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人的设计院越来越多
建筑行业不景气,这已是公认的了。设计院更是压力山大!于是乎设计院开始精兵简政,两个人的设计院越来越多了。
那么两个人的设计院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呢?
第一种情况:设计院自身本来就没有资质,一直挂靠别人的资质或者在某设计院承包一个分院。随着建筑行业的下行,设计项少的可怜,已经做完的项目设计费也收不回来,根本养不了这么多人了,于是就陆续降薪、裁员,最后就剩下院长带领自己老婆或儿子,或者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员工,做做工程项目的善后工作,目的就是为了清理欠款。
第二种情况:设计院是自己一个人的,也有资质,但是自始至终设计业务都是自己一个人去找,本来这种情况下业务量不太多,大部分的钱都支付了人工和维护资质的费用。现在遇上目前的大环境,业务量更是雪上加霜,回款难度有很大,养活不了设计人员,也维护不了设计资质,就只好清退设计人员,放弃延续资质,留下一位听话的员工,边要账边等待着其他机会。
第三种情况:设计院有设计资质,但是自己就从来不做业务,不做设计。就是开分公司做挂靠,靠收取挂靠费挣钱。当然,这两年挂靠的分公司也不好过,业务少、盖章少、回款少,除了维护资质的费用,能挣到的钱也少。以前七八个人都忙的不可开交,现在业务少了,相应的工作量小多了,基本上一个就能干的过来了,所以这种情况下院长加一名工作人员,两个人基本就应付的过来了。
第四种情况:设计院院长本身就是搞专业,而且还是专业技术的专家。当下设计院同样是业务少、价格低、回款难,同样是养不了资质养不了人,放弃设计院,就只好自己又回归做专业设计。当然这样的人也没有多么大的野心,有事做就行。比如有一位同济大学建筑学专业毕业的设计院院长,一直都是方案设计的领导者,目前这种建筑市场行情下,他把设计院以一万元卖给了一家国企51%的股权,设计院资质有这家国企维护,也有这家国企进行日常管理和经营,自己带着一名徒弟只做方案设计。
第五种情况:设计院有资质没业务,但是资质不能闲着,于是就有人做起了陪标专业户。只要做好商务标部分,粘贴复制就行,基本上不用改动,改一改项目名称就行了,不费多大功夫。技术标部分都是由邀陪的设计院来做,也非常简单,只要不缺项不废标就行,反正也指望陪标的得分。网上开标,又不用去现场。如果是去现场,委托一个邀陪单位的人就可以了。这样工作量就没有多少了,所以做陪标专业户两个人完全胜任。
第六种情况:这一种情况比较有水平!做什么呢?专门跟施工总承包企业做工程总承包联合体。现在有很多项目都走EPC工程总承包的模式,而且都指定有施工企业牵头,而施工企业考虑的就是设计费的高低和工作配合的默契度,也就是说设计院听话不听话。这个时候,第六种情况的设计院就能做到高度配合了。做一次联合体只收2万块钱,配合施工企业投标,中标后施工企业爱找谁设计就找谁设计,这里负责盖章。设计院没有什么好担心的,毕竟施工企业体量大,自己要对自己负责!这样设计院工作量就小了很多很多,两个人的设计院就够啦!
好了,您所知道的类似设计院的情况有哪些?留言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