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证策略】保持多头思维,关注三大主线

文摘   财经   2024-10-27 14:52   中国  


一、重申反转逻辑,保持多头思维


9月底市场仍在犹豫之际,我们明确提出“做多中国”。10月以来,在前期的逼空式上涨后,尽管随着投资者情绪的变化,以及对后续政策的力度和效果可能不及预期的担忧等因素扰动下,市场出现波动,但我们依然反复强调保持多头思维。核心原因在于,市场逻辑已经反转。以“提振股市”为重要的政策抓手,将充分发挥政策组合拳的合力,实现高质量化债及高质量发展。


资本市场行情的启动对于实体经济有三个方面的作用:1)提振信心。9月底的大幅上涨,有望扭转过去三五年所形成的对中国经济、中国资产负债表、中国楼市、中国股市的悲观。2)通过财富效应,提振消费者信心,这在历轮股市上涨中都有体现。3)通过扩表而不是缩表的方式,改善企业的资产负债表。资本市场的活跃,有助于让优秀的企业进行行业整合,带动并购重组、资本运作,进而传导到居民资产负债表、企业资产负债表和地方政府资产负债表。


并且近期我们看到,持续的政策组合拳已在逐步带来股市环境和中国经济的良性循环:1)9月24日以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多场重磅新闻发布会密集召开,各项政策宽松措施密集加码,持续验证这一次政策的变化,将是一场持续的春风。2)逆周期政策不断加码,已在带动并将持续支撑经济预期改善和动能修复。


因此,在反转逻辑的大框架下,我们要关注的是这轮行情它走多长,而不是要看短期有多高。围绕着反转逻辑,资本市场和资产负债表以及中国经济要形成一种良性的正面循环,需要更长久的行情,而不是短期暴利。但是中国经济的好转不是一蹴而就的,所以,行情震荡向上,才能走得更远。


并且,本轮上涨或将由多个阶段性的“快涨、大波动”的震荡市构成,底部逐步抬升、拾级而上。中国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化解需要时间,所以,行情向上难免有颠簸,阶段性快涨之后的大波动大分化,其实是等一等股市和经济的良性互动,有助于行情走得更远。


二、震荡上行期,沿着反转逻辑,聚焦能够穿越颠簸的三大主线

2.1、潜在的并购重组方向:政策盘活“沉睡”资产、提振股市、实现高质量化债及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

今年,在IPO继续收紧的背景下,并购重组作为优化资源配置、激发市场活力的重要途径,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优化。从年初证监会召开支持并购重组的座谈会、发布多项政策支持上市公司通过并购重组提升投资价值,到4月国务院发布资本市场新“国九条”进一步鼓励并购重组,6月证监会发布的“科创板八条”,再到9月24日以来“并购十六条”、《重组办法》征求意见稿发布,且强调并购重组作为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的重要途径,均可以看出国家高度重视并购重组对于高质量发展、资源配置和产业整合的重要作用。


而随着政策持续优化,今年国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进度也明显加快,尤其是下半年以来持续提速。结构上主要集中在机械、医药、电子、化工、新能源等新质生产力方向以及产业整合加速的方向。截至10月25日,今年以来A股上市公司首次披露并购重组1065单,交易金额超5200亿元,下半年以来并购整合进度持续提速,目前交易金额已与上半年相当。行业上看, 竞买方主要集中在机械、医药、电子、化工、新能源等产业整合加速的行业,同时交易金额较大的行业有军工、交运、非银等。


另一方面,随着并购重组向专业化、高质量化发展,并购重组市场呈现出以下两点趋势:1)国央企重组整合提速。国央企作为竞买方的交易金额占比由2016年的47.2%提升至目前的70.6%;2)双创、北交所并购数量占比持续提升。创和北交所上市公司作为竞买方参与并购事件的数量占比由2010年的6.4%提升至目前的40.1%。


因此,后续来看,新质生产力产业整合有望成为并购重组的两大核心线索。在当前“强监管防风险促高质量发展”主线下,科技创新和产业调整将成为并购重组的重要目标,关注包括国防军工、TMT、生物医药、新能源车、先进制造业等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方向,以及央国企主导的券商、钢铁、有色、公用事业等潜在产业整合方向。

2.2、三季报业绩占优&困境反转方向:景气仍是超额收益重要来源

随着行情来到大波动大分化的阶段,叠加当前三季报披露窗口,景气已在成为市场交易的重要线索。一方面,参考历史经验,快速上涨后的行情颠簸期,景气成为决定超额收益的重要线索;另一方面,当前三季报披露窗口临近,也带动市场进一步聚焦景气。其中,业绩优势品种,以及后续有望困境反转的方向成为市场关注的重点:我们将个股按照24Q3净利润增速分组,可以看到10月以来其市场表现出较为明显的“耐克型”特征——净利润增速居前的个股,收益表现更优,同时景气触底的个股,市场也在基于困境反转预期交易拔估值行情。


