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助力统编教材的教与学,服务广大统编教材的使用者。欢迎分享本文,统编教材普及和推广任重道远。但,有您!
上午好,我今天给大家汇报的题目是实施课程标准的思考和建议。从统编小学语文教材使用的视角,非常有幸的是我参与了我们义教课程标准的修订工作,同时也参与了我们初中的语文教材的这种修编。就是来从课程标准实施结合的这个教材的角度来谈。这是我接触到的一个70万人的一个问卷调查,就是一线的老师在实施课程标准的,现在不到两年多的时间来遇到的主要问题,他呈现出15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我们可以看出占了76.54%,就是有54万的老师都对怎么处理单篇单元和任务群之间的关系是比较困惑的。第二个就是整本书阅读,这个占了将近73%,60%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个对我们小学来说主要是古诗词的背诵,所以这个不是主要问题,所以我们今天不重点讲。第四个就是写作教学,我们说三大难,其实第三个就是文言文,第四个就是写作文,所以这两个难仍然是。再一个就是幼小衔接的问题,再接下来就是这个素养导向的职业设计和跨学科学习等等。那么我们商量下来主要谈六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谈学习任务群,其实单篇单元任务群主要是任务群在这个地方。第二个就是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幼小衔接任务去选择等等这样六个问题。 那个为什么难呢?我想最主要的是就是新课标所提出的新的理念。这个新课标的理念有四个,一个是素养导向,就是我们从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今天核心素养教育。其实核心素养教育是全球范围内都在进行着这么一种教育变革。美国它可能叫名字叫key girls,就是关键能力。欧盟叫做commendations,它可能就是核心素养不一样,就都在搞。那么核心素养是一个总的。那么下面三个内容,内容统整、学科实践和任务情境驱动又是三个支柱。内容统整是从课程上角度来说,教什么?我们要内容统整,这个怎么教呢?就是注重做中学实践。我们语文现在课程标准里提出四个语文实践活动,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和梳理探究。其实就是落实实践这个方面,再就是任务情境驱动,这个就是说素养它往往是知识能力在真实情境下的灵活的迁移和运用。我们今天认为知识它是有静脉的,就是知识过去都是抽象到书本里的那今天我们的学习理论更多的倾向认为知识是从真实的生活中来的。我们要让知识回到生活中去迁移运用,这才是素养和能力。所以在各个方面我们非常重视真实的语言情境、情境创设等等。说到这个我们实施的难,在这里我想介绍的就是美国课程专家的维莱德的关于课程的五个层面的理论。他说我们的课程首先是个理想的课程,就他在这个专家学者和学术共同体的脑袋里有一个硬盘的就是理想的状态的课程。这个课程它可能是以学术论文的形式等等呈现。第二个就是正式的课程,也叫文本的课程,就是那个理想的课程化成了好比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化成了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比如说我们的语文课程标准变成了教材,就是我们统编的教材,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叫正式的课程。第三个层面是理解的课程,就是老师们要想将这一套课程理想的正式地落实,那你得去准确地去领悟它的内涵,它的宗旨、它的内容的要求。其实在做这个理念的落地的工作,理解的课程,我们包括课标的解读,包括教材,我们今天做的工作都是在做这个课程理解。第四个层面是运作的课程,也叫实践的课程,就是真实的在实施,在课堂上是怎么来进行,这是运作。但运作它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好比说老师的自身的素质,或者是这个课程资源的支撑,或者相关的配套的条件等等。最后是经验的课程,就是化身学生的言语经验,也就是他的素养,我们今天应该重在他第三层面,这是这六个问题。我们首先看第一个,怎么处理单篇单元任务群呢?我们首先看一下什么是单篇。