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重磅合集!新中国75年伟大成就的启示

乐活   2024-09-30 19:01   广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75年来,依靠全体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人民日报》9月23日起推出5篇系列评论,解读新中国75年伟大成就的内在逻辑和深刻启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智慧和力量。



把牢方向,凝聚起团结奋斗的力量 

——新中国75年伟大成就的启示① 

  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

在时间的坐标里,两个“16万公里”的故事激动人心。

100多年前,孙中山先生在《实业计划》中提出:“让中国成为拥有10万英里(约16万公里)铁路的现代化强国。”曾经积贫积弱的中国,建铁路、强实业的梦想被外国人视为“空想”。

如今,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随着龙龙高铁梅龙段等新线开通运营,中国铁路营业里程突破16万公里。16万公里铁路梦想成真,照进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实际。

从集中力量办大事,只用两年时间就自主建成新中国第一条铁路成渝铁路;到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实现中国高铁的自主创新,党的领导始终为中国铁路发展引领航向。一条条铁路穿越时空,映照着东方大国苦难辉煌的复兴之路,展现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亿万人民创造发展奇迹的恢弘史诗。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回首共和国的75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大踏步赶上了时代;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75年风雷激荡,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事实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号”航船破浪前行,体量越大,风浪越大,掌舵领航越重要。今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75年来,14个五年规划(计划)串联起东方大国波澜壮阔的现代化历程。放眼全世界,还没有哪个政党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从如此长远的视角、如此宏大的格局来谋划发展,并推动规划中的决策部署逐一落到实处。有国际观察家总结,“中国所具有的集中力量和长期奋斗的决心是西方国家所缺乏的”。

75年栉风沐雨,我们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上认识、分析、判断面临的重大历史课题,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历史有力证明: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这是我们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

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亿万人民汇聚起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上世纪50年代,建设人民大会堂,23个省份的200多家工厂提供设备和建材,全国30多万人次参与工地劳动,从动工到竣工,不足一年;2022年北京冬奥会盛大开幕,万人运输、千车组织、秒级调度,外国运动员盛赞“只有中国能够做到”。

75年风雨同舟,从实现摆脱贫困的千年梦想,到取得抗击灾害的伟大胜利,再到贡献无与伦比的奥运盛会,来自人民、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人民的支持是中国共产党无往不胜的力量之源。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全国各族人民紧密团结起来,我们就能汇聚起万众一心、无坚不摧的磅礴力量。

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回首来路,一程程披荆斩棘,一次次闯关夺隘。面对一穷二白的困难,激发“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气,建设完整国民经济体系;面对“被开除球籍”的危险,拿出“杀出一条血路来”的“气呀、劲呀”,创造当惊世界殊的发展奇迹;面对小院高墙、脱钩断链的挑战,激扬“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志气,努力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

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稳定性,不断增强我国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

治国必先治党,党兴才能国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什么阶段,党的建设就要推进到什么阶段。要完成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中心任务,就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永葆“赶考”的清醒和坚定,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我们党一定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阔步向前。

75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对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而言,却是沧桑巨变、换了人间。回望历史,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新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一定能创造新的伟大奇迹。 2024年09月23日 05 版)


