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小伙把二手衣服卖到非洲,年入4亿

财富   2024-11-22 10:00   广东  


在这个多彩的世界里,勇敢追求自我、不拘一格的故事总能激发人心的力量。

最近,“985法律高材生转行收废品,竟收获财务自由”的新闻又一次触动了大家的心弦。

这位名叫武楷斯的年轻人,从不介意外界的眼光,他坚信每样物品都有其独特的价值,默默地践行着自己的信念。

其实,像武楷斯这样慧眼识珠、变废为宝的人并不孤单。

早在2012年,就有一个来自广东的年轻人郭松,刚毕业就毅然决然地投身于二手衣物回收行业,一手创办了广州格瑞哲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时光荏苒,十几年间,格瑞哲已经成长为中国二手服装出口领域的佼佼者,每年处理的二手衣物数量惊人,达到了数万吨,销售额更是突破了4亿元大关。

这些衣物中,有60%漂洋过海,温暖了非洲大陆的人们,其余的则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传递着爱与希望。

格瑞哲创始人 郭松


郭松常说:“在这个世界上,只有被放错位置的资源,没有真正的废弃物。”


每当看到那些原本可能被遗弃的中国好品质二手衣物,在非洲人民身上焕发出新的光彩,他的心中便充满了无比的自豪与成就感。


变废为宝

郭松,一个来自广东茂名高州的青年,2008年从高州中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行政管理专业。

早在学生时代,郭松就展现出了对自我发展的清晰规划和强烈主导意识。

从大一的广泛涉猎书籍、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到大二时的精挑细选,再到大三时的专攻一术,郭松始终在把握着自己的人生方向。

大二那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与二手回收结下了不解之缘。

当时,他注意到军训结束后,楼道里堆满了只穿了一次就被丢弃的军训服,觉得非常浪费,便萌生了将这些衣物循环利用起来的念头。

同时,作为学校公益社团的主要负责人,郭松也希望通过这个项目为社团筹集到一整年的活动经费。

于是,他向同学借钱,回收了多个大学的军训服,并成功地将它们卖给了学校周边的德育培训基地,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这次经历让郭松看到了二手回收的巨大潜力,他思考道:“既然我们可以回收军训服,为什么不能回收生活衣物呢?”

于是,他发起了“天使行动”高校联盟,吸引了五六十所高校加入衣物回收的行列。

这些衣物一部分被捐给了西部山区的孩子,另一部分则卖给了合作商,所得利润用于维持联盟的运营。直至今日,“天使行动”仍在以完全公益的方式运行着。

临近毕业,郭松也曾考虑过找工作,为此他花费了一个月的时间精心打磨简历。

经过深思熟虑后,他还是决定与同学一起在二手衣服回收领域创业,成立了格瑞哲公司。

郭松坚信:“循环经济大有可为!”

事实上,尽管中国二手服装的供应链资源丰富,但由于“买新不买旧”的文化理念,其主要市场却在海外,尤其是非洲。

格瑞哲的总经理李文财在走访非洲时了解到,大部分非洲人的月收入仅为50-100美元,只有10%的人能穿得起新衣服,50%的人消费得起二手衣服,而剩下的40%的人甚至穿不起旧衣服。

郭松和他的团队正是看到了这样的市场需求和潜力,才决定在二手衣服回收领域深耕细作,为循环经济贡献自己的力量。


根据联合国贸易数据库的统计,2021年全球二手服装的总出口额已经超过了54亿美元,这一数字令人瞩目。

更令人兴奋的是,全球综合数据资料库Statista预测,到2030年,全球二手服装市场的价值有望达到惊人的840亿美元。

在这股快速增长的国际二手衣服贸易潮流中,中国的二手服装企业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和影响力。

回顾历史,2016年时,中国的二手衣服出口额仅为2.18亿元,排名世界第五。

但令人惊叹的是,仅仅几年后的2020至2021年间,中国对非洲的二手衣服出口就实现了123%的惊人增长,一跃成为全球二手衣服出口额的领头羊。

这一变化意味着,中国已经成功取代了西方发达国家,成为非洲、东南亚等地区二手服装市场的首要供应商。

中国二手服装之所以能在这场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主要得益于其款式新颖多样、质量上乘以及尺码更适合非洲人民等优势。

尽管在价格上,中国二手服装并不比欧美、日韩的二手服装便宜,但这些独特的优势仍然让它成为了市场上的热门选择。

正是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格瑞哲这家企业应运而生,并迅速成长壮大。


飘洋过海

你是否好奇,那一件件二手衣服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从中国家庭的手中流转到非洲人民身上的呢?