大家最熟悉的就是这是最主流的语文教材的呈现方式,也是我们课程的最主流形态。我们总是教一篇又一篇的课文,它的好处是便于把握。这个单篇不能就是那么千把字左右的小文章。老师可以用课前一两天一周的时间,能够很快地备课,然后达到精简信息,各种知识点能力点都能够点点落实,能够扎扎实实地开展有效教学。那么在今天为什么成为了问题?老师们困惑的就是课标提的8单元任务群,我们怎么来实施任务群?教材又是用单元编的,又是一篇篇课文的,所以这里边就有一个落差。其实单元教学离不开单篇的,任务群也是在单篇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并不矛盾。单篇可以示范单元,单篇可以汇集单元。这个单元是来统括这个单篇,但是任务群又可以超越这一切,达到一种更深的概括和迁移。如果比喻的话就是说单篇就相当于一棵树,我们可以对它仔细地观察、揣摩研究。那么单元就是用专题、主题、文体、技能组成一个有相同元素的这样一个集合,它有共同的特征,完成一个相对的中等的一个目标。因为他的相对的一个集群优势,可能达到一个训练的一个比较好的效果。其实从民国叶圣陶先生,那个时候还是用单篇来串起一个单元的时代,开创了后边的单元的一个不科学。到现在,将近100年了,都是用单篇来组元的,其实国际上也基本上是如此,我看到有很多的你好像美国的教材,它基本上也是用主题组元这种形式的。但是他的那个单篇可能更多。那么在单元教学的时候,可能要设计到怎么运用单篇的问题,以及这么多单篇我们怎么开展设计学习活动。我看现在的一线老师,他在单元教学时候,当然我们很多时候现在叫单元整体教学或者大单元教学。其实大单元教学还是单元教学。我看一线老师的时候,他们这样说,任务一、任务二、任务N,学段一、学段二、学段N,这都可以的。活动一、活动二、活动三,我们的新教材基本上有这样的相关的这个概念的理念的落实,第三个就是学习任务群,学习任务群,我的理解,它首先是个课程的组织形式,因为课程内容他总要有一个方式把它呈现出来。我们过去是按照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语文综合学习这五大领域来组织。那么今天我们用什么组织呢?有四个语文素养,也曾经尝试过组织,现在有四类典型的语文实践活动,识字写字。事实上你看课程标准里也在用识字写字,不同学段还有分识字写字、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思维探究等等。在学习任务群的学习内容里面,就设计了这个任务群。任务群给前面的学段目标又不一样,他更多的着眼于学什么的内容以及怎么学,还有一个教学指示,在学什么内容里面,这一次的修订中又强调这个三种文化。所以在前面有一大段说三种文化要占百分之六七十,就是我们教材也是落实了这样的目标的,这是课程的层面的任务群。再一个就是单元,因为我们的教材新修订也是要落实任务群,所以基本上也是在原有的单元的基础上,就是要对应或者是要关联。一个任务群,好比原来的小说单元,《桥》《穷人》,他显然要关联到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这个任务群,高中这样处理,初中也这样处理,但是有的时候又对不齐,有的时候他是大概齐。第三个是实施层面人群。就对我们老师来讲,我们可能要进行重整式地教学或者任务群的教学。我觉得有这三个层面。我想刚才说单篇像一棵树,单元就像一个片小树林,它有它的共性特征。那么任务群就是一个大森林。我们习惯了去观察,或者是在这一棵树下面玩耍或者是活动。当你来到小树林的时候可能还好,当面对大森林的时候,我可能是迷惘的、恐惧的,不知道去丧失方向的、手足无措。这么一个状况,有可能是这样的,对吧?那么我们怎么办呢?我觉得首先要说的是我们的单篇教学仍然有它的价值和功能。好比说单篇对于段落阅读是很重要的。其实在90年代,我们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经验,对我们小学来说就是语段的阅读。我们现在的研究界对语段不提了,我们的教材里还有字词句段的照。原来是字、词、句、段、语句论文,我就是落实这个段落,其实段落落实好了,段落就是具体而微的篇章,对吧?张志东讲说它里边有语言、有思维、有阅读、有习作,我们先环视了大单元、大任务、大情境,但是忘了更重要的段落的阅读、语段的阅读、篇章的阅读,所以我们也还是要有清醒,再就是这个单篇阅读有助于开展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对每一个关键的字词、句子、段落来进行赏析、体会、分析。