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大学 杜浩程等|基于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方法

文摘   2024-10-31 10:01   北京  




来源:《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

引文:杜浩程, 李世龙, 巨云涛, 等. 基于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方法[J]. 中国电力, 2024, 57(10): 12-24, 35.











编者按





配电网重构(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DNR)可以通过改变线路上的开关状态来降低系统有功损耗,提高电能质量,均衡负荷,消除过载和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是提升配电系统效能的一个重要手段。

《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刊发了杜浩程等撰写的《基于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方法》一文。文章提出了一种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模型。第1阶段模型以最小有功网损为目标函数。利用基于回路分析法和电路叠加原理推导而来的最优匹配回路流法对DNR的开关候选集合进行压缩,以减少第2阶段模型中待优化开关的数量。第2阶段模型以取电成本和开关动作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并构建以电源点容量为限值的机会约束,采用基于Wasserstein球的分布鲁棒方法处理分布式电源出力和负荷需求的不确定性,其中光伏出力和负荷需求的预测误差被构建为以经验分布为中心的Wasserstein球,通过对偶原理对目标函数中的最坏情况期望和机会约束进行确定性转化,转换后的形式不受样本容量的影响,能够避免样本数量增多所带来计算上的负担。相比于SP模型和RO模型,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样本容量和置信度来调整模型的经济性和保守性。





摘要



在大规模多时刻配电网重构(distribution network reconfiguration,DNR)问题中,大量待优化的开关严重降低了配电网重构的求解效率。针对此问题,提出了一种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模型,该模型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以最小化系统有功网损为目标函数,使用最优匹配回路流法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第2阶段以最小化取电成本和开关动作成本之和为目标函数,并构建以电源点容量为限值的机会约束,采用基于Wasserstein球的分布鲁棒方法处理分布式电源的不确定性,利用对偶转换方法对目标函数中的最坏情况期望和机会约束进行确定性转换,将模型转化为一个混合整数二阶锥规划问题。最后,对33节点和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进行了数值实验,证明了所提模型能够有效提升计算效率,与鲁棒模型和随机规划模型相比,决策者可以通过改变样本数量和置信度来调整模型的经济性和保守性。


01


两阶段分布鲁棒DNR结构




于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模型如图1所示,整个模型分为2个阶段,第1个阶段根据相关参数计算最优匹配回路流和残留电流,由残留电流确定各个场景下的开关候选集合,将不同场景的开关候选集合取并集得到最终的开关候选集合,并将其作为第2阶段的输入,相比于传统方法,减少了开关候选集合的个数。第2个阶段以上级取电成本和开关动作成本最小为目标函数,建立以电源点容量为限值的机会约束、配电网潮流约束、安全约束、辐射状约束、开关约束和储能约束,通过对偶原理对目标函数中的最坏情况期望和机会约束进行确定性转化,计算最坏情况期望下的辐射状拓扑。


图1  所提两阶段分布鲁棒DNR框图
Fig.1  Block diagram of proposed two-stage distributional robust DNR


02


两阶段分布鲁棒DNR模型




2.1  第1阶段

本节首先以一个3节点环形系统为例介绍最优匹配回路流思想,然后通过电路原理和回路分析法构建目标函数与回路电流之间的关系式,接着给出约束条件,最后给出基于最优匹配回路流确定开关候选集合策略。
2.1.1  最优匹配回路流模型

图2为一个单回路配电系统,通过潮流计算可知,打开开关CB1相当于在回路中增加一个与支路1-2数值相同但方向相反的回路电流,因此,某一回路发生断路后系统的潮流变化可以通过在回路中增加一回路电流ΔfL来模拟。


