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州车展落下帷幕。
广汽集团作为东道主,无疑是历年车展的焦点,享受着主场的荣光。
今年也不例外,但在今年,广汽集团备受瞩目的原因又有些特别。
第三季度以来,广汽集团财报跌入了20余年“至暗时刻”。那个一向给人“生猛”的广汽集团,似乎一夜之间,被外界另眼相看。那道萦绕着广汽集团的光环外表,出现了一道裂痕。
在车展前后,广汽集团一系列的举措,令外界看到了这家国有大型汽车集团的“求生欲”。
车展前,广汽集团将总部从CBD珠江新城搬到了“乡下”的番禺,回到了梦想起点——传祺创业的起点。
车展上,广汽集团直接以“番禺行动”命名,向外和盘托出了“三年自主品牌200万辆计划”。广汽这个“番禺行动”,本身是一个行业话题,却在车展期间“破圈”了,不是汽车圈的人,也对之了解一二。
所以说,今年广州车展对于广汽而言,是一个很特殊的节点。往年,广汽在广州车展收获的更多是订单和赞誉;今年,广汽在广州车展面临的却是诸多质疑。
车展过后,喧嚣落尽,深思之时。
那么,该如何去看待广汽集团的“番禺行动”呢?如何看待这家明星汽车集团的“救赎之路”呢?
相信关心广汽的人,包括我们这些跟随广汽成长的老广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广汽,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预期。
对于广汽“番禺行动”,我听到的一个最令我感到难忘而有力的“预期”,就是——“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的地方”,要相信广汽这道光!
这是一位本地非汽车圈的企业家,在逛完广汽馆后对我说的话。车展公众日,我陪着他逛了广汽馆,跟他交流了广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他说,“请相信这道光”。目前的广汽,只是在转型道路上,裂开了一道裂痕;恰恰这道痕,让光照进来,将令广汽在新赛道上的光环更斑斓。
其实,“请相信这道光”,也是我们功夫汽车对广汽“番禺行动”的评价;我们预期,这将是广汽的“翻盘行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指出:现在的广汽困境,其实并没有外界传得那么不堪。
中国舆论场,一向是好事难出门,坏事传千里,尤其在流量时代,可能稍微一点事情就被成倍甚至十倍百倍放大。
广汽目前面临的舆论场困局,就是被流量裹挟放大的问题。
从Q3财报来看,我们不可否认,在经营状况上,这是广汽史上最大的挑战。
但我们也要客观看到,在向智电新赛道转型上,广汽目前就犹如处于一场马拉松的“极点”上。“极点”往往是选手身体状况极限的低点。相应地,我们看到,处于“极点”的广汽,各方数据也在这时候,自然处于前所未有的承压状态。
所以,没必要放大广汽时下困局的悲观预期,没必要就此否认广汽多年来向新赛道转型的方向与努力,更没必要一味打压广汽变革雄心与断腕的壮志。
我们要坚信,过了这个“极点“之后,时间仍然站在广汽这一边。
当然,这不是盲信,而是有着实实在在的理由。
第一点,番禺行动代表广汽开启一次重大的主动改革。
对于国有大型汽车集团乃至国企的改革,广汽集团曾庆洪在汽车业是最有发言权的操盘者之一。大家也公认:广汽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一部改革史。广汽从股改到混改,一直走在最前列。这一次广汽要进行“二次混改”。
广汽的“二次混改”核心是:包括董事长、总经理等在内的管理层,都将通过持股或期权的方式,与埃安等子公司的管理团队一样,实现利益与公司的深度绑定,进行完全市场化的运作。
外界对这个“二次混改”的解读,其实目前还停留在字面上。其实,它大有深意。
在我看来,首先,董事长破天荒“入局”,这突破了之前国有大型国企改革的天花板。正所谓:上下同欲者胜,广汽市场化、员工利益绑定程度的广度与深度,在国有大型车企中前所未有。
其次,也是更重要的一点,在中国目前体制“氛围”之下,董事长、总经理等全体管理层“下海”,意味着一二把手将自身定位从“官场”不拘一格“降”为“职场”。这绝对是一次重大的国企人事体制变革,也是这次广汽改革尚未被外人所充分解读的关键点。
所有高管下海,全员市场化,在目前这个节点上,无论是企业管理层还是企业上级管理部门,都要承担极大的“担当”。