做这个close reading,我在国际上也是非常重视的这就是思辨性的阅读也离不开文本系统,所以这个东西是不过时的,而且很重要的。再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它是单元的元素。但是我们今天的单篇跟过去不一样的就是过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们在开展大单元和任务群教学的时候,就既见树木又要见树林,还要有森林意识,有课程整合的意识。王荣生曾经在一篇文章里写的,“无论如何以单篇课文为基本单位的进行课文教学,在可预见的将来仍然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主要模式和教育方法。”我觉得这个是判断是对的,它符合一种历史的惯性,也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也有他的学理依据。比如说我们从行为主义,从心理学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来看我们的教学。我曾经听过一堂课,一个老师用了一堂课的时间学了五个生字,这就是有关身体的,眼睛、耳朵、鼻子什么什么。这个学完了,又是开小火车,又是各种各样的方式,很热闹。我听完以后我就想,这个值得。五个生字一节课太浪费了,太消耗了。其实有的时候,我们学一个生字的时候,你看,魏书生说一分钟,我们记下这五个十个,是吧?好,开始。那个效率是完全可以用一分钟几分钟解决的事,有的时候那个字词最高的效率的话,就是我们加上引号的这个死记硬背。这我们不提倡,我们从具身认知,让学生现在具身认知讲,我要学那个,我要学生拿一拿才能够唤起那个身体的感觉,才能真的学会。是的,应该是这样的。但是那个成本是太高了。在我们的学校的时空是有限的,所以行为主义尤其在小学是必要的。但是不是指的这个简单机械的训练。第二个认知主义,就是我们一般的阅读写作或者是其他的好比说这些活动主要是离不开认知主义的这个原理的支撑的。今天好像我们大家更崇尚的是建构主义,大量的铺天盖地的论文,都是以建构主义为高标,唯一的真理什么都一切都建构,但是建构它是适合于我们可以看复杂情境下的任务。学习者需要较高的准备水平,那个才需要建构主义者。小学学的是简单的字词句,有的时候可能不太需要建构主义,他有一个适用的场景。我们的学生的能力,我们的语文知识可能是一个这么一个底层?这个三角的大量的语料的积累,包括口头听到的、媒介听到的、生活中的阅读的各种各样的纸面的媒介的等等大量的积累。背古诗词、看书,语料积累层只有这个积累层厚了,那么下面他的口头交流阅读和写作能力这个关键能力才能更好地发展。在这两层发展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复杂的、高阶的、可迁移的这样的能力。说但是上面的能力越往上可能占的比例要小,好比说里边是60%,关键能力30%,那个复杂能力20%,就像我们出题似的,难题可能就是个百分之十、二十,你不可能百分百。我们一节课标里边有什么学段目标等等。这是单篇,这就单元的现在也搞得很复杂,有人说七个八个要素,按照泰勒的课程教学原理的说法,就是我们的课程不过是讨论目标到哪里去,学什么,就是课程经验。这个经验就是知识,学的内容、技能。那么活动就怎么学,我们现在讲的活动问题支架再去评价。那么大单元任务群这个背景下,可能这四个词要前面加个定语,就是真实的这个情境式的任务目标,统整的学习内容,丰富的那种可操作的,学生喜欢的可应用的支架,再有逆向的教学设计。麦克泰勒和my tag,就说我们这个评价可以提前到任务目标那里,就是在教学之前,我们要有一个评价的这么一个标识。那么关于任务群,我去综合义教和高中提取的这七个要素。这七个要素其实有点复杂,我们看它背后其实就四个红的这三个词就是说我们要干的什么,要干什么事。那个黑的内容和资源就是我们要学什么或者用什么学,这个活动,就是怎么学,设计问题,设计支架学完了怎么评,还是泰勒的东西,所以奥卡姆剃刀原理就是非有必要勿增实体,我在备课的时候,我想,我们可以用拉杆箱来比喻这个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当我们到商店里去购物,如果一个东西太多的时候,我们就要一个塑料袋。塑料袋就是个统整,说我们要旅行要带好多东西,里边带的东西就像单篇,那么一个个加层,那就是个单元,把所有这些东西装到行李箱里拉走,这个就是任务群。拉杆就是个素养的目标,它能够牵引这个拉杆箱前进。后边这个轮子可能算个支架,便于它行走。