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2024—2025年中国司库报告》:数智化动能,共建中国式司库 目前已有现货。关注的朋友们可以扫码咨询或点击图片,试读报告。
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底层逻辑是所有业务活动都必须产生价值,这个业务活动不仅是企业的主营业务的生产、销售活动,还包括一切企业经营的辅助活动,例如财务工作。但是,在企业实际经营过程中,为了实现内部控制的需求,必须将财务与其他业务分离。财务部门主要围绕资金管理、合规管控和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价值反馈展开工作;其他业务部门则开展自身的业务活动。这容易导致资金管理与业务管理脱节,财务的价值分析结果与业务的原因信息割裂,从而难以全面地分析哪些业务创造了价值,创造了多少价值以及如何创造价值的。
对业务与财务的定位存在偏差,是企业业财不融合的重要原因之一。此外,企业缺乏顶层设计、信息系统建设不到位、缺乏健全的业财融合监督考核机制等,均是业财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016年,财政部印发的《管理会计基本指引》提出了融合性原则,指出管理会计应嵌入单位相关领域、层次、环节,以业务流程为基础,利用管理会计工具方法,将财务和业务有机融合,也就是要实现业财融合。各企业在这一原则的指导下,纷纷探索业财融合的实现路径,并基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23年11月,国务院国资委财务监管与运行评价局副局长刘绍娓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下一步国资委推动中央企业财务管理数智化转型的思路框架。她提到,企业要打造内部生态圈,坚决消除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破除数据壁垒,畅通业财融合的流程,连通各个板块、各个层级的信息系统,贯通业务财务全链条数据,实现数据唯一采集、自动记录、高效流转、实时共享。
以下为广告:
在新质经济发展背景下,央国企等企业要顺应智能变革趋势,以司库建设为抓手,使其成为企业高质量经营的核心动能和基座,加快推进财务数智化转型。
《2024—2025年中国司库报告》以“数智化动能,共建中国式司库”为主题,从高质量发展和中国式司库、司库体系建设和管理重点、未来司库洞察和发展趋势三个视角展开,全维度刻画和勾勒中国式现代化司库的发展全景。
《2024—2025年中国司库报告》
点击图片,支持订购/试读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司库报告通过收集、调研、访谈、对标,形成了多类型、多属性、多规模、多阶段的企业案例样本库,包括央企,国企,民企和上市公司等。此次,报告对标杆案例进行特别策划、独立成册,即《标杆案例集》,进一步发挥司库标杆引领,持续挖掘具有借鉴意义和典型价值的中国司库建设样本。通过综合实践、卓越司库和智慧财务三个维度加以展开论述。
通过以上这几个方面的内容,本次司库报告精心打磨33万字以上、123张数据图表、63家企业案例和18家银行案例,多视角、全方位展示中国企业司库管理的发展视图,共建中国式司库。
订购平台,微信小程序:财资知识云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