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31日,墨江县民族中学政史地教研组组织开展2024年第3期“学科思政课教研实践活动”。本次活动紧扣“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精神,意在将民族团结进步精神融入到学科思政教学中,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课堂,为培养民族团结的时代新人,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早上第一节课,由杞国华老师、周丽华老师分别在七年级156班、153班上道德与法治学科、地理学科的思政课。
杞老师以魔术师的魔法汤石制造美味汤锅导入新课《共建美好集体》。教学中,通过介绍“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精神,融合国家、集体和个人的事例,层层递进引导学生为建设美好集体献计献策,寻找如何建设美好集体的策略,体会美好集体的作用。进而增强主人翁意识、责任感和集体主义精神。
周老师在教学《地图的判断》时,通过让学生走进地图,了解祖国的山岳与河流、原野与城市,感受祖国的富饶与伟大,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再通过我国北斗导航系统定位,让学生了解我们所处地区属于山区,地形复杂多变,地质灾害频繁多发。之后,通过观看“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的相关报道视频,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团结的重要性,进而引导学生明白,在面对自然灾害时,我们应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制定避险方法,积极面对一切困难。
早上第二节课,由穆梅春老师、肖娅老师、李正东老师分别在七年级154班、八年级138班、七年级145班上道德与法治学科、历史学科、地理学科思政课。
穆老师通过播放中东地区—加沙儿童的生活现状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集体生活成就我》。教学中,切入“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精神,让学生明白团结在集体生活中的意义。引用成龙《国家》中的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 ,才有富的家。体会有国才有家,国破则家亡,国兴则家昌,国家的繁荣富强与我们每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肖老师在教学《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时,通过学习中国共产党成立的艰难历程,感受沧桑巨变,感悟艰苦卓绝,培养学生坚忍顽强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在喜迎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中提到“同心同德跟党走,希望后辈们发扬先辈光荣传统,更好续写誓词碑故事,让民族团结的佳话代代相传。在党的领导下各族人民都要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记心间、融入血液,共守祖国疆土、共建美好家园,让民族团结进步之花越开越绚烂。”少年强则国强,国家的未来是青年人的,青年人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李老师在教学《地形图判读》时,通过给学生展示航拍中国--云南篇,结合“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精神,激发学生的民族意识,家国情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守好边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为实现强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早上第三节课,由李清正老师在七年级149班上地理学科思政课。
李老师在教学《地球的公转》时,通过观看中国的四季变化之美,展示祖国的大好河山,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通过引入“习近平给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盟誓代表后代的回信”精神,让学生深刻明白了,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才使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此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 心得交流 】
参会老师围绕六节展示课就“学科思政” “立德树人” “全面育人”等方面展开交流、研讨。老师们认为学科思政课应突出课程的育人功能,强化对学生的思想引领,在课程教学中,应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引导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素质。
总之,学科思政课应始终以学生为中心,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思想引领、注重实践育人、推动协同育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坚持国际化视野、转变教学观念,以实际行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图文:政史地组
编辑:行政办
审核、签发:杨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