那么里面内容是统整的,就是素养。素养就是便于迁移,便于运用,我认为就这么简单,对吧?那么我们可以做个简单比较,课时上单篇2课时左右,单元可能10课时左右,任务群可能更多,这个我就不展开。这个任务群,我用这个塔松来表示,就像塔松的三个树干子,他都具有情景性、同等性和实践性。我们可以看一下一线的老师的这些年的一个教学,包括这个以单篇来带单元。那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桥》,这是给老师做的,那他也是教《桥》,但是布置了四个任务来统整,读小说,做情节卡片,了解故事主题,制作人物名片,了解人物性格形象,了解小说环境,小说三要素都有了,然后再有一个爱与责任的交流会说这是个主题情境,然后我们的课文就成为一个最重要的课程资源。那么我们可以看出在单元导语里边那三句话,我们可以看到是也可以叫大概念、大观念或者是语文要素,也就是单元的核心知识技能对吧?那么再看一个例子,六年级上第二单元,这是一个红色的经典的作品的单元。所以你看这个老师这样设计,先读红色作品,交流讲红色之旅,多彩的活动。我觉得,你像《七律·长征》你还是要教,但是有这个任务统领,就一个单元整体教育意识了。再比如四年级下的第四单元的这个作家笔下的动物朋友,这个老师也是按照阅读发现、观察、表达、展示、评价。在阅读的时候就把一些篇章尽可能的共性的来合并来教。有的就写猫,比较的来教,这就是关联起课外的一些文章来进一步拓展,当然他这个要求有点高了。我想还有一点就是除了利用教材来进行这个大单元任务群的落地,也可以有微专题的单元拓展。其实我们的一线老师也在做,你要给我学人物描写、细节描写、借物抒情的时候,我可能在这里还把这些知识相关的汇在一块来教,那么怎么实施?这个单元,在我这里画了这么一个图。首先要确定单元目标,从课标、教材、学情,考虑到课文,然后设计系列的语文学习活动,然后再评价等等。那么课程的目标一般三条,太多了也不好。那么你再确定这个单篇的用途,它是一个以这个单篇为主串起来的,还是并列的五个,这个单篇还是统整的是吧?这些方式都是可以的。我们要注意的是,在设计这样的教学活动的时候,可能活动和活动之间要建立关联,或者叫我们叫任务链。问题要前后形成串儿,问题串这样的,然后才是这个任务群。好,第二个就是怎么理解真实的运用情境,怎么真实语言情境。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语言运用,那就是听说读写诗,还有用语言做事的一些活动就是语言运用。那么什么是真实的?真实的它指的是反映了生活的实际,并能够促进学生发展。这个真实的和真实生活中的发生的所有的事儿还不一样,他有时有的一帧的,符合学生认知的,学生将来可能遇到的这些意思。再说情境这个词,是我们做事的活动的一切的内部的外部的条件因素背景。这个就是情境。情境的分类非常多,有生活情境、语境情境。好比说王宁教授就把情境理解成语境,教语境写作。这个语境有狭义语境,对上下文、前言后语。交际语境,就是你在什么情况下,以什么角色,带着什么目的,围绕什么话题来做事儿,这是交际的语境。这就社会历史文化语境,就是好比说文言文,你要古代的文化的知识,我们当代的文化的知识,好比说中国人外国人在理解一个东西的时候是不一样的。这个再去认知语境指的是大脑里的,还有虚拟语境,学习情境高中和我们义教分法也不一样,我不展开。这些真实有这么几点。这个真实的语境我们刚才说了,就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模拟了生活中那个真实的事件的重要因素的、重要元素的一些活动或者是问题场景。很多时候这个真实的言语运用情境更多的是一种教学情境或学习情境,是我们老师们在课堂上来精心设计出来的。说这里边要包含这些学习的目标,要用的知识技能,它一定是个从你的知识重一区,知识重一区或者技能的重一区的。因为在生活中的那个情境,它可能是稀薄的,这个无意义的或者无意识的。我们教学我们当老师的可能在情境设计上要费点费一点心思,就是我用这个情境干什么学什么,这里面有没有包含什么?什么样的活动学生喜欢不喜欢?可能是这样。其实我们教材里用了各种各样的手段提供信息或者进行助助读系统的设计,好比插图都在引导教学情境,所以我们也要去利用这些,你看用泡泡图的形式等等这些。其他的情境的划分,我简单的说真实的、拟真的、封闭的、开放的、独立的、合作的、内生的、外显的、简单复杂的,语片嵌入的和媒介创设的等等,其他的这么一些,情境有什么用?它首先可以触发学生的交际动机,就是原因的动机。这就他给他的语言行为提供了一个方向。因为有了情境他就知道对谁说,以什么角色说,为什么目的说,他就是一个真实的语用的这么一个情景在里面。