图2  3节点环形系统
Fig.2  3 node closed-loop system

以系统有功网损Ploss最小为目标函数,即
式中:b为支路数量;Ri为支路i电阻;fi为支路i电流。
针对具有m个回路的配电系统,由电路原理可知,注入电流g和回路电流fL之间的KCL公式可表示为
式中:f为支路电流矩阵;BT分别为回路和道路矩阵;E为单位矩阵。
式中:U为支路电压矩阵;Z为支路阻抗矩阵。
式(2)表明网络中支路电流f是由独立回路电流fL和节点注入电流g两部分相互作用产生的。通过式(2)(3)可求得支路电流f
假设初始回路电流发生扰动,扰动量为ΔfL,则扰动后的回路电流为则施加扰动后的支路电流f=f0+BTΔfLf0为初始支路电流矩阵),即支路电流扰动量Δf=BTΔfL,因此,施加扰动后,目标函数的表达式为
式中:定义ΔfLopt=ΔfL=[ΔfL1ΔfLm]T为最优匹配回路流矩阵。
最优匹配回路流模型的约束条件为
式中:A为节点支路关联矩阵,此约束天然成立,因此,通过求解上述无约束二次规划问题即可求出最优匹配回路流ΔfLopt
2.1.2  基于最优匹配回路流确定开关候选集合策略
基于最优匹配回路流确定的开关候选集合策略为
1)根据系统拓扑确定回路矩阵B和道路矩阵T,并输入系统阻抗、注入负荷节点的有功、无功功率等参数。
2)根据式(2)和(3)计算支路电流f
3)通过Gams求解优化式(4)获得最优匹配回路流ΔfLopt
4)计算各回路的残留电流δ,为初始支路电流与最优匹配回路流的叠加,选择各回路残留电流最小的支路所对应的开关作为关键开关。
5)如果有关键开关位于不同回路的公共支路上,则额外增加2个关键开关,原则是在公共支路所关联的2个回路中,分别选择2个回路中除去公共支路以外残差电流最小的支路上的开关作为关键开关。
2.2  第2阶段
2.2.1  分布鲁棒机会约束模型的目标函数
受到文献[27]中火电机组和水电机组响应风光出力预测误差调整策略的启发,在考虑光伏出力不确定的情形下,认为变电站节点发出的有功功率会根据光伏出力预测误差和负荷需求的预测误差做出调整,因此,考虑光伏出力预测误差和负荷需求预测误差的不确定性,以从上级电网取电成本和开关动作成本之和最小为目标函数,即
式中:前两项代表开关动作成本;后两项代表从上级电网取电的成本;cdisccon分别为打开和闭合开关所需的成本;creca分别为购买无功和有功功率所需的成本;mij(t)、nij(t)为0-1变量,分别代表支路ij上的开关的打开和闭合动作;Qsub,j(t)、Psub,j(t)分别为变电站节点j发出的无功和有功功率;为第j个电源点对光伏出力预测误差做出的调整;为第j个电源点负荷需求预测误差做出的调整;T为时刻集合;Nroot为电源点集合;P为不确定性参数的概率分布;代表Wasserstein模糊集,这里仅考虑负荷需求有功部分的预测误差,无功部分同理;EP为期望;Φl为支路集合;sup为上确界函数。
2.2.2  Wasserstein模糊集构造
根据不确定性参数的历史数据构建一个参考分布,去对不确定性参数的真实分布进行估计。本文采用经验分布来估计真实概率分布,设ξ是一个概率分布未知的随机参数,根据历史数据采样集,可以获得其经验分布为
式中:ξ的样本值;N为样本容量;的Dirac测度。
经验分布可以作为真实分布的一个估计。为衡量参考分布和真实分布P之间的距离,引入Wasserstein测度的概念,Wasserstein测度定义为给定紧支撑空间Ω上2个概率分布间的距离函数,在支撑空间Ω上的两个概率分布P1P2, Wasserstein测度dW(P1,P2):定义为
式中:表示支持Ξ的所有概率分布的集合;Π表示w1w2的联合分布,其边缘分布分别为P1P2;||⋅||表示一个任意范数;||w1w2||表示把单位质量的物体从P1移动到P2的成本。在本文中,选择具有良好的数值可处理性的1范数||⋅||1
基于Wasserstein测度的模糊集被定义为
式中:模糊集是一个以经验分布为中心、ρ为半径的Wasserstein球;球半径ρ对于模糊集的构造以及分布鲁棒机会约束的数学推导有着重要影响,通过改变球半径ρ的大小,可以使Wasserstein球以一定置信水平包含真实分布,同时,球半径ρ可以明确地控制最终决策的保守性。
在许多情况下,球半径ρ可以看作是一个与样本容量N和置信水平β相关的函数,其表达式为
给定置信水平β,式(10)可以被重新写成如下闭式表达式。
式中:C为一个常数,可以通过求解以下无约束优化问题得到。
式中:为样本均值。
2.2.3  分布鲁棒机会约束模型的约束条件
1)辐射状拓扑约束。
配电网一般情况下以辐射状拓扑运行,这里采用生成树约束保证系统的辐射状,即
式中:aij(t)为t时刻支路ij连接和断开状态的0-1变量,aij(t)=1代表支路ij处于连接状态,反之代表支路ij处于断开状态;bij(t)为与支路ij相关的0-1辅助变量,bij(t)=1代表支路ij上的潮流是从节点j流向节点i,反之代表支路ij上的潮流是从节点i流向节点jN1为所有节点的集合。
2)潮流约束。
各个节点应满足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的平衡,即
式中:Pij(t)、Qij(t)分别为支路ij上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rijxij分别为支路ij的电阻和电抗;分别为节点j负荷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δ为一个很小的正数,以防止系统中出现孤立节点和环网并存的情况;为节点j分布式电源注入的有功功率;为注入节点j的储能功率。
相邻节点电压关系约束为
式中:rijxij分别为支路ij的电阻和电抗;Ui(t)为节点i电压幅值的平方。该式省略了较小的二次项,并引入bigM法进行线性化,M代表一个很大的正数。
3)安全约束。
对于变电站节点相连支路,变电站发出功率的热稳定限值被构建为分布鲁棒机会约束,即
式中:ε为违反该约束的概率,即风险系数;为第j个变电站的热稳定限值。用多个旋转的正方形约束对约束(16)内部公式二次圆约束进行逼近,得到
对于非变电站节点相连支路, 支路运行时有如下热稳定约束。
式中:为支路ij的安全运行视在功率上限。同样用多个旋转的正方形约束对二次圆约束进行逼近,得到如下约束。
变电站容量边界约束为
式中:分别为节点电源点j允许流出有功和无功功率的上限。
式(20)有功约束被进一步构建为分布鲁棒机会约束。
节点电压约束为
式中:分别为节点i电压幅值平方的下限、上限。
4)开关动作次数约束。
过多的开关动作次数会影响开关寿命,约束为
式中:Φlkey为经过压缩后的开关候选集合;NSA代表每个开关的最大动作次数。
5)储能约束。
储能充放电状态约束为
式中:分别为储能电池充放电状态的0-1变量,当储能电池充电时反之,
储能能量约束为
式中:E(t)为储能电池在t时刻的剩余电量;Pch(t)、Pdis(t)分别为充电功率和放电功率;ηchηdis分别为储能电池充电和放电效率。
储能剩余电量限值约束为
式中:SOCminSOCmax分别为储能允许剩余电量的下限和上限。
充放电功率限值约束为
式中:Pch,maxPdis,max分别为最大充放电功率。
为保证下一调度周期储能的正常运行,需要使储能装置在首末时段的容量保持相同,即
充放电次数约束为
式中:为储能装置充放电状态的变换次数。
由于最大充放电次数约束存在非线性项,引入二元辅助变量线性化后的最大充放电次数约束为
基于以上内容,给出分布鲁棒机会约束模型的标准形式为

