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第一缕阳光已经升起
新的一年先不急着用计划填满
喜庆的春节团圆前后
踏上一场诗意的旅行
......
2022年夏日
见心社『永续之光』云南研学
我们用近一个月的时间
走过昆明、楚雄、大理
是见心研学探索云南的第一次尝试
......
今时这场承前启后的滇东南之旅
希望进一步认识神奇般的宝藏云南
穿越古今风霜,连接同行
也为彼此唤醒心愿
砥砺前行,龙年龘龘!
为什么是滇东南?
相较云南其他地,滇东南尤其是本次的红河州,自然人文、园林古建更如实生活般活化的保存着,低调的奢华在此。
百年前的芳华,滇越铁路的荣辱风云,茶马古道马背上的铃声,地方民营企业商业奇话,近代海关邮电的萌发,精彩追寻于此。
西南联大的宏伟壮阔之举,护国运动等革命宏光,与此结缘。
过桥米线发源地、烤豆腐的热闹、金临安小调民俗烟火,中原儒释道文化、少数民族文化及异邦文化的交融,避不开此。
寒冬倒春寒时节,温暖如阳,山河秀美,出行优选之地就是此。
文献名邦,状元故里,古城古民居活化石,还是此。
推荐阅读:星球研究所 云南红河,有多少极致风光?
研学六大主题
1
2
3
4
5
6
第一站
文献名邦,状元故里
石 屏
在千年的岁月长河中,石屏,这座被神龟托起的古城,
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时光的深处。
它见证了汉文化的繁荣昌盛,也见证了普洱茶的辉煌历史。
石屏,这座历史悠久的文献名邦,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成就,被誉为“文学南滇第一州”。
这里的古建筑群和深宅大院,规模宏大,屋舍相连,被权威建筑专家赞誉为“明清建筑博物馆”。
石屏人,他们创造了独特的“茶商”文化,成为了普洱茶的传奇。同庆、车顺、宋聘,这些普洱茶的名牌,全部出自早期易武石屏人之手。刘汉成,普洱茶最著名的茶庄同庆号的创始人,他被誉为“茶王”,他的茶庄总店设在石屏,制造厂设在易武。
石屏,滇南地区传统汉文化的活化石,这里保存着海菜腔、烟盒舞、乌铜走银制作技艺等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五步三进士,对门两翰林”,明清两代,这里共出过600多名举人、77个进士、15个翰林。
袁嘉谷,云南唯一的经济特科状元;许贺来,云南第一位翰林;李恒升,民国时期著名的锡矿商人;陈鹤亭,民国时期云南财政厅厅长。他们都是石屏的骄傲。
全县现有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单位436项,光是古城里就有192栋老房子。这些古迹和建筑,是石屏历史和文化的重要见证。
走进石屏,就像走进了一幅李白笔下的历史画卷。这里既有文献名邦的荣耀,又有文学南滇的辉煌。在石屏的古城中漫步,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到文化的脉搏。每一座古建筑、每一片青砖黛瓦,都诉说着石屏的辉煌与荣耀。而那些才华横溢的历史人物,更是为这座文献名邦增添了无尽的光彩。在这里,历史与现实交织,传统与现代交融,形成了一幅独特的文化景观。
石屏,一个值得我们去探寻、去感受的文化名城。
玉 屏 书 院
玉屏书院,石屏之瑰宝,陕西布政使朱丹木,咸丰初年心系教育,慷慨解囊,创建此院。
占地三千三百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五百五十余,设计精巧绝伦,规仿考亭风范。
书院坚实古雅,飞檐翘起,红墙黛瓦,尽显庄重典雅。院内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清幽宜人。书院为典型的三进院落,由大门、二门、牌坊、讲堂、学舍等构成。
讲堂内陈列着历代文人墨宝、经史子集等珍贵典籍。学舍依山傍水,环境清幽,是学生修身养性、读书治学的好地方。
图:来源石屏县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历史长河中,书院以童子试选拔英才,教授四书五经及历代诗赋。学子们诵读之声不绝于耳,训诂考证之学深入人心。此间风华正茂,书声琅琅,文脉绵延。
如今玉屏书院已变身石屏县博物馆,陈列文物琳琅满目,书画尤为璀璨。书法爱好者莫失良机,一览历代大师之作。
图:来源石屏县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文庙、尊经阁矗立于旁,与书院共谱儒家文化之辉煌。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副其实,这片建筑群如清泉般滋润石屏文脉,使之生生不息。