其实,这些旧衣服在进入国际市场前,大多被丢弃在垃圾站、小区的衣物回收箱等地方。

幸运的是,它们被分拣公司发现并回收,经过消毒、整理打包后,被售卖给二手服装出口公司。

这些公司会根据衣服的质量、种类和适用季节等因素,进行细致的筛选和加工处理。

之后,这些衣物会被压缩成方块状,打包整齐,装上货轮,漂洋过海到达非洲。

在那里,当地的代理商会将它们运往非洲的各个城镇乡村,最终挂牌售卖。

郭松在深入调查非洲市场时发现,一件质量不错的二手T恤,售价通常在5到10元之间,而同样质量的新T恤价格则要高出几倍。

格瑞哲公司成立之初,虽然国内的二手衣服行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郭松的团队已经回收了2000吨二手衣服,并通过阿里巴巴国际站将它们销往海外市场。

到2014年李文财加入时,他们的年回收处理量已经达到了1到2万吨。

与国内大多数只涉及一两个环节的二手衣服相关企业不同,郭松的目标是打通整个产业链,构建一个真正的循环经济体系。

他认为,这样做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能更好地把控质量。

如今,格瑞哲不仅在线下开展回收工作,还在全国范围内设置了3万个自营回收箱。

此外,他们还通过支付宝、闲鱼等互联网平台进行回收。

郭松表示:“我们秉持应收尽收的原则,不会因为衣服破旧就拒绝回收,这不符合我们的环保理念。”


在格瑞哲位于广州和山东的三家工厂里,每天有超过600名勤劳的工人忙碌着,他们的日常任务就是细心分拣、精心整理、严格消毒以及细致打包各类衣物。

在这个过程中,工人们会仔细筛选出可以继续穿着的衣物与那些不再适合穿着的衣物。

但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那些无法再穿的衣物,也绝不会被随意丢弃。

其中一部分衣物会被转卖给下游企业,作为工业生产的宝贵原材料;而另一部分,则会在格瑞哲先进的技术研发下,经历一番神奇的转化,摇身一变成为全新的布匹或是创新材料。

这样的处理方式,不仅减少了资源浪费,更体现了对每一份资源的珍视与高效利用。

“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做到真正的物尽其用。”格瑞哲的相关负责人李文财先生如此说道。


披荆斩棘

郭松,一位坚定走在“循环经济”道路上的探索者,他的旅程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充满了挑战与坎坷。

早些年,一些企业打着慈善和公益的幌子,回收衣物却暗中牟利,这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居民对旧衣回收的信任。

再加上部分回收商以次充好,更是让这个行业雪上加霜。

面对这样的困境,格瑞哲在2017年毅然决定在回收端进行扩张,建立自己的回收网络,以期重塑行业的信任与规范。

郭松对国内市场的成熟度估计过于乐观。

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格瑞哲因回收网络的扩张而亏损了2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公司还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发新材料,试图将那些无法再穿的衣物转化为有价值的资源。

虽然最终技术取得了突破,成功将旧衣服转化成了汽车隔音棉、保温棉、工业擦机布、拖把、劳保手套以及新衣服原材料等多种产品,但当时市场对这种新材料的接受度并不高,让公司的处境更加艰难。

“有时候,往前一步是‘先驱’,但走得太远就可能成为‘先烈’。”郭松后来以自嘲的方式回顾了这段经历。

面对严重的亏损,格瑞哲不得不做出艰难的决定,暂时撤回北方的回收网络,并将新材料的生产外包给合作工厂。

幸运的是,从2020年开始,国家开始大力扶持二手服装行业,鼓励企业搭建旧衣回收循环体系。

这一政策春风让格瑞哲迎来了转机,公司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在格瑞哲快速发展的那几年,郭松和他的团队面临了一个重要的抉择:是否应该在非洲本土组建团队。

经过深思熟虑,并考虑到公司的长远规划,郭松最终决定在乌干达设立海外的第一个站点。

这个决定并没有带来预期的成功。

两年后,这个站点彻底崩溃,郭松和他的团队不得不全面撤回中国。

在接受《硬氪》采访时,郭松详细阐述了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

首先,站点的工作流程,如销售定价、仓库管理和外汇购买等,都是依赖人工操作,难以形成规范,存在许多难以监管的灰色地带。

其次,非洲当地的营商环境缺乏合规性,公司难以注册,也无法通过正规途径进行账务处理。

再者,非洲的生活相对单调,一些员工沉迷于赌场,给团队管理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最后,当地难以招聘到具备知识和技能的员工,这也限制了站点的发展。

尽管遭遇了这样的挫折,郭松并没有完全放弃在非洲开设实体的想法。

他深知,对于出海的企业来说,本土化是必经之路。

因此,他表示:“在全面完成国内的数字化建设之后,未来我们可能会再次考虑出征海外。”

----全文到此为止,如果喜欢,请点下“在看”或者分享到朋友圈。
欢迎朋友们转发、点赞、发表神评!

END

-扫码添加华哥微信-
每天分享商业第一手讯息和投资感悟

华哥说商业
有深度、有内幕、有爆料,在这里读懂商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