而且语境决定了我们说什么,用什么方式说,我叫他语境决定语篇。语篇包括口头的书面,有利于学生发生确定性的理解,就离开语境,离开上下文,他是没法具体的理解一个意思,好比今天星期天什么意思?很难理解。你说表达一个时间,有一个女儿星期天看到他爸爸在工作,他说爸爸今天星期天,那就是他给他爸爸约定今天要玩。他的妻子看到老公在工作,说今那你要注意身体,所以注意理解。真实的确定的理解离不开语境,这就是有了语境形成语文能力才是真实可迁移的。所以在这里我想简单说一下,就是我们的传统的语文教育是基于结构研学的,或者是静态语言学的。就是与会语音语法这些东西。后来发展到了乔姆斯基的认知原穴,再就后边又是费斯和韩立德的功能语言学,还有语文学等等。其实我看国际上的很多的课程标准,四五十个国家的课程标准,我们看到大多数都倾向于功能语用学和语用学。就是说我们的语文教育的语言学基础已经发生转变,就是语文教育的语用转型和体系重建?其实语用就是真实情境下的原因他怎么来营造,我想有这么几个办法,你会设计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情景,在家庭、学校、社区里发生事,孩子喜欢的电影、歌曲,他感兴趣的话题,甚至游戏,搞活动。利用角色扮演、分角色朗读、情景对话,模拟交际任务,搞一些游戏,情境造句,他在网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叫做安安静静这个词,安安静静,再说用它来造句,你要加个情境。因为刚刚学过这个《西游记》的片段一个同学说首先是说这个老师走错了教室,我同学们正在上自习,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另一个同学说,他说这个猪八戒、对孙悟空说,师傅你要想让猴哥安安静静是不可能的等等。就说他用这个情境的这个方式来造句,包括便条、邮件,这些都是都可以的。创编故事、写短诗,再就是上下文嵌入的语文活动,再就是创设交际语境、模拟真实语境,再就是用现代技术尤其AR人工智能的方式来进行沉浸式的语文情境。它的原则就是要真实有意义,要给生活接轨,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有趣味,要新颖,学生喜闻乐见,好玩有驱动性,要包括这个教学的知识和技能,要实现统整,就是不能光单一的听说读写思要全面,这就便于实施等等,这是第二个。第三个就是幼小衔接,我觉得有这么几点,一个是要树立生本观念,就是我们老师是为学生服务,了解学生是我们的天职,就是因材施教,了解孩子的兴趣、特点、习惯。我想每个老师在你的课堂上和学生交流中,你对学生会积累大量的这种经验感知,这是一点。小学生一年级的还有有什么不一样?我们要去做出判断,把教科书上的落到每一个学生的状况。那么对我们来说,现在就是你适当开展0起点的教学,就那个小孩子有没有上过幼儿园,上什么幼儿园,他的基础怎么样?有的可能幼儿园可能已经识了好多字了,说拼音解决了。所以你这时候你要考虑它多样性是要适当降低一点,这个然后呢这就是要减少难度,注意坡度,放慢进度,小步快跑,就是不要过难,要给他台阶多一点,从行为主义心理学来讲,小步快跑的效率是最好的。好,这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还有其他的,我觉得产生问题了,也许就是学生的到了小学了,那个习惯没建立起来,一下子那么多的学习任务他应付不了说这些问题,再就是要家校合作等等,再就是采用一些游戏式的、活动式的、探究式的,学生还是非常喜欢的等等,下面就是写作这个问题。写作我曾经做过调研,我这个调研是给予大量的已有的数据,我是筛选了41个样本,这里边都是带数据的,十年前,41个有39个说所有学生不喜欢写作文,害怕作文,讨厌作文。这是一个不愿意写,这就是没有内容,没有素材等等,这就没得写,这就是不会表达没词儿,这叫不会写。那么对老师来说,就是不愿意教,不会教、不去教。从学科来讲,我们的写作、习作向来是处于阅读的附庸地位。我们的教材很好,我非常欣慰的就是写我们教材在修订的时候还基本是保留了,有点像过去的课程标准里的阅读单列和写作单列。我们的课文就说阅读,然后习作,我觉得这个是符合实际情况的。写作类型丰富多样,我们去看有这么多,以为实现了有三种文体到多样化的真实写作的转型。在我们课标里有摘要、笔记、写小诗、小小说,都有实用文。像学生的图文并茂的这种跨媒介的写作、创意写作都有啊,尤其像孩子写的小诗,这些我觉得也是现在课标明确倡导的,因为他有力培养创造的人才,这个任务群中也有很多写作,我这是我们现在正在做的一些课例。