根据现有披露情况来看,三季报景气主要集中在非银、汽车、电子、食饮等行业。截至2024年10月26日,全部5234家A股上市公司中(剔除次新股,下同)共有1698家披露三季报业绩(包括季报、快报和预告),披露率32.44%。以整体法计算,非银、汽车、电子、交运等行业净利润增速居前;以中位数口径看,净利润增速居前的行业主要集中在电子、非银、汽车、食饮等;同时预喜率方面,银行、通信、食饮、电子等行业预喜率较高。


对三季度各行业景气进行梳理后,我们总结出三条值得关注的线索:1)受益于AI产业周期以及消费电子需求回暖的电子、通信;2)“以旧换新+出海”驱动的汽车、家电;3)三季报落地后有望演绎困境反转的新能源、医药等。


1、电子、通信:AI浪潮带动算力需求爆发,全球消费电子周期也迎来回升,以电子、通信为代表的科技硬件有望大幅受益。电子方面,半导体周期仍在上行,AI产业趋势是产业向上的重要推动力,叠加硬件创新、换机需求驱动的消费电子景气周期和国产替代周期共振,芯片、服务器、消费电子、存储、面板等产业链相关环节需求高增。通信方面,AI基础设施建设、大模型迭代持续拉动算力需求,三季度国内光模块出口维持高增,AI浪潮对通信设备行业的需求拉动仍在持续。当前披露口径来看,二级行业中光学光电子、半导体、消费电子,以及通信设备三季报实现利润高增。


2、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效果已在显现,同时外需景气维持韧性,汽车、家电受益于内外需双重确定性。内需方面,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销量同比持续上行,9月家电零售同比创近三年新高,以旧换新政策刺激汽车、家电内需的效果已经显现。外需方面,三季度汽车和主要家电用品出口景气维持韧性,同比均有双位数增长。当前披露口径来看,二级行业中乘用车、汽车零部件,以及白电三季报景气较高。


3、新能源、医药:岁末年初市场往往开始布局下一年行情,三季报落地后,有困境反转预期且前期超跌的新能源、医药同样值得关注。新能源方面,三季度需求旺季驱动盈利能力逐步企稳。锂电、光伏等产业链各环节正在进行供需平衡再调整,多个新投产能项目宣布终止或延期生产,国内政策持续限制低端产能扩张,产能出清的拐点愈发清晰。从基金三季报来看,新能源产业链也成为基金重点加仓的方向之一。医药方面,集采、脱钩等风险充分释放,业绩与风险偏好有望改善。后续,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biotech融资端有望延续上半年改善趋势,以海外客户为主要订单和收入贡献的CXO龙头有望进一步回暖,海外市场进一步开拓,叠加国内创新药全产业链政策落地,国内竞争环境开始转好,有望带动医药产业链基本面修复。当前披露口径来看,二级行业中电机、电网设备,以及化学制药三季报已实现利润正增长。


2.3、资本市场工具落地带来的结构性机会:关注低估值国央企和机构重仓的行业龙头

9月24日以来,决策层以回购增持贷款、互换便利等政策工具为抓手,多措并举支持资本市场。提振市场信心的同时,也有望带来一些结构性机会。


回购增持贷款工具方面,目前已有44家上市公司公告使用,涉及金额超150亿元。继9月24日央行宣布将创设首批额度3000亿元的股票回购增持贷款工具后,10月18日该工具正式创立。10月20日,首批23家上市公司宣告通过专项贷款进行回购增持,拉开该项工具支持资本市场的序幕。截至10月25日,已有44家公司公告使用该工具进行回购或增持,涉及金额超150亿元,有助于为资本市场注入流动性。


并且,我们看到参与回购增持贷款的上市公司普遍能够获得较大超额收益,显示市场对这类市值管理方式的认可。从上市公司发布回购增持贷款公告后一天收益表现来看,较全A 的超额收益集中在1-5%区间。此外,本周(10月21-25日)同花顺回购增持再贷款概念指数涨幅5.43%,较全A有2.72%的超额收益,充分体现市场对这类市值管理方式的认可。


结构上,从当前已参与回购增持贷款的上市公司来看,低估值高股息的国央企、各行业龙头积极性较高。率先参与回购增持贷款的上市公司中,有来自地产、交运、石油石化等行业的低估值高股息国央企,也不乏汽车、农牧、新能源、电子等行业的龙头公司。估值角度来看,大部分企业PB估值较低(1.5以下,处于过去五年中位数下方),且股息率较高(中位数2%左右),有市值管理的诉求。


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方面,10月21日央行开展500亿元的首次操作。继9月24日宣布将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工具,10月10日正式设立,10月18日公布首批获准参与互换便利操作的20家证券、基金公司名单、首批申请额度已超2000亿元后,10月21日央行随即开展了500亿元互换便利的首次操作。


结构上,综合工具本身的定位,以及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三类参与方的投资偏好,大盘、机构重仓的各行业龙头等方向有望更加受益于互换便利工具。


因此,综上来看,随着回购增持贷款和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等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落地、生效,低估值、高股息的国央企以及机构重仓行业龙头有望受益。

风险提示


经济数据波动,政策宽松低于预期,美联储降息不及预期等。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兴业证券经济与金融研究院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保持多头思维,关注三大主线——A股策略展望》
对外发布时间:2024年10月27日
报告发布机构: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已获中国证监会许可的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分析师 :

张启尧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1080005

胡思雨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1110003

张勋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0070004

吴峰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10120002

杨震宇  SAC执业证书编号:S0190520120002


推荐阅读


基金三季报的八大看点

并购重组制度的变迁及值得关注的两大方向

重申反转逻辑,保持多头思维——A股策略展望

8月中旬以来外资动向有何变化?

