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我国第一批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三周年之际,由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师生参与编撰的《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系列丛书》在京发布。
《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系列丛书》是我国首套国家公园自然教育系列丛书,被中宣部列入“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项目。丛书由三江源国家公园管理局牵头、中国地图出版社集团组织实施,编撰委员会汇聚了生态、地理、自然教育、人文历史等领域业内专家,以及三江源本土学者。
丛书涵盖了三江源国家公园全系统解说手册、自然科普大全、珍稀物种专辑、行走纪行丛书、生态文化专辑、自然教育读本和立体绘本等7个子项27册图书,围绕三江源国家公园自然教育体系,充分发挥地图独特的可视化表达功能,融合应用多种现代传播方式和技术手段,采用传统出版与新兴出版相融合、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全方位、多角度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最独特的自然景观、最精华的自然遗产、最富集的生物多样性,着力体现三江源国家公园自设立以来取得的一系列创新性、突破性、标志性成果。
其中,《三江源国家公园全系统解说手册》为1总4分的5本解说手册。北京林业大学张玉钧教授研究团队承担了3册的编撰任务,包括1个总册和2个分册。
《三江源国家公园全系统解说手册》
内容介绍
《三江源国家公园全系统解说手册》以总册引领、分册深入。总册宏观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及其3个园区的共性,在功能定位、文字风格、呈现形式等方面为各分册定下基调;4分册重点介绍长江源、黄河源、澜沧江源3个园区及可可西里遗产地,内容主要涵盖流域溯源、源区印象及园区导览3个方面,可以作为总册解说内容的补充,也可以作为访客游览园区过程中的指导书。全书统分结合、详略有序,既有总体概括、共性描述,又有分项补充,以彰显各个区域的核心价值。
总册:《三水同源润中华——三江源国家公园整体解说手册》
张玉钧、曹赫主编
总册从整体上介绍三江源国家公园,开篇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以自述的形式带领读者进入三江源地区。主体内容选择以三江源的“水”为主线索和突破口,依次解说资源、生态、生命、文化和保护五个方面,展现三江源地区的生态功能及其全球重要性。总册描述了三江源作为“中华水塔”,如何通过雪山、冰川、冻土等自然水库为下游提供丰富的水源,并维持整个流域的生态平衡。同时,独特的地貌和气候环境,使得三江源地区演化出了极为特殊的高寒生态系统,给予当地动植物无限的生机。而独特的民族文化,尤其是藏族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又揭示了人与自然的紧密联系。在保护工作方面,通过生态管护员的故事、国家政策的落实,以及当地社区参与生态保护的成功案例,读者可以了解到三江源生态修复和管理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
分册:《一江清水向东流——长江源园区解说手册》
张玉钧、曹赫主编
长江源分册聚焦长江的源头地区,通过对长江水系的溯源,介绍了其独特的生态环境、自然景观和文化内涵。分册从地质变迁下的古长江讲起,描述了长江的主干之辨和三大源头,展示了高寒草原、湖泊和冰川等多样生态环境,以及这些生境中独特的动植物类型。文化和自然在这片土地上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生态与文化景观。通过探寻长江源头地区的人类历史和文化遗产,包括通天河流域古老岩画,向读者传递自然与人类的深刻联系。此外,通过详细规划的科考线路,如沱沱河探源线路,帮助读者深入探索长江源的自然奇观,同时强调了生态保护的重要性。
分册:《星宿长河问九天——黄河源园区解说手册》
李振基、王蕾主编
黄河源分册以黄河的源头为起点,带领读者走入这片神秘而圣洁的雪域高原。黄河作为中国的母亲河,其源头地区的生态系统与文化底蕴在本册中得到了深入解析。通过地理溯源,展示了源头地区的地质演化与河流发育。黄河源头的独特之处在于它的宁静与温婉,湿地、湖泊、雪山等自然景观呈现出与黄河下游汹涌澎湃的河段截然不同的风貌。此外,通过对藏族文化的描写,展现了当地对自然的敬畏与依赖,以及这些信仰如何影响生态保护工作。黄河源的历史传说,特别是与格萨尔王有关的故事,也为这片土地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园区导览部分提供了实用的出行建议和行为指南,帮助读者更好地规划访问黄河源园区的行程,体验这片土地之美。
分册:《高原峡谷绽生机——澜沧江源园区解说手册》
吕植、史湘莹主编
澜沧江源分册以澜沧江的形成和流域地理为基础,详细介绍了从河流源头到中南半岛的入海历程,展示了澜沧江作为一条跨越国界的大河所具备的独特地理与文化意义。在探索澜沧江源头的过程中,从高山草甸、森林到丹霞地貌的多样景观,为大量动植物提供了栖息地。其中,特别突出了昂赛大猫谷这一“雪豹之乡”的独特性,通过描绘雪豹等旗舰物种的生存状况,揭示了澜沧江源园区在国家公园建设中的重要保护意义。澜沧江分册还对园区文化进行了解读,讲述了当地对山神水神的信仰、格萨尔王的传说等,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传统,以及园区独特的生态文化价值。分册的最后通过提供丰富的科考探源线路与旅游导览,帮助读者深入了解这片神秘的高原圣境。
分册:《荒野秘境守生灵——可可西里世界自然遗产地解说手册》
张玉钧、曹赫主编
遗产地分册围绕青海可可西里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价值,解说它的荒野魅力及生态保护。以地质地貌为开端,群山、盆地、高原夷平面等描绘出可可西里的轮廓,冰川湖、火山口湖、热融湖等多种湖泊密集分布,诉说着这片广阔土地的独特性。可可西里,这个位于青藏高原的无人区,以其高海拔和极端气候成为了生命的禁区,但同时也是野生动物的天堂。分册介绍了在高寒环境中坚强生存的各种生物,并重点讲述了藏羚羊的生存斗争及其壮丽的迁徙过程。此外,通过回顾可可西里的自然保护历程,展现了保护工作者艰苦卓绝的努力,凸显了这片土地的纯净与荒野之美。
“通过解说而了解,通过了解而欣赏,通过欣赏而保护”,这正是本套书的编写目的和意义所在,架起连接万千读者和三江源国家公园的桥梁,桥梁传递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这片心灵归宿、精神家园的心灵唤醒和情感共鸣。
丛书的出版,是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实际行动,是提升国家公园全民共建共享水平的创新举措,是为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典范的具体实践,为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生态产品的美好向往,为发挥国家公园生态价值、科普价值、人文价值、公益价值,凝聚社会各界共识,厚植公众生态文明素养,筑牢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根基作出积极贡献。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
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研究团队
据悉,近年来,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研究团队深度参与国家公园理念的中国化探索,在生态旅游及国家公园与自然保护地管理研究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团队负责人张玉钧教授带领研究团队积极参与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国家公园布局和规划,并在社区发展、特许经营、游憩利用、自然教育和解说、生态体验和养生以及生态旅游等方面取得研究进展,为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类分级构建、规划管理决策和区域发展实践,落实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共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特别是国家公园治理的中国化模式提供了借鉴。
供稿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国家公园与生态旅游研究团队
微信编辑 师青霞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