擎旗铸魂 淬炼新时代政法铁军 苏州政法系统坚持政治引领强化队伍建设

政务   2025-01-16 14:56   江苏  



如果说一座城市的经济实力体现了这座城市的发展能力,那么稳定的社会环境则是城市蓬勃发展的坚实底座。


稳定的社会环境离不开一支素质过硬的政法队伍。近年来,苏州政法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系统推进政法队伍建设,着力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新时代政法铁军。近5年来全市政法系统共有251个集体和247位个人获得全国性荣誉。



  政治引领树旗帜  

“政法工作是政治性极强的业务工作,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2024年10月17日,在2024年度苏州市政法系统新入职政法干警“入警第一课”上,627名新入职政法干警聆听了由苏州市委政法委组织的专题报告。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一庭法官助理刘润宇说,专题报告深入阐明了苏州政法事业的历史成就、新时代政法工作的职责使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苏州新实践的工作路径,以及作为一名政法干警应当具备的能力素质,“为我们如何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我们成为一名合格的政法干警系好‘第一粒扣子’、定好‘第一声调子’。”


系好“第一粒扣子”、定好“第一声调子”是苏州市委政法委每年为新入职干警量身打造的“规定动作”。苏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黄爱军说,锻造政法铁军,必须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从政治上、思想上、制度上落实党对政法工作绝对领导的具体举措。


坚持政治引领,苏州把制度建设挺在前面。早在2019年,苏州就以《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为基础,结合自身特点出台关于贯彻落实政法工作条例的实施办法,并率先出台政治督察、政治轮训、纪律作风督察巡查三项办法等。近两年来,苏州相继建立了全市政法队伍建设分析研判机制、乡镇(街道)政法委员统筹基层政法资源工作机制,持续完善政法委员会全体会议制度,制定议事规则、组织年度述职,多措并举推动各项制度落实落细。


如果说制度框架为锻造政法铁军提供了有力支撑,那么政治督察则是党管政法落到实处的具体体现,也是发现和督促整改政治建设责任落实问题的重要抓手。苏州从2022年开始对政治督察流程再塑造、力量再融合,创新形成了“市县”联动、“委组”联动和“两督”衔接的“两联动一衔接”政治督察新模式,并用2年时间完成了对全市48家县级政法单位党组(党委)的交叉提级政治督察,指出并整改问题616个,提出改进意见190条。


苏州还深入推进“一单位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党建品牌建设,相继打造了市委政法委“苏法淬剑”、市中级人民法院“先锋法槌”、市检察院“干将砺剑”、市公安局“苏城星盾”、市司法局“法律服务先锋”等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党建品牌,并以党建品牌建设成效推进政法队伍不断提高政治素养、转变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为平安苏州、法治苏州建设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与此同时,苏州政法系统着眼打牢政治建设思想根基,坚持不懈长抓政治忠诚教育。每年下发政治轮训工作计划,分层分级开展政治轮训,把政治理论课作为各类培训班的必修课程,2024年,全市政法系统共组织政治轮训210场,培训干警1.9万人次。


走进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史陈列室,一幅幅图片、一段段文字、一个个视频,全方位展示了苏州法院的光辉历史与奋斗历程。陈列室被命名为全市政法系统第二批政治忠诚教育馆。苏州充分挖掘政法系统资源,在全市建成32个政治忠诚教育馆,紧扣红色历史、英模精神、警示教育、法治宣传、实战实训、党建比学等六大主题,策划了6条政治建设访学路线。2024年以来,苏州政法系统组织干警392批共1.2万人次进馆接受“情景式”教育。



  锤炼本领强担当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


组建政法人才库、搭建人才成长平台、完善实训体系、开展技能竞赛……翻开《苏州市“十四五”政法人才发展规划》,围绕培养一支高素质政法队伍,从培养目标、评价体系到激励机制、培训方案等,一套严密的培养计划表和一张清晰的实施路线图令人印象深刻。


