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下手别太狠!

文摘   2025-02-02 20:08   山东  

设计师下手别太狠!


       在商业项目的设计过程中,作为设计师,我们必须保持一种绿叶的谦逊的态度,愿意甘于做配角,努力为未来的运营提供更多可能性。优秀的商业设计师通常采取一种极为克制的设计手法,表面上看似没有做出多少实质性的东西,但却能营造出一种整体的氛围,给人一种沉浸的美感,让人感到舒适。舒适感无疑是对一个商业项目最好的评价。而这种克制的手法不仅能够为后续的经营带来持续的生长和变化的可能性,反而那些设计下手过重、过于自我和夸张的造型,不仅成本高昂,难以核算,而且在未来的运营中也会造成诸多不便。


       在进行商业提升改造项目时,设计师必须意识到并勇于承认,能够持续吸引消费者的经营内容才是真正优秀的设计。设计的目的在于更好地支持经营,使其能够持续生存,而不是让设计本身喧宾夺主。试想,最美好的画面状态莫过于在经营内容和消费者痕迹不断积累后,所呈现出的二次自然生长的样子。这种状态,作为设计师,我们更应感到自豪,远比刚竣工时的干净整洁更具感人之处。然而,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媒体往往只发表效果图或是刚建成时的空镜头呢?设计圈的这种自嗨显得毫无灵魂。


      尤其在城市更新的阶段,我们会发现,所有业主最关心的并不是改成什么样子,而是他们花了钱之后,项目是否能够成功经营起来。如果没有把握,宁可不做。因此,我们的设计方案不仅要展示最终的效果,更要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和“这样做为什么能够成功”。设计与运营的思维方式往往是不同甚至冲突的,设计师所偏爱的样子并不一定是最适合运营的。因此,希望设计师朋友们能够跳出自己的专业视角,全面评判商业项目。否则,即便是大师设计的商业项目也未必能够存活。


      我对商业项目的深刻体会是,很多商业并不需要进行物理空间的更新,尤其是那些设计师化程度过高、手法过重的更新,往往会导致经营的失败。最理想的商业更新设计是甘愿做绿叶,甚至不需要请设计师。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虽然大家的日子都不太好过,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新常态下的存量资产更新时代,城市更新将更加注重内涵,更加关注建筑物使用者的需求,而不是单纯关注房子本身。


江湖行杂话铺
人生短暂,我踩过的坑你还要踩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