我们三年级上我来编童话,我们想想先来创设一个情境,进行写作任务的分析,就写给谁写什么,这个怎么写?就是写作元素,写作要素,写多少字,利用我们教材里,我们教材这个编挺好啊,他一些编童话的一些元素,而且它是用探究的,它不是直接告知知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问几个,你看我们教材说问几个问题,故事里有哪些角色,在什么时间,在哪里发生的,做了什么事?他其实就是个问题串,你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来构思,基本上就很方便地进行写作了,进入写作了,要充分的利用这些,就是过程的指导问题的支架。那么我们想如果要是做一个课例,还要设计些角色,编一个好故事的种子就是一句话,包含时间、地点、人物、情节、主题,把这故事说出来,然后再把故事写细。我让那个老师说了,我说能不能出童话的五个要素等等,给他一些范例,然后填一张表格,就确保他能够在写的时候,就是有梯子,说有办法做,一步步把这个任务完成。第三点我想说,就是我们的习作是不同的类型的。好比说有一些基础的写作,尤其在我们小学段,有一些社会的积累。这个造句的训练,仿句、扩写等等,我觉得这个是要结合着我们的课文,以及以我们积累的也好多好多这样的,就有点像英语里的那种进行训练似的,那个范例的这种迁移的训练。那就是实用的写作,我们写封信,写个建议书等等,它是有一定的格式规范的,我们可以有一个模拟的情境等等。那么创意写作就是另外一个要让学生自由地发挥这种想象,给他无拘无束的头脑风暴的这样的一个空间。思辨写作对我们来说不多,我有一个想法可能有点相似,叫提出观点有理有据,这是一个论说作文,或者是我们现在有思辨阅读和表达任务群。那我们也可以看到思辨,这就是跨媒介地写作,尤其小孩子我们现在非常喜欢,图文并茂的做一些温馨提示,或者班级里的,或者搞什么活动的时候经常做,这就是跨学科学习。在我们语文教材里那个语文园地这里边有跨学科的写作,再一个例子,我有一个想法,我想在我们写作教学的时候,基于今天的这个理念,可能更多的要统整学习的情境、任务、活动评价等等。好比说我们想能不能这样设计,我有一个想法,有个问题清单,我写给谁写什么,怎么写呢?可能用举例建议的关系,写250字以上,给学生一个工具,工具一就是汇总现象,你可以感到难过的,感到温暖的,陌生人给你开门、愤怒的是公交车上有人插队,还有温暖的是啊建立一个植物角。可能感到忧虑的是越来越多的人用手机。那么你发现了生活中的什么现象呢?你能填一填。这是我从教材里摘过来的,你看我们教材这个范围非常好,他首先是我发现爱玩手机的越来越多这个现象,每人都在看手机,举例,然后分析,分析它的好坏,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提出建议,做很好的一个范文为利用起来,这就是下面让学生根据他学到这个范例,然后最好给他提出一个问题,我要写发到我发现了什么样的现象,我怎么看待这个现象的表现是什么?我怎么看待这个现象,我的观点是什么?我的建议123,这么几个支架一来让学生写,很快写完了再给他一个评价量表。我觉得可能我们要去依托的教材,根据课标的理念来做这样的落地实施。好,这是第四个问题。第五个就是跨学科学习。其实这个跨学科关键是跨上这个跨是他其实用那个词是学科相近学习。就是说两个和两个以上的学科,它的知识概念原理实现融合,从而产生一个新的理解和新的思维或者是能力的过程。在我们的课标中是这样说的,引导学生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学习领域,围绕着什么什么话题开展什么什么活动?运用什么什么过程,达到什么目的?基本上这里面都是一些,其实说的还是比较清楚的。跨学科学习有三个标准。第一个就是有没有产生跨学科理解。第二个跨学科不是说不要学科思维的,还是要有语文的思维。好比说数学的,好比说生物的科学的思维的运用。因为学科的思维代表的是专家思维,第三个就是实现一种融合,它有学科性、连接性、实践性、超越性的可操作。这个跨学科学习的目的是培养复合的创造性人才。在我们的课程标准里,其实怎么实施跨学科学习。你看每一个学段学习内容主题是做了列举的,开展什么活动也是做了列举,教学指示也是有的。可能你去研读,你能够获得一些有用的提示那么我在备课的时候,我拿到我们的新教材还做了一个梳理。然后我们与环境这个主题,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九页,这是跨学科,20年后的家乡、遨游汉字王国等等。