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周”广播丨孩子好心办坏事怎么办?

政务   2024-10-31 16:32   浙江  

某位网友表示:我家明明4岁了,总是做错事情。如班上的静静小朋友,早上来园时总是因不愿离开妈妈而哭闹,这天早上,因为妈妈批评她欺负妹妹,静静哭得更伤心了。明明看到后,就拿了几块积木给她玩,静静推开了,明明还是往她身上塞,并说:“别哭,拿着,拿着。”静静又推开了,明明就把玩具用力地“扔”到静静手里,把静静的手弄疼了,静静哭得更厉害了……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我们让明明“自己管好自己,别操那么多心”,可是明明却说:“她哭了,给她积木玩就不会哭了。”

碰到这样的情况,我该怎么办?


家长应知

1.孩子的情绪识别能力会逐步发展。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不会关注情绪背后的真实原因,不容易理解他人的情绪,不知道情绪表达的正确行为方式。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的成熟和经验的积累,孩子会从依靠面部表情判断情绪逐步发展为能关注情绪产生的背后原因,提高情绪理解的准确性。

案例中,明明看到静静哭,通过拿积木给静静玩来让其缓解情绪,说明了明明能够关注他人的情绪,会依据面部表情区分别人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明明还想办法尝试让静静不哭,可见他有将消极情绪变成积极情绪的意识和行为。但是明明受自我中心思维的影响,未能理解静静哭的原因,只根据自己“玩积木会变开心”的经验来应对,而静静的多次拒绝也没能让明明意识到静静哭的原因是不愿离开妈妈以及对妈妈的批评感到委屈和不认同。这也是明明好心办坏事的原因。

2.孩子识别多种情绪有难度。

明明能看到静静哭,但是不清楚哭的原因还有妈妈批评她“欺负妹妹”而带来的委屈。可见在同一个时间里,4岁的孩子能够理解一种情绪,而识别两种及以上情绪则比较困难

3.关注他人的情绪和需要是幼儿阶段情绪情感教育的内容和目标之一。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有意识地关注和引导孩子,促其发展。善于理解他人情绪的孩子,更容易被同伴或者家长喜欢,在与他人相处、交往和合作中更容易表现出利他行为,获得成功的体验,即我们所说的情商高。

4.会正确理解孩子的年龄特点,接纳孩子对他人情绪情感理解不足的表现。

5.认同孩子行为中的积极因素。

如对明明安慰他人、关心同伴的行为倾向应该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避免如案例中的家长,用“自己管好自己,别操那么多心”等语言阻止孩子的行为。

6.倾听孩子,与孩子讨论行为背后的原因。

(1)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原因。如问问孩子:“你能说说将积木给静静的原因吗?”“为什么你要一次次地将积木给静静呢?”

(2)引导孩子反思,他人行为背后的原因与自己遇到的是不同的,感受理解他人情绪背后原因的重要性。如引导孩子:“上次你玩了积木让自己开心,觉得这是一个好方法。你想静静不开心也可能是这个原因,那你知道静静为什么要推开吗?”

7.提供解决方法,引导孩子结合实际情况应对。

如面对案例中的情况,家长可以教孩子把情况反映给老师,和老师一起抱抱、安慰一下静静;建议孩子问问静静为什么哭,或者询问老师;告诉孩子知道静静为什么哭后再想办法,才能更快地让静静开心起来,避免案例中的情况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和孩子多交流,引导孩子多关注情绪背后的原因和需求,加深孩子对情绪的认知和理解

编辑:刘煜

一审:吴淑丹

二审:陈莹


桐庐妇联
桐庐县妇女联合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