坚定信心,在唯一正确道路上奋勇前进

——新中国75年伟大成就的启示② 

中国的成功经验就在于,没有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就在脚下,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开拓。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我们一定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过去40多年间,世界贫困版图发生过一次巨变,其中最重要的变量是中国。
按照世界银行标准,中国减贫人口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70%以上。中国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被称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之一”。
在全球贫困状况依然严峻、一些国家贫富分化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答卷”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写下生动注脚。
道路决定命运,道路改变命运。75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得到人民群众拥护支持的正确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建设现代化国家,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强国梦,复兴梦,惟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梦想才真正被点燃,中国人民才掌握逐梦现代化的历史主动。我们从井冈山的翠林小路走来,从北大荒的空旷原野走来,从深圳湾的凋敝渔村走来,一代接一代探索拼搏,让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越走越宽广。
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论述,概括形成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初步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体系,使中国式现代化更加清晰、更加科学、更加可感可行。我们对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本质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一路披荆斩棘,一路破浪前行。从物资匮乏到拥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从落后农业国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作为现代化的后来者,我们仅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追赶上来,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震撼性,不仅仅在于发展速度,还在于治理效能。历史上,西方发达国家是一个“串联式”的发展过程,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顺序发展。中国发展则是一个“并联式”的过程和状态,我们战胜了更多风险挑战,同时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
于“开除球籍”边缘奋起,从“一穷二白”中奋进,我们结合自身实际开创的发展道路,让古老大国实现了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充分证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仅走得对、走得通,而且走得稳、走得好。
中国的成功经验就在于,没有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而是在遵循现代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现代化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是飞来峰,也不是舶来品,而是扎根中国大地,反映人民意愿,不断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
作为一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现代化建设还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经济增速放缓、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交织在一起,加上外部环境的变化,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但只要路走对了,就不怕遥远,也无惧艰险。
形势纷繁复杂、任务艰巨繁重,但我们有理由自信,也应当自信。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我们创造了前无古人的发展成就,也能开拓出更加光明的发展前景。事实上,在绿色低碳、数字技术等许多关乎人类发展未来的领域,中国都是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参与者、推动者、引领者。中国式现代化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出现代化的新图景,必将对未来世界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什么样的现代化最适合自己,本国人民最有体会,也最有发言权。曾几何时,出国留学就业一度成为风潮。如今,归国就业成为越来越多中国海外学子的选择,近些年还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归国潮”。为何有此巨变?说到底,就是人们看好国家的发展前景,对中国道路充满自信和向往。人民是推进现代化最坚实的根基、最深厚的力量。得到人民的认同和支持,我们就有了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最大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式现代化走得通、行得稳,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循大道,至万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就在脚下,我们迈出的每一步,都是新的开拓。坚持道不变、志不改,我们一定能抵达梦想的彼岸,书写国家发展、民族振兴的动人新篇。2024年09月24日 05 版)


坚守初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中国75年伟大成就的启示③ 

岁月流转,时空更迭,初心始终不变,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遵循

  75年来,人民不仅见证、分享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更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直接参与者、推动者

  一座大桥,见证生活的巨大变化。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德夯大峡谷,两个村子隔峡相望,一个叫“家庭”,一个叫“幸福”。无数年来,从“家庭”到“幸福”,要上下悬崖,费尽周折。矮寨大桥通车后,天堑变通途,“家庭”连“幸福”,村民借势发展起了文旅产业,农产品借助大桥走出深山,两个村子成功脱贫,乡亲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一条“专线”,照见发展的价值尺度。
  湖北武汉江夏区,J202路公交每天都会运送百余名菜农进城卖菜。40多公里、60座车站、单边行驶90分钟,串起沿线30多个村落,“菜篮子专线”,连接城乡市场,彰显人文关怀。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012年11月,在十八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席话铿锵有力、直抵人心。这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折射着“为人民谋幸福”的不变初心,也揭示着新中国辉煌历程的价值指向和力量源泉。
  一个国家的国名,往往是这个国家根本性质的集中体现。“人民”二字深深镌刻在新中国的名字上,彰显“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的鲜明立场。岁月流转,时空更迭,初心始终不变,人民至上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出发点、落脚点,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遵循。
  1949—2024,这75年,是中国走向富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75年,也是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的75年。中国式现代化之路,每个环节、每个方面、每个阶段都紧紧围绕着“人民”这一中心点。
  谈及新中国成立初期,建设现代化的艰难,习近平总书记曾感慨:“当时,我国一穷二白,连日用的煤油、火柴、铁钉都称为洋油、洋火、洋钉。”75年砥砺奋进,75年沧桑巨变。曾经,“楼上楼下,电灯电话”是人们心中的朴素愿望。如今,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9.5亿户,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超过40平方米,每百户家用汽车拥有量达49.7辆。
  告别了物资匮乏,扔掉了各种票证,远离了商品短缺,75年来,国家发展每前进一步,民生改善就跟进一步。持续改善的人民生活、不断增进的民生福祉,有力宣示“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
  中国的发展,最实在的成果普惠人民,最伟大的力量源于人民。75年来,人民不仅见证、分享国家发展的巨大成就,更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直接参与者、推动者。
  河南林州,10万建设大军苦干10年,凿出“人工天河”红旗渠;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的18枚“红手印”,揭开农村改革的序幕;河北塞罕坝,几代人接力奋斗,将荒山沙地变成绿水青山,再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新时代以来,是25.5万个驻村工作队、300多万名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同近200万名乡镇干部和数百万村干部一道奋斗奔忙,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科研人员矢志探索,推动中国空间站遨游太空、“奋斗者”号深潜万米海底、国产大飞机C919投入商业运营;是一个个建设者奋斗实干,支撑港珠澳大桥、深中通道建成开通,保障白鹤滩水电站全面投产,托举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凤凰展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亿万人民艰苦卓绝的努力、胼手胝足的奋斗、埋头苦干的拼搏,共同绘就了美好生活的画卷,共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回眸75年的壮阔征程,我们更加坚定“共和国的大厦是靠一块块砖垒起来的,人民是真正的英雄”。
  “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会有正确的发展观、现代化观。”当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从就业到增收,从入学到就医,从住房到托幼养老,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就重点解决什么、推进什么,将一项项民生期盼变成发展清单,必能让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故乡在奔跑”。前不久,一位读者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征文里,回忆家乡变化时发出这样的感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急难愁盼问题,让人民群众生活好上加好,芝麻开花节节高,这是正在发生的历史,这是温暖人心的未来。(2024年09月25日 05 版)

