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满意的健康守门人 | 项奕莉:热爱的东西,永远不要说放弃

健康   2024-11-15 20:35   上海  

项奕莉

热爱的东西

永远不要说放弃


项奕莉:上海健康医学院2012届临床医学(乡村医生)专业毕业生,现就职于上海市松江区泖港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校期间曾担任助理辅导员,先后荣获校“三等奖学金”、“优秀团员”、“三好学生”、“优秀实习生组长”等荣誉。工作后多次获院“优秀职工”;获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院 “最美乡医提名奖”;获松江区技能竞赛导尿术(男)第一名、胸穿术(抽液)第一名、清创缝合术第三名;获“筑牢网底 守沪有你”上海市基层卫生抗疫主题宣传活动“感动个人”。她是一名中共党员,工作于全科医疗组,现任全科主治医师、家庭医生团队长,并负责家庭病床管理及社区综改工作。




兴趣为帆,志趣为舵

项奕莉(上图左一)

提到求医治病,大多数人都是感到麻烦,而项奕莉校友则是在曾经求医时对医学产生了向往之情。项奕莉校友说最初开始工作时,一切的工作都需要自己处理,上门量血压、老年人体检、与病人沟通更换常用药、病房单独值班……每一项工作都是挑战,同时也正是这些挑战,才逐渐成长为如今优秀的全科主治医师。

因为专业的培养规划,项奕莉校友在校园里的时光非常短暂,仅仅在校园中学习了一年,就进入闵行区中心医院进行两年的实习生涯,因此许多校园中的记忆已经模糊了。但当被问到校园里美好的记忆时,她却脱口而出第一次上解剖课时,自己感到无比的兴奋与好奇,同时又出于对大体老师的尊敬,因此解剖学习的格外认真。




多留心,多付出

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职责,然而往往危急疾病的症状不明显,可能延误治疗甚至危害患者的性命。项奕莉曾接诊一位来自敬老院没有家属陪同的老人,自述胸口难受不能躺下呼吸。她敏锐的发现老人是心梗,经过积极的抢救治疗,挽救了老人的性命。

现在,项奕莉校友作为家庭医生团队长,与24名家庭医生一起负责守护辖区内2万余名居民的健康。她作为家庭医生,定期随访、管理家庭病床;建立健康档案;向居民科普常见疾病以及健康的生活作息。在疫情管控期间,居民就医问题成了居民和医生们共同的痛点,项奕莉在社区实行管控当天便主动联系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如果村民有健康需求,可随时联系她。封控期间,听说村里77岁的祝老伯需要更换导尿管,项奕莉二话不说便上门了。操作过程中,她动作轻柔娴熟,并就导尿管使用的注意事项给出了温馨提示。更换完成后,细心的她发现,祝老伯由于长期卧床,足部皮肤已有压红的迹象,她便叮嘱家属要帮助患者勤翻身,在足部垫些衣物,防止压疮形成。临走时,她将自己的电话留给家属,方便他们及时咨询联系。尽管年轻,但他扎实的功底和真诚的为人,让她深受居民信任。

参与疫情防控以来,项奕莉转战多个抗疫战场,但她始终不忘家医的职责。她说:“封控不封爱,疫情之下更要关心好每一名村民的健康。”




新时代,新机遇,新变化

项奕莉校友表示,在她工作的11年间,发生了许多变化。曾经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需要住院吸氧,而现在居民健康观念上升,家庭制氧机得到普及,患者可以在家氧疗改善肺功能。并且家庭医生团队还会上门指导制氧机的使用方法以及科普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医心贴民心,履行好居民家门口的好医生的职责。

此外,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重心也逐渐从治疗变向预防。不仅在体检中加入了肿瘤标志物检测,还开展了大肠癌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她也见证了基层医疗设施设备、诊疗项目、工作环境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例如社区医院增添了CT机,能够在社区进行检查,避免延误患者病情的同时还大幅增加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同时也方便了例如肺结节的复查随访。此外,社区内还外聘康复专家,开设康复门诊,让社区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优质的康复服务。安宁疗护服务也在社区内开展,呵护人生最后的时光。



寄语学子

“希望学弟学妹们:学好医学理论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工作后能保持初心做好居民健康守门人,保持工作热情并发挥创造力提高基层卫生工作活力!期待你们的加入!”




------------END------------

文案 | 临床团总支 徐诺

编辑 | 临床团总支 张梓萱

责编 | 临床团总支 陈张婷

审核 | 临床团总支 邵佳毅老师


临床兔博士
实时更新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最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