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我省“12345”政务服务热线接到投诉,反映不法贷款中介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打着金融机构旗号,以“授信多、费率低、办得快”为噱头,诱导金融消费者办理贷款。据查,这些宣传背后存在高额收费、贷款骗局等风险隐患,有可能严重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
不法贷款中介主要有以下表现形式:
一是假冒银行名义。冒充银行用手机打电话,声称是银行内部机构或与银行有合作,或者发短信,声称短信接收人获得了大额授信,诱导各类群体通过其办理贷款。
二是编织高利陷阱。先以低手续费吸引借款人,再以不同方式收取包括服务费、咨询费、渠道费、垫资费、担保费、保证金、押金、保险费、账户管理费、放款手续费、洗白征信费等费用,导致借款人综合融资成本(利率加费用)畸高。
三是诱导过度消费。罔顾借款人偿还能力,诱导借款人通过网络贷款进行分期购物、美容整形、就业培训等消费,贷款到期后再劝诱其借新还旧,不断垒高债务,直至借款人被“榨干”。
四是骗取银行贷款。声称作为其为银行机构的渠道商,有办法、有路子“协助”“诱导”借款人得到金融机构放款,在递交贷款申请时伪造经营资料、经营流水、经营现场等虚假资料。
校审 | 陈丽霞
编审 | 万骏
📝 长期征稿,欢迎联系 📥 jrxh0523@126.com
主题可包括但不限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普惠城乡社会民生、金融特色产品和服务创新、引领金融行业发展的成效、金融实务经验或理论探讨、业内外互动合作交流、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防范系统风险……