改革开放,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

——新中国75年伟大成就的启示④ 

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

  葆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劲头,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定能让“中国之制”持续锻造新优势,让“中国之治”不断开启新境界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
  一枚印章,浓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效能。河北雄安新区政务服务中心,800多项政务服务事项“应进必进”,“一枚印章管到底”,高效办成一件事。
  一条高铁,见证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的努力。作为国家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和社会资本投资示范项目,杭温高铁不久前开通,民营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又添成功案例。
  一张单据,记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实绩。新疆霍尔果斯口岸,一张张面向中亚国家出口汽车的报关单,折射我国全面开放格局加快形成,外贸“朋友圈”越来越大。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全面深化改革的又一个重要年份。从历史深处奔涌而来,向民族复兴澎湃而去,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正在续写“时代新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这场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不仅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75年风雨兼程,75年劈波斩浪,实现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坚持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我国取得了“史诗般的进步”,创造了世所罕见的“两大奇迹”。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阐明改革和制度建设之间的关系:“中国的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从面临“被开除球籍的危险”到“平视世界”,从“落后时代”到“赶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成为当代中国最显著的特征、最壮丽的气象。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任何一项改革,都是对制度的调整、治理的创新,最终都要以制度形式固定延续下来。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改革新征程气势如虹、波澜壮阔。
  从夯基垒台、立柱架梁到全面推进、积厚成势,再到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70多次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和中央深改委会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推进,各方面共推出2000多个改革方案……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以“中国之制”推进“中国之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了社会活力。
  制度是否成熟和优越,归根到底要靠治理成效来说话。只有深入制度层面,才能更好把握“中国之治”的奥秘。反贫困、建小康,战疫情、斗洪峰,稳经济、促发展,化危机、应变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紧紧依靠、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独特优势,集中力量办大事、办难事、办急事,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今天的中国,在改革中彰显制度优势,制度优势不断转化为治理效能,有力印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保证”。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中国,为各国发展带来新动力、提供新机遇。进博会、服贸会、消博会搭建平台,肯尼亚鲜食牛油果、马达加斯加羊肉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中国菌草跨越山海成为“幸福草”;中欧班列通达欧洲25个国家、连接11个亚洲国家,搭起“黄金通道”;在过境免签政策带动下,今年前7个月外国人来华超1700万人次,同比增长129.9%……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给变乱交织的世界注入稳定性、确定性。
  风正扬帆,征途如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中国式现代化蓝图变为现实,根本在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各方面体制机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一个动态过程,必然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道路上,锚定总目标,紧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葆有“犯其至难而图其至远”的劲头,激扬“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气神,写好改革的“时代新篇”,定能让“中国之制”持续锻造新优势,让“中国之治”不断开启新境界。
  近期,两则消息引发关注:2024年版全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限制措施由31条减至29条,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实现“清零”;医疗领域扩大开放试点,拟允许在北京等地设立外商独资医院。相关举措,彰显了我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胸怀制度自信,书写伟大变革,今天的我们在新征程上满怀豪情再出发,信念无比坚定——“中国式现代化是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的,也必将在改革开放中开辟广阔前景。”(2024年09月26日 05 版


