夯实担当作为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建立健全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长效机制。思想引领是激发干部担当作为的动力源泉,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汲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动力,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
理论素养是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核心。改革越到深处越需要干部担当作为,越要提高干部的理论修养。只有把思想方法搞对头,认识问题才站得高,分析问题才看得深,开展工作也才能把得准。无论是解决群众身边的就业、社保等事情,还是处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无论是干好本职工作,还是创造性落实全面深化改革任务,都需要党员干部具有较好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现实中,少数干部不敢担当、不善作为,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没有学深悟透党的创新理论,没有真正把马克思主义看家本领学到手。有的学得不深不透,一得自矜、浅尝辄止,满足于一般性认识、停留在记住一些概念和提法;有的为学而学,学用脱节,没有和实际工作较好地联系起来。对真理缺乏至真信仰、对理论缺乏深入掌握,思想和行动就难以跟上时代步伐,甚至导致思想防线失守、信仰信念缺失,担当就会成为无根之木、无源之水。
学深才能悟透。理论学习深入了,才能准确把握创新理论的精神实质,担当才有动力、底气。要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全面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掌握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努力做到整体把握、融会贯通。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中蕴含的真理力量,不断增进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做到深学细悟笃行,从中获得察大势、应变局的指路明灯,获得奋斗不止、进取不怠的动力源泉,获得抵御侵蚀、防止蜕变的强大抗体。
“为学之实,固在践履”。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既讲是什么、怎么看,又讲怎么办、怎么干,既部署“过河”的任务,又指导解决“桥或船”的问题,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指南针,解决问题的“金钥匙”。要健全学习贯彻党的创新理论制度,完善考核评价机制,引导广大干部自觉把自己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把学习成效转化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实际行动,从创新理论中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桥”和“船”,不断打开工作新局面。要大力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坚持用科学理论之“矢”去射实际工作之“的”,善于运用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把理论学习同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同当前开展的重点工作、重点任务结合起来,真正把学习成效体现到正在做的事情上,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做好本职工作上。干部做了多少实事、百姓得了多少实惠,是对理论学习效果的重要检验。要把学习成效转化为攻坚克难、干事创业、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的强大动力,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多干破难题、促发展的实事,多办惠民生、解民忧的好事,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
用人导向最重要、最根本、也最管用,对干部最大的激励是正确用人导向。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要鲜明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大力选拔政治过硬、敢于担当、锐意改革、实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干部。这是着眼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出的重要要求,对于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在新征程上更好推动和激励干部新担当新作为,具有重要意义。
政治过硬是党员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有一支政治过硬、适应新时代要求、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队伍。当前,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必然会遇到各种矛盾和风险挑战,对干部政治上的考验更加严峻,如果政治素质不过硬,就经不起风吹浪打,甚至因为私心杂念,关键时刻就会临阵脱逃。选拔任用干部,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看干部政治上清醒不清醒、坚定不坚定,把紧把严政治关。要做深做实干部政治素质考察,深入考察干部的政治忠诚、政治定力、政治担当、政治能力、政治自律和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等情况。要在应对风险挑战、处理复杂矛盾、完成急难险重任务中考察识别干部的政治素质。坚持近距离考察、多角度分析、具体化评价,加强分析研判,确保选出来的干部政治上信得过、靠得住、能放心。
敢担当、善作为,是党的干部的基本素质,是干事创业的必要条件。改革进行到今天,比认识更重要的是决心,比方法更关键的是担当。要进一步树立重实干、重实绩、重担当的用人导向,把敢不敢扛事、愿不愿做事、能不能干事作为识别干部、评判优劣的重要标准,把干了什么事、干了多少事、干的事组织和群众认可不认可作为选拔干部的重要依据,切实把干部选准用好。多到改革一线听、多去攻坚现场看,既看客观条件,又看主观努力,透过具体事例看思想境界、看能力作风、看担当实绩,把那些关键时候能扛硬活、打硬仗的干部发现出来、使用起来,引导推动广大干部争做改革攻坚的促进派、实干家。
