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点—官渡区宝丰半岛生态湿地项目 | LA风景园林奖获奖作品

文化   2024-11-06 17:01   北京  

全文刊登于《风景园林》2024年S1期 P38-P41

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永久性成果展示点

——官渡区宝丰半岛生态湿地(生态修复一期)项目

2023 LA风景园林奖生态贡献奖荣誉提名



获奖项目申报视频©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官渡区宝丰半岛生态湿地项目的设计和建设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摈弃以工程治污和传统景观化湿地建设的思路,采取让自然做功的设计理念,以区域水环境改善为基础,以滇池滨湖自然生态环境恢复为核心,以生物多样性提升为出发点,致力于营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湿地,恢复高原湖泊湿地与湖滨生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综合展示区


宝丰半岛生态湿地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滇池东岸,总占地面积 108.92 hm2,是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生物多样性的永久性成果展示点。项目以生物多样性核心展示区为核心展示了本土动植物群落构建与恢复、农田生物多样性提升等成果,充分体现了 COP15 的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该项目成为向世界展现中国风采、云南风姿的窗口。


宝丰湿地航拍


1

水环境提升

水环境、水动力的提升是恢复滇池滨湖湿地生态的重要前提。以水质净化为基础,以生态环境复育为核心,在进水口设置生态设施对水质进行处理,保证下游大面积湿地水质良好,为恢复生物多样性奠定基础。


沉水廊道


承载着滇池水体保护主要任务的宝丰湿地,每天进水40 000 m3。新宝象河的河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湿地,经过湿地过滤、净化等综合效应,湿地出水水质达到了DB5301/T 35—2018《滇池湖滨湿地 建设规范》地表Ⅲ类水的标准。


溢流堰


2

生物多样性保护

自 2019 年起,团队着重对滇池水生植物 50 年来的演替情况及水生植物分布变化特征,有记录的鸟类、鱼类、底栖动物的类型与习性,以及典型入侵物种等进行深入研究。经大量文献分析研究、专家咨询论证,设计团队根据场地条件,对于不同分区提出具有针对性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


鸟类保育区树桩上栖息的白鹭


鸟类保育区的苍鹫


2.1 生物多样性核心展示区

1)滇池原生植物群落恢复和展示。核心展示区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湿生肋果茶科植物群落、壳斗科植物群落、蔷薇科植物群落、唇形科植物群落、杉科植物群落、鸢尾科植物群落、莎草科植物群落、凤仙花科植物群落、滇池原生沉水植物群落等12种植物群落。恢复的植物种类达101种,包括云南特有的大果枣、牛氏荸荠、冬樱花、绿萼梅等,充分体现了云南植物的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多样性。这些群落在湿地中的具体落位是根据场地的水质情况、地形条件等确定的。如在湿地上游水质一般的区域,恢复耐污能力较强的滇池原生沉水植物群落;在靠近水边的滩涂区域,恢复湿生肋果茶群落等。


观鸟廊


2)动物生境构建、动物招引及展示。鸟类生境的构建与鸟类招引是重点展示的内容。主要招引的目标鸟类为红嘴鸥、骨顶鸡、家燕、树麻雀、黄臀鹎等曾经常出现在滇池的涉禽与游禽。首先,微地形的塑造为不同类型的鸟类设置了适宜的生活环境,例如为游禽设置有利于水草生长的宽阔水域,为涉禽设置砂石光滩和浅水面。其次,为鸟类提供丰富的食源也不容忽视,水底沉水植物群落的恢复不仅有利于优化水质,还增加了食草类水鸟的食物来源;湿地周边种植的多种豆科、蔷薇科植物,同样是重要的鸟类食源。湿地设计也为底栖动物、两栖动物和鱼类设置了适宜的生境。如在沉淀塘中堆放石块,形成大小不一的栖息岛屿,供无齿蚌等底栖动物栖息;将枯树投入浅水区域,似自然倒伏的树干为两栖动物提供庇护、阴凉、攀爬的媒介和食源;在水底人为营造一些小的栖息洞穴,为底栖动物和鱼类创造躲避空间等。


春意盎然的陆生生态系统展示区


2.2 农田和湿地生态复育展示区

宝丰湿地内存在大量基本农田。农田原本是生物多样性极其单一的场所,设计团队对农田进行了生态化改造,摒弃了硬质给排水沟渠,替换为具有植物缓冲带的生态水渠,并将其作为农田生物廊道,以及提升生物多样性的载体。在现有塘体种植荷花、在田埂种植乡土树种云南柳,并筛选适宜在滇池流域种植的优质粳稻品种,复育现状农田鱼塘的湿地环境,促进湿地水循环,提升生态功能。


水生、湿生、陆生生态带


雨后的宝丰湿地


获奖情况:2023 第二届 LA 风景园林奖生态贡献奖荣誉提名

项目位置:云南省昆明市

项目面积:108.92hm2

设计时间:2019—2021年

建成时间:2021年12月

设计单位: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创设计师:徐大可、皇甫苏婧、崔易梦

设计团队:王澍、于雪晶、叶向强、曹炳轩、庞燕伟、张涛、蒋至毅、乔婧雯

其他合作单位:中国市政工程华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图片来源:图1~5、8~10©徐祥洪;图6、7©蒋至毅


版面预览


相关阅读

新刊 | LA风景园林奖评选的最好建成项目

通化县乌拉草沟河综合改造项目 | LA风景园林奖获奖作品

大美无痕——深圳东西涌郊野径设计 | LA风景园林奖获奖作品

深圳仙湖植物园苦苣苔园设计 | LA风景园林奖获奖作品


完整深度阅读请参看《风景园林》2024年S1期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店铺购买

文章编辑 边紫琳

微信编辑 杨沁

微信校对 刘昱霏

审核 曹娟


声明

本文版权归本文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如需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欢迎转发

风景园林杂志
《风景园林》杂志社致力于记录国内外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以及城市设计、公共艺术等领域的重要事件、新锐思想和优秀作品,是一家集出版、展览、讲座、咨询等学术交流活动于一体的传媒机构。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