这是第五个问题,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作业设计,就是作业这个词,首先我们要有个新的理解,作业不是纸笔的作业,然后我们现在说高空作业,更多的是那种实际上的做事儿。对我们语文来说就是用语言文字来做事儿,就是听说读写诗等一切的活动。所以要建立这么一个概念,尤其是对我们小学来说,可能有的时候没必要那么多的你作业,尽可能多一点妃子笔的那样的活动式的作业,是吧?我梳理我们国家近些年来出台了有十几个文件,里面都提到了各种作业类型,基础型的、探究型的、实践型的、综合型的、书面的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劳动实践也叫作业,分层作业、弹性作业、个性化的作业和避免机械无效的、重复的、惩罚性的作业。在这里我想提一句,我们老师们有的时候说,我这个孩子不听话,我罚他写生字,写30遍、50遍、100遍抄。我告诉你,千万不要再做。一个正常的人,记忆一个词基本上就20遍。他不能记住20遍以上,它就是高原区了。熟不能生巧,到了20遍以上,20遍以下,熟能生巧,20遍以上是熟要生厌。你让他多写,最后形成的是他对知识的恐惧和痛恨,是仇恨。所以是对学生的心灵也会造成伤害,而且于事无补。所以不要超过20遍,那个是没用的,包括作品展示口头,这都是作业。你看,这个老师他做的《草船借箭》这一课,他用一个导图的形式,让学生做批注,这就给一个学生这是个作业,学生在下面,这个又降低了难度,理清了线索,学生借助他去找相关的信息。整本书,你看这个小孩子他用思维导图,不一定说你给我抄多少,你通过这一个作业就去。But其实他要画这么个作业,肯定要读完还得分析这人物,还得去看这个情节归纳,还得表达这一个作业什么都有,有了很多的东西就在里面。像这样的高质量作业是高阶的作业。那么关于作业我们现在也有很多的研究,作业设计原理一般说你看细化课标,研读教材,明确作业目标,编制多维的,这个有的时候可能没有这么繁琐了,那么评价这个作业的时候,看有没有实现素养的导向,就是要有没有一定的综合统整。当然也有单一的分项的作业,尤其是小学可能更多数的是单项,部分的可能是这样综合的。或者是有没有设计这样的情境,有的是需要的。实际上多样的评价,不一定光是结果的,还可以表现性的,可以诊断,也可以用这种观察交流、对话,活动的方式,就是多元的这种评价,学生可以互相批改作业,那个是非常的感兴趣的,然后小组写评语作文,然后再交上来。学生替差,评价要科学可行,最后我想因为讲的内容多,所以我昨天晚上想,能不能把它概括起来很难。所以我忽然想到了就是所有这些问题有一些共通的,就是都有个“三”。所以能不能说个“三”。就是我们好比说一开始讲到我们的课程政策,就是课程标准,他要给予学术,变成课程政策,再变成我们老师的这个操作的原则、路径这是个三角形。那么在我们教育领域,上面有课标,我们手中要有教材,然后面对着你的教学,这又是个“三”。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一个是单篇,一个是单元、一个是任务群,又是个三的关系。我们说真实语言运用,一般语文学生讲的语符就是你说的话或者那个文字的语符,它有一个意义语义。我们真实的原因就是强调语用在真实情境下的运用,这又是个“三”。幼小衔接牵扯到学生班级、家庭、学校,也是个“三”。那么我们谈习作的时候,习作有什么新的特征?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那种可操作性等等,还是个“三”。作业,他的追求他的类型我们也从三方面。我想还有一个就是我们在教学的时候,目标是什么内容,教什么,用什么方法,它三个又是一个“三”,它是相关联的,它是一体化的。现在还有一个理念就是教学评的一体化,就是教什么学什么,凭什么应该勾连起来,就是这三者形成一个有效的科学有效的三角,从而促进我们课程教学的高效的这种发展。好的,我今天就到这儿。好,谢谢大家。
版权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我们尊重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
下载资料如链接失效,加各年级的教研群进行交流
添加时备注年级,加小编微信:82306388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统编教材编辑整理
长按下方二维码可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