图:来源石屏县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吾友来访,何不一同探访此地?赏书画之美,感历史之深,品文化之韵。愿吾辈心怀敬畏,珍视文化传承,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袁嘉谷 纪念馆
袁嘉谷,石屏之骄子,生于1872年,逝于1937年。于1903年独步科场,状元及第,成为经济特科状元,亦是云南之唯一。
曾任学部局长,编纂中小学教科书、大学参考书及外文图书,引领国内教材之先河。1909年,奉调浙江,致力于教育及文献整理。辛亥之后,归云南故土,历任省府顾问、省图书馆副馆长、省通志馆编纂,执教东陆大学长达十五载。
他毕生献身于国学研究,史学、经学、文学皆有深厚造诣,著述丰富,逾400卷。云南历史悠久,五百四十年来,无数才子苦读,唯袁嘉谷独步天下,状元及第。因其唯一,更显荣光。嘉谷少有大志,誓言读尽天下之书。曾任清吏八年,后随大势所转,心系教育和学术。
编写我国首套统编教科书,为教育界之先驱。晚年执教于东陆大学,成为历史上唯一一位状元教授。其才情与胸襟,堪称一代风流人物。
郑营村
云南的历史文化瑰宝——郑营村,一个拥有六百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坐落于石屏县宝秀镇的赤瑞湖畔。
明朝洪武年间,因军屯制的推行,各地的军户在此定居,为了纪念祖先和追忆家乡,同姓族人合力兴建了宗祠或家庙。这些建筑与村内的楼阁、学校和民居相映成趣,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历史文化特色风貌,被誉为“云南第一村”。
村子内部结构独特,保持着“三街九巷”的传统格局。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陈氏宗祠的雄伟壮丽,感受陈氏民居的沉静内敛,赞叹郑氏宗祠的金漆彩画技艺。
六百年前,一位郑姓军人之子发现了这片依山傍水的土地,于是举家搬迁至此,并按照军营布局修建了村子。后来,中原的其他姓氏家族也陆续迁入,其中郑姓人口最多,其次是陈姓。
据传,郑家人擅长经商,而陈家人则擅长读书,这与他们所拥有的田地肥沃程度有关。到了清末,陈氏家族人才辈出,他们大兴土木,修建了具有中西合璧风格的宗祠和住宅。
这些建筑使用了大量从法国进口的彩色玻璃和铁窗,这在滇南地区是极为罕见的。除了“三街九巷”和陈氏宗祠、民居等知名景点,还有许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例如山泉古井和其他古建筑。
在郑营村淳朴和谐的环境中,你可以像当地人一样坐在路边的石凳上,磕着瓜子围在大榕树下,与明军的后人一同重构历史记忆。
郑营村兮,石屏之宝,六百余载,岁月悠悠。
洪武军屯,壮志凌云,先祖落户,子孙繁茂。
三街九巷,布局独特,山川环绕,水清土肥。
陈氏宗祠,巍峨壮丽,金漆彩画,巧夺天工。
郑氏子孙,经商能手,陈家学子,书香满堂。
清末陈氏,人才辈出,中西合璧,独领风骚。
古井泉眼,故事多端,历史遗迹,遍地开花。
村民淳朴,和谐共处,榕树之下,话古谈今。
历史记忆,重构重温,明军后人,情深意长。
郑营村美,云南之光,历史名村,永载史册。
秀山寺
在秀山寺中,历史与自然交相辉映,给人以宁静而深远之感。寺庙坐落在石屏宝秀镇的西侧,距离镇中心约3.5公里,背靠苍翠的山峦,面朝碧波荡漾的莲池,显得庄严而神圣。根据清乾隆年间的《石屏州志》记载,秀山寺始建于唐朝,原名真觉寺,是历史的见证者。
庙内的景色更是如诗如画。古树参天,其中唐樱、宋梅、元松更是年代久远,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故事。周围的竹林掩映着凌云阁,倒映在莲池中,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卷。登上凌云阁,九冲十二营盘的美景尽收眼底,烟村绿野、山色湖光交织成一幅壮丽的画卷。
到了清末明初,云南著名书法家陈荣昌、赵藩、袁嘉谷等人纷纷为秀山真觉寺题书对联,使得该寺名声大噪。乾隆年间,书法家涂应恒题写了“秀山”匾额,笔力遒劲,一时传为佳话,于是寺庙名称改为秀山寺,一直沿用至今。
正殿的匾额上书有“大雄宝殿”四个字,这四个字出自石屏人涂晫之手,而建水朝阳楼上的“雄镇东南”也是他的作品。
秀山寺所在的深山中环境幽静,植被茂密,到访的游客稀少。大多数游客止步于郑营,全然不知山上还有一个云深不知处。寺中的彩绘和书法作品甚多,其中不乏名家之作,但细看者却寥寥无几。
来源石屏县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秀山古寺隐幽境,唐风遗韵绕云烟。