面向政法单位“相马”。基于人才发展规划,苏州各政法单位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分别出台人才培养政策。其中,苏州市人民检察院深入实施“333”检察人才培养工程,各有侧重培育优秀专业化办案团队、青年精英人才、东吴讲师团三支队伍,以重点培养、交叉培养的“小循环”辐射带动全院人才梯队建设“大循环”;苏州市公安局推动构建“353”人才库,着力打造纵向“10名领军、100名专家、1000名骨干”三个层级,横向“防控治理、侦查研判、服务管理”等五个类别,汇聚“外聘专家、金盾银发、警务辅助”等三类人才的公安人才矩阵,发挥公安人才在服务支撑实战中的作用;苏州市司法局持续完善涉外律师人才库建设工作,目前全市有14名律师入选全国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库,45名律师入选江苏省涉外律师人才库,91名律师入选苏州市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库,涵盖国际经济合作、国际贸易、跨境投资、金融与资本市场、海商海事、知识产权及信息安全等多个领域。


开展实战练兵“赛马”。知识在手、技能在身、情怀在心……不久前,一场人民调解员技能竞赛在张家港激情上演,来自该市的10名人民调解员通过现场演讲、调解实操、知识竞答等方式,展开激烈角逐。一等奖获得者、乐余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员杨逸彤说,“比赛不仅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有过硬的实操经验,自己在比赛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也从其他优秀选手中学到了调解话术与技巧。”


同样的岗位大练兵在苏州政法系统随处可见。在苏州市首届法律职业共同体职业技能竞赛中,全市4635名政法干警和律师同步参加比赛。苏州市委政法委主动作为,积极搭建政法干警、律师同堂竞技平台,有力推动了法律职业共同体良性互动,实现共同提升。特别是在总决赛阶段,参赛选手围绕实际案例,开展演说,以赛代训,全面提升政法干警法律法规运用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从完善“相马”机制,到各单位开展“赛马”活动,苏州政法系统为人才培养构建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此外,苏州还出台《全市政法系统先进典型培育管理办法(试行)》,深度发掘和培育典型,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


学习典型,重在实践。在太仓浏河古镇老街上,人们经常会看到一群戴着红臂章、身穿藏蓝警服的年轻人,他们是太仓市公安局浏河派出所的青年党员队伍——“小位先锋队”,也是公安部二级英雄模范、“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位洪明的后来者。“我虽不认识位哥,但听过他‘守土有责、守土担责’的故事,他的事迹让我感触很深,加入‘小位先锋队’不仅是荣誉,更是一份责任。”章其琛是一名入警时间不长的民警,在接受完英模忠诚教育后,他如愿加入“小位先锋队”。


“指尖乾坤,于方寸间寻觅真相;纹中万象,在细微处洞察秋毫。”2025年1月9日,苏州市公安局举办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严方同志先进事迹宣讲会。苏州高新区公安分局刑警大队三中队中队长严方,现场讲述了自己23年深耕刑事技术,在指纹迷宫里伸张正义、在方寸世界里惩恶扬善的故事。他累计查阅指纹840余万枚,先后参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6000余起、比中各类刑事案件9000余起。他还主动发挥“传帮带”作用,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在案件侦破的道路上屡创佳绩。他被公安部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不同的典型人物,相同的责任担当。“责任感是最好的内生动力,是保持前行的永动机。”在2024年“75+寻找老政法精神”主题活动中,面对寻访组“检察官最需具备什么样的特质”的提问,苏州市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王勇给出了铿锵回答。王勇曾荣获全国“十佳公诉人”、全国“双百政法英模”、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等荣誉,是苏州政法系统先进典型代表。


2024年12月17日,王勇在全省政法系统先进典型事迹报告会上,从关注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合理诉求、法理情有机统一、用心用情换位思考等角度,阐述了人民检察官应该如何践行“如我在诉”理念,让公平正义更好惠及人民群众。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法官助理方丽莎说,“王勇检察官的经历让我们认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责任,激励我们在以后的职业生涯中,坚守心中的职业道德,强化自己的责任感,并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不断学习,增强自身处理纷繁复杂案件的能力,努力为苏州法治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个典型就是一面旗帜,一个榜样就是一种导向。2024年7月起,省市县(区)三级政法机关同步启动“75+寻找老政法精神”主题活动,寻访小组先后走访苏州政法战线离退休老同志和在职先进模范(先进集体)77名(个),他们的政治品格、公仆情怀、职业操守、高尚品德等,标注苏州政法干警的精神高度,也是苏州政法干警履职担当,敢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底气所在。



  科技加持赋新能  

作为经济大市、文旅大市,苏州历来具有很强的人口吸引力,全市服务人口超过1600万。苏州政法干警办案总量和人均办案量均居全省前列。苏州政法系统清醒地认识到,要解决新时期不断涌现的社会治理难点热点问题,必须借力科技,通过科技手段弥补人力不足的问题,提升政法队伍的综合能力。