自立自强,增强志气骨气底气

——新中国75年伟大成就的启示⑤ 

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成功推进和拓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自立自强,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汇聚起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中国人民具有顽强生命力、深厚凝聚力、坚韧忍耐力、巨大创造力,永远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体育是一个国家人民体质与精神面貌的写照。旧中国国力孱弱,中国人一度被屈辱地称为“东亚病夫”。从1959年容国团在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为新中国夺得首个世界冠军,到1984年许海峰在洛杉矶奥运会“射落”第一枚奥运金牌,再到2022年北京成为全球首个“双奥之城”,一代代中华儿女奋斗自强,昂首站上世界舞台。新中国体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历史性成就,生动诠释了“国运兴则体育兴、国家强则体育强”,也让世界看到中国人民的志气、骨气、底气。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才能在历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立自强,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回首新中国75年来走过的壮阔征程,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之所以取得令世界刮目相看的伟大成就,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成功推进和拓展,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坚持自立自强,不断增强志气、骨气、底气,汇聚起砥砺前行、攻坚克难的强大精神力量。
  旧中国工业设备落后、产能低下,仅能生产纱、布、火柴、肥皂、面粉等为数不多的产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实现了从“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的巨变。享誉世界的中国制造、中国建造,震撼人心的中国故事、中国奇迹,正在推进的中国式现代化,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别人恩赐施舍的,而是我们党带领人民一起拼出来、干出来、奋斗出来的!历史有力证明,14亿多人口的大国走向现代化,只能靠我们自己发扬自力更生的精神。立自力更生的志气,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
  面对外部封锁,创造出“两弹一星”的奇迹,深刻诠释了什么是“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面对贫困堡垒,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充分展现了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中国担当。斗洪峰、抗地震,反贫困、建小康,稳经济、促发展,化危机、应变局……越是有爬坡过坎之难、风急浪高之险、闯关夺隘之艰,越能激发夙兴夜寐之勤、力挽狂澜之智、一往无前之勇,愈加彰显中国人骨子里“千磨万击还坚劲”的韧性、“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品格。实践充分印证,硬自强不息的骨气,就没有战胜不了的艰难险阻,就没有成就不了的宏图大业。
  道路决定命运。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国情,注定了中国必然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坚持人民至上,形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一整套思想理念、制度安排、政策举措,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注重绿色发展,扎实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应对逆风逆流,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是坚持走自己的路的成功,走出了国强民富的康庄大道,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实践充分证明,长独立自主的底气,才能把我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何其艰巨又何其伟大。这样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志气越强、骨气越硬、底气越足,越有利于形成攻难关、防风险、迎挑战、抗打压的强大合力,战胜前进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跨越复兴途中的“娄山关”“腊子口”。新的伟大征程上,我国发展仍具有诸多战略性的有利条件,其中之一就是“有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
  人民是共和国的坚实根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主体。铺展中国发展的画卷,太空遨游、智能迭代、长桥飞渡、巨轮启航,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创造。定格中国精神的风采,有祖国至上、为国争光的赤子情怀,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必胜信念,有团结协作、并肩作战的宝贵品质,有自信乐观、热情友好的阳光气质。从国家功勋人物到时代楷模群体,从工人农民到外卖骑手、网约车司机,每一个人都是追梦人,让点点星火汇聚成炬。中国人民具有顽强生命力、深厚凝聚力、坚韧忍耐力、巨大创造力,永远是我们风雨无阻、高歌行进的根本力量。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中国人民的前进动力更加强大、奋斗精神更加昂扬、必胜信念更加坚定,焕发出更为强烈的历史自觉和主动精神。激发敢于超越前人、敢于引领时代、敢于创造世界奇迹的豪情壮志,投身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我们必将继续在人类的伟大时间历史中创造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时间。2024年09月27日 05 版)

(本系列评论到此结束)


来源 | 人民日报、学习大国

编辑 | 南村子
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  ↓阅读原文

南村子文集
河流是前进的道路,它把人带到他们想去的地方。感谢关注,我是南村子!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