式中:cxΦ(x,ξ)分别代表目标函数中与决策变量和不确定参数相关的部分; h(x)=0和g(x)⩾0分别代表经过线性化后与决策变量相关的等式和不等式约束。



03


模型的确定性转换




由于所提模型中的最坏情况期望和机会约束是难以求解的非凸形式,因此需要通过对偶原理将其转换成现有求解器可以求解的凸形式。

3.1  最坏情况期望的凸形式推导

最坏情况期望可以转换为

式中:βp为对偶变量。
通过引入辅助变量si,并根据文献[29],式(33)可被重新表达为
式中:ri为对偶辅助变量。
式(34)经过推导后的最终形式为
式中:λμ是辅助变量;分别为样本数据最小、最大值。至此,目标函数中涉及的无限维规划问题最终被转换成上述易于求解的有限维凸问题。
3.2  机会约束的线性转换
由于分布鲁棒机会约束的难处理形式,采用最坏情况条件风险值来进行近似处理,对于标准形式的分布鲁棒机会约束
根据文献[30-31]的证明,有如下表达式成立。
式(37)中第2个表达式是第1个表达式的充分条件,因此,基于式(37)的解对于原问题,即式(37)中第2个表达式的解也是可行的,而式(37)的第1个表达式可以等价为
式中:λp是对偶变量;(⋅)+代表max(⋅,0)。
上述计算式经过一系列推导后可得到如下表达形式。

