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山因何得名?
文摘
2024-11-25 18:33
湖北
道冠儒履释袈裟,呦呦鹿鸣太子山
邱权
屈家岭管理区太子山因何而得名?这与明代嘉靖皇帝太子朱载壑有关,嘉靖十八年(公元1539年),嘉靖为拉拢人心,获得民心,是年大赦天下,并把大牢里的犯人集体流放到钟祥的冷水铺以西地带安居。在嘉靖帝南巡湖北承天府时,朱载壑已经荣升监国,留京处理朝政。遗憾的是,朱载壑20岁时夭折,谥庄敬太子。庄敬太子生前在承天府京山县太子山狩猎过,至今太子山林管局还沿袭王岭分场这一地名。但太子似乎终究抵不过大雄,如今的太子山却因为普云寺而显名。当然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太子山也有道人在此羽化。加之明末战乱,儒生在此依凭山寨抵抗闯王李自成侵虐,太子山又留下了一段悲壮历史。嶛崛山余脉太子山,就如一个得道的圣人,道冠儒履释袈裟,行走于江汉大地。清光绪八年(1882年)的《京山县志》仙释补:刘道人,明季卓庵白龙洞旁。羽化时,谓乡人曰:“后过天旱祈雨,当暗助。”已而果验。至今土人塑像祀之。相传有歌云:“东南角,起紫云,有雨便是刘道人。”攀登到白龙洞口,眼前就是刘道人卓庵之处。碑已断裂四、五块。历史早有记载:刘道人是明代崇祯年间子陵村刘家集道士。“崇祯十四年辛巳,大旱,赤地千里。秋,蝗蝻为灾,斗米千文,民食树皮草根,榆桐皮、芡实诸粉鬻于市,每升价至五十文,死者相望。”这是明末崇祯年间京山的光景。而刘道人苦于吃不到一口米饭,只有在缸里坐化。在当地传说中,刘道士三次才坐化成功。他的墓地在鹰仔台下的竹林里,这里别有洞天福地,可惜墓地已毁。在白龙洞附近,现存清代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刘道仙碑》,碑文上款“祈雨即应,立碑酬谢。”中部阴刻“皇明侍赠飞身刘道人仙碑。”下款阴刻“大清乾隆三十五年岁次……”另一块碑是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刘真人羽化神位》碑,上款阴刻“周££团白杨村穆家庄为祈雨即应酬恩碑记,永垂不朽。”二块碑刻说明刘道人自明崇祯年间羽化之后,一直是下洋港、丰谷等地农民祈雨的精神寄托。到1955年五三农场气象站在易家岭毛家楼成立,明清时期白龙观杀猪烹羊的祈雨祭祀不再重蹈。光绪八年《京山县志》记载:明末,闯贼乱邑,增生李哲聚族筑城于太子山山顶拒贼,被获逼从,哲大言:“宁作朱家鬼,不为贼子官。”因遇害。族中同死者甚众,因以名山。“李哲,邑诸生。崇祯十六年倡义,为贼所获,不屈死。乾隆四十一年,予祀忠义祠。李哲以倡义为伪防御使陈荩所获,骂贼不屈而死。”“闯贼”是建立大顺政权的李自成,“明末”是崇祯明崇祯十七年(1644),李自成部将陈荩带领大顺军在京山、天门两县之间的万人畈全歼明军、乡勇万余人,击杀刺史董硕儒。并率大顺军攻占太子山城顶寨,杀死策应明军的李哲等明朝生员。在太子山半山腰葱葱郁郁的灌木从中,有二高一低的三座僧人圆寂塔。塔呈圆形,状似葫芦。石塔分为三层,塔座、塔身、塔顶。塔身与塔座之间用榫头相接,一石塔塔座为八方形,一石塔为扁圆形莲花座。整个塔是榫卯结构。一塔系海众和尚塔,塔石正面中部上端横列阴刻“大蹟山”3字,中间竖行阴刻“普云禅寺海众之塔”,下款阴刻“大明天启四年(1624年)春三月十七之吉旦”。另外一塔是“大蹟山慧林和尚塔”,上下款文字均风化严重,字迹模糊不清。从建筑形制属明代石塔。第三塔是现代黎和尚塔。1990年,畜牧分场黎家集一位黎姓居士剃度出家后,在大蹟寺的残砖断瓦处农禅,后在石仓雨林的坐佛台打坐,圆寂后入塔为安。