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心协|巴纳姆效应:认识自己而非“对号入座”

健康   2024-11-16 13:18   上海  

巴纳姆效应


Barnum Effect


虽然我没有见过你,但是我懂你,你信吗?

要不要来试一下?

你认为过多地向别人袒露自己是不明智的。


你是一个独立思考者,不会轻易接受别人的观点。


你有时比较外向,善于社交,但是有时又只想找一个安静的地方发呆,谁也不想理。


怎么样,说的是你吗?


如果你觉得还挺准的,那么你可能就知道了什么叫做巴纳姆效应。



01 什么是巴纳姆效应?

Barnum Effect


巴纳姆的定义

人们会相信一些比较宽泛的、适用于大多数人的性格描述的内容,是对自己性格特点的准确描述。


巴纳姆效应的起源

巴纳姆效应来源于美国历史上著名的马戏团鼻主P.T.barnum,他也是电影马戏之王主人翁的原型。他曾说自己的表演之所以能够成功,原因就在于他的节目中包含了每个人都喜欢的成分。就像那些笼统的性格描述,他们几乎适用于每个人具有普遍的有效性。

心理学家伯特伦·福勒(Bertram Forer)在1948年进行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给学生们发放了一份看似专属的个性分析报告,但实际上每份报告的内容都是一样的,来自一份模棱两可的描述。例如,“你有时候对自己做出的决定感到怀疑”,结果学生们普遍给出了极高的准确度评分。

巴纳姆效应对星座、塔罗牌、卜占星等被普遍接受的现象具有合理的解释。

巴纳姆效应的本质02

Barnum Effect


一种叫做个人验证或主观验证的认知偏差。

我们会倾向于把那些笼统的宽泛的描述和我们自己结合起来,从我们过去的经历中去寻找那些能够证明它们对的部分,而且我们往往会更加去关注那些能够验证它们的部分,而去忽略那些说明它们不对的部分。

其次,自我偏见起到了重要作用。人们往往更愿意接受那些正面、模棱两可的评价,对负面的评价却容易忽略,而笼统描述大多数是中性的、甚至正面的。


尽管巴纳姆效应揭示了算命先生话语背后的心理机制,但为什么即便了解这一效应,许多人还是选择相信这些模棱两可的预测呢?


答案可能在于人类对不确定性的恐惧。面对生活的种种未知,预测和占卜提供了一种虚假的掌控感。这些模糊的描述仿佛提供了人生的指南,指引我们去面对那些尚未发生的事情。即使我们知道这些预测并非真正的“独一无二”,我们依旧从中获得安慰。


其次它不仅仅是预测未来,还涉及到对我们当下情感和心理状态的回应。无论你相信与否,当一个人坐在你面前,用一连串似是而非的话语精准捕捉你的焦虑与希望时,这种瞬间的共鸣感难以抗拒。算命先生通过巴纳姆效应,将普遍的人性和个体的特殊性结合,让人们产生一种“被看见”的感觉。

03 如何避免巴纳姆效应

Barnum Effect

保持警觉保持理性

当我们面对不同的信息时,我们需要理性觉察与客观思考,别让自己对号入座,给自己贴上标签,因为这样有可能会让我们不自觉的去自证预言,从而产生错误的认知。


做专业的心理学人格测试

如果想要了解自己,不妨去做专业的心理学人格测验,比如大五人格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问卷等等。


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

我们要多方面认识自己,而非笼统的说辞与定义。而是从“我”与他人的关系中、“我”与事的关系中和“我”与自己的关系中正确地认识自己,扬长避短,发掘自己的潜力。

生命是流动的,人是发展的,不能随意的“下定义”。弹性地看待自己及他人,周而不比,和而不同,方能美美与共。

接受他人和自己的不一样

保护自己和他人的不一样


文案|临床心协 肖   潇

排版|临床心协 肖   潇

责编|临床心协 韩怡欣

审核|临床心协 邵佳毅老师

临床兔博士
实时更新上海健康医学院临床医学院最新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