千载真觉名已换,涂公笔力犹绵绵。
山中静谧人迹罕,古木荫蔽掩尘缘。
莲池倒影凌云阁,竹林千竿掩青天。
九冲十二营盘景,烟村绿野入眼帘。
大雄宝殿书涂晫,雄镇东南震乾坤。
彩绘书法藏古寺,墨香犹存名家篇。
僧人待客如故友,斋饭共尝情更添。
云深不知处藏秀,游人只探郑营边。
石屏墨客留遗迹,秀山寺名传万年。
异龙湖
异龙湖,位于石屏县城以东约两公里处,是云南省的九大高原湖泊之一。作为石屏人的母亲河,它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生长着众多珍稀花卉与植物。湿地公园是众多鸟类的越冬繁殖地,为生物多样性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异龙湖以其独特的“三岛九曲七十二湾”美景而闻名,成为我国高原山地型湖泊湿地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一美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石屏人民深爱着这片湖水,他们以异龙湖鱼宴来表达对这片湖泊的敬意。鱼宴菜品肉质肥美、营养丰富,口味独特,既有鲜甜的煮鱼,又有辛辣的煎鱼,还有鲜嫩的生鱼片供人品尝。其中,最受食客欢迎的当属煎鱼和砂锅鱼。砂锅鱼以异龙湖鲜鱼为主料,配以石屏特色底料精心烹制而成,口感鲜嫩、无腥味。尤以青鱼、花鲢鱼、白鲳鱼烹制的砂锅鱼味道最为鲜美,让人回味无穷。
图:来源石屏文旅微信公众号
如今,异龙湖已成为国家级湿地公园,这里蝉鸣、鱼跃、蛙语、鸟啼,完整的食物链促进了生物圈物种多样化。许多濒临灭绝的鸟类选择在这里繁衍生息,为这片湖泊增添了更多生机与活力。每到冬天,异龙湖便成为西伯利亚迁徙而来的候鸟的故乡,它们在这里度过温暖的冬天,与湖泊共同演绎着大自然的和谐乐章。
在游览异龙湖时,不妨在湖畔品尝一顿美味的鱼宴,感受石屏人民的热情好客。饭后可漫步在木栈道上,沐浴着晚霞的余晖,与大自然零距离接触。你会发现,异龙湖的美景绝对不亚于大名鼎鼎的滇池、抚仙湖。在这里,你可以尽情领略湖泊、湿地、花海、岛屿等自然景观的魅力,让心灵得到极致的放松与享受。
异龙湖畔草堂东,湖光山色映天红。
鸟啼蛙鸣交响乐,渔歌唱晚情意浓。
青鱼跃水翻银浪,白鹭飞天舞苍穹。
湖中三岛九曲湾,七十二湾景不同。
鱼宴佳肴味美鲜,煎炖烹煮各不同。
砂锅鱼肉嫩可口,底料独特香无穷。
西伯利亚候鸟至,越冬繁衍生息通。
冬日湖面如镜面,映照天际霞光红。
晚霞余晖洒满湖,木栈道上行人疏。
与大自然零距离,心旷神怡忘归途。
美景胜过滇池抚,名声远播扬八方。
醉卧湖边不知归,愿此永留画中游。
石屏铁路博物馆
石屏铁路博物馆位于古城西北角的石屏火车站旁。在这里,人们既可以看到百年前的法式风情车站,观赏等比复制的鲍尔温SN型火车机车模型、各式寸轨机车模型;还能穿梭在时光走廊里,从静静沉睡的纸质股票凭证、车票、机车零件、书信等老物件中,感受“个碧石”铁路修建运营期间的历史风云变幻。
第二站
古城烟火 邹鲁之地
建 水
14世纪晚期,明朝廷采取了一项重要措施,将中原的大姓家族迁移到云南,以充实当地的人口。这一举措促使数十万的移民背井离乡,前往云南。这些移民中,有许多是行家里手和大师匠人,他们带着精湛的手艺,从中原和江南地区迁移到了云南。
在云南的红河州,有一个名为建水的县。在历史上,建水曾被称为步头或巴甸。南诏时期,这里建成了惠历城。到了明代,它被称为临安府,也被称为临安,与杭州的古名相同。在《滇略》一书中,有关于临安府繁华富庶的记载,被誉为“金临安”。
建水有着纵横的古巷,学政考棚和土司衙署等建筑横跨宋、元、明、清等各个历史朝代,共有1000多处文化遗迹。这里的传统古建筑保存完好,展现出当年的气势。建水被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和“民居博物馆”,并作为“雄镇滇南”的第一门户和云南的“邹鲁之地”,还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的紫陶的发源地。
建水县在元代就建立了庙学,明洪年间又建立了临安府学。到了清代,先后建立了崇正、焕文、崇文曲江四个书院,儒学文化在这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记。由于人们的交汇带来了文化的沟通、碰撞与融合,建水的建筑上充分体现了丰富的文化类型。
建水在云南科举考试中有着卓越的表现,有着“临半榜”之称。在全国范围内,临安府在云南科举考试中榜者中占据了半数左右,这堪称云南之冠。
建水还是汽锅鸡的发源地。这里的建水豆腐以其甘甜的井水而闻名,只有在建水才能品尝到最正宗的味道。建水街头的米线店数量不少于烧豆腐店。清晨时分,建水人被一碗米线唤醒。其中最有特色的是草芽米线,乳白色的草芽鲜嫩如笋,吃起来鲜脆爽口。
