻书写,这样就加强了书写和拼音内容的整合。我们在这里要再一次明确拼音学习的要求,在书写方面能够按照笔顺正确书写就可以,不要求默写,也不要求学生用拼音给生字注音。 第五个小的调整,就是进一步的明确儿歌定位,降低要求。我们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儿歌部分现在没有识字要求了。现在的识字是跟在这个音节词语的后面的。以前现行教材我们会从儿歌当中选出一些常用字作为识字,现在所有的识字都限于音节词语。并且我们看我们在这个儿歌上面加了题干,读一读加了题干,这样儿歌的定位就更清晰了。他就是读一读,在读中帮助学生巩固拼音,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丰富他们的语言积累,他是不要求学生识字理解和背诵的。 以上就是为了降低拼音学习难度所做的一些调整。讲到拼音,我想在这儿讲几个经常会被读者问到的问题。我想这些问题不仅仅是我们,也是在座的各位老师经常会面对的一些问题。 第一个就是字母O应该怎么读,然后b如何拼读。O它是一个单韵母,单韵母发音的时候我们知道有一个原则,就是我们的舌位嘴唇和开口度是一直保持不变的,没有变化。那么这个字母发的就是O这个音。那么当O和声母bpmf拼合的时候,O的实际发音是复韵母uo,但是在拼写形式上省略为bo、po、mo、fo,发音的时候不能省略。但是在写的时候,这个中间的u就没有了,这个汉语拼音方案它就是这么规定的。王力先生和王丽佳先生,他们对这个问题都做过一些解释。 以这个b为例,我们知道它发音的中间有一个介母u,一个短促的u。我们发音的时候可以感觉一下,它是一个元纯元音u对吧?它和前面bpm这几个双唇音的声母发音部位上是相合的。bp我们发的时候是不是也是圆唇的?这个圆唇元音和他们的发音部位是相合的,它的后面又是一个响亮的韵腹,他俩都属于圆唇音因,只不过这个u的音调要高一些,O要低一些,我们可以感受一下。所以在发b的时候,中间的u它的圆唇特征就因为协同前面的声母和后面的韵腹他们协同发音而结合在一起了,紧紧的粘着在一起。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写的时候,我们就可以把中间的u省去,没有必要省略为bpm,这是他背后的原理。 那么在教学的时候,由于一年级的学生他的接受能力是有限的。我们老师给学生讲解这个缘由,恐怕他们会对会学习中造成困扰。所以我们可以直接告诉学生,这四个音节不用拼读,不用拼读就是bpmf4个声母的读音。学生学习声母的时候,学习的就是它的呼读音,它的呼读音就是bpmf,直接读就可以了。bo这种东西是拼不出来的,同时老师也可以用广播的播,菠萝的波,,还有波浪的波作为例子,多多的进行示范,让学生来模仿着读,这样一步步的逐渐掌握音节的正确读法,这是关于这个常用常见的问题。 还有一个常见问题就是儿化如何注音?关于这一方面儿化音的标注,我们经常收到大量的读者来信。所以在修订当中,我们在每次第一次出现儿化音的标注时就做了注释。在腋下做了注释,老师分数就可以看到一年级上册在《秋天》那一课,一年下册在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刻而画的标注我们是按照汉语拼音方案的相关规定,在音节后面直接加一个表示卷舌的字母。这种标志标注方式是为了帮助学生学习标准普通话中的儿化音怎么读? 知道儿化就是在音节后面做一个自然的卷舌动作。这个N它不是一个单独的音节,它要坠在前面那个音节的后面。比如一会儿一块儿一点儿,这那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把这个儿化音读成两个音节。比如说我们这样标注了以后,他就不会读成一会儿一块儿、一点儿就不会这么读了,它是更有利于学生掌握标准普通话的。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有的读者会问,比如说像一年级上册《小小的船》,这里有月儿船儿,《热爱中国共产党》,这里有花儿鸟儿,这个又是怎么回事呢?我们说这个和儿化音的标注,它完全是两码事。在儿歌、粤语等语言形式中,每句话都有它自己的特定节奏,其中的而是要单独占一个音节的,它不作为儿化音。在这个标注的时候,它是要标注本调的这是儿化音的标注。 还有一个常见的问题是变调。那么在低年级拼音除了帮助学生识字,同时还承担着帮助学生学习普通话的功能。对方言区的儿童来说,让他们自己在语流中变调是很困难的。教材对一、不这些字的变调注音做了变通处理,直接呈现变调后的读音。那么修订的时候,在一年级上册也安排了相关的课后练习。比如在《秋天》的课后安排了一的变调,在雨点的课后安排了不的变调怎么读,这样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形成语感,学习普通话。 再有一个问题就是汉语拼音字母表中的大写字母是什么?我们知道汉语拼音方案,它是采用了26个拉丁字母作为汉语拼音字母。