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2024—2025年中国司库报告》:数智化动能,共建中国式司库 已有现货,关注的朋友们可以扫码咨询或点击图片,试读报告
随着上个世纪经济全球化和跨国企业的产生与发展,现代企业司库管理体系逐渐成型并不断完善。本世纪初现代企业司库在我国萌芽并发展,大型国央企不断探索各具特色的司库体系。
2023年起,各中央企业也陆续通过国资委司库1号文建设要求的验收,基本建成“智能友好、穿透可视、功能强大、安全可靠”的司库信息系统。
面对当前建设现状和财务数智化转型的新要求,下一阶段企业司库体系建设应该从哪些关键方面发力?本文总结了数智化时代企业司库体系建设的三大关键理念。
经过第一阶段的司库体系规划设计和应用系统建设,企业基本已经实现国资委司库1号文所要求的11个方面的职能以及风险防控要求。但是从建成的司库类型上看,仍属于交易型司库或运营型司库,以提高结算效率、降低资金运营成本、防范资金风险为主,在实现世界一流财务管理体系所要求的“支撑战略、支持决策、服务业务、创造价值”等方面的职能还不够,也就是说对于真正实现财务职能转型的作用发挥仍然有限。下一步企业司库体系建设应该以实现财务职能转型的根本目标,有以下方向:一是推动司库体系与财务共享服务一体化建设,以共享服务和自动化承载交易操作类业务,释放参与资金运营管理的财务人员;二是加强金融资源配置类和决策支持类司库职能建设,探索产业链金融机会、打造产融生态圈,挖掘提升企业价值及产业链价值的新机会;三是加强司库型财务人才建设,借助数字化系统平台和技术工具,保障业务运营、支撑战略决策,真正实现财务人员从“会计”向“财务管理”和“金融”转型。
许多大型国央企的司库体系建设探索实际上早于国资委1号文,而在司库建设1号文发布后的司库体系建设实际上可能并未触及企业整体司库管控模式的变化和组织架构的调整。事实上,司库体系作用发挥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受司库管控模式和组织架构的影响,如果没有明确集团总部资金管理部门、财务公司、境外资金管理机构、金融板块子公司之间的职责界面,可能导致分工不明确、职能覆盖不全面,或金融资源统筹能力不足等问题,影响司库价值发挥。在数智化时代企业应推动建立“总部统筹—平台实施—基层执行”的司库组织架构。总部统筹管理集团内多个资金管理相关组织;财务公司、境外财资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资金结算中心等资金管理相关平台,均作为二级板块做好平台实施;基层单位成为业务前台直接面向企业内部的业务部门、员工和合作伙伴,主要负责处理业务请求、提供金融服务、资金运作类业务支持及合作交互,为企业管理资金流和风险控制提供全面的支持。
国资委在2023年底中央企业财务工作会议中要求“顺应智能变革趋势,以司库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财务数智化转型”,进一步突出了司库体系建设在推动中央企业财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重要性。如何实现“以司库建设为抓手推动财务数智化转型”?我们认为最重要是解决司库相关数据和流程在企业内部的横向贯通,并进一步向业务前端延伸,从而倒逼实现财务乃至业务端的数智化转型。数智化司库体系需要以财务数据治理为出发点,将资金结算数据和往来款信息与业务前端的客商信息、合同信息、项目信息等业务数据进行关联,并借助数据中台完成数据资产盘点、数据标准建设、数据资产入湖等,在此基础上开展各类基于数据的服务应用,例如往来管理、资金预测、流动性管理、资金风险防控、决策支持等。同时借助大数据、AI、机器学习等新技术,构建数据驱动的风险监控模型、投研分析决策模型、经营分析模型,为企业风险管理、现金流预测、反欺诈、压力测试等经营管理工作提供智能化技术支撑,探索数智化司库应用场景,赋能智慧决策。
在新质经济发展背景下,央国企等企业要顺应智能变革趋势,以司库建设为抓手,使其成为企业高质量经营的核心动能和基座,加快推进财务数智化转型。
《2024—2025年中国司库报告》以“数智化动能,共建中国式司库”为主题,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司库、司库体系建设和管理重点、未来司库洞察和发展趋势三个视角展开,全维度刻画和勾勒中国式现代化司库的发展全景。
《2024—2025年中国司库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司库报告通过收集、调研、访谈、对标,形成了多类型、多属性、多规模、多阶段的企业案例样本库,包括央企,国企,民企和上市公司等。此次,报告对标杆案例进行特别策划、独立成册,即《标杆案例集》,进一步发挥司库标杆引领,持续挖掘具有借鉴意义和典型价值的中国司库建设样本。通过综合实践、卓越司库和智慧财务三个维度加以展开论述。
通过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次司库报告精心打磨33万字以上、123张数据图表、63家企业案例和18家银行案例,多视角、全方位展示中国企业司库管理的发展视图,共建中国式司库。
订购平台,微信小程序:财资知识云
推荐阅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