建水保存了50多座古建筑,拥有1200多年的历史与人文沉淀。这座“中国最后一座活着的古城”拥有中国第二大文庙曲阜孔庙、精妙绝伦的“滇南大观园”、被誉为“中国十大名桥之一”的双龙桥,还有中国最古朴的百年小火车。
图:来源文旅建水微信公众号
遥忆云南古建水,百越故地繁华现。
豪门望族赴西南,精工匠心造新天。
江南技艺随人迁,元明建筑此再现。
学政考棚和土司,各朝古迹任人观。
纵横古巷绕城间,犹如迷宫难分辨。
临安繁华胜滇中,银大理也难争锋。
儒学深深此地留,书院庙学皆有头。
崇正焕文及崇文,四院共育此地人。
临半榜上才子群,科举独占半边天。
汽锅鸡香飘万里,豆腐甘甜西门水。
米线唤醒建水晨,草芽鲜嫩如竹笋。
古建五十余座存,历史人文厚重沉。
文庙随曲阜孔庙,滇南大观更绝伦。
双龙桥上故事多,小火车来往穿梭。
活古城内历史活,文韵未尽永不没。
团 山 民 居
团山民居,坐落于建水城西13公里处的西庄坝子,这片富饶的土地不仅是建水的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历史上,这里曾是彝族人的居住地,彝语称之为“突舍尔”,寓意为“藏金埋银之地”。
团山的张姓始祖于明朝洪武年间(1390~1406)从江西鄱阳县远道而来,通过贸易定居于此。经过数代人的辛勤努力,这个家族逐渐发展成为声名显赫的大家族。到了清光绪年间,一部分村人走出家门,到个旧开发矿业,通过辛勤工作积累了财富后,他们选择回到故乡建盖豪宅,以此光耀门楣。
团山现存的古民居群是典型的中原汉式传统设计,同时巧妙地融入了彝族土掌房的建筑元素。这里的建筑院落形式多样,有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以及由纵横宅院组合而成的复杂结构。这些民居涵盖了云南传统民居中的“四合五天井”、“三坊一照壁”、“跑马转角楼”等传统形式,即便经过百余年的风霜,其建筑的精美依旧未有衰败,世代有人居住。许多老房子的木头虽经百年,仍然不朽。目前保存完好的大型民居有15座,寨门3座,寺庙3坐,宗祠1座,祖茔1座,占地面积18384.5平方米,建筑面积16158平方米。
整个民居建筑群的民居形式多样,大小不一,但都以其形制规整,布局灵活,空间丰富,外雅内秀凸显出滇南民居建筑的典型特征。也正因如此,团山村被誉为“云南最精美的古民居群”,并在2006年成功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名录。
张家花园是团山村规模最大的一家,其华美古朴程度可与建水朱家大院媲美。张家花园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由寨门、一进院、二进院、祠堂和碉堡组合而成,计有大小天井21个,房屋119间。古老的屋舍虽年久失修,但往日辉煌依稀可辨。
张氏族人遵循“百忍”家训作为安身立命之本,因此家风良好,子孙好学上进,文武人才众多。团山民居不仅仅是一处建筑群,更是一部活生生的历史长卷,它见证了张氏家族的辉煌与荣耀,也见证了滇南地区的历史变迁与文化积淀。
乡会桥车站
乡会桥,坐落于清朝嘉庆年间,历经200余载风雨,依旧保持着那份天然古朴的气质。踏上那斑驳黑亮的青石引桥,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桥内廊桥设计巧妙,两层楼阁宛如天然的避风港,让人感受到无尽的温馨与安宁。
站房,作为主体建筑,集“中”、“法”式建筑特点于一身。独特的单檐现代设计,以中式木结构为主,既展现了中华传统建筑的魅力,又融入了西方的建筑元素,是中西建筑文化完美融合的典范。它不仅是乡会桥火车站最具文化个性和观赏价值的地方,更是值得我们称道的历史遗迹。
双龙桥
双龙桥,又称十七孔桥,在清朝乾隆和道光年间分两次建造,第一次三孔,再一次十四孔,联袂而成。双龙桥全长150米,桥的正中位置建有三层飞檐方阁,琉璃瓦、歇山顶,衔云吞雾,蔚为壮观。
桥梁专家茅以升先生考察了建水双龙桥后,在专著《仪态万千的我国古桥》中将其列为我国古代十大名桥之一,在《中国古桥技术史》中,将其与北京颐和园的十七孔桥相提并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紫陶街
紫陶街是建水历史悠久的商业街之一,保留着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这里既有丰富的美食,如建水烧烤、草芽米线、建水小豆腐、木姜子鸡脚、玫瑰凉糕等,也有各种精美的紫陶制品、艺术品、手工艺品和特色纪念品。来到紫陶街,游客可以一边欣赏古色古香的建筑,一边品尝地道的美食,还能购买到各种独特的纪念品。这真是一个集吃、赏、购于一体的理想之地!
