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电网有限公司西北分部 崔伟等|基于改进凸松弛的新能源电网概率最优潮流快速计算方法

文摘   2024-11-22 10:01   北京  




来源:《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

引文:崔伟, 柴龙越, 王聪, 等. 基于改进凸松弛的新能源电网概率最优潮流快速计算方法[J]. 中国电力, 2024, 57(10): 166-171.











编者按





大力发展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是中国电力系统实现绿色转型的必由之路。新能源发电的随机性、间歇性和波动性导致系统运行状态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随着“西电东送”战略的实施,一批高压交流输电线路和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相继投运,形成了交直流互联的大电网格局。因此,亟需分析新能源不确定性对交直流电网运行状态的影响。

《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刊发了崔伟等撰写的《基于改进凸松弛的新能源电网概率最优潮流快速计算方法》一文。文章首先建立考虑风电和光伏不确定性的交直流新能源电网POPF模型,设计了一种改进二阶锥规划松弛方法来处理非凸潮流方程,该方法可以保证松弛精度,并利用Nataf变换处理非正态分布随机变量间的相关性,继而结合LHS-MCS求解凸规划形式下的POPF模型。算例结果表明:所提改进二阶锥规划松弛方法松弛间隙小,计算精度高。





摘要



现有概率最优潮流计算侧重于概率计算方法的设计和改进,难以从本质上提高概率最优潮流的计算效率。为此,以交直流新能源电网为研究对象,考虑风电、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建立交直流互联新能源电网概率最优潮流模型。首先,提出一种改进凸松弛技术处理非线性非凸潮流方法,将其转化为凸规划形式下的概率最优潮流模型;其次,利用Nataf变换处理非正态分布随机变量间的相关性,进而采用结合拉丁超立方采样技术的蒙特卡罗模拟法(monte carlo simulation,MCS)进行求解以降低MCS的计算量;最后,通过改进的IEEE 39节点、118节点以及500节点系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01


新能源电网POPF模型




1.1  最优潮流模型
新能源电网最优潮流模型以系统运行成本最低为目标函数,同时考虑交直流系统的安全约束。

新能源电网最优潮流模型的目标函数为最小化运行成本,包括机组的发电成本、碳交易成本以及弃风弃光成本,即

式中:分别为节点i的发电机成本系数;为发电机i的有功出力;G为发电机组的集合;α为碳交易系数;Cb为单位碳购入价格;Cs为单位碳出售价格;分别为风电场w的弃风电量和光伏电站v的弃光电量;γβ分别为弃风弃光成本系数。
采用支路形式的潮流方程描述交流电网部分,其中交流网络潮流方程、支路功率方程、电压相角差约束、网络中环角约束、电压电流方程约束、网络安全约束可参考文献[24-28]。
与交流网络不同,直流节点之间仅传输有功功率,该值取决于支路两端的电压差和直流特性。直流网络系统的节点功率平衡公式为
式中:Pdc,i为发电机组注入直流系统节点i的有功功率;Vdc,i为直流系统节点i的电压幅值;Xdc,ij为直流系统支路(i,j)的电抗;Rdc,ij为直流系统支路(i,j)的电阻。
换流站模型可参考文献[29]。
火电机组、风电场和光伏电站的出力满足机组实际上、下限约束。
1.2  POPF模型
1.1节所述的最优潮流模型可以表示为
式中:Y为最优潮流模型的输出结果,如运行成本、节点电压、支路传输功率等;X为输入的边界条件,如风光出力、负荷等;F为最优潮流模型。
当考虑风电、光伏出力的随机性时,节点电压、支路传输功率是随机因素风光出力的函数,也具有随机性。
本文主要考虑风电/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以及负荷的不确定性。
1)风电场出力概率模型,采用Weibull分布描述风速的随机性,具体可以参考文献[30-31]。
2)光伏出力概率模型,用Beta分布来描述光照强度的随机性,此时,光伏出力P也服从Beta分布,具体可以参考文献[32-34]。
3)负荷概率模型,采用正态分布描述负荷的随机性,具体可参考文献[34-35]。
Nataf变换能够反映相关系数在不同随机变量空间的变化,可以有效处理输入随机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具有较高的精度;而LHS是一种分层抽样方法,可以显著提高传统MCS的抽样效率。为此,本文采用基于Nataf变换和LHS的MCS(NL-MCS)进行POPF分析,步骤如下:
1)输入基础数据,包括新能源电网元件参数,各随机变量的分布类型、参数及相关系数ρXij(i, j=1, 2, ···, n);设定采样规模s
2)计算Z的相关系数矩阵CZ,经Cholesky分解得到下三角矩阵L
3)基于LHS产生n×s维的标准正态分布随机样本矩阵Y
4)根据Z=LY求得矩阵ZZ的相关系数矩阵即为CZ
5)依次转化Z中各元素,得到X,即新能源电网输入随机变量的相关随机样本;
6)采用优化算法对交直流新能源电网进行s次最优潮流计算;

7)统计目标函数、节点电压、支路功率等输出随机变量的期望、方差、概率密度函数等数字特征。



02


基于改进凸松弛的POPF快速求解法




基于LHS-MCS的POPF方法的核心是求解确定性最优潮流模型。然而,非线性潮流方程致使最优潮流模型非线性、非凸,难以高效求解。这也是制约POPF计算效率的根本原因。为此,本文提出基于改进凸松弛的新能源电网POPF快速计算方法。