据曾庆洪透露,广汽这一改革举措,“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与全力支持,多次召开会议,全力支持广汽的改革。”
广汽“二次混改”得到全力支持,将从制度上释放更多红利:让广汽在智电新赛道转型,与新势力等民营车企的“制度红利鸿沟”,加速缩小。
王志纲曾经说过,中国过去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成功,离不开“被逼出来的改革,被放出来的活力”。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次广汽“二次混改”是“市场逼出来的改革”,也可以看作是广汽应对市场变局与管理部门一道操刀、主动而为的改革,但“初心”与“尽头”都是要将活力释放出来。
卷市场,先卷制度,向改革要红利。
可以预见的是,广汽集团“被放出来的活力”,将很快在车市中变成前所未有的“火力”。这也正是曾庆洪与冯兴亚不断强调,广汽“吃改革饭,吃改革饭”的要义所在。
第二点,广汽找到了“病灶”,开准了“药方”。
这段时间以来,大家把着眼点放在:广汽总部“下乡”,管理层换“工装”。其实,广汽这一次针对市场困局,找对了“病灶”,开准了“药方”。
广汽此次将从“战略管控型”到“经营管控型”转变。这里的关键点是,自主品牌研产销一体化运营。
“效率”与“降本”,是我从此次广汽“番禺行动”中听到的最响亮的两个关键词。
冯兴亚坦言,广汽传祺与广汽埃安在运营上存在着效率偏低、决策滞后、成本偏高等问题,且资源共享的优势未能充分展现。
“知耻而后勇”。
据广汽传祺总经理黄永强介绍,我们正在按照集团的统一部署,在今年快速推进自主品牌在产品、采购、财务这些领域的一体化工作,目标就是要使我们的效率提升、成本下降,我们响应市场的速度要加快,全面提升自主品牌的经营效能。
万事开头难。提升效率,降低采购、财务成本,这些“被逼出的变革”,是短期内广汽向内要利润的关键所在。
“产品为王”,是我们从广汽人口中听到最频繁的词语。这也是让我们相信广汽这道光的底气所在。
冯兴亚说,未来3年广汽自主品牌将推出22-24款,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将进入为期三年的产品密集投放期。值得一提的是,在动力形式上,广汽已经不再在三个品牌间做人为区隔。广汽埃安总经理古惠南给大家打了一剂强心针:埃安和昊铂都会推出REEV,明年我们最少有5款车型会搭载REEV,补齐动力矩阵。
更重要的是,广汽在新车“装车太保守”上“吃一堑长一智”,今后的所有车型都将搭载最先进、最冗余的智能装备。用冯兴亚的话来说,就是“敢于上车,做好科技领衔”。
第三点,我们认为,广汽在新赛道上的摸索,正在走出隧道尽头,迎来智电时代的那道光芒。
这几年,大家都在向新能源、智能化转型。但我们看到的更多是战术性转型,而非战略性全体系的转型。广汽所坚守的,恰恰是这种“难而正确”的体系转型,当然这就必须要“以时间换空间”。
我们看到,广汽一直在扎扎实实推进新赛道转型的“新基建”。譬如,在即将到来的动力“奇点”竞争——固态电池上,广汽走在全行业的前列,已经接近临门一脚。另外,广汽研究院吴坚透露,后续广汽会在能源动力领域持续发力,包括低碳化技术、氢能、混动以及下一代电池技术。
就此,冯兴亚笃信:如果新能源这个赛道走下去是正确的,那广汽这几年打下的基础在未来一定会见到成效。
而更令人期待的是,在下半场智能化竞争中,“广汽未来的自动驾驶领域3年以内要做到全球第一阵营,今年做到国内第一阵营。”冯兴亚这番表态,折射出广汽在智能化领域的自信与实力。
我们认为,广汽今年以来困局,并非被市场所抛弃,而是类似跑马拉松过“极点”的肌体过度反应。
当然,我们可以“事后诸葛亮”复盘,称如果广汽更“投机”一点,早点上插混、增程,是不是可以更好渡过时下之困呢?毕竟,时下很多车企,无论是新势力还是转型期的车企,在解决当下市场困局时,都不约而同地投向时下风口之下的增程和插混。
但是,我们必须说的是,汽车产业仍旧是一个“长周期”的产业,一家企业有着自身的“弱周期”和“强周期”,关键是能否尽快渡过弱周期,让“强周期”爆发力更足,从而赢在“长周期”。
那位说出“相信广汽这道光”的企业家朋友,后来跟我说,他相信广汽,是在深入了解“番禺行动”,再到车展现场看到传祺S7、昊铂HL、埃安UT等新产品之后,所做出的预判。
“我们做企业,不要过于在意一时‘裂痕’,而要在意照进来的‘光芒’。”
点击图片,直接看往期精选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