科技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也是锻造过硬政法队伍的有力帮手。“现在,请各位选手依托‘未来法官助手’系统开始网上办案,在完成电子阅卷后,一键生成法律文书……”在2024年10月份举行的“审判工作数字化技能竞赛”的决赛现场,65名选手在100分钟里,通过简单和复杂案件的办理,实战考察裁判文书质量和人工智能辅助办案系统的操作熟练程度。


当天,“未来法官助手”2.0版上线发布,相较2024年1月启动的初级版本,系统可应用的案由和场景实现大范围拓展延伸。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支持5万字以上的超长法律文本一次性生成,且在面对复杂案情时,系统的适应性与问答准确率平均提升20%,可为更多不同类型案件提供精准支持。


“法官通过使用‘未来法官助手’,形成优质的数据,进一步训练司法大模型对于案件智能摘要和法律语义理解的能力,提高司法大模型提取案件的特征、描摹法律知识图谱、类案分析推送的精准度。”苏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韦炜介绍,“未来法官助手”用最快的速度为法官们“翻阅”卷海, 一键生成“要点合集”,将繁复的案件审理工作如庖丁解牛般轻松解决。


科技强警助力现代警务,在苏州公安系统更为直观。不久前,吴江区江陵路高架发生一起两车刮擦的轻微事故。接到报警后,当事人在现场等待不到5分钟,“空中交警”便赶到现场,通过喊话提醒双方当事人将人车撤离安全区域,并通过无人机对事故现场进行航拍取证。


“利用无人机现场勘查交通事故,不仅可以减轻交警现场工作压力,有效弥补公共视频覆盖死角,还能够提升交通事故处理的安全性和纵览度。”吴江区公安局交警大队民警马世元介绍。


吴江公安实行“每日必飞,每日必巡”机制,助力实施交警部门“空中执法”,在早晚高峰时段开展无人机地面巡检,还在城市高架快速路、校园周边、商业体等人群聚集点位搭建89个飞行网格,制作三维立体实景地图,辅助指挥调度、随时挂图作战。如遇到突发情况,可以实现3分钟应急升空、5分钟全域覆盖回传图像,既锻炼了执法队伍,也提升了执法效能。


科技助力法律服务,同样运用在苏州公证工作领域。近日,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公证处接到无法回国办理公证事项的身在海外当事人打来的咨询电话,公证处工作人员在了解相关情况后,通过江苏省远程视频公证办证平台与当事人在线完成审查、询问等公证程序,满足当事人的公证服务需求。


“声明公证是可以通过海外远程视频办理的公证事项。”苏州公证处工作人员介绍,海外远程视频公证的出现,为旅居海外公民解决了难题,涉外法律服务能力持续提升。苏州作为司法部确定的首批“涉外公证”试点城市,积极开展“公证减证便民提速”活动,启动“涉外公证+领事认证”一体联办服务,有效解决当事人因领事认证流程不清、地域跨度大而造成的认证难、认证慢问题,同时确保涉外公证文书的无障碍使用,依法保障当事人在涉外民商事交往中的合法权益。


早在2021年,苏州市公证行业就优化整合高频公证事项,在PC端及手机端推出“苏州公证综合法律服务平台”。如今,该平台已经入驻“苏服办”“苏周到”“苏商通”省、市两级政务服务平台及支付宝、微信小程序等生活服务平台,实现公证事项“一窗受理,一站通办”,依法保障当事人在民商事交往中的合法权益。


而在检察机关,苏州紧握数字“利剑”,以技术融合办案为“燃料”,精准打磨监督“慧眼”,打造驱动法律监督革新的关键变量。苏州市人民检察院为此出台了全国首个《大数据赋能法律监督工作三年规划》,30余个大数据监督模型落地生根,19个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获最高检推广,连续2年在全国比赛中斩获第一。这些“苏州智慧”正陆续走出苏州,被200多家检察院应用。


如今,借助信息化、拥抱大数据,已成为苏州政法系统积极实施科技强警战略,向科技要警力、向信息化要战斗力,以科技突破执法司法瓶颈的常态化行动,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政法干警的科技素养和综合能力,推动构建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两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释放了科技加持赋能社会治理、助力经济发展的无穷魅力。




来  源 | 新华日报




苏州政法
在这里看见一流法治城市 在这里守护平安幸福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