清康熙初年,永漋寺住持僧一揆禅师游览大蹟山,会见了普云禅寺住持僧九山禅师,写下了《游大蹟山赠九山禅师》“曳杖穿云到上方,华宫隐翠白辉煌。岩花已并天花落,柏叶常侵贝叶香,清馨一声驯洞虎,晴霞几片映松堂。满是顽石头皆点,应是生公舌广长。”“柏叶常侵贝叶香”据民国《京山新志》中:“又西南曰白龙观,观在太子山顶,其下有白龙洞,无树木,然山腰西南面挺生古柏一株,枝叶高张,如伞,终年长青,青木垱在其南。”“满是顽石头皆点”是指白龙观的石仓雨林景观。一揆禅师又居放鹰台而留有《余居放鹰台田己飏寄诗见怀次韵》七律诗一首:“一杖飘然过古台,遥遥犹复累君怀。但知月色山中好,懒听鸿音天外悲。怪石岂随流水去,霜花易点鬓边来。逃禅屐子如稍健,莫为面幽人惜缘苔。”禅师感叹韶光易逝。在山腰间就是大蹟寺的中庙遗址,东侧的厢房里有六块碑。分别为《崇祯十三年碑》《重修二厢碑记》《建修百子堂碑记》《佛殿重修碑记》《黎姓功德碑》《筑三仙神路碑记》。其中《崇祯十三年碑》高1.66米,宽0.66米,厚0.16米。有精雕细琢的双龙戏珠碑额。碑文摘录如下:“湖广承天府京山县宝香村刘家庄土地居住喜捨信士胡乾坤于崇祯己巳年(1629年)七月初五日捐银££两助修大士楼......”碑文中的宝香村是明洪武初年京山设置的八村三十一里。宝香村,以村里宝香山,故名,管里三,在县南。宝香山在今永漋镇石女山。宝香村的区划涵盖今天的易家岭、何集办事处、永漋镇三地。“崇祯二年已巳,大旱,饥。”而太蹟山却有信众在捐银重建大士楼。而这一年子陵村刘家集的刘道士却坐缸羽化。《重修二厢碑记》碑是清代乾隆二十年(1755年)所刻,碑文:“余自孩提时为沙弥于荆门,越岁三十始慕桑梓地……”表达了桑梓之情真意切。《建修百子堂碑记》碑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碑文:“沔阳陈道安。左相石施铁链一条……”《佛殿重修碑记》碑是嘉庆十五年(1810年)碑文:“今大迹普云寺,山场日旧,因欲使庙貌如故……”《黎姓功德碑》碑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碑文:“中岭黎大贵一钱文,大岭黎保安一钱文,小岭黎成现一钱文……”计刻117名黎姓捐资人姓名。这个大岭、小岭、中岭在永漋镇黎家大岭、黎家垸村一带。可见普云寺对永漋有较大的佛教影响。《筑三仙神路碑记》碑纪年残损,碑文“十方功德首士徐义万一千……”碑刻是民国时期的黎家集徐家垱人所立。山犹是此山,人已非此人。进入今天,太子山早不是道冠儒履释袈裟的圣者形象,一群仙鹿翩翩而降,生态养殖助力乡村旅游,一条沪汉蓉高速铁路,造福四方民众。呦呦鹿鸣,食野之苹。1963年五三农场承担国务院农垦部的“北鹿南养”任务。从“鹿乡”吉林敦化引进梅花鹿。这群森林里的精灵活跃在太子山北麓的石冲山谷,1976年石冲梅花鹿场从长沙岳麓山鹿场引进公鹿,自此开始自繁自养。1994年五三养鹿场研发了鹿茸、鹿筋、鹿骨、鹿胎、鹿肉等,生产了鹿血酒、鹿茸酒。2004年白鹿春公司出资竞拍购买了养鹿场,开启梅花鹿养殖农文旅融合之路。2024年,二条纤细、闪亮的钢轨从天门延伸过来,它勇敢的一头撞进幽暗的太子山隧道,冲出到龙船山。屈家岭和她的几万乡亲此后再也不用一心一意的掩藏在太子山那深深的褶皱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太子山任意给予的温存和粗暴。明年,高铁正式营运,屈家岭群众挤在雁鸣湖畔,看见那雪白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来自江浙的吴音侬语,皖南水墨山水的婉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