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位于中原地区,是中部地区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实施的重要支撑地区。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9132.39亿元。
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始于元朝,并在元、明、清三朝的长期发展下,逐渐形成了内陆各省的基础区划框架。
至清朝统治时期,河南省的行政区划已形成了以9个府和4个直隶州为主的格局,具体包括开封府、河南府、彰德府、怀庆府、卫辉府、归德府、南阳府、汝宁府、陈州府、许州、陕州、汝州、光州等。
但在雍正皇帝统治时期,河南省与直隶省进行了首次区划调整。当时,直隶省最南部的大名府与河南省的卫辉府(今新乡市)、彰德府(今安阳市)相邻。
大名府下辖1个散州和10个县,这些县分别是:开州、大名县、元城县、南乐县、清丰县、东明县、长垣县、内黄县、滑县、魏县、浚县。
雍正三年(1725年),河南巡抚田文镜鉴于治理卫河、强化漕粮运输以及灌溉周边耕地的需求,向朝廷上奏,建议将直隶省的浚县、滑县、内黄县划归河南省的彰德府和卫辉府管理,以便于统一事务,避免相互牵制。
经清朝历史文献记载,雍正三年,依田文镜之请,将三县划归河南,其中内黄县划归彰德府,滑县和浚县划归卫辉府。同时,为平衡直隶省利益,雍正四年(1726年),河南省彰德府下辖的磁州被划入直隶省广平府管理。
在这一轮行政区划调整中,直隶省的浚县、滑县、内黄县三县被划归河南省管辖,而河南省的磁州则纳入了直隶省的版图。
1912年,清朝统治结束,我国随即进入军阀混战时期。军阀间的相互攻伐给各地带来了巨大破坏。
1928年,直隶省更名为河北省,此时河北省最南部的数个县,如同一把锥子般插入河南省与山东省之间。
1949年,随着北方各地解放,治理黄河的任务迫在眉睫。但黄河治理涉及河北、河南、山东三省,需协调两岸众多地区的人力物力,以及河流线路规划等重大问题。单靠一个省份难以完成,为了满足黄河治理的实际需求,1949年7月,我国设立了平原省。
平原省由河南省黄河以北地区、山东省的聊城、湖西、菏泽,以及河北省最南部的长垣县、东明县、濮阳县、南乐县、清丰县等地组成。
省会设在新乡市,全省划分为6个专区:安阳专区、濮阳专区、菏泽专区、聊城专区、新乡专区、湖西专区。至今,新乡市仍保留着许多平原省的历史印记,如平原大道、平原博物馆、平原新区等。
历经两年多的艰苦努力,在数十万军民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决口问题得以解决,黄泛区得到有效遏制。此时,平原省的存在意义已明显减弱。
平原省作为历史上未曾出现的省份,经过深思熟虑和全面考量,于1952年11月被撤销。原属平原省的6个专区中,濮阳、安阳、新乡3个专区并入河南省,湖西、菏泽、聊城3个专区并入山东省。
在此过程中,原本划归平原省的河北省下辖的长垣县、东明县、濮阳县、清丰县、南乐县等5个县,随濮阳专区一并划归河南省,未归还给河北省。换句话说,河北省失去了5个县。为弥补这一损失,河南省安阳专区的涉县、武安县、临漳县等3个县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理。
昔日,大名府曾辖有10个州县,其中8个县陆续被划归河南省管辖。如今,这些地区主要隶属于河南省的濮阳市、安阳市、新乡市等地。在这次行政区划调整后,河北省与河南省之间产生了两个连锁反应。
随着临漳县等地划归河北省,关于古代邺城归属的问题,安阳市与邯郸市之间产生了较大争议。
河北省的5个县划入河南省后,在濮阳境内发现了丰富的油矿;而河南省的3个县划入河北省后,陆续发现了丰富的铁矿和煤矿。双方均感到在这次调整中有所失,这一切都发生在5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