紫陶之街,古韵犹存,建水之域,繁华之所。
明清之风,历历在目,街巷之间,古建矗立。
陶制品美,艺术非凡,精雕细琢,宛若天成。
烧烤之香,醉人心脾,草芽米线,滑嫩可口。
豆腐之味,口感细腻,鸡脚之肴,辣中带香。
玫瑰凉糕,甜而不腻,口齿留香,回味无穷。
此街汇集,美食之海,艺术之舟,手工艺航。
游客至此,尽享口福,满足观瞻,带走珍藏。
朝 阳 楼
朝阳楼,威镇东方,傲视古今,迎晖之光,晨曦初照,其势似天安门。比天安门早建二十八年,此楼巍峨,古韵犹存,堪称滇府之冠。
石屏之涂晫,书法雄健,四字匾额高悬,气吞万里如虎。“雄”、“镇”、“东”、“南”,清代云南四大榜书,此为唯一幸存。字体近两米大,气魄非凡,犹如龙腾虎跃,震撼人心。
城楼东侧,铜钟重达三吨四,悠悠荡荡,回荡古城的晨曦。背面张旭之狂草,飞霞流云,据传由杭州复制而来,独具匠心。
乾隆年间探花王文治,书法秀丽,“迎晖门”三字匾额,如美女簪花。
朝阳楼啊,你历经风雨,仍屹立不倒,见证了古城的繁华与沧桑。你是历史的见证者,文化的传承者,让我们感叹不已,敬仰之心油然而生。
文 庙
建水文庙:儒学之源,文化之巅。
浩渺苍穹,岁月如梭,遥想元时,至元二十二年,滇南之地,建水文庙初立,七百余载,历经风雨,扩建增修,终成今日之规模。
此庙宇,宛如璀璨明珠,镶嵌于红河之畔,见证着儒家文化的辉煌。建水文庙,与曲阜孔庙、北京孔庙并驾齐驱,规模宏大,建筑壮丽,保存完好。庙宇以南北中轴线对称,宛如宫殿般巍峨。东西两侧建筑,或殿、或庑、或堂、或阁,皆以曲阜孔庙为蓝本,尽显儒家风范。原建筑三十七,现存三十一,杏坛、射圃、尊经阁、文星阁、敬一亭和斋亭虽毁,然其余者皆得以完璧。
此庙宇,乃云南乃至全国研究儒家文化之重要文物,亦为滇南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建筑之繁荣,贡献七世纪之光华。建水文庙,开创滇南庙学之先河,赢得“文献名邦”、“滇南邹鲁”之美誉。其“教化”之功,铸就建水古代文化之辉煌。儒学之光,照耀滇南大地,影响深远。夫建水文庙,儒学之源也。愿吾辈承其遗风,继往开来,共创文化之新篇章。
朱 家 花 园
临安之明珠,繁华之所向
朱家花园,临安之珠,居于翰林街之中心。昔日富绅所筑,清末之私宅,滇南之瑰宝。朱恒泰商号威震滇南,与滇越铁路支线——“个碧石”铁路结缘。
朱朝瑛英勇起义,临安之都统,起义成功后,云南军政府委以重任,授以临元镇总兵,国民政府赠少将衔,后升中将。门楣之上,“中将第”牌匾熠熠生辉。
辛亥革命后,滇南督都蔡锷题词:“做事须凭肝胆,为人莫付须眉”,激励后辈。昔日占地20000平方米(30亩),屋舍214间,天井42个。木材3100立方米,石料5600立方米,石灰8300多吨,砖瓦735,000块。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堪称滇南大观园。
今日之朱家花园,已非昔日可比。然其繁华之景,依然引人入胜。游人至此,无不惊叹其建筑之精美,文化之深厚。朱家花园,临安之魂,滇南之光。
大板井
大板井,位于古城西门外,是建水最富盛名的古井之一。它又被称为溥博泉,始建于明洪武初年,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井口呈圆形,直径2.7米,由六块弧形石板和六根石柱组成,中间用琢槽相扣,构造精巧,展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大板井的水质清澈见底,甘冽可口,是建水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用水源。在古代,建水人民依靠这口井的水进行生活和农业活动,它是当地居民的命脉之一。
同时,大板井的水也是泡茶的绝佳选择,茶香与井水的甘甜相互融合,让人回味无穷。许多茶馆和家庭都会特地前来取水,用它来泡茶招待客人或自家享用。
无一堂
在建水古城的心脏地带,藏匿着一座百年古宅,它就是“无一堂”。这里以花艺为主题,将茶文化与自然之美完美融合,营造出一种古朴与简约并存的氛围。在繁忙的都市中,它仿佛是一个静谧的避风港,让人忘却尘世的喧嚣,享受心灵的平静。
走进无一堂,你会被这里的中式庭院深深吸引。古朴的建筑与精致的花艺相映成趣,四季更迭的花卉与苍翠的绿植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阳光透过婆娑的树影,洒在静谧的小径上,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世界。
除了美丽的环境,无一堂的茶食也是一大亮点。精致的茶点、特色的糕点以及地道的建水小吃,每一样都让人垂涎欲滴。然而,正是因为它们的精致与美丽,让人不忍心下口,只想静静地欣赏这份美好。这里不仅是一个品茶赏花的好去处,更是一个心灵的栖息地。在无一堂,你可以放下繁杂的事务,享受一段宁静的时光,感受花艺与茶艺所带来的美好与惬意。无论是一个人独处,还是与朋友相聚,这里都是一个值得推荐的绝佳之地。