那么大写字母就是这26个拉丁字母的大写形式。对于大写字母的课标里的表述是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从这个表述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课标对于大写字母的要求是不高的那学生为什么要认识大写字母呢?因为他后面要学习查字典。不仅如此,以后他碰到的各类词典、辞书、百科全书,然后他的条目排列顺序以及书刊的索引都会使用到大写字母,总之大写字母它是非常有用的,它是用来查找索引,是学生使用工具书时一定会用到的工具。 那么降低教材难度,加强幼小衔接的第三个方面是强化学习伙伴的导学功能。强化学习伙伴的导学功能,我举两个例子,一年级上册教材在《金木水火土》一课的后面,第一次安排了朗读课文的练习。那修订之前就是直接提出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的要求。修订之后,我们让学习伙伴在一旁帮忙,指出朗读课文它的具体要求,就是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这样就在学生第一次练习朗读的时候,给他搭了一个梯子,让学生知道朗读最基本的要求是要学习,就是要使用普通话。 第二个例子就是一年级下册《猜字谜》。《猜字谜》这一课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难度的,它容易摸不着头脑,因为他完全没有线索。就是一上来读可能是能读出来的,但是从哪个方向去猜去思考,他是不知道的。所以我们分别在两则字谜旁边加了泡泡,减少学生猜字谜的难度。我们看左边这个字谜。在第一句左边绿右边红旁边加了一个泡泡。 读了第一句话,我猜这是左右结构的字。一上来就告诉学生这是一个左右结构的字。确定了字的结构下面我们就沿着左边和右边各有什么特点,这样来猜就好好猜多了。 我们再看第二则字谜,第二则字谜我们也是在第一句话的旁边,用这个泡泡来告诉学生,告诉学生这个猜字谜的方向,就是要猜的。这个字加上言字旁,它是表示客气的意思,这就等于给学生指了一条路。我们要猜的是一个字,这个字加上言字旁表示客气。那下面几句话我们看是不是都可以这样去做这个字。这要猜的这个字加上心字底,他就表示心有所感心有所想,心有所思。他加上日字旁就表示天气很好。沿着这样的思路去猜,猜谜的难度就大大的降低了。 从上面的这些方面可以看出来,小学一年级,特别是一年级上册教材的难度,它是有了一定幅度的降低的这是修订要点的第二点。第三个修订要点,优化序列层级,强化教材规律性。优化序列层级,强化教材规律性。这也从两个方面去讲。第一个方面是强化识字写字安排的系统性。强化识字写字安排的系统性,下面也有三个小点。第一点,拼音部分增加音节词语,这样我们可以在拼音部分结合拼音帮助识字的功能出现更多的常用汉字,把更多的常用字安排在前面学习。举了两个例子。 第二是课文的选字更加科学合理。也以一年级上册《秋天》这一课为例,我们把这一课的生字全部筛出来之后,先看哪些字它是属于300基本字里面的,把这些字选出来。再看一看哪些字是本课核心字必须要学的,不学他就会影响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把它挑出来,再然后就挑出来学生常用的一些汉字,比如说树叶,课文的选字更加科学合理。 第三点是新编和调整识字加油站,解决一批学科常用字。一年级上册调整以后,有三个拼音单元,那么拼音部分增加了一个语文园地,这个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就呼应单元学习内容,安排了拼音本。这个拼音本它正好是学生学习拼音要用到的本子。那么拼音本上所呈现的内容,所用到的字,也是学生一入学最常见最常用的一些字。比如学校,比如班级,比如姓名,在这就都可以学了。不然的话要他们出现在课文里是非常难的。 一年级下册是调整了两个识字加油站,一个是各个学科中常见的学习要求,一个是不同学科的常见词语。我们对其他学科的教材进行了整体的梳理,筛选出来一些经常会碰到的字和经常会见到的一些学习要求。其实这里面的安排也是有规律的。像第三个这个识字加油站,第一行是语文的,第二行是数学的,第三行是其他学科的。那么学生认识了这些字,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扫清学习障碍,了解不同学科的学习要求。 第二,是调整语文要素的安排,加强要素间的关联与梯度。调整要素的安排,加强、明晰要素的梯度。大家知道现行教材的一个亮点就是中高年级语文要素的梯度设计。这次修订我们也对小学阶段全部的知识能力训练点又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梳理和研究。这回把小学低年级也纳入到了研究的范畴之中,我们力图把一二年级的要素也安排的像中高年级那么清晰和合理。 首先我们借助这个表格来看一看,一上和一下都安排了哪些语文要素?