改革为了人民,改革依靠人民。抓改革、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要坚持以正确用人导向推动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大的政绩。考察识别干部要注重看干部能否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自觉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是否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多出打基础、利长远的实招好招,多做为民造福的实事好事,以及是否存在违反规律大干快上、盲目举债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统计造假搞虚假政绩等问题。干部业绩在实践、声名在民间。要注重听民声、察政声,多到基层干部群众中、多在群众口碑中了解干部,使选出来的干部组织放心、群众满意、干部服气。
推进干部能上能下,是增强干部队伍生机活力的必然要求,也是激励干部开拓进取、干事创业的重要举措。要着眼解决不担当、不作为、乱作为问题,聚焦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推动“庸者下”的问题,鲜明亮出干部优与劣的标尺、上与下的准绳,细化完善具体情形、调整程序、调整方式,划出干部“下”的硬杠杠,结合干部工作推进常态化,让敢于担当作为者得重用、受褒奖,让碌碌无为者挪位子、受警醒,推动形成干得好就上、干不好就下的鲜明导向,激励干部忠诚履职、担当尽责,抖擞精神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健全常态化培训特别是基本培训机制,强化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全面提高干部现代化建设能力。软肩膀挑不起硬担子。中国式现代化是前无古人的宏伟事业,是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伟大变革,对干部的能力素质、工作作风和精神状态都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必须下大气力培训赋能、苦练内功,全面提高现代化建设能力,以过硬本领展现新作为、开创新局面。
能力本领是干事创业之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干部队伍能力建设,从“劝学篇”到“实干论”,从增强“八项本领”到提高“七种能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既开出能力本领清单,又提供科学方法论,强调干部本领大小不仅仅是自己个人的事情,而是关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大局。经过新时代以来持续的理论武装和严格的实践锻炼,各级干部能力本领得到明显增强。同时也要看到,在一些干部中也存在着本领恐慌,有的看问题、作决策、干工作仍然停留在旧的思想观念上,一遇到难题就回到老路上来,有的面对新情况新问题,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工作往往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
能力和本领从来不会从天而降,只能依靠学习和实践来获取。革命战争年代,许多干部和战士文化程度并不高,有的甚至大字不识几个,但为了适应革命任务需要,他们就如饥似渴、见缝插针地学习;长征途中,有的红军战士把字贴在后背上,以便后面的人边行军边认字。当前,全面深化改革挺进深水区,很多矛盾和问题是过去没有遇到、没有处理过的。如果固守着老经验不动,守株待兔,刻舟求剑,就难以适应变化了的实际,也难以有效推动工作。面对越来越多的新知识、新领域,党员干部必须更加注重学习,一刻不停提高,加快给“知识仓库”补货、给“能力铺子”进货,努力使自己的能力素质跟上党中央要求、跟上时代发展步伐、跟上事业发展需要。
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从党的科学理论中悟规律、明方向、学方法、增智慧,真正把看家本领学到手,不断提高政治能力、领导能力、工作能力。要把学习理论与钻研业务贯通起来,紧密结合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改革发展稳定中的深层次问题、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党的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等深学细悟,从“真经”里学到“真招”,找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做到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人才自古要养成,放使干霄战风雨。坚持在干中学、学中干,是干部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现在的干部普遍拥有高学历,但往往缺少实践经验,特别是缺少在重大斗争中磨砺。实践是最好的磨刀石,也是最好的试金石。越是急难险重任务,越是严峻复杂形势,越能锤炼人培养人。要有计划地引导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吃劲岗位实战练兵,让他们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在打仗中学会打仗、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要加强干部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养成,让他们在复杂局面中经受摔打锤炼,增强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能力,练就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
干部能力提升既靠自身努力,也靠组织培养。要充分发挥干部教育培训的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贴近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围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进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等开展专题培训,推动教育培训供给与需求精准匹配,帮助干部弥补知识空白、补齐素质短板、增强能力弱项,提升专业思维、专业素养、专业方法,精通本职工作、熟悉本职业务,练就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几把“刷子”,真正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行家里手。
来源 | 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