2.1  线路容量约束的二阶锥松弛

在进行二阶锥松弛之前,首先将变量替换为

式中:l为节点i流向节点j电流的二次方;u为节点电压的二次方;V为节点电压;I为节点电流。
将节点电压、支路电流的关系松弛为锥约束,表示为
式中:PijQij分别为线路i, j的有功、无功功率;lij为流过线路i, j的电流平方;ui为节点i的电压平方。
标准形式为
式中:|| ||2为二范数。
2.2  相角约束的凸包络松弛
二阶锥松弛方法并不一定能够保证精确。本文基于凸包络的增强二阶锥松弛进行方程求解。
在构造凸包时,需要设定线路两端电压相角差的边界条件,本文假节点ij的电压分别为ViVj,线路两端节点电压的相角差为θij,并用__ 、―区分变量下限和上限。在实际潮流中,线路两端电压的相角差通常不会超过10°。在设定相角差的边界以后,由于幅值变量V的边界已知,开始构造电压平方项、电压交叉乘积项以及相角差的三角函数项的凸包络。已知x∈(−π/2, π/2),令ViVjsin⁡θij=M,则有

该凸包在θij30∘时是紧的,相角约束经锥松弛后独立于功率约束。



03


算例分析




3.1  算例说明
以IEEE 39节点、118节点和500节点系统作为测试系统,验证本文所提基于改进二阶锥松弛的POPF快速计算方法的有效性。算例分析中,非线性规划模型采用IPOPT求解,凸规划模型采用Gurobi求解,优化求解器采用默认参数。
3.2  二阶锥松弛精度验证

所提POPF快速计算方法的核心是改进二阶锥松弛最优潮流模型(second order cone relaxation-optimal power flow,SOCP-OPF)。为验证其有效性,将其与原始非线性最优潮流模型(NLP-OPF)进行对比。因为NLP-OPF没有对模型进行任何简化和松弛,其结果作为参考值。SOCP-OPF与NLP-OPF对比结果如表1所示,表1给出了所提SOCP-OPF方法与NLP-OPF方法在39节点、118节点系统中的平均电压偏差与功率偏差。


表1  SOCP-OPF与NLP-OPF对比结果


由表1可知,所提SOCP-OPF在以上2个测试系统中计算结果与NLP-OPF基本一致。所提SOCP-OPF在IEEE 39节点系统中的电压偏差最大达0.16%,在IEEE 118节点系统中的功率偏差最大达1.99%,但均小于2%。进一步,改进二阶锥松弛的最大松弛间隙如表2所示。


表2  所提改进二阶锥松弛的最大松弛间隙


由表2可知,所提改进二阶锥松弛最大松弛间隙为9.2×10–9,一定程度说明所提方法的精确性确有较大提高。
3.3  不同POPF方法的计算效率对比
取LHS的采样规模为1000次,采用LHS-MCS进行1000次的确定性最优潮流计算。将所提SOCP-OPF方法与NLP-OPF方法以及半定松弛OPF(SDP-OPF)方法进行对比,验证所提SOCP-OPF在POPF应用中的计算优势。以IEEE 118节点和IEEE 500节点系统作为测试系统。三种不同POPF方法在两个较大规模系统中的计算时间如表3所示。由表3可知,所提SOCP-POPF方法在IEEE 118节点和IEEE 500节点系统的计算时间均少于10分钟,而NLP-POPF方法和SDP-POPF方法在IEEE 118节点系统的计算时间分别高达970 s和1480 s,在IEEE 500节点系统中的计算时间甚至均超过了1小时。对比可知:所提SOCP-POPF可以显著提高传统NLP-POPF计算效率,IEEE 500节点系统中计算速度可以快5倍以上。同时,测试结果也可以说明SOCP在计算效率上明显优于SDP,更适合应用于POPF计算。

表3  不同POPF方法计算时间结果



04


结论




本文考虑风光不确定性,提出了基于改进凸松弛的交直流新能源电网POPF快速计算方法。经IEEE 39-节点、118-节点和500-节点仿真验证,得出结论如下:
1)与原始NLP-OPF模型相比,所提基于凸包的二阶锥松弛方法计算误差小于2%,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可以替代传统交流潮流模型,应用于POPF计算;

2)在POPF计算中,所提SOCP-POPF方法较传统NLP-POPF方法以及SDP-POPF方法具有明显的计算优势,在IEEE 500节点系统中计算速度可以快5倍以上。


注:本文内容呈现略有调整,如需要请查看原文。




 往期回顾 


◀ 《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抢先看
◀ 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刘志文等|考虑柔性资源协同互动的配电网灵活性评估方法
◀ 北京交通大学 陈奇芳等|计及多维性能评估的新型配电网光伏选址定容方法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 周健等|考虑源网协同支撑作用的含新能源电力系统网架重构决策优化方法
◀ 山东理工大学 王锐等|基于虚拟惯性参数可行域的直流微电网高频振荡抑制
◀ “交直流配电系统灵活资源规划运行及动态控制”专题征稿启事
◀ “提升新能源和新型并网主体涉网安全能力关键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 “电-碳协同下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营关键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 “氢能交通与电力系统耦合下的规划、运行和交易关键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编辑:邵美琦
校对:于静茹
审核:张红宪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中国电力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端智库建设的主体单位,本公众号致力于分享智库观点、学术报告、精彩论文等。欢迎联系投稿及转载:010-66603794;shaomeiqi@sgeri.sgcc.com.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