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最新的城市定位确实下降了,怎么形容这次下降的程度呢?这么说吧,2020年规划的批复定位,合肥基本上和南京平起平坐,明显高于杭州。这次的2035年规划的批复定位,合肥不仅落后于南京杭州,甚至落后于宁波。
大家看看,这是2020年规划的批复定位,长三角六大城市基本可以分为四个等级。合肥的定位与南京非常类似,区别在于南京是东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
合肥是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虽然前者的定位比后者高一点,但合肥比南京,多了一个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所以基本上来说,合肥并没有比南京差太多。
而这次最新的定位对比,简单总结就是杭州上合肥下,合肥在能级定位上是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在功能定位上是中部先进制造业基地。
南京杭州全都是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上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而且合肥一直引以为傲的科研教育领域定位,也只是区域性科技创新高地,这个定位南京、杭州、宁波全都有。
安徽是全国唯一第一个提到科技创新的省份,安徽既然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省份,那这种重要性按道理来说,确实要体现在省会合肥身上。
合肥是近几年的明星城市,是全国最闪耀的崛起最快的城市之一,为啥也会遭受这样的待遇呢?
不是因为合肥自身发展慢了,更不是因为要否定合肥这些年的成绩,而是国家层面想要回归基本的区域平衡。
这种平衡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方面是相邻省会与省会之间保持平衡,另一方面是省会与省内普通地级市之间差距不能太大。合肥当年凭什么以最小的经济规模,在周围省会中拿到最高的定位;
最主要的原因是他在2010年时首次加入长三角城市群,后续安徽越来越多的城市也陆续加入合肥,从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已跃成了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这属于典型的质变。
代表合肥,已经和隔壁的郑州、济南完全不在一个发展平台之上了。这个定位的提升其实是可以解释得通的,但是把合肥的其他功能性定位又拉到了全国的高度,明显比周围省会高一头,这就有点失衡了,会导致什么呢?
大家想想,之前合肥与济南郑州的定位是差不多的,在合肥经济体量还没有明显领先前,突然将其提升到了与南京、武汉一个层次,区域平衡是不是彻底被打破了?
而且以前在安徽省内,合肥只比其他地级市高了一个等级,现在突然高了两个等级。是不是会对省内其他城市的发展或多或少起到了压制作用?
十年前的2013年,合肥的GDP总量在安徽省内占比24.5%,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上升至26.9%,增长了2.4个百分点。
2013年,合肥的GDP总量分别是济南的89%、郑州的75%,而到了2023年,这一比例分别上升至济南的99%、郑州的94%。
由此可见,无论是省内还是省外,合肥的发展速度都十分迅猛。这对于合肥来说,无疑是件喜事。
但从整体来看,尽管合肥发展迅速,其GDP总量仍略超1万亿,与济南、郑州相比,体量相当。
大家又都是省会城市,难道不应该保持基本的区域平衡吗?难道不应该按照现有的经济发展水平为主要依据进行定位吗?
最新一轮的城市定位,虽然郑州、长沙还没有批复,但从济南和合肥的对比情况看,这些省会的定位基本上要被拉到同一水平线之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