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党委的领导下,学校各直属附属医院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决扛起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使命担当,履行大型公立医院的责任使命,踔厉奋发,实干笃行,不断提高医疗服务水平,优化诊疗流程,开创医院全面高质量发展崭新局面。
一、与国同行,坚守防控一线
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各医院党委严格执行党中央和天津市委关于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各项决策部署,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头等大事,以守土有责、守土负责的政治担当做好医院的各项疫情防控工作。
2020年3月10日,武汉最后一家方舱医院关舱
第一附属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疫情防治中的作用,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积极投身疫情防控,共收到请战书257份,成立疫情防控党员突击队13个,设立党员先锋岗9个,29名党员赴武汉参加抗击疫情工作,21名党员支援海河医院疫情防控工作。在张伯礼院士带领下,主持制定《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防治方案(试行第七版)》,组建天津市中医药会诊专家组每周为重症肺炎患者会诊,确保高质量救治重症患者。研究制定5个医院制剂(成人:清瘟1号、清瘟2号、清瘟3号。儿童:解表退热汤剂、清宣退热汤剂)。医院外派驰援上海、海南、内蒙古等医疗队115人次,派出2.76万人次支援核酸大筛,313人次支援核酸检测基地,361人次支援定点单位。
第一附属医院援鄂医疗队凯旋
第二附属医院组建支援核酸筛查队伍,共计支援136批次,18545人次。支援河北、河东、河西、南开、津南、西青、汉沽多地PCR检测基地,支援人员包括检验科、临床药理基地、科研科、病理科人员,截止11月底共计支援1238人次。支援隔离酒店,20人。
第二附属医院承办天津市中医药抗疫经验交流会
第四附属医院党委携全体职工始终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医护工作者“白衣作甲”、向险而行,31名白衣战士驰援武汉、上海和海南;98名医护支援海河、水西等定点医院;1.6万人次职工集结在380余次大筛现场,累计采样超673万人次;派出1245人次助力疫苗接种,2022年底,北塘院区被确定为定点救治医院,圆满完成救治任务,成为全国唯一一所承担新冠救治任务的中医医院。
第四附属医院抗疫医疗队在一线
附属保康医院作为学校疫情防控最前线,参与各部门疫情防控演练10余次,新冠病毒实施“乙类乙管”后,迅速建立健康驿站。2020-2024年管理传染病190例,完成15613人麻腮风疫苗接种。
附属保康医院医疗队在一线
二、聚焦新质生产力,医院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一附属医院获批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单位,该项目入选国家优质高效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工程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并纳入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完成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暨北院区提升改造工程建设项目。中医药制剂创新与转化中心项目已完成立项及施工图设计,完成清肺止嗽膏等3个关键品种质量标准提升,制定13个制剂原料内控标准。国家中医疫病防治基地建设项目取得项目建设用地选址意见书、稳评及可行性研究报告。青海省国家中医区域医疗中心项目完成主体结构封顶。成功召开“新质生产力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受到了来自海内外近2000名专家、学者等参会嘉宾的高度赞誉。
第一附属医院国家医学中心(筹)建设项目推进会
举办新质生产力赋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大会
第一附属医院西青医院正式开诊
第二附属医院成功通过中国胸痛中心认证,跻身于国家级标准版胸痛中心之列,医院积极倡导中西医结合的胸痛中心建设,2024年11月,已顺利完成再认证工作。康复中心获批天津市唯一的国家级中医康复中心建设单位,主持承担十四五“天津市中医药康复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引领天津市中医康复发展。
第二附属医院康复中心获批国家康复中心建设单位
天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在第二附属医院挂牌
第四附属医院坚定不移走中医药特色高质量发展之路,形成了一院双区协同发展格局,建筑面积13万余㎡,开放床位数由2020年的380张增加到790张;职工总数由2020年的521人增加至936人,诊疗服务能力不断优化提升,新增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重点优势专科1个,天津市中医优势重点专科4个。近5年医院获批国家中医特色重点医院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三级中医医院登记审批,2024年底,完成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
第四附属医院三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
附属保康医院新院区建成投入使用。整合国医大师工作室、湿浊痰饮类病研究中心、中药传统制剂制造等,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基地建设。获批天津市首批9家“旗舰级”名医堂。完成天津市南开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子项目张伯礼国医大师工作室挂牌,完成张伯礼国医大师湿浊痰饮类病研究天津、深圳、河南、广西中心挂牌。“张伯礼国医大师工作室”纳入深圳市卫健委“中医骨干人才培训项目”人才培养基地。
张伯礼院士湿浊痰饮类病研究中心(天津)揭牌
三、以人民为中心,医疗社会服务实现新领跑
第一附属医院开展无假日全天门诊,收费窗口均实现“一站式”办理异地门诊联网结算。持续优化就诊流程,上线门诊回诊“二次报到”系统,缩短门诊患者预约后平均等候时间。提供更加丰富的门诊诊疗服务,开设康复中心门诊、内镜门诊、新冠康复门诊等新型门诊。国际合作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中医药合作持续推进,成功举办中国·天津第十六届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与巴西中医学院签署合作协议,建立留学生实习意向。筹备与阿联酋莲花整体研究所在医疗旅游、教学等领域开展合作,与印尼乌达雅纳大学和医院建立教学、医疗等合作意向,并赴阿曼洽谈恢复医疗合作。
召开中国·天津第十六届国际针灸学术研讨会
第二附属医院顺利完成二期搬迁工作,医院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顺利开诊,同时天津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在医院挂牌成立。牵头12家医院完成河北区中医专科联盟合作,推进优势中医医疗资源下沉。
第二附属医院传承创新工程正式开诊
第四附属医院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服务为民彰显公立医院使命担当,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补弱项、强特色、提水平,促进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全方位提升,与多家基层社区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更好的满足人民群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中医药服务需求。
附属保康医院国医堂正式开诊,满足不同患者诊疗需求,2020年-2024年服务患者约60万人。院内制剂“清感饮”系列制剂疫情防控期间向全市调剂、团购近200万盒。清金益气颗粒完成成果转化1亿元。校医室实行24小时值班,接诊人数逐年增加,转诊人数逐年下降。完成校医室改扩建,附属保康医院专家至校医室坐诊,为学生提供更优质医疗服务。2020年-2024年新校区接诊师生31783人、转诊人数209人。2020-2024年管理传染病190例,完成15613人麻腮风疫苗接种。
附属保康医院国医堂正式开诊
过去五年,大学附属医院坚持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提供优质医疗服务,在医院建设、医疗服务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医院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秉承质量为本,服务至上的理念,进一步深化医疗质量管理、规范医疗行为,优化服务流程,推动医院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学校“双一流”建设保驾护航。
天津中医药大学新闻中心
来源 | 医院管理处
编辑 | 王可欣
校对 | 曹 亭
审核 | 李 瑞
投稿邮箱 | tjutcmxuanchuan@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