总之,无一堂是一个充满诗意与禅意的茶空间。在这里,你可以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宁静,也可以品味到花艺与茶艺的无穷魅力。如果你想在建水寻找一个与众不同的下午茶体验,那么无一堂一定是你不可错过的选择。
#阅读材料:
紫陶博物馆
建水紫陶博物馆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縣族自治小建水县龙泉镇,集文化宣传展示、作品收藏鉴赏、文创产品展销等为一体,是建水县紫陶文化传承保护、交流合作的崭新平台,也是建水又一独具特色展示建水紫陶文化和历史为主题的博物馆。
图:来源紫陶博物馆微信公众号
金临安茶苑
在金临安茶苑,建水民歌小调以舞台形式呈现,一说一唱,一歌一舞,尽显民族风情和人间烟火,艺术家们被现场热烈的氛围所感染,跟弹委婉动听的建水小调,跟学独具特色的“沙莜腔”式唱法。
第三站
山野自然 梯田之美
元 阳
元阳哈尼,梯田如画,世遗之宝,自然之韵。元阳地处滇南,与群山相伴,绿水环抱。遥望万顷梯田,如诗如画,美不胜收。此地地形独特,山峦叠嶂,气候宜人。春日桃花烂漫,夏日稻香四溢,秋日金黄满地,冬日雪花纷飞。
哈尼族人民在此繁衍生息,传承千年农耕文化。他们辛勤劳作,依山而建,开垦出壮丽无比的梯田。这里有着独特的民俗风情,哈尼族歌舞、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游客至此,可亲身体验耕耘、收获的喜悦,感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
元阳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游客可漫步于梯田之间,欣赏日出日落的美景;亦可探访古村落,领略传统建筑的魅力;还可品尝地道的哈尼美食,感受独特的地方风味。此外,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也别具一格,如火把节、泼水节等,让游客深入了解哈尼族的文化底蕴。
元阳哈尼梯田作为世界农业文化遗产,不仅是中国的骄傲,更是全人类的瑰宝。这里是大自然的杰作,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这里,您将收获一场视觉与心灵的盛宴。故人云:“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愿诸君来元阳一游,尽享自然之美,畅饮人生之酒。
阿者科
阿者科村位于世界文化遗产红河哈尼梯田核心区内,因其保存完好的“四素同构”生态系统,以及独特的传统民居、悠久的文化底蕴等,成为红河哈尼梯田申遗的5个重点村寨之一,以及入选第三批国家级传统村落。
“阿者科计划”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依托村内丰富独特的自然及人文资源,坚持“内源式村集体主导”的开发模式,带动全村村民参与乡村旅游发展。
多依树
多依树村寨,胜景独秀,宛若仙境,远在元阳之南,静卧新街之邻。胜村乡的明珠,景致瑰丽,依山傍水,隐于万壑,如海湾般深邃。
朝霞映照,云海翻滚,晨曦中的多依树,美轮美奂,如诗如画。若你错过,这日出之景,人生遗憾,将永留心间。
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见。莫待明日复明日,且看今朝多依树。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
哈尼梯田文化博物馆位于民族文化浓郁而美丽的哈尼小镇,距县城南沙45千米,是红河哈尼梯田农耕文化世界文化遗产价值的集中展示区。
元阳梯田,世界三大梯田之一,一座座的“田山”,仿佛就是一部非文字的巨型史书,直观地展示了哈尼先民在自然与社会双重压力下,顽强抗争、繁衍生息的漫长历史。
1300 多年前,哈尼族无法抗衡强大的游牧民族,从而迁徙至哀牢山,他们开垦荒地,以数十代人毕生心力,垦殖了成千上万梯田,生生不息地“雕刻”成了山水田园风光画。
第四站
舌尖芳华 风情小城
蒙 自
蒙自市,红河州的首府,自古便是交通要塞。清末民初时期,这里曾是云南省对外贸易的最大口岸,繁华盛景可见一斑。西南联大曾在此设立分校,众多文学大师如闻一多、朱自清等在南湖畔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和诗篇,共同成立了“南湖诗社”。如今,蒙自市仍存留5处联大旧址,包括哥胪士洋行、蒙自海关税务司署、法国领事府、周家宅院和王家旧宅,这些旧址见证了那个时代的辉煌与变迁。
蒙自市更是过桥米线的发源地,以其独特的风味吸引了八方来客。作为石榴之乡,蒙自的石榴甜美多汁,名扬四海。此外,这里也是全国仅有的寸轨、米轨、普速、高速铁路并存的城市。昆河米轨铁路、个碧石寸轨铁路和玉河普速铁路、弥蒙高铁在此交会,彰显了蒙自市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