式中:θ是对偶变量。至此,分布鲁棒机会约束由非凸约束转化为了易于求解的线性约束。



04


算例分析




针对本文所提出的基于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模型,采用33节点算例和辽宁盘锦45节点算例进行测试,以验证模型有效性,2个系统的负荷与光伏出力曲线均来自辽宁盘锦实际历史数据,光伏出力预测误差以及负荷需求的预测误差数据通过BP神经网络预测得到,模型依托于Yalmip工具箱,利用Gurobi求解器求解,测试环境是一台CPU为Intel(R) Core(TM) I7,主频为1.80 GHz,内存为8.00 GB的PC机。
4.1  33节点系统
4.1.1  系统参数

33节点系统拓扑图如图3所示,包含32个分段开关和5个联络开关,光伏发电机组和储能装置位于18节点,调度周期为24 h,仿真单位时间为1 h,系统的基准容量为1000kV·A,基准电压为12.66 kV,电压上下限值分别为1.07 p.u.和0.93 p.u.,峰值负荷为3715kW,压缩开关候选集合中每个开关的最大动作次数限制为3,储能荷电状态的初始值为0.5,上下限分别为1.0和0.2,储能电池充放电效率均为0.8。开关动作成本为8元/次,00:00—16:00和22:00—24:00的购电费用均为0.56元/kW·h,17:00—21:00的购电费用为0.8元/kW·h,负荷与光伏出力曲线如图4所示。


图3  33节点系统拓扑
Fig.3  33 node system topology

图4  33节点系统负荷与光伏出力曲线
Fig.4  33 node system load and PV output curve

4.1.2  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确定及分析

为了确定压缩开关候选集合,本文对调度周期内的5个不同场景分别执行基于最优匹配回路流的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策略,其中,场景1、2、3作为常规场景,分别选取负荷与光伏出力曲线中12:00、20:00、04:00所对应时段,场景4和5对应极端场景,分别选取负荷和光伏出力之和最高和最低的时段,即16:00和06:00,各个场景下的压缩开关候选集合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33节点系统常规场景下的压缩开关候选集合
Table 1  Candidate set of compressed switches for regular scenarios of 33 node system


表2  33节点系统极端场景下的压缩开关候选集合
Table 2  Candidate set of compressed switches for extreme scenarios of 33 node system


由表1、2可知,最终的压缩开关候选集合为常规场景和极端场景的并集,即{6-7、7-8、6-26、26-27、30-31、32-33、8-9、11-12、12-22、13-14、14-15、27-28}。

为验证基于最优匹配回路流法获得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有效性,将其与未经过开关集合压缩过的算例进行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表3结果来自33节点DRO算例,样本容量设定为200,置信度设定为0.9,风险系数设定为0.1。


表3  33节点开关集合压缩前后重构结果
Table 3  Reconfiguration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compression of 33 node switch set


从表3可以看出,通过最优匹配回路流获得压缩开关候选集合模型的重构成本和未经过压缩开关候选集合模型的重构成本相同,从计算时间来看,经过最优匹配回路流获得压缩开关候选集合模型的计算时间要远远小于未经过压缩开关候选集合模型计算时间,前者有效提升了计算效率,说明了利用基于最优匹配回路流法获得压缩开关候选集合方法的有效性。
4.1.3  储能工作状态分析

从图5储能工作状态可以看出,由于分时电价机制的存在,储能装置充电时段均位于00:00—16:00和22:00—24:00内,即电价相对便宜的用电低谷期。充入的电能将会在电价相对较贵的用电高峰期,即17:00—21:00时段内放出,为电网提供功率支撑,起到削峰填谷的作用,在整个时段内,储能容量全部在限制区间内,并且储能容量在调度周期的始末时刻均为0.5,以保证储能装置在下一周期的正常运行。


图5  33节点系统储能工作状态
Fig.5  Energy storage operating state of 33 node system

4.1.4  多种不确定优化方法的对比分析

为更好评估本文所提基于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网重构模型,将其与CM、RO模型和SP模型进行对比,CM不考虑光伏出力预测误差,RO模型采用盒式不确定集的方法将光伏出力预测误差限制在一定区间内,区间上下限分别取光伏出力预测误差的上下限,SP模型根据实际光伏出力预测误差数据进行高斯拟合,目标函数中不确定参数的期望取实际光伏出力预测误差的均值,并采用基于高斯分位数方法来处理包含不确定性参数的机会约束。