从这个表格当中可以看出哪些变化?第一是删减、增补和调整了个别要素。比如由于原来的知识点过于细致,不适合作为语文要素,就做了删除的处理。删除的要素有之前一年级上册的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学习偏正短语的合理搭配和一年级下册的读出疑问句和祈使句的语气。我们现在听起来这些要素是不是特别细,特别琐碎,这些都已经删除了。 那么增加和调整的要素,一年级上册有借助拼音用普通话正确朗读课文,这对于初学朗读是很有价值的一个要素。一年下册有意识的积累词语,这是让学生从开始学习语言就要重视积累。还有借助看图画的方法试着自主阅读,这也是更加贴合课标的一个表述。 第二是增加了语文要素之间的关联和梯度。比如说对于获取信息这个知识点,一以上是初步学习寻找明显的信息,提供了一个非常短小的语篇《两件宝》。这里的问题我们看十分简单,课文中的两件宝指什么?他们能做什么?只要我们的学生能够读懂这首儿歌,这个问题的答案它就是显而易见的,它是可以一句一句的从儿歌里面抽离和提取出来的。 那么一年级下册先出现了一个要素,它就不是初步学习了。我们看它是要找出课文当中明显的信息,要找出来。这个练习是《端午粽》这篇课文后面的说一说外婆包的红枣粽是什么样的这里面课文的篇幅就明显的加长了。问题的答案也不是一望而知的,它是藏在其中的一个自然段之中的。我要理解了全篇之后我才能找出来。 那么再过几个单元,我们就安排了根据课文信息作简单推断。这里呈现了两篇课文的课后练习,一个是《动物王国开大会》,一个是《小猴子下山》。可以看出在课后练习中,这个要素的设计它也是有坡度的。它不是一上来就让学生推断,他是先给了一个题目,让学生寻找明显信息。比如说狗熊一共通知了大家几次?那么你说说小猴子下山看到了什么,做了什么?是先让学生运用以前学的语文要素里面学到的方法,来找出课文中明显的信息,然后再进行推断。就是为什么最后一次大家才听明白,最后为什么只好空着手回家去,这样就体现了语文要素的层次性和发展性,它是一步一步螺旋上升的。再有就是一年级上下册的读好长句子这个要素的安排。我们在这里就不做上下册的对对比了,我们只看一个单元内部的设计。 在美好愿望这个单元第一课《热爱中国共产党》课后练习呈现了这一课里面最长的两个句子,花儿在阳光下开放,我们在党的怀抱里幸福成长。这里面的练习从最小的单位就是一个词,而我们从一个词逐步扩展到一个简单的主谓结构,花儿开放我们成长。再在主谓结构的这个基础上加上状语。这样学生就一步一步的从小的单位到大大的单位,一层一层的形成语感,知道读句子的时候应该在哪里有一个停顿。昨天汪峰老师也讲到了,他说语法最基本的手段就是层层组合而成的编码单位。这个练习就是一层一层的分层叠加上去,每一层都意味着你在这里要有一个小的停顿,通过这种方式练习停顿。那么《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课就是运用上一课的学习成果,让学生直接在课文里找到这些语言单位,自己进行切分,读好词语之间的停顿。 《我多想去看看》这篇课文它的特点就是里面有很多偏正结构的短语,所以课后练习就利用了这个特点集中呈现偏正短语。学生把这些端正偏正短语读好了,然后再把他们放回到课文的句子中去,自然就知道应该在哪里停顿了。他至少在这个偏正短语的前面和后面都要有一个小的停顿。这就体现了要素的一个层次性和发展性,这是第三点。 第四个修订要点就是加强内容整合,增进教材适应性。我们在修订当中进一步明确了板块及栏目的定位,理清了每个单元的内部层次,加强整合,减少支脉,避免琐碎,强化语文学习的综合性,凸显教材设计的一致性与明晰性。具体来说,主要是三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调整栏目规划,加强单元内部的有机联系。我们以一年级下册为例,这次修订当中调整了部分的栏目内容。有的栏目是替换了新的内容,有的栏目是调换了位置,调换了现有语篇的一些位置。通过这两种方式最大程度的实现主题上的一致性,使教材更加好学好用。比如第一个单元,它是一个识字单元,修订的时候我们把日积月累之前是一组表现春天的四字词语,我们换成了古诗《春晓》,它不仅呼应了第一课春春夏秋冬的内容,也更加贴合了玉语十字这个单元暗含的传统文化的意蕴。 和大人一起读呢,从谁和谁好换成了《妞妞赶牛》《谁和谁好》。大家还记得吧?它是一首跨了两页的这么一首儿歌。那么多用赶牛,一是从篇幅上更加短小,内容更有趣,适合刚进入一下的孩子阅读。第二是他读起来朗朗上口,他和粤语识字单元不论在内容还是阅读的形式上都更加契合。那么之前的谁和谁好呢?我们现在安排到了第三单元,就是快乐伙伴的语文园地。对他来说这也是一个更合理的安排。就比如说第四单元,它的主题是温馨的家。与之相呼应,语文园地中的日积月累,我们新增了一组有关家人和睦齐心协力的成语,和大人一起读也换为《胖乎乎的小手》。之前这里面是《妞妞赶牛》,换为了《胖乎乎的小手》,这篇显然是更适合单元主题的。