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共计:1444字 4图
预计阅读时间:7分钟
【编者按】近年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涌现出一批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勇于担当的先进典型。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做好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宣传工作,激励广大教师践行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西北民族大学党委教师工作部、人事处(党委人才工作办公室)策划并推出了重点人才项目和荣誉称号获得者先进事迹宣传活动,充分展示新时代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的良好形象和精神风貌。
胡阿旭,男,中共党员,西北民族大学文学博士,2018年挂职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副院长,现为科研处副处长、语言科学与文化融合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语言智能与文化计算二级博士点负责人,中文信息学会分委会委员,中国计算机学会分委会委员,兰州大学青藏高原人文环境研究院特聘研究员。
2018年入选“国家民委中青年英才计划”,2020年入选甘肃省优秀青年文化人才,2023年入选陇原青年英才,荣获甘肃省青年教师成才奖,全国专业技术人才先进集体骨干成员。主要从事语言信息处理和认知语言学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主持国家社科基金2项,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2项,其他省部级项目3项,发表核心以上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3部。
语言智能与教学融合
培养国家战略人才
胡阿旭老师从事的语言与文化计算领域具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双重属性,属于“新文科、新工科”。其育人理念是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信息化技术,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浓厚的家国情怀。在工作中将积极推动教育科技创新与人文社会发展深度融合,发挥新时代信息技术在育人中的“软性”支撑作用。
胡阿旭老师将语言智能和社会计算作为学生培养的重要方向,为国家培养开发多语言翻译、数据加工、数据可视化等系统的“新工科”人才和进行海量数据整编、统计与分析的“新文科”人才,服务西部边疆地区数字经济、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
胡阿旭老师指导研究生组会研讨
他承接教育部、国家语委重大语言文化工程“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带领学生前往30多个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按照国家标准建设甘肃方言、呼麦、临夏花儿、秦州小曲、武都高山戏等40余种中华民族优秀口传文化数字化库。使学生在科研活动中掌握如何使用语言多模态技术进行口传文化的信息化传承,让学生深刻感悟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数字方法创新
传承中华优秀文化
胡阿旭老师的研究工作,以言语链为理论基础,以语言和口传文化为研究对象,涵盖言语发声的声学、生理和认知三个研究层次,通过模型记录和传承语言更底层的信号和信息达到精确记录语言文化和人类知识体系的目的,服务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数字化传承。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只有数字化的电子介质形式的文化遗产才会被广泛传播并得到传承。因此,建立口传文化资源库可以促进我国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优秀口传文化,实现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进行文化展示目的,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胡阿旭老师指导学生开展脑电信号采集实验
胡阿旭老师将脑科学与多语言理解交叉融合研究,为基于神经网络的自然语言处理提供语义通达与情绪加工的认知时间进程和神经空间特征,推动不同模态的信息与文本相结合研究。探索以多模态信息处理为基础的类人学习机制,促进机器翻译、智能阅读理解等工作。近五年所带领的团队立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5项。
注重科学实践
培养学生坚韧品质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是他的人生格言。研究生们时常这样评价胡阿旭老师:“ 胡老师在培养学生过程中非常严谨,特别注重田野调查和科学实验相结合。我们在记录当地的语言、口传文化、采集语言声学和生理信号的时候,才发现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些活动让我们切身感受到研究的艰辛和魅力,为今后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培养了坚韧的品质。”
胡阿旭老师带领团队与北京大学联合科学考察
弘扬教育家精神|孙永龙:坚守文旅情怀 深耕育才事业
弘扬教育家精神|吴忠铁:身体力行育英才 不忘初心担使命
弘扬教育家精神|马少卿:师以匠心 遍植桃李
弘扬教育家精神|吴尚: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
弘扬教育家精神|刘利伟:传道授业解惑 三尺讲台的坚守者
弘扬教育家精神 | 买合苏提·色来木:弘扬师德师风 钻研冷门绝学
弘扬教育家精神|刘慧霞:扎根基层助脱贫 实践育人铸师魂
弘扬教育家精神|刘荣:身体力行践使命 “双带头人”勇担当
弘扬教育家精神|李长亮:匠心筑梦育英才 科研深耕结硕果
弘扬教育家精神|马子量:躬耕教坛 潜心育人
央视频/ 强国号/校园号/视频号
微博/抖音/头条/B站/快手
关注@西北民族大学
投稿
huluanyingjun@qq.com
来源:教师工作部
制作:王和洁
编辑:陈言姁
责编:王尚功
编审:陈晓佳
主编:韩 瑛
让我知道你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