图6给出了各个模型的优化结果与样本容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CM由于完全忽略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所需成本最少;DRO模型的重构成本总是介于SP模型与RO模型之间,并且重构成本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而逐渐减小,这是因为SP模型已知不确定参数的精准概率分布,优化结果具有很高的经济性,而RO模型完全忽略了不确定参数的概率信息,优化结果具有很高的保守性,DRO模型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其包含不确定参数的真实概率分布的模糊集越来越小,即展现出更加准确的不确定参数的概率信息,因此其优化结果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而逐渐接近SP模型。


图6  33节点系统下不同优化模型下的成本
Fig.6  Costs under different optimization models of 33 node system

表4研究置信度β对不同模型优化结果的影响,样本容量设置为200,风险系数设置为0.1;研究风险系数ε对不同模型优化结果的影响,样本容量设置为200,置信度设置为0.9。由于β表示Wasserstein球中包含真实分布概率的可能性,因此β越大,Wasserstein球半径越大,当β越大时,DRO的重构成本就越高,即求解结果就会体现出很强的保守性。由式(11)球半径ρ的表达形式可知,当置信度为0时,Wasserstein半径为0,此时Wasserstein模糊集仅含有经验分布,所提模型重构成本接近于SP模型的重构成本。当置信度趋于1时,Wasserstein半径为无穷大, 此时Wasserstein模糊集包含全体概率分布,所提模型重构成本近于RO模型的重构成本。从风险系数来看,DRO模型中风险系数越小,成本越高。


表4  33节点系统中参数对模型结果的影响
Table 4  Effect of parameters in 33 node system on optimization results of models


4.2  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

4.2.1  系统参数

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拓扑图如图7所示,共包含39个分段开关和5个联络开关,光伏发电机组和储能装置位于7和16节点,调度周期为24 h,仿真单位时间为1 h,系统的基准容量为1000kV·A,基准电压为12.66 kV,电压上下限值分别为1.07 p.u.和0.93 p.u.,峰值负荷为4285kW,压缩开关候选集合中每个开关的最大动作次数限制为10,储能荷电状态的初始值为0.5,上下限分别为1.0和0.2,储能电池充放电效率均为0.8,充放电次数限制为10,开关动作成本为8元/次,在00:00—16:00和22:00—24:00的购电费用设置为0.56元/kW·h,17:00—21:00的购电费设置为0.8元/kW·h,负荷与光伏出力曲线如图8所示。


图7  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拓扑
Fig.7  Liaoning Panjin 45 node system topology

图8  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负荷与光伏出力曲线
Fig.8  Liaoning Panjin 45 node system load and PV output curve

4.2.2  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确定及分析

表5和表6分别给出了通过利用最优匹配回路流法得到的常规场景和极端场景下的最小残留电流及其所对应的开关,由于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为多电源系统,有6个电源点,因此系统回路数为排列组合数C62,即15个回路,表5和表6仅给出5个具有代表性的回路的最小残留电流及其所对应的开关,最终的压缩开关候选集合为常规场景和极端场景的并集,即{4-5、5-6、7-8、23-26、26-27、18-38、18-19、19-20、16-17、6-7}。


表5  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常规场景下的压缩开关候选集合
Table 5  Candidate set of compressed switches for regular scenarios of Liaoning Panjin 45 node system


表6  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极端场景下的压缩开关候选集合
Table 6  Candidate set of compressed switches for extreme scenarios of Liaoning Panjin 45 node system


将其与未经过开关集合压缩过的算例对比,对比结果如表7所示。表7结果来自45节点DRO算例,样本容量设定为200,置信度设定为0.9,风险系数设定为0.2,由表7可以看出,经过压缩开关集合处理的DRO模型的重构成本和未经过压缩开关集合的DRO模型的重构成本相同,从计算时间来看,前者的计算时间远小于后者的计算时间,同时结合打开过的开关的数据信息,表明利用最优匹配回路流法获得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有效性。


表7  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开关集合压缩前后重构结果
Table 7  Reconfiguration results before and after compression of Liaoning Panjin 45 node system switch set


4.2.3  多种不确定优化方法的对比分析

在图9中,DRO模型中置信度和风险系数分别取0.9和0.1,SP模型中风险系数取0.1, CM由于完全忽略了光伏出力的不确定性,所需成本最少,DRO模型的优化结果介于SP模型与RO模型之间,并且优化结果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逐渐减小。