通过这样的一些调整,加强了单元内容的整合,增强了各个栏目之间的匹配度,提高了单元主题的一致性,对一年级学生对主题的把握和理解是更有帮助的。 再比如说陈老师上午讲到的口语交际、听故事、讲故事,从第一单元挪到了第七单元。因为第七单元有一些童话故事,像刚才说到《动物王国开大会》《小猴子下山》。这就一方面是口语交际和阅读活动结合的更加紧密,另外一方面这个口语交际有点难,直接调整再到教材的后部,也是降低了难度。 第二就是对语文园地里面的一些栏目进行整合。一年级的语文园地安排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字词梳理和探究活动。所以在修订过程中,我们整合了原来的查字典、我的发现和展示台这些和识字高度相关的栏目。在题目的设置上更加强调积累和运用,体现了语文课程指向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比如说我们看到像这个音序查字法和二年级的部首查字法,我们都整合进了识字加油站。以前是叫查字典,修改之后叫识字字加油站。这样就更加凸显了查字典用于识字的工具性。并且在学习完查字典的方法之后,我们看马上我们就把它进行运用,利用这个工具去认识一些汉字,认识一些汉字,让学生真切的体会到字典对于识字的作用。 像之前我的发现展示台都是语文园地里面单独的栏目。修订时我们都把它整合进了知识运用栏目。一是避免栏目太过琐碎,第二是从本质上来说,他们也属于知识运用的范畴。比如一下的这两个语文园地,我们着重看看右边这个语文园地,这个原来是我的发现。现在我们给他加上题干,合并到这个知识运用栏目当中来。 对于这些从我的发现并过来的这些题目,我们还做了一个小的改造。这个题目以前是只有右上角的那个泡泡,就是口字旁的字,大多和嘴有关。调整之后修订之后我们又加了一个新的泡泡。左下角这个新的泡泡说我还知道其他和身体有关的偏旁,比如木字旁,这样就引导学生他去关注形声字形旁表意的规律。不仅是发现这个规律,还要把他发现的规律运用到他认识的其他汉字之上。学生通过探究规律和方法,不仅能够批量的高效的识字,而且能对汉字的治理有一点初步的感悟。 第三就是整合单元内容,安排拓展活动。这是一个新的栏目,安排了拓展活动。我们知道中高年级的每个单元有交流平台,现在叫梳理与交流,它是单元主题或者方法要素进行总结和梳理的。那么这次修订,我们也试着把这样的做法渗透到一年级。从一年级下册开始,每册选择两个单元安排两次拓展活动。把单元整合性的题目以拓展活动的形式安排在单元最后一课的课后练习后面。拓展活动通常是以学习伙伴对话的形式来呈现的。我们来看看一下的两次拓展活动,这两次活动分别安排在第三单元和第七单元。 第一个学习伙伴引导学生回顾单元内容,然后课文中的小朋友真开心,真是怎么都快乐学习了。这一篇课文我知道了养成好习惯很重要,它是对单元的内容进行一个回顾和梳理。第二个学习伙伴,他就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加强对单元主题的理解。我想到了我和小伙伴之间发生的有趣的事儿,我给大家讲一些吧。然后我还知道其他的好习惯,我们一起交流一下。这样就从课本延伸到了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助于对主题的理解。而且它也起到了梳理总结和拓展的作用,这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最后我也想对大家关心的,也是我们在修订中着力最多的一个问题进行一个梳理和总结。 教材有梳理和总结,我们也有一个就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到底难不难。通过上面的分享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精简教材容量,调整单元设置,优化识字写字编排这些方面的都做了很大的努力。所以说从整体上教材降低了教材的难度。但是在降低的同时,我们还要加强,有哪些加强呢?我们刚刚讲了我们加强了单元内容的整体性,加强了各个板块拼音、识字、写字、阅读,加强了各个板块编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加强了同一目标序列的层次性和发展性。通过这样一面降低一面加强来夯实学生的语文学习基础。所以希望我们的老师在实际使用的过程当中,能够在教教材的难度降低的前提下,利用好这些加强的点,给学生打好基础。好,今天和大家交流的内容就到这里,谢谢。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下载资料如链接失效,加各年级的教研群进行交流
添加时备注年级,加小编微信:82306388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统编教材编辑整理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