蒙自市拥有2100多年的建县史,是云南为数不多的千年古县。这里不仅是云南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更是云南对外开放的肇始地。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云南第一个海关和第一个外国银行等诸多“第一”都曾在这里诞生。蒙自市还拥有“百年滇越铁路、百年开埠通商、百年过桥米线”三张文化名片,这些深厚的文化底蕴都为这座城市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这座具有法国风情的边陲小镇,在岁月的沉淀中展现了无尽的魅力。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片叶子都仿佛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等待着人们来探寻和聆听。
南美咖啡馆
1905年,在滇越铁路开通六年前,中国内地第一间咖啡馆在蒙自诞生(云南第一家肯定无误),取名“滇越铁路酒吧间”。
继“滇越铁路酒吧间”之后,越南侨民于上世纪30年代开设的“南美咖啡馆”也是红极一时,深受市民欢迎。今昔对比皆成史,往事如烟过眼空。但闻当年咖啡香,仍留心间意无穷。
望云博物馆
在百年前的岁月里,一座庄重古朴的宅院矗立于云南的大地上。这座宅院的主人,是富滇银行的创始人之一、副总经理,云南八大商号之首“顺成号”老板,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个碧石铁路协理——周伯斋。他的辉煌事迹,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历史的夜空。
在这座百年前的周家宅院里,西南联大文学院曾经驻足办学。那些国宝级的人物,如吴宓、陈寅恪、朱自清、闻一多等,曾经在这里生活和学习。他们的智慧和才华,如同璀璨的星辰,点亮了这片古老的地方。
“望云”这个美名,源于民国大书法家、曾是国民政府主席的谭延闿所书写的“望云”匾额。这个匾额,不仅寄托了主人的情感和理想,也承载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如今,这座宅院已成为望云博物馆。馆内设有11个展厅,收藏着千余件古代艺术品,包括文玩、家具、匾额、石刻、书画瓷器、竹木牙雕等。每一件展品,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和文化的印记,诉说着那些辉煌的岁月和灿烂的文明。
让我们一同走进望云博物馆,感受那些百年前的辉煌和灿烂。在这里,我们可以领略到周伯斋的卓越才华和伟大成就,也可以感受到那些国宝级人物的智慧和才华。让我们一同探寻那些隐藏在历史深处的秘密和故事,感受那些岁月留下的印记和魅力。
大树寨夜市
大树寨夜市,烟火缭绕,人声鼎沸,是蒙自人心中的一片繁华胜景。舌尖上的美味,眼里的繁华,心中的温暖,皆汇集于此。每当夜幕降临,这里便成了蒙自夜经济的璀璨明珠,热闹非凡,吸引了无数食客流连忘返。
大树寨夜市,是蒙自人的深夜食堂,也是清晨的第一道菜市场。无论你是夜猫子还是晨起鸟,这里都能满足你的口腹之欲。烧烤区烟火缭绕,香气四溢,小吃区琳琅满目,风味独特。蔬菜水果区新鲜诱人,品种繁多。还有游戏区,让你在品尝美食的同时,也能尽情玩耍,享受无尽的乐趣。这里基本上划分了若干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其特色和魅力。你可以在这里找到任何你想吃的东西,也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最真实的市井生活。
大树寨夜市,是蒙自人心中的一片繁华胜景,也是蒙自夜经济的典范。来吧,让我们一起走进大树寨夜市,感受这里的烟火气息,品味这里的美食佳肴,体验这里的市井生活。让李白的笔触,带你领略这里的风情万种,让你陶醉在这片繁华的夜市中。
#阅读材料:
食在云南 | 大树寨夜市,蒙自人眼里、舌尖、心中最具烟火气息的地方
碧色寨
碧色寨,古韵悠悠,历史悠久。曾是滇越铁路重要站,清末法国人所建,货物中转,滇南进出口,繁忙之集市。黄墙红顶绿窗,法式风格显,置身其中,似在法国马赛,异域风情浓。原名坡心,因景而得名,依山而立,美景如画,令人心醉神迷。
电影取景地,《芳华》曾驻足,《战火中的青春》也在此,《无问西东》亦留痕。
外商云集,开设洋行、酒楼、百货、邮政局,高端酒店、网球场等,小巴黎美誉传千里。而今原址重现安南咖啡馆,历史重温,碧色寨不止是车站与村庄,更是辉煌记忆。
百年沧桑,草木见证,历史长河中,碧色寨独领风骚。
蒙自海关
历史的印记,时代的见证
蒙自海关,历史的篇章,云南之首正关。昔日清光绪年间,蒙自开关通商,建筑矗立,彰显繁华。现存之址,乃法式建筑之典范,历经岁月沉淀,更显其独特之韵味。
坐落于云南省蒙自县城南湖东南隅,蒙自海关旧址曾是清政府设立的蒙自海关及税务司署之地。五十余间房屋,如今仅存一幢,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其坐南朝北,面阔23米,进深14米,抬梁式木结构,单檐歇山顶,尽显古朴典雅。