图9  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下不同优化模型下的成本
Fig.9  Costs under different optimization models of Liaoning Panjin 45 node system

表8探讨了置信度β和风险系数ε对不同模型优化结果的影响,前三组测试样本容量设置为200,风险系数设置为0.1,后三组测试样本容量设置为200,置信度设置为0.9。可以看出,当β越大时,DRO求解出来的成本就越高,即求解结果就会体现出很强的保守性。从风险系数来看,DRO模型中风险系数越小,成本越高,也就是说实际工程中需要更多的成本投入来换取电力系统更高的安全性。


表8  辽宁盘锦45节点系统中参数对模型结果的影响
Table  8  Effect of parameters in Liaoning Panjin 45 node system on optimization results of models


4.2.4  关于开关动作变化的分析

为分析本文所提利用分布鲁棒方法对于网络重构结果的影响,从整个重构时间刻度的开关动作变化对DRO模型和CM 2个模型进行对比分析。

从表9中可以看出,在t1t7时段,CM模型和DRO模型具有相同的开关动作状态,然而,从t8时刻开始,CM模型中断开的开关由原来的5-6、26-27变化为6-7、23-26,而DRO模型并未发生开关动作变化,这是由于t8时刻开始,分布式电源出力增加,DRO模型提前考虑了其出力的不确定性,在t11t14时刻开始,两模型均发生了开关动作变化,综合整个重构时段来看,CM模型共计发生了9次开关动作,DRO模型共计发生了6次开关动作。


表9  开关动作变化
Table  9  Switch action change


4.2.5  样本容量对计算性能的影响分析

为分析样本容量对所提基于压缩开关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模型计算性能的影响,对辽宁盘锦45节点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算例进行测试,模型中置信度设置为0.9,风险系数设置为0.1,运行结果如表10所示。从表10中可以看出,模型在不同样本容量下的计算时间大致相同,原因在于从模型转换后的结果来看,转换后约束以及变量个数并不会因为样本容量的增加而变多,因此模型的求解效率不会因为样本容量的增多而下降,表明所提模型针对多样本容量的模型仍具有良好的适用性。


表10  样本容量对计算性能的影响
Table  10  Effect of sample sizes on computational performance



05


结论




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压缩开关候选集合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模型,并用标准算例和实际工程算例进行验证,主要结论如下。
1)通过从重构成本、重构时间和开关决策结果3个方面对压缩开关候选集合前和后的分布鲁棒配电网重构算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实验数据证明了基于压缩开关候选集合方法求解结果的有效性以及求解速率的高效性。

2)本文所提模型相比于其他不确定性模型能够在经济性和保守性之间取得平衡,具体来说,可利用的历史数据越多,结果越经济,且计算效率不会随样本容量的增加而降低,同时决策者可以通过减小置信度和增加风险系数来提高模型的经济性,或者通过增加置信度和减小风险系数来提高模型的保守性。


注:本文内容呈现略有调整,如需要请查看原文。




 往期回顾 


◀ 《中国电力》2024年第10期抢先看
◀ 华中科技大学 田刚领等|风电场多功能储能电站功率分配策略
◀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 程洋等|500 kV双联耐张瓷绝缘子串的串间放电现象
◀ 华北电力大学 高明非等|区域综合能源系统多类型储能协同优化与运行策略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 陈志永等|基于关键帧提取与图像识别的电网设施数字化重建
◀ “电-碳协同下分布式能源系统运营关键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 “氢能交通与电力系统耦合下的规划、运行和交易关键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 “协同海量分布式灵活性资源的韧性城市能源系统关键技术” 专题征稿启事
◀ “规模化综合能源系统规划与运行技术”专题征稿启事

编辑:邵美琦
校对:于静茹
审核:张红宪
声明
根据国家版权局最新规定,纸媒、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转载、摘编《中国电力》编辑部的作品,转载时要包含本微信号名称、二维码等关键信息,在文首注明《中国电力》原创。个人请按本微信原文转发、分享。欢迎大家转载分享。

中国电力
国网能源研究院有限公司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高端智库建设的主体单位,本公众号致力于分享智库观点、学术报告、精彩论文等。欢迎联系投稿及转载:010-66603794;shaomeiqi@sgeri.sgcc.com.cn。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