七大维度剖析ETF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使用本研究报告的风险提示及法律声明
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已具备证券投资咨询业务资格。
本报告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的客户使用,本公司不会因接收人收到本报告而视其为客户。本报告中的信息、意见等均仅供客户参考,不构成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征价邀请或要约。该等信息、意见并未考虑到获取本报告人员的具体投资目的、财务状况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时候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个人推荐。客户应当对本报告中的信息和意见进行独立评估、并应同时考量各自的投资目的、财务状况和特定需求,必要时就法律、商业、财务、税收等方面咨询专家的意见。对依据或者使用本报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本公司及/或其关联人员均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本报告所载资料的来源被认为是可靠的,但本公司不保证其准确性或完整性,也不保证所包含的信息和建议不会发生任何变更。本公司并不对使用本报告所包含的材料产生的任何直接或间接损失或与此相关的其他任何损失承担任何责任。
本报告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本公司于发布本报告当日的判断,本报告所指的证券或投资标的的价格、价值及投资收入可升可跌,过往表现不应作为日后的表现依据:在不同时期,本公司可发出与本报告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报告,本公司不保证本报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状态。同时,本公司对本报告所含信息可在不发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资者应当自行关注相应的更新或修改。
除非另行说明,本报告中所引用的关于业绩的数据代表过往表现。过往的业绩表现亦不应作为日后回报的预示。我们不承诺也不保证,任何所预示的回报会得以实现。分析中所做的回报预测可能是基于相应的假设。任何假设的变化可能会显著地影响所预测的回报。
本公司的销售人员、交易人员以及其他专业人士可能会依据不同假设和标准、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头或书面发表与本报告意见及建议不一致的市场评论和/或交易观点。本公司没有将此意见及建议向报告所有接收者进行更新的义务。本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自营部门以及其他投资业务部门可能独立做出与本报告中的意见或建议不一致的投资决策。
本报告的版权归本公司所有。本公司对本报告保留一切权利。除非另有书面显示,否则本报告中的所有材料的版权均属本公司。未经本公司事先书面授权,本报告的任何部分均不得以任何方式制作任何形式的拷贝、复印件或复制品,或再次分发给任何其他人,或以任何侵犯本公司版权的其他方式使用。未经授权的转载,本公司不承担任何转载责任。
在法律许可的情况下,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可能会持有本报告中提及公司所发行的证券头寸并进行交易,也可能为这些公司提供或争取提供投资银行业务服务:因此、投资者应当考虑到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及/或其相关人员可能存在影响本报告观点客观性的潜在利益冲突。投资者请勿将本报告视为投资或其他决定的唯一信赖依据。
投资评级说明
报告中投资建议所涉及的评级分为股票评级和行业评级(另有说明的除外)。评级标准为报告发布日后的12个月内公司股价(或行业指数)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的涨跌幅,其中:沪深两市以沪深300指数为基准;北交所市场以北证50指数为基准;新三板市场以三板成指为基准;香港市场以恒生指数为基准;美国市场以标普500或纳斯达克综合指数为基准。
行业评级:推荐-相对表现优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中性-相对表现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持平;回避-相对表现弱于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
股票评级:买入-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大于15%;增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15%之间;中性-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在-5%~5%之间;减持-相对同期相关证券市场代表性指数涨幅小于-5%;无评级-由于我们无法获取必要的资料,或者公司面临无法预见结果的重大不确定性事件,或者其他原因,致使我们无法给出明确的投资评级。

免责声明
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平台所载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专家、嘉宾或其他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以外的人士的演讲、交流或会议纪要等仅代表其本人或其所在机构之观点),亦不构成任何保证,接收人不应单纯依靠本资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独立判断,应自主做出投资决策并自行承担风险。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本平台内容仅供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使用,若您井非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请勿订阅或转载本平台中的信息,本资料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还请见谅。在任何情况下,作者及作者所在团队、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不对任何人因使用本平台中的任何内容所引致的任何损失负任何责任本平台肯在沟通研究信息,交流研究经验,不是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报告的发布平台,所发布观点不代表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观点.任何完整的研究观点应以兴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发布的报告为准。
本平台所载内容仅反映作者于发出完整报告当日或发布本平台内容当曰的判断,可随时更改且不予通告、本平台所载内容不构成对具体证券在具体价位、具体时点、具体市场表现的判断或投资建议,不能够等同于指导具体投资的操作性意见。

尧望后势
研究创造价值——为您带来及时、新颖、专业的策略研究视角,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