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玲教授看到了数据,却看不到数据背后被牺牲的医务人员

健康   2024-08-21 07:02   江苏  

近日,北大教授李玲接受凤凰网专访时,对国内的医疗现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近期,笔者留意到李教授的某些观点遭到众多医生的驳斥,然而李教授的所有观点却几乎被医疗体系外的所有网友极力认同,这种割裂现象十分显著。


割裂感极其显著。其原因想必大家都心知肚明。


今天笔者聊聊李教授的一些观点。


在笔者感受中,李教授在研究问题时,表现出对数据的极度偏爱。他热衷于使用那些格外醒目的数据,以此来支撑自己的观点。然而,对于数据所蕴含的深层意义,他有时却难以给出条理清晰且符合逻辑的分析。而且,对于数据背后可能产生的代价,他更是有意无意地选择了忽视。


如今身处数据时代,以数据作为依据来阐述观点,这原本无可非议。但需要注意的是,同样一组数据,由于分析逻辑的差异,不同的人得出的结论可能大相径庭。同时,数字本身是毫无温度的,可在这些冰冷数字的背后,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人。如果仅仅关注数据,而忽略了人的因素,这种做法显然是不符合社会主义精神的。我们应当以人为本,在数据中看到人的需求和情感。


据她所述的一个观点,在 2022 年,全国门诊量诊疗人次大致为 84 亿左右。进入 2023 年,此数字一路猛涨,攀升至 95.4 亿。中国人平均每人每年的看病次数达到七次,于全球范畴内都属罕见,堪称世界首位。而对照发达国家,其人均年看病次数通常保持在三至四次。致使这种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医院期望实现创收、获取更多的利润。此情形正是我们日常所指的“过度医疗”。


就这一数据来说,我想谈谈关于人均看病次数的事情。从这可以彰显出,我国乃是全世界看病最为便捷的国家这一实际状况,以及民众健康意识的提升和对医疗服务需求的增加。又从另一个方面来讲,这里可能存有一些过度医疗的要素。


接一下来,我们先来看看一部分评论:


这说明了一个事实:我国是全世界看病最方便的国家



这明明就是病人去医院就诊的,这过度医疗的责任究竟算谁的啊?估计是医生上门去硬拉病人看病,那肯定是算医生的。



看病次数多,不等于过度医疗,反而反应了我国对老,急,危,重,难的患者看病的方便且门槛低,在欧美同一个患者估计已经挂了七次!这个李教授就是纸上谈兵的赵括,耽误事

又不是医生拿枪威胁病人来看病的,凭什么说我们医生过度医疗?

这恰恰说明中国大陆医疗的廉价与高效!

看看我们吃的用的质量,进医院次数就合理了


还有笔者认为,在当下的网络时代下,互联网上的信息纷繁杂乱,致使一部分患者难以分辨其真伪。于是,他们往往对医生的诊断及建议持怀疑态度,反倒对网上那些毫无依据的“养生治病秘籍”深信不疑。甚至有些患者,无论病情轻重,都坚持要求进行全方位的检查。这在一定程度上,无疑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增添了过度医疗的可能性。而从医生的视角来看,在当前的医疗大环境中,为了规避潜在的医疗风险与责任,有时不得不安排过多的检查项目。毕竟,一旦出现漏诊之类的情况,医生所面临的或许不仅仅是医疗纠纷,更可能是职业生涯中的重大挫折。


最后,笔者认为人均看病次数的增多,反而反映出老百姓对自身健康的高度重视,同时也说明在中国看病相对更为便捷。反观发达国家,其民众看病次数较少,主要是因为排队等候时间漫长,民众根本等不起。像 84 亿、95.4 亿这样的门诊量数据,从 84 亿到 95.4 亿的显著变化,还有发达国家每人每年仅三到四次的看病次数,对比之下中国却能达到 7 次。在这些数据的背后,医务人员所做出的种种付出,却未能予以关注。



我们再看看李教授的另一个观点:


“回溯至1978年,全国医疗总支出仅为约100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1万亿元,直至现今的9万亿元。


多年前在做初步规划方案的时候,觉得 8000 亿就能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可如今投入了 9 万亿却依然没能做到。


9 万亿听起来多,但把 9 万亿这个数额跟其他国家相较,真的算多吗?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我国医疗支出占 GDP 的比重从 2000 年的 4.5%提升到 2020 年的 5.6%。而 2020 年,美国这一比重是 18.8%,德国为 12.8%,法国为 12.2%,日本是 11%,就算不跟发达国家作对比,世界平均水平也有 10.9%。如此对比来看,9 万亿真的算多吗?显然,大家都认为医疗投入是不足的!那么,医疗投入不足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又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呢?


并且,我们并不难发现,医疗成本的上升并非无迹可寻。从医护人数之大、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到销售等等,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成本上升的推手。以医疗器械公司为例,它们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而这些成本最终都会体现在产品的价格上。此外,医疗行业的监管和政策也在不断变化,这些变化同样会对成本产生影响。


然而,高昂的医疗成本并非不可逾越的障碍。我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降低这一负担。首先,政府可以通过加大对医疗行业的监管力度,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降低医疗成本。其次,医疗机构可以通过提高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再者,患者自身也可以通过合理选择医疗服务,避免不必要的开支。


举个例子,李奶奶是一位退休教师,她通过参加社区的健康讲座,了解到了一些基本的医疗知识。在一次小病中,她没有选择去医院,而是根据讲座中学到的知识,自己在家进行了简单的治疗。这不仅节省了医疗费用,也减少了医疗资源的浪费。


在这个案例中,我们看到了个人在面对医疗问题时的主动性。通过提高自身的健康意识和医疗知识,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医疗成本的压力。同时,这也提醒我们,医疗改革不仅仅是政府和医疗机构的责任,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参与其中,共同推动医疗行业的发展。当然,降低医疗成本的途径还有很多。比如,通过技术创新,开发更经济有效的医疗设备和治疗方法;通过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医疗行业,增加竞争,降低价格;通过教育普及,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减少疾病的发生。


最后,我坚信李教授的初衷是真诚地期望医疗事业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是发自内心地想要让老百姓在看病这件事上能够得到更优质的解决办法。然而,如果仅仅将目光聚焦于数据,仅仅着眼于收支状况,那是远远不够的。请别忘了,这当中还存在着诸多的代价!医改无疑是一场艰难的攻坚战,所有人都能够清晰地看到胜利的方向所在。


医改是一场攻坚战,谁都看得见胜利的方向,我们不能以牺牲医务人员,来夺取这场战斗的胜利。


诚然,胜利极为重要,可那些可能被牺牲的医务人员,难道就无足轻重了吗?面对看病贵的问题,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抱怨和无奈。而应该积极寻找解决方案,通过政府、医疗机构、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逐步实现医疗成本的降低。这样,我们才能让医疗资源更加公平地惠及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

-THE END-


来源:医学之声
版权归原作所有,转载请联系原出处


请长按下方图片
识别二维码 关注多巴胺


我是最后一支多巴胺,记录世界的真实声音。






部分图片、音乐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
版权、合作微信:dba0604
投稿邮件:last-dopamine@foxmail.com


     记忆或许会被风干,灵魂应该永远保持纯粹!
     我是多巴胺,谢谢您的阅读!

最后一支多巴胺
急诊执业医师,遇见许多人,碰见许多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