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追什么样的“星”①——青年群体中各种各样的“追星”

文摘   2024-10-21 19:52   内蒙古  


我们要追什么样的“星”——青年群体中各种各样的“追星”







“追星”在年轻人中十分常见,各个时期都有。值得注意的是,现在有些大学生追星追得有些偏执、狂热,出现了“饭圈文化”“粉丝互喷”等各种现象,产生了不好的影响。大学生应该如何看待追星?我们应当追什么样的“星”呢?



 追星作为年轻人日常生活的一剂“调味品”,已经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一些家长“谈星色变”,社会上对此也有不少议论。为什么会有追星甚至狂热追星这种现象?怎么看待我们年轻人的追星行为?让我们揭开明星偶像的神秘面纱,走进这段独属于我们年轻人的心路历程。



青年群体中各种各样的“追星”


      偶像是让人着迷的字眼,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偶像,每一个领域都有让人崇拜的榜样。革命年代的年轻人把战斗英雄作为自己的偶像,新中国成立后的年轻人把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作为自己的榜样,改革开放后偶像和榜样的来源越来越多元化和生活化,影视明星也逐渐成了一种可以选择的崇拜对象。可以说,追星是年轻人特有的一段成长历程,是一段不可抹去的青春风景。

      在这段看似充满着美好与激情的青春风景里,有许多不同的色彩。既有理性追星产生的鼓舞与激励,也有平和追星带来的宽慰与满足,还有狂热追星导致的行为失序与自我迷失。

      许多同学选择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的偶像,理性追星、正向仿效,获得成长发展的价值目标和有益启发。“感动中国”2004年度人物之一徐本禹去贫困乡村支教的故事,让一批又一批青年学子找到了青春奋斗的方向,以寒暑假实践、毕业实习、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方式,参与到支教活动中。河北保定学院西部支教毕业生群体,更是获得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总书记鼓励他们“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许多同学明白,追星可以作为日常生活娱乐方式的一种选择,以温和心态面对偶像,并从中寻求生活的启发。明星们丰富多彩的人生成长轨迹,创作或演绎的音乐、影视等作品,能够给予我们心灵的感动和精神的鼓舞,安抚我们在成长道路上遇到挫折时失落的心情,启迪我们更好地面对人生的挑战。邓小平就很喜欢在工作之余读金庸的武侠小说,认为既可以娱乐消遣,也能从书中人物的命运思考人生。他在1981年接见金庸时曾说:“你书中的主角大多是历经磨难才终成大事,这是人生的规律。”

      当然,也有同学追星较为狂热。他们迷恋偶像的外貌、才华、个性甚至发型、衣着、举止、嗜好,以明星艺人为生活楷模,狂热参与公演现场、签售会、见面会;陷入为“爱豆”打榜、做数据、购买周边产品、制造话题、线下众筹等大规模集体活动。有些追星族把过度投入当作自己对偶像的重要支持,牺牲了大量时间、金钱,严重影响自身的正常学习、工作和生活。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曾经有一位年轻女孩,为了追求自己爱慕已久的偶像而不惜盲目付出一切,最终她不堪重负的父亲选择跳海结束自己的生命。


     由此可见,健康理性的偶像崇拜会带来调剂生活学习、抚慰内心世界、产生情感共鸣、激励自我成长的积极作用,但狂热追星并对偶像产生依赖,会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产生不良影响,甚至陷入迷失自我的怪圈之中。分析狂热追星的原因,认清应当如何对待“追星”是十分必要的。

未完待续...


来   源:《大学生思想热点面对面》

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排   版:刘景蓉

责   编:赵慧敏

审   核:李永利

终   审:王亚娟


包医学工
嗨~欢迎关注包医学工,这里是包头医学院党委学生工作部(学生工作处、武装部)官方公众号。在这里,我们是每一位包医学子成长的见证、进步的力量、成功的记录、未来的标记,希望我们成为你青春故事里闪闪发光的小站,伴你同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