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领导科学》2024年第5期
一是群众期望“高”与供给层次“低”的矛盾。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但乡镇在解决基础设施、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的能力还不强。 二是对应条线“多”与可用资源“少”的矛盾。“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上级的任务经过层层分解往往要落实到乡镇,但是乡镇整合配置资源的能力有限,统筹开展好各项工作常常会捉襟见肘,也就是“小马拉大车”问题。 三是目标任务“硬”与工作手段“软”的矛盾。对乡镇来讲,发展、稳定、党建等每个方面都有“硬指标”,但乡镇工作有效手段少、推进难度大,有时候面临“行政手段无法用、经济手段没钱用、思想手段不管用”的尴尬局面。
最急切的是发展,在一个乡镇任职就那么几年,唯恐在自己任上慢人一拍、耽误了发展,愧对组织、愧对群众。 最焦虑的是稳定,既要办好“鸡毛蒜皮”的小事,更要防止“惊天动地”的大事,群众过节、我们过关,总害怕半夜电话响,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如坐针毡。 最担心的是问责,大事错不得、小事丢不得、难事推不得、急事等不得,面对压力和风险,总念着不能稀里糊涂就犯了错、栽个跟头。 最亏欠的是家庭,工作常态“5+2”“白加黑”,有时跨乡镇任职离家又远,对老人、家属和子女关心少、陪伴少。
乡镇党委书记要跳出具体事务圈子,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既深研细悟,准确把握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和丰富内涵,在领悟不止、精进不怠中内化为自觉、上升为信仰; 又对表对标,紧跟紧随抓发展,知行合一促落实,更加自觉地牢记嘱托、感恩奋进,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基层实践的具体行动彰显绝对忠诚。
乡镇党委书记只有把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到干事创业的全过程、各方面,正视历史积累的矛盾和问题,看清自身发展的差距和不足,摆脱思维上的惯性和束缚,才能把高质量发展步伐走稳、走实、走在前列。
作为乡镇党委书记,一定要充分认识到把握政策是领导干部的基本功,通过学习不断提高执行政策的能力水平,真正把政策吃深吃透、用足用活,使落实政策转化为发展机遇。
对乡镇干部而言,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也是关乎一个地方事业发展的事。 学习不仅要向书本学,也要向实践学,要向企业家学,也要向干部群众学,善于学习借鉴各地的成功经验和有益做法,要把他人的经验做法变成自己的工作本领,通过吸取别人的教训来提升能力。
乡镇只有善于抓住千载难逢的机遇,才能在借势发力、借梯登高中实现大发展、新跨越。
我们每做一项工作,在拍板决策前,一定要沉下去,面对面听取群众的想法、愿望,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在推进过程中,要继续关注群众反映,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兼顾好各方利益; 工作完成后,还要把结果交给群众去评价。
实践中,我也感到,基层工作面对的大多是家长里短、邻里纠纷,抓前端、治未病远比被动稳控成本低、效果好,很多轰动一时的大事都是由小事杂事琐碎事发展起来的,乡镇党委书记只有眼睛亮、耳朵灵,才能见事早、行动快,防隐患于未然、化矛盾于无形。
这启示我们,面对突发事件一定要沉着冷静,善于抓住最佳时机,果断决策,迅速处置,决不能瞻前顾后、无谓请示,该担的责任坚决担起来,切实保护好群众的根本利益。
乡镇党委书记既要善于处理具体事情,也要善于处置网络舆情,坚持走好“网上群众路线”,不断提高对互联网传播规律的把握能力、对新媒体的沟通能力、对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推动形成网上、网下协同治理的良好局面。
乡镇党委书记要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抓党建”的理念,以高度的政治自觉,亲自谋划、部署、推进党建工作,真正把党建“责任田”种成“丰产方”。
当然,团结并不是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必须始终坚持讲原则、明是非,讲纪律、守规矩,在面对各种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时,敢于较真、敢于斗争。
一个地方的好风气是抓出来的,更是带出来的。 乡镇党委书记要带头热爱基层、热心为民、热忱干事,不搞特权、不谋私利、不徇私情,响亮喊出“向我看齐、对我监督”。 同时,还要扛牢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责任,督促班子成员履行好“一岗双责”,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严守纪律红线,发扬奉献精神,在工作辛苦、条件艰苦、生活清苦的环境中不改其乐、不懈奋斗,以实际行动造福一方百姓、赢得群众信赖。
一是头脑要清。旗帜鲜明讲政治,身在基层心向党,胸怀“国之大者”,坚定不移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 二是眼界要宽。跳出基层看基层,放眼全局谋发展,在把握大局大势中发现新机遇,打开新天地。 三是手脚要勤。走好群众路线,落实“四下基层”制度,在一线掌握情况、解决问题、推进工作。 四是肩膀要硬。敢于担责、敢于斗争,以解决难题为乐,以造福百姓为荣,努力创造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业绩。 五是腰板要正。公道正派、公私分明,不搞特权、不谋私利,永葆清正廉洁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