1938年至1939年间,此处曾为西南联合大学文法学院之教室,文人墨客,汇聚一堂,激荡思想,共谋发展。而今,此地成为历史的见证,文化的传承。
2018年11月,蒙自海关旧址入选第三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再度证明了其在中国历史建筑中的重要地位。
蒙自海关旧址,不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历史,一个时代的见证。让我们共同珍惜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铭记历史,展望未来。
西南联大蒙自博物馆
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纪念馆,青天之高,白云之上,昔日之西南,今日之华章。蒙自分校,曾屹立于天地之间,犹如璀璨之星,闪耀于历史的苍穹。
而今,其旧址之上,矗立起一座庄严之馆,以纪念那段峥嵘岁月,那便是西南联合大学蒙自分校纪念馆。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11年,纪念馆在原西南联大蒙自分校旧址哥胪士洋行拔地而起。
此馆之展示内容,分为联大历史记、蒙自分校记、联大人才记、联大精神记四部,共八展厅。犹如一部厚重的史书,将西南联大蒙自分校的办学历程,一一展现在世人面前。观者如云,人潮涌动。他们在这里寻找历史的足迹,感受那曾经的辉煌与荣耀。
而那联大师生,在国家危难之时,怀揣报国之心,秉持刚毅坚卓之信念,更是令人感佩。他们的精神,如同那不灭的火种,照亮了黑暗中的道路,为我们照亮前行的方向。此纪念馆之建立,非为怀旧,乃为传承。
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未来的期许。愿我们能够铭记那段历史,赓续联大精神,为国家、为民族、为未来,再创辉煌!
南湖先锋书店
蒙自先锋书店:人文之光在西南联大精神的传承中熠熠生辉。
遥想大地之上,书香弥漫,先锋书店犹如一盏明灯,照亮蒙自这座小城。蒙自之先锋,非同一般,乃全国仅有的十三家之一,更是西南联大书籍最为丰富之地。大师们的名字在书架间回响,他们的精神力量在这里传承,犹如星辰般璀璨。
蒙自先锋书店,以大地上的异乡者自居,坚守人文、社科、艺术类的书籍,如同南京的先锋一样,坚定自己的风格,只卖那些能触动人心的书籍。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这样的坚守,难能可贵。愿先锋书店在蒙自以及更多的小城中生根发芽,成为城市的灵魂。让书籍的智慧滋养每一个心灵,点亮每一座城市的人文之光。
研 学 行程表
*后续如有需要,也会根据实际情况,日程微调*
▼ 费用说明 ▼
全程12000元/人,互助价7890元/人
第一期:1月21日---29日
第二期:2月18日---26日
# 全程报名参与 #
考虑到研学是一个整体系统,需要报名者全程参与,年前一期,年后一期(年后期会略有调整),请在报名时候注意!
# 特别说明 #
见心研学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之研学,见心研学希望和同路人同心者同行,在行走的过程中彼此互动互助,共担成本,为自己负责,为伙伴服务,期待在未来可以有更多的伙伴因为“见心研学”走到一起,赴未来路!因此,我们本次的研学费用,特设互助价,报名费用均按此收取,是为见心的一份情义!
# 优惠说明(优惠不叠加) #
转发本研学活动到微信朋友圈优惠 100元/人
3人及以上共同报名优惠 200元/人
见心社社群成员/往期研学参与者优惠 300元/人
# 奖学金说明#
1、研学中有主题/专题分享奖 200元/人
2、研学中协作负责拍摄与每日视频制作奖 500元/人
3、研学结束提交报告或PPT分享奖 200元/人
# 费用包括
研学活动全程交通、研学组织、在地交流、在地协调、餐饮食宿、课程、后勤保障、保险、博物馆门票等费用
# 费用不含
抵达研学集合地与结营返回个人所在地的大交通、行程中个人消费体验费用
# 退款说明
因为本次研学为中长期研学,前期需要的沟通协调事务比较多,请充分考虑后再确认报名!
报名成功后开始前10日退出可以退70%费用;
报名成功后开始前8日退出可以退20%费用;
报名成功后开始前5日后退出不退费用;若因不可抗力原因,导致活动取消或部分队员无法参加,所付的活动费用将全额退还。
往返车票机票等相关预订费用,需队员自行协调解决。
▼ 报名参与 ▼
| 截止时间 |
第一期 1月20日12:00
第二期 2月15日12:00
| 招募人数 |
为保证质量本次全程研学营招募限量:10-15人
| 报名流程 |
扫码报名
▼
线上沟通交流(音频/视频)
▼
全额缴费,报名成功,邀请入研学微群
| 报名方式 |
请扫下方二维码,报名、咨询
微信号|soumin007
愿我们一起走进时代的光里
编辑:叟民、刘培
文中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