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本页面底部课程海报二维码,即可了解详情)
今年以来,多所高校都积极响应财政部“过紧日子”号召,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方案举措,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教育教学提供坚实保障。
据某师范大学财务处网站消息,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辽宁省委、省政府关于“过紧日子”的要求,制定《XX大学进一步提升资金使用效能具体措施》,其中明确严格控制新进人员规模,清理整治富余闲散人员,对懒政、怠政、庸政人员调离机关工作岗位。除专业技术要求较高的岗位外,所需人员原则上通过机关部门间调剂解决。除缺编严重的部门外,机关各部门原则上不得使用编外聘用人员,现有编外聘用人员存量要通过自然减员、调剂等方式逐步压缩。
某中部省份财经类高校发布文件要求,进一步压减办公经费,倡导推行无纸化办公,如必须打印资料采用普通纸张双面打印,日常办公用品坚持勤俭节约。用水用电也强调节约,合理使用空调、随手关灯关水等。
同时,“三公”经费也进一步压减,严格用车审核审批,公务接待严禁同城接待,控制陪餐人数与餐费标准。会议费方面,能发文就不开会,开会也尽量在校内且降低成本。培训费则多利用线上形式开展,减少不必要开支。
西南某高校明确要压减一般性支出,2024年各单位综合定额在2023年基础上压减20%,工作经费和经常性事业专项压减10%。出国经费在2023年基础上按全市要求压减50%。全面清理非编人员,非编人员实行分类管理。完善非编人员薪酬标准体系,控制非编人员薪酬支出总量、优化非编人员薪酬支出结构。各二级单位未经学校批准同意,不得聘用非编人员。
需要明确的是“过紧日子”并不是意味着不办事、少办事,而是要在费用支出上打好手中的算盘,量入为出,确保每分钱用好用对,让有限的资金发挥出更大作用。
财政部部长回答记者提问时强调,党政机关少花一分钱,民生事业就可以多安排一分钱。党政机关过紧日子,不是捂紧钱包不花钱,是要集中财力办大事。
具体到高校,《“过紧日子”背景下高校节流工作的思考》一文的作者认为,要立足学校工作实际,积极开源节流,有效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把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紧要处,不断增强师生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作者还在文中指出,人员经费开支过大是高校节流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纵观高校经费预算安排结构,人员经费支出已达到总预算额度的60%。因此,高校要优化人员结构。适当控制人员经费支出,是高校节流的重要方向。上文提到的几所高校在响应“过紧日子”号召,出台的工作方案举措中,也都或多或少提及了控制人员经费的相关规定。
作者建议高校要适当控制教职工数量,从学校层面整合人力资源,调配内部人员岗位,新进人员遵循“从严控制、严格审批”的原则,避免部门臃肿、人浮于事。其次,高校要制定一套完备的人员经费管理办法,明确人员经费由人事处统一管理。在不影响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下,各二级单位可以根据政策文件要求结合学校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分配。财务处作为人员经费发放部门,应与人事处一起不断探索更适合学校长远发展的绩效工资制度,定期对人员经费的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审查,对不合理的绩效分配方案或奖励制度提出修订和完善意见,从而规范内部人员经费支出,促进人员经费管理水平的提高。
在“过紧日子”常态化形势下,高校应科学应变,主动谋划多元化筹资渠道,拓展收入来源途径,提升学校收入水平。
高校收入来源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财政拨款收入指高校从本级财政部门取得的各类财政拨款;事业收入指高校开展教学、科研及其辅助活动取得的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指高校附属独立核算单位按照有关规定上缴的收入;其他收入指高校取得的除上述收入以外的各项收入,包括投资收益、利息收入、捐赠收入、非本级财政拨款收入等。
对于绝大多数的地方普通高校而言,政府财政拨款、学费是办学经费的重要来源。此前曾有学者通过对2014~2018年某地41所省属高校教育经费统计资料分析发现,地方高校收入最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占比54.08%;其后是学费、住宿费等非税收入,占比26.09%;科研收入和其他创收收入(包括非学历教育进修、技能培训等教学活动收入、捐赠收入等)合计占比不足两成。这表明,地方高校存在资金来源过分单一的问题。过度依赖政府的预算补助,可能存在一旦支持力度下降,学校长远发展将受制约,甚至无法正常运转的问题。更为多元的资金来源(例如争取科研经费、技术服务转化、社会捐赠)才是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些国外高校曾切身感受过办学经费掣肘学校发展的困境。20世纪60年代,美国公立高校密西根大学80%的资金来源于州政府拨款。21世纪初,随着美国经济的衰退,政府在高等教育投入的增长幅度减小甚至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2012年时,州政府拨款在该校财政预算中所占的比例已下降至17%。
没有足够资金的公立大学在师资和生源竞争中本已捉襟见肘,同时还面临着学生规模扩大、教学成本上升的现实。与此同时,由于资金和资源匮乏,公立大学优秀的教师和研究人员也常常被挖走,进一步造成它们在争夺科研项目方面处于劣势。上述种种促使密西根大学通过开展企业化活动获取经费,来弥补政府拨款减少带来的巨大空缺。2012年该校医疗系统的收入及学费撑起了“半壁江山”,包括密西根大学的附属医院和门诊、理疗管理公司和保健公司在内的医疗健康系统,为该校贡献了40%以上的资金。
此外,密西根大学对筹资活动也非常重视。该校曾发起一个名为“卓越密西根”的大型募捐活动,原计划筹资25亿美元,最终筹得超过32亿美元,创下了当时美国历史上公立大学筹款金额的纪录。密西根大学的筹资之所以取得不菲的成绩,得益于他们在校长的带领下,有一支很强的筹资团队,在筹资过程、方法、筹略、组织和实施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该校筹资的一般路径是:选择与确定潜在的捐款人—收集潜在捐款人的信息—制定策略并协调潜在的捐款人—联系和通知潜在的捐款人—密切联系潜在的捐款人—吸引潜在的捐款人—制定游说计划—游说捐赠人—完成捐赠协议并感谢捐赠人—管理资金。
需要注意的是,高校拓宽办学资源渠道,也意味着高校必须转变办学理念。华北电力大学教育基金研究中心副主任曾在撰文中谈到,多元化筹资能力是大学品牌、大学声誉、治理能力、内涵式发展水平的“试金石”,最能够检验综合办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为获得更多社会资源的支持办学,高校就更需要高度重视人才培养质量,让办学更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